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女子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拔萃女书院(英语:Diocesan Girls' School),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圣公会女校之一,位于九龙官涌佐敦道1号。拔萃女书院现以直资学校模式运作,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学校为香港著名学府,在学术、音乐及体育多方面均有卓越成就;拔萃女书院是拔萃女小学的一条龙中学。
1899年,拔萃女书室 (Diocesan Girls' School and Orphanage) 在般咸道玫瑰行(Rose Villas)成立,因与曰字楼女馆(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皆以女性教育为宗旨,才以其继承者自居,将创校年份回溯至1860年。[1]
1900年,拔萃书室校长俾士(G. H. Piercy, 1856-1941)将女书室校长一职交接予初抵港的史及敦女士(Ms. E. S. Skipton)。
1912年,拔萃女书室计划迁往九龙,拔萃男书室捐款万元,予以补助。
1913年,学校终于迁入九龙现址,之前为一片稻田 。20世纪20年代,学校采用Daily Giving Service的校训,即校名缩写DGS的相同。二次大战期间,学校被日军占用,改为宪兵总部。1945年9月,学校重开,Ms. Gibbins任战后首任校长(香港沦陷期间她被关押于赤柱监狱)。Gibbins一获释,随即渡海,回到校舍,校舍逃过遭洗劫的下场。
20世纪50年代,随着近学校的煤气站的关闭,学校能够扩大校舍。建于爱德华时代的建筑被拆除,新建了三栋校舍,以容纳更多学生。
1993年,学校启动了一个大型扩建计划,两栋新校舍分别于1993年与1996年落成。此后,一个新阶段的扩建计划完成,于2007年1月12日正式揭幕。
2005 年,学校庆祝其145周年校庆,有关其历史的音乐作品“The DGS Girl”亦于沙田大会堂上演。
为纪念前校长Joyce Symons博士,拔萃女小学以“Daily Giving Joyful Service”为校训。此乃“Daily Giving Service”之变体。
2006年,学校参加直接资助计划。
2009年,因旧址大型重建工程,中学部暂迁到深水埗青山道101号前德贞女子中学校舍,小学部暂迁到前香港道联会汤邓淑芳纪念学校的空置校舍。是次重建只保留2006年落成之建筑部分,耗资逾四亿港元。
2011年9月,重建工程完成,学校迁回佐敦道1号旧址。
任次 | 校长 | 任期 | 备注 |
---|---|---|---|
1. | 韦以信(Miss Wilson) | 1860年-1863年[来源请求] | 曰字楼女馆时期 |
2. | 伊顿(Miss M. Eaton) | 1863年-1866年[来源请求] | 曰字楼女馆时期 |
3. | 岳士列(Miss Oxlad) | 1866年-1870年[来源请求] | 曰字楼女馆时期 |
4. | 雅瑟(Mr. W.M.B. Arthur) | 1870年-1878年 | 曰字楼女馆时期 |
5. | 俾士(Mr. G. Piercy) | 1878年-1892年 | 由“拔萃书室”校长俾士兼任校长 |
6. | 庄思端[2] | 1894年-1898年 | |
-- | Ms. R. Hawker | 1899年[来源请求] | 代理 |
7. | Ms. E. Skipton | 1899年-1920年 | 定下创校校名-拔萃女书院(Diocesan Girls' School) |
8. | Ms. C.A. Ferguson | 1921年-1925年 | 定下校训 |
9. | Ms. H.D. Sawyer | 1925年-1939年 | |
10. | Ms. E.M. Gibbins | 1939年-1941年 | 香港沦陷期间遭关押于赤柱监狱 |
-- | Various Acting Heads | 1941年-1945年 | 代理,包括西门士夫人 (Dr. C. J. Symons) |
-- | Mr. J.L. Youngsaye | 1945年-1946年 | 代理 |
11. | Ms. A.W. Hurrell | 1946年-1951年 | |
-- | Ms. M. Fisher | 1951年-1953年 | 代理 |
12. | 西门士夫人(Dr. C.J. Symons) | 1953年-1985年 | 首位混血及已婚校长 |
13. | 刘庞以琳(Mrs. Elim Lau, JP) | 1985年-1999年 | 首位华人校长 |
14. | 刘靳丽娟(Mrs. Stella Lau, SBS, JP) | 1999年-2024年 | 政协青海省委员会教育政协委员[3] |
社堂 |
---|
Gibbins (G) |
Hurrell (H) |
Sawyer (S) |
Skipton (Sk) |
Symons (Sy) |
由于重建前拔萃女书院及拔萃女小学位于佐敦的校园不敷应用,校方于2007年决定全面重建佐敦校园,以提供更多的教室、活动室及教学设施,容纳因中小学结龙后增加的班别。
