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郡,是中国古代西汉至唐朝期间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最大范围包括今天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以南,以及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一带,其中心在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三國初期時魏郡分置為三。
魏郡
战国初期,本郡大部分土地属于卫国,可能一度屬於魏國,後又被赵国吞并。秦朝时属于邯郸郡、河内郡管辖。
西汉時,汉高祖置魏郡,辖县18,包括魏縣。因相傳前430年,魏文侯曾經由安邑遷都至魏縣,於是以「魏」為名。
王莽时称魏城。东汉辖15县,郡治都在邺县,属于冀州。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下辖邺县、馆陶县、斥丘县、沙县、内黄县、清渊县、魏縣、繁阳县、元城縣、梁期县、黎阳县、即裴侯国、武始县、邯会侯国、阴安县、平恩侯国、邯沟侯国、武安县[1]。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以邺为据点,此后被封为魏公、魏王。建安十七年(212年)分魏郡置東、西部都尉。建安十八年(213年)割河內郡蕩陰、朝歌、林慮3縣,東郡衛國、頓丘、東武陽、發干4縣,鉅鹿郡廮陶、曲周、南和3縣,安平郡任城縣,趙郡的襄國、邯鄲、易陽3縣共計14縣入魏郡,魏郡轄縣增至29縣。其子曹丕以魏代汉,建立了曹魏。此后,魏郡北部被划归广平郡,黃初二年(221年)以後與廣平郡、陽平郡合稱「三魏」[2]。西晋时统8县,仍治邺。
北周静帝大象三年(580年),邺城被时任宰相的杨坚拆除,后魏郡的郡治南迁到了安阳县(今安阳市市区),统县11。唐朝时,原魏郡成为相州,包括原邺及安阳等地都归属于相州,并在原邺城旧址重建邺城,在东部另建的魏州已经不再是汉晋时代的魏郡所在。天宝元年(742年)改魏州为魏郡,下辖贵乡县、魏县、昌乐县、莘县、临黄县、顿丘县、馆陶县、冠氏县、朝城县、元城县,乾元元年(758年)改魏郡为魏州。
魏郡東部都尉(陽平郡)
魏郡西部都尉(廣平郡)
西漢征和二年(前91年)時置,時稱平干國,五鳳二年(前56年)改稱廣平國,東漢建武年間省,轄有16縣。曹魏黃初二年(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復置廣平郡,西晉因之,均治廣平縣(今河北省雞澤縣東二十里)。晉室衣冠南渡後置僑郡於襄陽(今湖北省光化縣北),劉宋、南齊因之,梁朝侯景之乱后废。北魏時移郡治曲梁(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北周時屬洺州,隋文帝廢郡存州,隋煬帝時又改州為武安郡,唐朝復置洺州,後改為廣平郡,不久復為洺州,宋朝為洺州廣平郡,元朝為廣平路,明朝為廣平府。
行政長官
- 陳康,汉更始帝更始二年(24年)降於劉秀。[5]
- 銚期,字次況,潁川郟人,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五年(29年)在任。[6]
- 范橫,汉光武帝建武中在任。[7]
- 馮魴,字孝孫,南陽湖陽人,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至二十七年(51年)在任。[8]
- 韋彪,字孟達,右扶風平陵人,汉明帝永平中在任。[7]
- 張酺,字孟侯,汝南細陽人,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出任。[9]
- 竇瑰,右扶風平陵人,汉和帝永元中在任。[10]
- 徐防,字謁卿,沛國銍人,汉和帝永元十年(98年)離任。[11]
- 黃香,字文彊,江夏安陸人,汉殤帝延平元年(106年)出任。[12]
- 黃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汉順帝到汉桓帝時在任。[13]
- 爰延,字季平,陳留外黃人,汉桓帝時在任。[14]
- 陳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汉桓帝時在任。[15]
- 栗攀,汉獻帝初平三年(192年)為兵所害。[16]
- 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汉獻帝初平三年(192年)領,建安五年(200年)到九年(204年)遙領。[16]
- 高蕃,由袁尚任命。[17]
- 袁春卿,汝南汝陽人,由袁尚任命,汉獻帝建安九年(204年)降於曹操。[16]
- 徐奕,字季才,東莞人,汉獻帝建安中在任。[18]
- 涼茂,字伯方,山陽昌邑人,汉獻帝建安中在任。[19]
- 國淵,字子尼,樂安蓋人,汉獻帝建安中在任。[19]
- 王脩,字叔治,北海營陵人,汉獻帝建安中在任。[19]
- 王郎,字景興,東海郯人,汉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以軍祭酒領。[20]
- 陳矯,字季弼,廣陵東陽人,汉獻帝建安中在任。[21]
- 徐宣,字寶堅,廣陵海西人,汉獻帝建安中在任。[21]
- 賈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人,汉獻帝延康元年(220年)在任。[22]
- 溫恢,字曼基,太原祁人,魏文帝黃初中在任。[22]
-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魏明帝時在任。[23]
- 吳瓘,陳國人。[23]
- 鍾毓,字稚叔,潁川長社人,魏齊王嘉平元年(249年)離任。[20]
- 馮紞,字少冑,安平人。[24]
- 何遵,字思祖,陳國陽夏人,晉武帝太康中在任。[25]
- 庾純,字謀甫,不之官。[26]
- 羊祉,泰山南城人。[27]
- 司馬騰,字元邁,河內溫人,晉惠帝時在任。[28]
- 解結,字叔連,濟南著人,晉惠帝時在任。[29]
- 繆胤,字休祖,蘭陵人,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出奔。[29]
- 盧志,字子道,范陽涿人,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拜,未之郡。[30]
- 劉輿,字慶孫,中山魏昌人,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在任。[31]
- 馮嵩,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為汲桑所敗,鄴城陷。[32]
- 王粹,弘農湖人,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年)為石勒所敗,死之。[32]
- 劉矩,晉懷帝永嘉三年(309年)以郡降于石勒。[33]
- 劉演,字始仁,中山魏昌人,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年)出任,晉愍帝建興元年(313年)為石勒所敗,出奔。[34]
- 桃豹,漢昭武帝嘉平三年(313年)出任。[34]
- 胡矩,晉愍帝建興元年(313年)由王浚任命。[24]
- 石虎,漢昭武帝時在任。[33]
- 韋鐘,京兆人,前秦建元六年(370年)到七年(371年)在任。[36]
- 齊涉,范陽安次人,後燕時在任。[37]
- 晁繼,遼東襄平人,北魏初在任。[38]
- 寇讚,字奉國,上谷人,北魏明元帝泰常中在任。[39]
- 房法壽,小名烏頭,清河繹幕人,北魏獻文帝時在任。[40]
- 袁濟,陳郡陽夏人,北魏孝文帝時在任。[41]
- 高嵩,字崑崙,遼東新昌人。[42]
- 路景略,陽平清淵人。[43]
- 游肇,字伯始,廣平任人,北魏宣武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離任。[44]
- 刁遵,字奉國,勃海饒安人,北魏宣武帝景明中在任。[41]
- 鄭敬賓,滎陽開封人。[45]
- 高月光,章武人。[38]
- 宋穎,字文賢,廣平列人人,北魏孝明帝時在任。[46]
- 李孝怡,字悦宗,赵郡平棘人,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前後在任。[47]
参考文献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