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第二任亞聖奉祀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繁骥(1909年1月2日—1990年6月26日),字雪生,山东邹县人。孟子七十四代孙,中华民国第二任亚圣奉祀官,在邹县创办私立亚圣孟氏小学,随政府撤离大陆迁居台湾。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一日,孟繁骥诞生于邹县南关亚圣府[1][2];父亲孟庆棠依兄终弟及继承翰林院五经博士,将他过继给已故兄长孟庆桓,继承大宗宗祧[3][4]。孟繁骥幼承家学,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典籍,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山东大学毕业[5];与清末山东咨议局副议长王景禧的女儿王淑芳结婚,一家住在翰林博士居所世恩堂[6]。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蒋中正途经邹县,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月参拜孟庙;由于连年民国军阀战乱使孟庙有遭战火破坏风险,蒋中正亲笔写一纸“保护孟庙不准驻兵”手令给孟繁骥,这份墨宝被孟家收藏[1]。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任命孟庆棠为首任亚圣奉祀官[7][8]。同年夏,因族人捐款五百银圆,孟繁骥命族长孟毓宸、孟传胪、孟广云等重修孟庙享殿,不满一个月竣工,也同其他奉祀官参与《孔子世家谱》续修。[9][10]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孟繁骥等决定留在邹县,未随政府撤退。日本军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占领邹县后行怀柔政策,对孟庆棠一家予以礼遇、下令保护孟庙与孟府;孟庆棠称病不出,让孟繁骥代理奉祀官府事务[11]。孟繁骥的大舅子王小隐(字梓生)曾任孔府秘书,由于会说日语当过日军翻译,此时转任亚圣奉祀官秘书处主任;汪精卫国民政府请王小隐担任兖济道尹、副议长等公职,他都推辞,不过也曾多次出席日军慰灵祭等日方组织的文化活动[12][13]。而孟繁骥表面上配合日本,一方面利用日方尊孔政策保全古迹,一方面庇护到孟府避难的乡亲,先后有数百人,并以提供补给、情报等方式,暗中支持重庆政府组织的抗日游击队。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因台风灾情影响孟林,孟繁骥在后宅修建一座亚圣府小学楼,参照私塾创办私立亚圣孟氏小学自兼校长;除了现代基础教育如国语、算术、自然科目是聘任教师授课之外,他也亲自在高年级主讲《孟子》课程,有宗亲及孟府职员子弟等男女学生四、五十人入学。[14]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孟繁骥办学难以为继,离开邹县前往兖州避难,随即因生活穷困迁居南京市;孟庆棠已在抗战期间过世,尽管孟繁骥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就已接手奉祀官事务,在公文中经族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孟传楹等人担保“在邹县沦陷期间、袭职前后,未参加任何不法团体”,才正式就任亚圣奉祀官[3][15]。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孟繁骥携夫人子女迁居台湾,而弟弟孟繁骢及其三子孟祥同、孟祥居、孟祥尹都留在中国大陆[16];孟氏小学校友有数十人来台,多在教育、新闻、军政等领域任职[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将孟府转型成收藏出土文物的展览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而孟氏小学迁出亚圣府小学楼成为南关小学前身、后又改名邹城市孟子小学,并扩大规模,将附近学校并入分为南北校区。[18]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亚圣奉祀官作为公务员的薪俸得以保留,不过由于奉祀官府付之阙如,改为配祭孔庙。在农历四月初二的孟子诞辰纪念日,两千多家孟子后裔会齐聚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由孟繁骥主持祭祀大典。春节期间,孟繁骥除了和家人包饺子之外,会照故乡习俗做风干鸡、肉冻等家乡菜;直到晚年依然说山东话、在家从不讲国语,常向儿孙说邹县旧事,即使年轻一代晚辈听不懂[19]。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因呈文让次子孔维宁免试入学,曾引起媒体及监察院关切[20][21];同年十二月孟繁骥因病休养期间,当时任职彰化县湖东国小的次子孟祥肃,欲援例就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而中华民国教育部不予核准。[22][23]
孟繁骥在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成立台北市孟氏宗亲会,出任会长,在此前后受推选为孔孟学会理事、邹县旅台同乡联谊会会长;在任期间应国内外大学与学术机构邀请,出席演讲及儒学会议,此外也主持乡亲婚丧喜庆联谊。民国七十年(1981年)八月,同旅台山东人臧元骤等设立“秦启荣烈士纪念基金会”任常务理事,以纪念邹县人、军事委员会别动军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其与中国共产党争夺势力范围过程中遭八路军击毙[24][25];孟繁骥与秦启荣生前有交情,抗战时曾让他以孟府作为掩护组织游击队,为此缅怀道“一死一生,乃见交情”[26]。同年十一月,孔德成、曾宪祎、孟繁骥于台湾多次召开会谈,促成在翌年(1982年)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公园音乐广场举行祭孔大典[27]。倪抟九曾在五月母亲节,节录《孟子》警句作一首“亚圣孟子二三五五岁诞辰颂”致赠孟繁骥,后在叶醉白少将的“天马龙书”联展中一起展出。[28]
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三月,孟繁骥透过日本友人联系在邹县的亲友;同年七月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台湾省戒严令以后,又在翌年托人送去照片、金钱、磁带、雍正本《三迁志》等等。[5][29]
孟繁骥在中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虽服药控制并调整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八十岁以后轻微中风艰于行动,不过依然每天收看新闻频道、阅读报纸关注时事动态。民国七十九年(1990年)六月十四日,因身体不适在台北市宏恩医院住院治疗;同月二十六日上午十点,因心脏、肾等器官并发症在睡梦中病逝,子女随侍在侧,享寿八十三岁。[2][3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