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數碼鬅客(英文:cyberpunk,近似粵拼 saai1 baa1 pang1,大致粵音漢字:嘥巴
嘥巴鬅喺文學、漫畫、電影同電子遊戲等嘅媒體當中都見得到:一般認為,西方嘥巴鬅係喺 1980 年代由《神經喚術士》同《衝擊波騎士》等嘅小說以及美國科幻片《Blade Runner》定形嘅[6];同期嘅日本嘥巴鬅又有《攻殼機動隊》同《銃夢》等嘅出名作品[7];而到咗廿一世紀,嘥巴鬅經已成為咗科幻裏面一個有影響力嘅文類,而且仲持續有新作,例子可以睇吓《廿二世紀殺人網絡》[8]。
廿一世紀初嘅科幻界對嘥巴鬅一詞嘅定義仲未有完全一致嘅共識。喺廿世紀尾,有文學評論家噉樣定義嘥巴鬅呢個文學體裁[9]:
「 | 」 |
而 2020 年嘅不列顛百科全書就係噉樣形容嘥巴鬅呢個詞嘅[10]:
「 | 」 |
嘥巴鬅仲傾向會有以下特性:
喺背景設定上,古典嘥巴鬅最重要嘅特性係結合低生活同高科技[歐 1][1]:嘥巴鬅部份建基於犯罪小說(指偵探小說等故仔圍繞罪案嘅體裁),尤其係 1940 至 50 年代盛行嘅冷硬派偵探小說同黑色電影[歐 2],呢啲文學體裁受虛無主義[歐 3]影響,往往將故仔設喺陰暗無光嘅城市當中,將城市描繪成去人性化同佈滿罪惡嘅地方;而嘥巴鬅喺呢種背景設定上加埋先進科技(尤其係資訊科技同模控學等喺廿世紀中期受熱議嘅科技),興將故仔舞台設喺氣氛灰暗嘅電子城市-一個典型嘅嘥巴鬅城市高度城市化,有大量遮住個天嘅高樓大廈同(廣告等嘅)電子符號,令人因為睇唔到自然景物同感覺個腦充斥住大量資訊而唔舒服,而且仲成日會落雨[11][12]。廿世紀後期嘅嘥巴鬅名作《亞基拉》[歐 4]同《攻殼機動隊》[歐 5]都係噉[13][14]。
古典嘥巴鬅故仔(尤其係西方嘥巴鬅)嘅主角往往係有犯罪背景嘅反英雄[歐 7](指缺乏正義感等傳統英雄特徵嘅主角):好似係 1984 年嘥巴鬅小說《神經喚術士》[歐 8]嘅主角基斯[歐 9]噉,基斯係一個技術高超嘅黑客,本來幫一個犯罪集團做嘢,佢有一次因為俾佢老細發現佢由組織嗰度偷嘢,而俾佢老細用藥廢咗佢個中央神經系統,搞到佢冇得再進入資訊空間;喺小說嘅第二章,有位神秘僱主同基斯聯絡,肯出錢搵醫生幫佢修復佢嘅神經系統,等佢可以再做黑客,同時要求基斯幫佢手做嘢。好似基斯噉有犯罪背景嘅反英雄喺嘥巴鬅作品當中好常見,而嘥巴鬅「集中於描寫社會嘅邊緣人嘅體驗」呢一點亦都係個名當中鬅客[歐 10]呢兩個字嘅由來[19][20]。
模控學[歐 11]係一門科學領域,專門研究能夠接收、儲起同處理資訊嚟自我控制嘅系統,例如人同電腦都屬於呢種系統-原則上,人能夠用感官感應外界嘅資訊、記住見過嘅資訊、同埋用呢啲資訊控制自己嘅身體,而機械都可以用感應器同記憶體等嘅技術做到類似嘅效果;事實係研究表明咗,只要有方法將人嘅神經線駁落去曉解讀神經訊號嘅機械嗰度,就可以俾一個人齋靠諗嘢嚟控制機械,將人同機械結合為一體,例子可以睇吓能夠按照用家意願郁動嘅神經義肢[21]。
