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有取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有取识,又称有漏心意识、有漏识,佛教阿毘达摩术语,源自说一切有部,是识的一种,指带着烦恼的识,负责生命的延续,以及投生至下一世的轮回。
概论
取是十二缘起之一,为烦恼的异名。有取识的意义,是指产生爱取,有漏,能生后有的识,也就是十二缘起中的识[1]。四食中的识食,通常被等同于有取识[2][3]。有取识的功能,是令诸有相续。在命终之时,会依照先前所的业,决定投生方向[4]。
《发智论》引用《杂阿含经》的城主喻[5],认为这即是指有取识[6]。这个见解被《大毘婆沙论》沿用[7]。
《杂阿含经》中的“后有因”[8]和“五种种子”[9]所喻“取阴俱识”[10],在《俱舍论》中,被统合在有取识之下[11]。
类似思想
有取识的概念,接近于经量部的种子说,以及分别说部的结生识。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