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标点符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等作品名称的符号,分为雙書名號「《》」(直排:︽︾)、單書名號「〈〉」(直排:︿﹀)、浪線書名號「﹏﹏」(直排:︴)。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2年10月8日) |
《》 | |
---|---|
书名号 | |
1919年,中華民國政府《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以浪线(橫排為﹏,置於字下方;直排:︴,置於字左)为书名号。
195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标点符号用法》,1951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作为《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的附件发布,沿用《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的规定。其中规定:“多数书刊、文件不用专名号、书名号,遇到团体名、书刊名、篇名之类的时候,就借用引号来标明,让读者注意。”
1954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发布全国书刊统一实行横排的通知。竖排引号逐渐转为西式横排引号。
在20世纪50年代,横排书刊的书名号多用英式引号(“ ”)[2]。
为了避免书名号与引号混淆,后改用法式与俄式的尖角引号(« »)作为书名号,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书名号[2]。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标点符号用法》,确定以“”为引号,以《》为书名号。
2008年9月,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定《重訂標點符號手冊》,將浪線列為甲式書名號,《》和〈〉列為乙式書名號。
中国大陆书名号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例如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外双内单。浪線書名號,现在仅在古籍配合专名号一起使用,如: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有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另外,GB/T 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内建议直排时使用浪線書名號。
早期使用波浪線書名號(﹏﹏),但排版及書寫不便,現在通常使用新式的書名號(《》),而波浪線書名號(﹏﹏) 則通常用於學校課本。
台灣早期的書名號一律為浪線書名號(﹏﹏),輸入、排版十分不便,和私名號一樣漸漸淘汰消失中。後來,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8年9月頒定《重訂標點符號手冊》將浪線書名號列為甲式書名號,《》和〈〉列為乙式書名號[3]。中小學的教科書仍以浪線書名號為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GB/T 15834的规定不同,中華民國在使用书名号时,有时可以在并非嵌套的情况下在篇章中直接使用单书名号。[4]
角型书名号可用电脑直接输入。但是单书名号不同于数学的小于号(<)和大于号(>),双书名号也不能写作两个小于号和大于号相叠加。
而对于浪线书名号,由西方主導設計之Unicode並未提供百分百符合定義之書名號,只有「⌇」(WAVY LINE,U+2307)、浪綫「〰」(wavy dash,U+3030)、頂浪綫「﹋」(wavy overline,U+FE4B)、雙重頂浪綫「﹌」(double wavy overline,U+FE4C)及底浪綫「﹏」(wavy low line,U+FE4F)亦可連用,及用於直排之「︴」(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wavy low line,U+FE34),但於現代文書軟件難以實際配合文字使用。部份軟件如OpenOffice.org和LibreOffice可以在文字加「底浪綫(wavy underline)」,但和以底綫作專名號一樣無法自動斷詞。如果要解決前述的無法斷詞的問題,可以在兩字詞間加入一號字體大小的空格作临时技术手段。
比較:
兩條WAVY LINE(U+2307) | ⌇ |
兩條浪綫(U+3030) | 〰〰 |
兩條頂浪綫(U+FE4B) | ﹋﹋ |
兩條雙重頂浪綫(U+FE4C) | ﹌﹌ |
兩條底浪綫(U+FE4F) | ﹏﹏ |
直排底浪綫(U+FE34)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