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灯,又称流灯[1],是浮于水面的灯,依水灯所在的水体不同又称河灯、江灯、湖灯等。最原始的水灯是把点燃的灯放进水里漂浮的一种,称为水灯头。水灯源自印度,后来因佛教传播,流传至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南亚文化圈中,水灯是祭祀、送厄、祈福的仪式[2][3],在东亚则多见于普渡仪式中,属一种接引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仪式,为祭水幽仪式的一种,常见于醮会、盂兰胜会等[4][5][1],又称照冥[6]。在台湾、日本又有水灯排,是以大竹子或木头为中柱,左右以数条竹子或杉木扎成筏形,分几十格或几百格,每格悬挂一灯[7][8][9]。除了在水中漂浮的水灯外,近年还出现了固定在水中位置的。
水灯源于印度教、婆罗门教,是法会的一种称为阿尔蒂(印地语:आरती、马拉提语:आरती、奥里亚语:ଆରତୀ、泰卢固语:హారతి)的祭祀仪式中之灯祭。其中水灯是用作祭祀河神如恒河女神等,并有流放罪孽、送走厄运、祈求好运的寓意 [10][2]。佛教建立后,这仪式也被沿袭,佛教的说法认为巨读南玛河岸上印有佛祖的脚印,人们就放水灯送到佛祖脚印地方,以示对佛祖的崇敬[5]。后来再有了引领水中孤魂的意义[11][5]。
随着印度教和佛教传播,放水灯常见于南亚和东南亚等信奉印度教和南传佛教地区的传统节日和祭祀仪式中。东亚盛行的汉传佛教中也继承了佛教的放水灯,并与本土信仰结合。
印度文化圈的水灯皆为水灯头,见于各种传统节庆和祭祀,尤其是月圆日子的节日,包括卫塞节[注 1]、屠妖节[注 2]、泼水节[注 3]、水灯节[注 4]、送水节[注 5]等,造型有简单的灯盏,也有以鲜花、叶子等植物素材制作的。印度教传统节日屠妖节中的阿尔蒂仪式就包括放水灯。水灯也是东南亚的南传佛教节日水灯节的重要仪式之一。这些地区的放水灯主要的意义是祭祀神明、送走灾厄、迎来幸福,一些青年男女也会以放水灯来祈求美好姻缘[2][5]。后来又有了为水中孤魂引路的意义[11]。
东亚文化圈的放水灯仪式除了沿袭祭祀神明、送灾祈福的意义外,还是祭水幽的一种仪式[5]。在东亚文化中,水灯不但为了实现放灯者的心愿,也是人们寄托对逝者的缅怀思念,是人们祈福、避邪、消灾、祛病的吉祥物。在广东有放水灯求子习俗,苏州和杭州的妇女则有在放水河的过程中比拼谁放得多,谁做得好的习俗[12]。也有些地区的丧礼习俗包括放水灯,除表达对亡者的思念外,还有照亮冥河的意思[13][14]。有些地区的水灯要经道士或法师念咒施法后才放入水中。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会认为水灯在水中漂浮而不翻倒越久,法师的本领越高,亡灵的福气也越大[14]。除了宗教信仰功能外,水灯还可以作传达讯息之用。例如朝鲜王朝时代发生的壬辰倭乱中,军人在晋州就曾以水灯作为讯号灯[15]。
东亚放水灯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唐代,诗人李郢《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一诗提到当时元宵节放水灯的情景[16],宋朝人吴自牧《梦梁录》,书中记载,中元节时后宫妃嫔差遣内侍差到龙山放江灯万盏,[17]。而宋末元初人周密著的《武林旧事》则记载当时浙江人于中秋节放称为“一点红”的羊皮水灯之记载[18],是祈福用的水灯。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于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节下令在秦淮河燃放水灯万盏[19],后来南京又有于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的习俗[20],此外明朝进士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亦记载当时佛教僧侣所设的盂兰盆会在西湖面和河上,称为照冥[6]。刘侗、天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则记载北京城内佛寺盂兰盆会的放河灯[21]。清代放水灯经常见于各地普渡仪式中,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当时的京师中元节设有盂兰道场,七月十三至十五由小太监放以荷叶放上蜡烛制成的河灯,罗列两岸,数以千计;又用琉璃制成荷花形的河灯[22],并称之为代表“慈航普渡”。[23][4]。