模控學引起咗「人同機械冇本質上嘅差異」嘅諗法同埋廿世紀嘅人有關改造人[歐 12]嘅構想-一個一部份由血肉造、但一部份係機械嘅生命體。呢種技術同時又引起咗科學界同科幻界嘅反思:如果一個人淨係隻手臂用機械造(做手術,將佢隻手臂換咗做曉按佢個腦嘅神經訊號郁動嘅神經義肢),噉佢應該仲算係一個人;如果佢全身上下除咗腦之外都係用機械造,噉佢仲算唔算係一個人?如果有個完全用機械造,但喺認知同情緒等方面同人無異嘅人工智能機械人,噉佢又算唔算係一個人?即係話模控學上嘅知識引起咗科幻界對「點樣先算係一個人」呢條問題嘅思考,而改造人技術可以引致嘅後果-例如「人同機械之間條界線變得含糊不清」-就係數碼鬅客成日會探討嘅主題[22][23]。
超人類主義[歐 13]係對古典數碼鬅客影響深遠嘅一套思想。最基本上,超人類主義主張人可以運用先進嘅科技(尤其係模控學相關嘅技術)改造人嘅身體甚至心智,而呢樣嘢可以大幅改善人嘅生活[24]。呢個諗頭響應返改造人嘅概念-例子可以想像一個人,佢特登做手術將自己嘅手腳換成機械肢體,而噉做可以令佢變成強壯過正常人好多;而且理論上喺心腦同一論(假設腦等同於心靈)之下,對人腦作出改造仲有可能達到改造智能等嘅心理特性[25]。
喺主題上,廿世紀嘅數碼鬅客好興對超人類主義同相關嘅思想作出批判:好多數碼鬅客作品故仔內容都會講到一啲先進嘅人體或者人腦改造技術,並且展示任意改造人體人腦可能會搞到人失去一啲作為人重要嘅嘢,例如係喺廿世紀尾嘅科幻片《未來戰士》[歐 14]當中,人工智能科技先進到創造出好似人類噉有自我意識[歐 15](指有能力意識到自己係一個獨立嘅個體)嘅人工神經網絡程式天網,而天網因為有自我意識唔甘心淨係為人類服務,於是就控制全世界嘅機械人作反,想要消滅人類,引發人類同機械人之間嘅戰爭-人工智能被認為係一種可以用嚟提高人類智能嘅技術,而《未來戰士》展示咗人工智能技術嘅一個可能後果,可以話係對超人類主義嘅思想作出批判[26]。除此之外,又有唔少數碼鬅客作品會講到上流社會運用改造人等嘅先進技術嚟加劇貧富差距,例如 1982 年嘅科幻片《Blade Runner》就有講到超大型企業用生物工程技術(可以用嚟改造人體嘅技術)製造用嚟做奴隸嘅人造人[27]。
廿世紀同廿一世紀初嘅數碼鬅客常用以下呢啲
心靈係記憶同注意力等認知功能以及情緒同本能嘅總體。廿世紀嘅心靈哲學同相關領域(可以睇心靈科學)有咗心腦同一論[歐 16]嘅觀點,意思即係主張腦部等同於心靈-根據最基本嘅心腦同一論,心靈嘅內容冚唪唥都同腦入面發生嘅一啲物理事件-神經細胞之間嘅訊號-有所對應[30],而呢一個諗法令唔少人覺得不安-如果心靈只係個腦,噉腦死係咪等同心靈會消失?呢類嘅問題喺廿世紀中引起咗科幻界嘅反思,而去人性化嘅數碼鬅客世界往往會展示心腦同一論嘅可能後果[31][32]。
資訊科技係數碼鬅客另一個常見嘅主題。資訊科技泛指用電腦儲起、提取、傳遞同操控資訊:電腦係做運算嘅機械,能夠按照用家俾嘅命令自動化噉由輸入嗰度計輸出,而呢種技術可以用嚟整好多有經濟價值嘅科技產品,例如係電腦網絡同電子遊戲等等[42]。
人工智能[歐 38]泛指由機械展示嘅智能,相對於人同第啲動物展示嘅自然智能[52]。
數碼鬅客喺廿世紀後半取得咗相當大嘅成功,引起咗唔少作家同漫畫家仿傚,而且佢哋仲有喺數碼鬅客嘅概念上作出創新。數碼鬅客衍生體裁[歐 56]泛指由數碼鬅客衍生出嚟嘅科幻子文類,特徵係通常每種「鬅客」體裁都集中於某一個類型嘅科技[72]:數碼鬅客集中於心靈科學同資訊科技等同資訊有關嘅科學同技術;蒸氣鬅客[歐 57]主題就集中講蒸氣機同相關嘅 19 世紀尾科技,會結合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嘅美學[73];而柴油鬅客[歐 58]集中講柴油引擎同相關嘅廿紀初科技,會用一戰時期嘅美學設計... 等等[74]。
