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取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取(梵文与巴利语:Upādāna),又译为所取、可取、近取、取著、执受、摄受、执著,音译为阿波陀那,佛教与印度教术语。
字源
概述
佛教认为,取为十二因缘之一。爱产生取[1],取产生执著[2],引起有[3][4],导致苦的产生,使人无法解脱,而不能进入涅槃。
出处
取五取蕴[6]是心的功能之一,载于《杂阿含经·四三经》等[7]:
“ |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著?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著,摄受心住。住已,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著故,是名取著。 | ” |
分类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