心(巴利文及梵语:चित्त,Citta),音译质多,意指人的思想、心灵、心智、辨别能力。在早期佛教中,因为意义相近,它经常与识、意混用,被当成同义词[1][2][3]。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又有一些区别。
心(梵语:चित्त,Citta),意为思想、心灵、想像、理智等,音译“质多”。
虽然हृदय(hṛdaya)与चित्त(citta)汉译都可作“心”,但意义不同。在梵文中,属于意识、思考、心灵的非物质部分,为चित्त(citta);属于肉体部分的心,为हृदय(hṛdaya),意译肉团心、真实心、坚实心、心脏,音译肝栗大[4]、汗栗驮等;和中文里“心”和英文里“heart”的用法相似,本身是实指心脏,有时也代指心意、意念。如《心经》(Hṛdaya Sūtra)被认为是《大般若经》之精髓,如心脏,故称“心经”;在少数时候也可作为心意的代名,部分论藏认为它是“自性第一义之心”、“自性真实心”、“如来藏心”[5][6]。hṛdaya的词根hṛd和英文heart为同源词,其他同源词包括拉丁文cor、希腊文καρδία(kardiá)等。
它与意、识是不可分,同时俱现的[7]。心的所缘,称为心所,心与心所构成名法。
在部派佛教时期,心的性质为何,是个重要的争论课题。印顺法师将部派佛教中,对于心的性质,归纳为三派说法:
- 心性无记:犊子派
- 心通三性:说一切有部与经量部
- 心性本净:分别说部与大众部
大乘佛教,在大体上继承了心性本净说法,特别是如来藏学派与密宗。
五蕴中的识蕴,为一切识知,包含八十九种心,分为八十一世间心与八种出世间心。
《品类足论》卷1:“心云何?谓心、意、识。此复云何?谓六识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大毗婆沙论》:“问:心意识三,有何差别?答:此无差别。如世间事,一说为多,多说一故。一说多者:如说士夫为人儒童等。多说一者:如说鸟豆等同名再生。应知此中同依一事说心、意、识,亦复如是。”
求那跋陀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
《佛光大辞典》【汗栗驮】:梵语 hrd 之音译。又作肝栗大、干栗多、诃栗多、干栗太、矣栗驮、污栗驮、干栗陀多。或为 hrdaya 之音译,又作讫利驮耶、纥利陀耶、纥哩陀耶、干栗驮耶、纥哩娜耶、纥哩娜野、纥利陀、纥伐耶。意译作肉团心、真实心、坚实心。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载,肝栗大为自性第一义之心;犹如树木之心,而非为念虑之心(念虑心之梵语为 citta,即质多)。又据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大日经疏卷十七、菩提心义等所举,皆以汗栗驮为自性真实心。
然据摩诃止观卷一上载(大四六‧四上):“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污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聚精要者为心也。今简非者,简积聚、草木等心,专在虑知心也。”上述中以污栗驮指草木之心,或系误解前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之说;且又别视矣栗驮为积聚之心,其说有误,盖污栗驮与矣栗驮二者为一。另据大日经疏卷四、卷十二举出,汗栗驮指肉团心,即是众生之心脏。在密教中,以观此肉团心为八叶莲华,而成毘卢遮那身为本旨;故或谓不应将汗栗驮解释为众生之自性真实心。
此外,宗密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将心分为四种,即:(一)纥利陀耶(梵 hrdaya),即肉团心,指身体中之心脏。(二)缘虑心,即眼、耳等八识。具有缘虑(思考)之作用。(三)质多耶(梵 cetaya),即集起心。指第八阿赖耶识积集种子而能生起现行。(四)干栗陀耶(梵 hrdaya),即坚实心、真实心。指真如之心,亦即如来藏心。故知宗密将纥利陀耶与干栗陀耶视为截然不同之二种心,一指肉团心,一指真实心,其后圆觉经略疏钞卷一、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一等皆引用其说。
然日本近代之学者认为,前述之纥利陀耶(梵 hrdaya)系干栗陀(梵 hrd)之语尾加上 aya,二者实一,其原语有心、精神之义,为中性名词。若将二者视为别种之语,且将纥利陀耶、干栗陀耶分开而论,或为误谬之说。盖汗栗驮非缘虑心,将之喻为树木之心,或系因此语为中性名词而起之解释。又据大日经疏卷十二、秘藏记等转释,汗栗驮为真实之心性,即如来藏心,而非为缘虑心之义。〔大日经义释卷三、卷九、卷十二、翻译名义集卷十六、般若心经秘键、宝箧印陀罗尼经秘略释卷上、秘藏记私末钞卷四〕(参阅“心”1395) p2471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梵hr!d,藏sn~in%-po)指心脏。又作肝栗大、干栗多、诃栗多、干栗太、干栗太、矣栗驮、干栗陀多、讫利驮耶(hr!daya)、讫利陀耶、纥哩陀耶、纥哩娜耶、纥哩乃耶、纥哩娜野、纥利陀或纥伐耶。意译作肉团心、真实心、坚实心。《大日经疏》卷四云(大正39·623a)︰‘阿阇梨言︰凡人汗栗驮心状,犹如莲花合而未敷之像,有筋脉约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女人下向。’同疏卷十二云(大正39·705c)︰‘此心之处,即是凡夫肉心,最在于中,是汗栗驮心也。’即将众生之心脏(即肉团心)称为汗栗驮,然密教系以观此肉团心为八叶莲花,成毗卢遮那身为其本旨,故仍须将汗栗驮释为众生之自性真实心。宗密于《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说有四种心,即纥利陀耶、缘虑心、质多耶、干栗陀耶。其中,纥利陀耶是肉团心,为身中五脏之心脏;干栗陀耶译为坚实心或真实心,为真心,亦即如来藏心。此即将纥利陀耶与干栗陀耶视为不同之语词。然纥利陀耶(hr!daya)是以干栗陀(hr!d)加上语尾aya所成之语词,此二种语词皆由hr!语原演变而成,为具有心或精神之义之中性名词,故以此二语词为相异而列为四种心之一,可谓谬误。此外,《摩诃止观》卷一(上)云(大正46·4a)︰‘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汗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聚精要者为心也。今简非者,简积聚草木等心,专在虑知心也。’此中,以汗栗驮为草木心,当系误解。又以矣栗驮为积聚之心而视其异于汗栗驮者,亦属误传。[参考资料]《大日经义释》卷三、卷九、卷十二;《翻译名义集》卷十六;《般若心经秘键》;《宝箧印陀罗尼经秘略释》卷上;《大日经疏演奥钞》卷二、卷九;《秘藏记私末钞》卷四;《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卷上;《大乘起信论义记要决》卷上。
《杂阿含经》:“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