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旗幟類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軍旗是代表軍隊使用的旗幟,陸軍或整個軍隊在陸地使用的軍旗(war flag),一般與海軍在海上使用的軍艦旗(naval ensign)有著明顯的區別,以上兩種旗幟並不包括代表個人使用的級別旗。
旗幟學有兩個常見的術語被中文翻譯為「軍旗」,第一種是在軍隊中代表國家主權的象徵,或者在戰爭時期使用的國旗,即「war flag」或「naval ensign」,通常與國旗相同,或是國旗的變體版本;第二種泛指在所有的軍事機構懸掛的有關各個軍種部隊、司令部、軍事基地、軍團或軍事單位的旗幟(military flags),但是使用這些旗幟不會取代國旗。旗幟學者將代表國家的旗幟分為6種,分別是代表民用、政府、軍事的陸地旗和海上旗各3種;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當今很少有國家規定適用於軍事戰爭的國旗,大多數國家更常為此使用標準版本的國旗(),或是使用政府旗()。
軍艦旗通常懸掛在艦艇的艦尾或主桅,與懸掛在艦首旗杆的艦首旗並不相同,軍艦出海航行的全天候,以及停泊港口期間的日出至日落都會懸掛軍艦旗,戰時在桅杆上懸掛的大旗稱為戰鬥旗;大多數國家將國旗用於所有用途(),其他國家另有專門設計商船、政府船和軍艦的船旗。值得一提,海軍在陸地建築物懸掛的海軍旗(navy flag),可能不同於艦艇在海上懸掛的軍艦旗。
軍事傳統及儀式中使用的軍旗,通常由絲綢或其他珍貴的材料製成,製作精良,是軍隊榮譽、傳統、歷史和陣亡將士紀念的象徵,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時期,都伴隨著一支軍事單位的整個作戰生涯,由部隊指揮官保存在專門的箱子或玻璃櫃。
“ | 吹起號角!讓我們血紅的旗幟飄揚起來!不得胜就不惜一死。 | ” |
——威爾士親王愛德華 於《亨利六世下篇》第二幕第二場 |
旗幟使用在軍事用途,更早於代表國家象徵的國旗。旗幟在古代歷史上,首先被軍隊使用於標示位置、指揮作戰、傳達信息等功能,隨著時間的發展,才演變成為國家主權的象徵;因此,旗幟在軍事歷史及文化都有重要意義。
至少自青銅時代開始,戰場標誌就被使用於早期的戰爭,「標章」(standard)就是源於古法蘭克語的一個詞彙,表示在戰場上使用的辨別標誌,但卻不一定是旗幟。
最早的旗幟顯然出現於鐵器時代,可能是在亞洲的中國或印度地區,率先使用旗幟作為戰場標誌。[1]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每個軍師(army division),所有軍官的帳篷上都有屬於自己的旌旗。[2] 原始的戰場標誌包括但不限於旗章,也包括稱為「旗物」(vexilloid)或「旗狀」(flag-like)的物件,例如古中國的麾氅、幡幢、旌節及纛幟、古羅馬的鷹標、薩爾馬提亞的龍標、突厥和蒙古帝國的禿克;羅馬軍旗(vexillum)也可以定義為「旗狀」物件,因為它是懸掛在水平橫杠,而不是通常的豎直旗杠。
中國絲綢沿著絲綢之路的貿易傳播,流傳到西方世界,今日所知的旗幟開始發展。[3] 公元1世紀左右,連接到豎直杆子的旗幟首先被阿拉伯人使用,直到9世紀它們才在西方世界中流行起來。[4] 歐洲中世紀時期,使用簡易旗幟作為軍旗變得很普遍,與紋章並行發展,作為展示盾徽的補助功能;同時,海旗也開始發展起來。相同時期的日本室町時代,武將使用背靠的旗指物(sashimono)。
部份中世紀的自由城市或公社並沒有紋章,使用的軍旗並非來源於紋章。因此,盧塞恩於13世紀中期開始使用藍白旗作為戰場標誌,而不是源自盾徽設計的旗幟。
“ |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 ” |
——司馬遷,《史記·淮陰候列傳》 (成語「拔旗易幟」典故) |
相傳中國於黃帝時期,最先發明蠶絲和織造的工藝;並於公元前11世紀的文獻記載,已經有使用類似旗幟的器物。《周禮》記載用於治軍閱兵的「九旗」為:常、旂、旃、物、旗、旟、旐、旞、旌。[5]