整个重建项目最终在2009年4月、即学校复活节假期后开始,经过2年时间后,并于2011年9月1日启用,作为该校150周年校庆的其中一项庆祝活动。在重建期间,拔萃女书院和拔萃女小学的师生分别迁往位于深水埗及将军澳的临时校舍上课。校方把整个耗资近6亿港元的重建计划命名为“卓越菁莪”,当中中学部造价3.8亿元,政府资助2亿元,小学的造价则为2.1亿元,政府资助1.6亿元。因应整个重建计划耗资庞大,校方启动了一名为“DGS任务”的筹款计划,举办抽奖销售、校庆晚宴、步行筹款等各式活动筹款以支持重建所需的费用。
然而,在校方提出重建计划的时候,曾经遭受大批旧生的反对,认为破坏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以及认为旧楼设备精良,足以容纳所有的课堂进行。因而旧生们在重建计划的初段曾成立各种团体,以及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作出抗议。
因为学校土地面积不足,学校的建筑师决定在将大量不需要日光照射的设施迁移至校园14米高的基座,以腾出空间在基座再兴建教学大楼。此外,中小学的教学大楼采用十字架式的布局,一方面争取更多的空间兴建附属设施,另一方面亦让教学大楼课室的景观更加开扬,避免在新校园造成压迫感。
新校园主建筑共有十层,校园总面积由重建前的1.6万平方米增至4.4万平方米。中、小学共设有60个课室、25米游泳训练池、1,400座位大演奏厅、 300人小教堂、田径训练场等一般学校不常见的设施。由于考虑到中、小学部是独立营运的关系,两校的大门分别一如以往地设于佐敦道及加士居道。不过,为了显示两校紧密的关系,新校园的教学大楼中央设一名为“学习的阶梯”的楼梯,从校园3楼的教学大楼入口贯穿各层直至8楼。
因应新校舍面积较大,校方将之分开为六部分管理,分别为:
重建后的校园设有以下的新设的设施(部分):
设施 | 楼层位置 | 所属大楼 |
---|---|---|
1.田径运动场 | L4 | 中学部礼堂大楼(New Assembly Hall Wing) |
2.音乐厅(Auditorium) | L1-L2 | 中学部礼堂大楼(New Assembly Hall Wing) |
3.网球场 | L7 | 中学部大楼(New Gibbins Wing) |
4.投球场 | L9 | 中学部大楼(New Gibbins Wing) |
5.中间花园(Middle Garden) | L5 | 小学部礼堂大楼(New Junior School Assembly Wing) |
6.小学部楼顶花园(Rooftop Garden) | L9 | 小学部礼堂大楼(New Junior School Assembly Wing) |
7.小学图书馆 | L1-L2 | 中学部大楼(New Gibbins Wing) |
8.中学图书馆 | L3 | 中学部大楼(New Gibbins Wing) |
9.拔萃女广场(DGS Plaza) | L2 | / |
10.旧生花园(DOGA Place) | L1 | / |
11.校务处 | L2 | 中学部大楼(New Symons Wing) |
12.游泳池 | L1 | 礼拜堂大楼(New School Chapel) |
13.演讲厅 | L2 | 礼拜堂大楼(New School Chapel) |
14.礼拜堂 | L4 | 礼拜堂大楼(New School Chapel) |
15.中学部礼堂 | L2 | 中学部礼堂大楼(New Assembly Hall Wing) |
16.小学部礼堂 | L1 | 小学部礼堂大楼(New Junior School Assembly Wing) |
17.小学部教室 | L5-8 | 小学部教学大楼(New Junior School Classroom Wing) |
18.中学部教室 | L4-8 | 中学部大楼(New Symons Wing) |
19.外宾旅馆 | L9-10 | 中学部大楼(New Symons Wing) |
自从拔萃女书院创校以来,该校位于佐敦道入口的一小片空地一直都是校园举办活动的地方。在重建新大楼的过程中,建筑师将有关的空地加以扩大,禁止车辆驶进,并广植林木。与重建前不同的是,重建后的广场更需担当连接地面佐敦道正门入口至3楼教学大楼入口的角色,因此建筑师在入口兴建了斜台和楼梯到达二楼的广场,并在广场的另一边兴建通往3楼教学大楼入口的楼梯,以提升广场的可达度。而位处广场下层的一楼花园,则被命名为旧生花园(DOGA Place),展出学校的历史文物。
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拔萃女书院是产生最多会考“10A状元”及文凭试“7科5**状元”(在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的学校之一。截至2024年,共有52名状元,其中38名会考“10A状元”及14名文凭试“7科5**状元”,排名全港第2。[4][5]
香港中学会考于1978年设立,初期考生只可报考9科。1987年才首次容许报考10科,至2010年历届会考共创造出不少于239名十优状元,另有部分考生通过成绩复核成功晋升十优状元,其中拔萃女书院出产了38名十优状元。[6]
以下学生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的成绩,成为香港中学文凭考试“7科5**状元”:
截至2023年(第38届),在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共出产51名杰出学生,排名全港第1。[64][11][6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