水灯亦见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区,日本称为灯笼流(日语:灯籠流し),朝鲜称为流灯(韩语:유등、流燈),是传统节日和祭祀的环节之一,最常见于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中的盂兰盆会[24]日本的放水灯习俗不会晚于镰仓时代,当时镰仓幕府在盂兰盆节期间举行万灯会[注 6],七、八岁的女孩会放水灯[25]。
除了水灯头外,还有水灯排和固定式的水中灯笼。水灯排又称水灯筏,见于台湾、日本,日本称为施饿鬼舟,是把多个灯笼挂在竹或木制的筏上,筏随水漂流[7][8][9]。固定式的水中灯笼则是近年出现,是在水面装上固定的电灯笼,这类水灯往往用于以赏灯为主的活动[15][26]。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的放水灯常见于在江、河、海、湖、池等水域附近举行的盂兰盆会中,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4]。在华人地区、日本、越南,各地于水边举办的盂兰盆会皆有放水灯的习俗,朝鲜半岛的放水灯则多见于佛寺举行的盂兰普渡法会[27]。台湾的水灯上面有一“普渡旗”,放水灯前要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对孤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28]。台湾习俗认为水灯漂浮愈远,放水灯的施主愈得庇佑[1][28]。也有放水灯排,即在木筏上面悬放灯笼,吸引水中的“好兄弟”和饿鬼上陆来享用普渡的祭品[29][7][8][9]。
除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一些地区会在其他节庆活动如新春[26]、元宵节、七夕[30]、中秋节等放水灯[4][31],也有一些神诞如香港大屿山梅窝洪圣诞“梅窝洪圣诞水灯天灯节”中的放水灯[32]。此外一些醮会和纪念祭祀的祭水幽仪式中也有放水灯,例如香港太平清醮当中一些在河、池、海附近的太平清醮都会有放水灯仪式,韩国庆尚北道清道郡的清道流灯祭(韩语:청도유등제、淸道流燈祭)也属于这一类[33]。
水灯头的造型依地区和族群不同而有变化,在印度和东南亚,水灯头常用花和叶制成,在上面放上灯盏或点燃的蜡烛,近年也有非天然物料的水灯头。除了以鲜花和叶片(如荷叶、蕉叶)拼成不同造型外,有些还会加入编织花叶的技巧[2][5][11]。也有些以面包制作[34]。东亚的水灯头除了天然花叶外,也常见以人造物料如纸、绢、琉璃等制成者[22],有简单以纸糊成可浮在水面的形状如碗形[12]、盒子形或简单的船形、莲花形等[35][14],又有以折纸方式折成元宝形、船形、莲花形的[4],也有以纸扎工艺制成较为复杂的形状如房屋、宫殿形者[1],还有以琉璃制成莲花形的[22]。近年又有以塑胶制作者[36]。台湾的祭幽用水灯常会放一支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写上节庆相关的语句和放水灯者的姓名[28]。有些水灯会几盏一组,用瓦盆、木板、笳篱或较大的纸灯托底[13][14]。
由于人们放水灯后不会自行清理漂浮的水灯头,任由水灯漂到远处,这些水灯会变成垃圾,污染水质[37][38],如在狭窄的河道上,更可能会造成河流堵塞,影响河水流速[36]。加上有些水灯用非天然物料如塑胶、保丽龙等制作,不能自然分解,造成严重污染[39]。
有见及此,各地区都采取不同措施减轻放水灯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有些地区全面禁止放水灯[37],亦有些为了平衡传统和环保,作出一定限制。例如拦截水灯,有地区设置拦截网阻止水灯漂流至指定范围外[40],亦有地区派工作人员即时拦截水灯[38]。也有些在活动结束后打捞、清理漂浮的水灯。这些措施都是把水灯回收,避免水灯长久留于水中[39][41]。也有些是从根本上减少水灯的数量和缩小水灯的体积[39][36],以及呼吁人们用以可自然分解的天然材料制作水灯,借此减轻污染问题等[39][36][38][40][3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