漢語「旗幟」一詞出處自《墨子》篇名〈旗幟〉,闡述墨子軍事思想的守城之道,現今泛指各種旗子的總稱。中國古代軍旗按照不同的象徵意義,包括:代表帥軍將領的頭旗、代表中軍的坐纛旗、代表方位的五方旗、代表七曜的二十八星宿旗、代表值日的六丁六甲旗、豎立營門的牙旗、行軍布陣的陣旗、發號施令的號令旗、題表官號為符信的信幡,以及其它各類不同功能的幑幟。
努爾哈赤於1615年(萬曆43年)創立八旗制度,統一建州女真並吸納蒙漢等外族增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是清朝特有的社會組織,分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清兵入關之後,在關內行政管理採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八旗制管理旗人,以郡縣制管理漢人,通過招募漢人組成「綠營」,即綠色軍旗的漢人軍隊。
根據伊斯蘭教聖訓的記載,黑旗是由先知默罕默德升起的戰旗,可以視為是伊斯蘭教的一種象徵符號。公元8世紀,阿拔斯王朝領袖阿布·穆斯林將其運用在阿拔斯革命的起義,旨在建立新的伊斯蘭教統治機構,將正統伊斯蘭教置於其政權的中心,讓這面旗幟的聲名鵲起;自此開始,黑旗的形象就被用作宗教革命和聖戰的象徵。1990年代末期以來,它經常被運用於伊斯蘭主義和聖戰主義;與此同時,也是伊斯蘭教末世論預示著馬赫迪到來的標誌。
中世纪,基督教有各種類型的基督教十字架。[12] 军事修会騎士將這些十字架符號繪製於紋章,並繼承用於旗幟,例如:医院骑士团使用的马耳他十字。[12]
旗幟學家惠特尼·史密斯於1957年創立旗幟研究與發展的旗幟學,並且設計出被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採納的識別符號,將國旗的使用用途區分為民用(civil)、政府(state)、軍事(war)的陸地旗和海上旗各3種,同時符合3種用途的陸地旗,即是廣泛意義上的國旗(national flag);同時符合3種用途的海上旗,即是廣泛意義上的海上國旗(national ensign)。實際使用的情況,可以一面相同設計的旗幟,作為全部或多種用途,也可以不同用途有不一樣設計的旗幟。
菲律賓國旗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如果旗幟以紅色條槓向上,則用於表示菲律賓進入戰爭狀態,這可以通過將旗幟上下翻轉來實現。[14]
和平時期的菲律賓國旗 |
戰爭時期的菲律賓國旗 |
菲律賓歷史上曾經使用的時期,發生於1899年至1901年菲律賓第一共和國面臨菲美戰爭、[15] 1941年至1945年菲律賓自由邦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至1945年日本扶植菲律賓第二共和國對英美宣戰;[16] 其他使用者的情況,包括:1986年至1990年對柯拉蓉·艾奎諾總統發動政變的士兵和平民,以及2001年5月1日在第三次乙沙大道抗議事件的武裝份子和集會者。
菲律賓唯一一次在戰爭狀態下沒有將國旗翻轉的情況,是發生於1898年的阿拉潘戰役,菲律賓國旗於此戰役首次升起,此時距離菲律賓獨裁政府在卡維特市宣布獨立仍有15天。
武裝部隊旗(armed services flag)是屬於武裝力量的旗幟,或是軍事分支及其內部單位的任何旗幟的泛用術語,又可以更細分為軍種旗和兵種旗。軍種旗(branch of service flag)是代表軍事分支部門的旗幟,根據NATO定義為聯合力量的一級階層單位;兵種旗(camp flag)是軍事分支之下,根據專業性質劃分的次級階層單位旗幟,也稱為「團旗」(regimental flag),廣泛意義可能包括國防部及其隸屬機構、參謀部、軍事院校等軍事相關單位的旗幟,它們是代表單位、部門或總部位置的旗幟,可以自由替換、升起或降下,並不同於儀式用途的軍團旗(regimental colours)。
陸軍旗(army flag)是代表地面部隊使用的旗幟,部分軍隊也有在水面使用的陸軍船艇旗(army ensign)。陸軍旗是非儀式用途的旗幟,通常懸掛在陸軍總部和陸軍徵兵辦事處,以及任何陸軍或軍種間的非儀式性活動。
海軍旗(naval flag)泛指海軍使用的任何旗幟,根據不同懸掛位置及用途,各有不同的意義;海軍旗通常懸掛在海軍艦艇和海軍岸上設施,其中部分的海軍旗幟相同於國旗(戰旗)。
空軍旗(air force flag, air force ensign)是航空部門使用的旗幟,通常懸掛在空軍總部和所有基地設施,是一種非儀式用途的旗幟。
位階旗是代表個人使用的一種旗幟(personal flag),實際情況可以分為職位旗(positional flag)和階級旗(rank flag),乘載高級軍官的車輛可以展示為汽車旗(car flag),或是另外裝載輔助辨識軍階的矩形車牌。
職位旗也稱為「appointment flag」,是擔任特定職位相對應的旗幟,而不是當前擔任該職位的軍官階級;代表政府機構內的文職職位的旗幟稱為「distinguishing flag」,例如:國防部長、國防副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旗幟。
階級旗是象征軍官的軍階,美國陸軍稱為「individual flag」,英國皇家空軍稱為「class flag」;海軍使用則被稱為「flag of command」,當一名海軍軍官被任命為艦隊指揮官,就有權在軍艦懸掛相對應的指揮旗,「旗艦」(flagship)一詞即是由來於此。
儀仗旗(colours)是在軍事禮儀使用的旗幟(ceremonial flag),由金線、絲綢或其他珍貴的材料製作,一般由旗幅、旗杆和旗冠裝飾組成,作為官方禮儀用途僅有唯一一面,旗幟通常是直接固定在旗杆,不可自由替換、升起或降下,必須連著旗杆一起保存。部分國家的儀旗會綉上戰鬥榮譽的緞帶,或是別上表彰軍事功績的參戰飄帶,象徵著一支部隊的榮譽、傳統和歷史,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時期,都伴隨著部隊的整個作戰生涯。
軍事禮儀中代表國家的旗幟即是國旗(national colour),授予軍事單位的旗幟即是部隊旗(company colours),例如:連、營、旅、團、師、獨立旅,用作為閱兵典禮(parade flag)、操步儀式(marching flag)等正式場合,或者其它禮儀活動的標誌物品。部分國家代表特定退伍軍人組織的旗幟(veteran flag),經常被設計為軍旗(military colours)的樣式。
統帥旗(standard)是象徵國家元首、君主或總統的旗幟,與儀仗旗同樣僅有唯一一面,每當進行正式的禮儀活動,總會展示所有參與檢閱隊伍的儀仗旗;但是,統帥旗僅在某些特定場合出現,並且是由統帥的近衛隊負責掌旗,尺寸略小於步兵持著的軍旗。
隊旗是營級以下單位使用的小型旗幟,通常是燕尾旗、三角旗、號旗或令旗。隊旗一般只有徽章、番號和顏色的簡單設計,行軍時可以作為嚮導的功能,或者繪製在車身為軍用車輛標誌。
服役旗(service banner)是北美軍人家庭展示的一種旗幟,旗幟設計為白底紅框,任何戰爭期間在軍隊內的每個現役家庭成員,會在旗幟綉上一顆藍星,陣亡家庭成員則會被綉上金星。服役期間陣亡者的母親被稱為「金星母親」,現役軍人的妻子被稱為「藍星妻子」。
社會福利有為金星母親、金星妻子、藍星母親、藍星妻子建立慈善援助組織。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金星母親節。[17] 金星家庭成員有權佩戴金星領扣,美國所有50個州和關島,都有為金星家庭成員擁有的車輛,提供某種形式的特殊牌照。[18]
陸地使用的旗幟稱為「flag」,海上使用的旗幟稱為「ensign」,船首懸掛的旗幟稱為「jack」,尾端逐漸變細的旗幟稱為「pennant」;從更廣泛的解釋而言,有幾個不同的旗幟學用語可以被中文翻譯為「軍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