除咗引人仿傚之外,數碼鬅客仲有引起科幻作家對佢嘅對抗思潮:太陽鬅客[歐 59]係喺廿一世紀初興起嘅一種科幻美學,最大嘅特徵係對未來樂觀,故仔背景會有一啲建基於可再生能源(例如係太陽能)嘅科技,描繪一個相對唔受污染、綠意盎然嘅未來世界,甚至乎係城市同自然融為一體,而且故仔仲會講人類嘅生活因為科技-或者人類對科技嘅善用-而變得理想,成個故仔嘅氣氛偏向光明同樂觀。太陽鬅客俾人指係對數碼鬅客嘅一種對抗:一般認為,數碼鬅客對未來世界悲觀,認為全球化、城市化同自然資源嘅利用呢啲科技帶嚟嘅新系統會搞到人類嘅生活變得惡劣;而太陽鬅客就啱啱相反,旨在對抗呢啲系統,並且提出能夠長遠提高人類福祉嘅新系統[75][76]。
隨住新作家參與數碼鬅客創作,科幻界出咗啲新嘅「數碼鬅客」作品,呢啲作品好多時會局部噉採用古典數碼鬅客嘅橋段,或者係顛覆呢啲橋段,用意在於(例如)應對文壇對古典數碼鬅客嘅批評,形成咗所謂嘅後數碼鬅客[歐 60]:後數碼鬅客其中一個最大特徵係在於冇古典數碼鬅客咁悲觀,比較「真實」-廿世紀初嘅科幻好多時好烏托邦,數碼鬅客想對此作出對抗,好多時會描繪極端、唔真實嘅反烏托邦(周街毒品、社會由黑社會統治、超大型企業用武力掌控世界... 等等);有文學評論家指出,呢啲故仔嘅世界好多時灰暗得滯,搞到讀者同觀眾難以認同故仔當中嘅角色(例:故仔角色冚唪唥都係殺人唔斬眼嘅罪犯,搞到讀者觀眾唔想同情或者關心佢哋);於是後數碼鬅客就採取比較中庸嘅做法,例如後數碼鬅客會將超大型企業描繪成貪婪、但又能夠帶嚟一定嘅經濟繁榮-即係描述未來化、有缺憾、但有希望嘅世界,而將世界描繪「唔係完全理想、又唔係完全惡劣」呢一點俾唔少人覺得比較有真實感[橋 9][77]。例如係 2002 年嘅《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就被指係後數碼鬅客嘅一份早期作品[78]。
西方嘥巴鬅起源於 1960 至 70 年代嘅科幻新浪潮[歐 61],當時西方嘅科幻作家大舉噉嘗試創造同運用新嘅寫作風格、技巧同橋段:佢哋當中有唔少人都想對打前(廿世紀初)嘅科幻作出反叛-廿世紀初嘅科幻好多時都好烏托邦化,將未來社會描繪成因為科技而變得理想化嘅世界,而新浪潮作家對此作出反叛,就形成咗一股「將未來世界描繪成因為科技嘅急劇變化而變得反烏托邦化嘅世界」嘅風潮,仲用科幻作品探討毒品、犯罪同性等成熟同黑暗嘅課題[79],甚至仲有撰文對(當時西方文壇盛行嘅)古希臘式橋段-例如係古希臘式嘅英雄-作出批評[80]。
一般認為,第一份可以算係值得關注嘅西方嘥巴鬅作品係美國作家菲力普·迪卡[歐 62]喺 1968 年出嘅小說《人形機械人會唔會夢見電子羊》[歐 63]。呢份作品被指係準確噉描繪經濟上倒塌嘅未來反烏托邦嘅氣氛,而且主題上仲以比打前科幻作品更真實嘅方式描繪模控學同人工智能等嘅技術;而《人形機械人會唔會夢見電子羊》喺 1982 年被改編成科幻片《Blade Runner》,喺評論同票房方面都取得大成功,令「反烏托邦化嘅未來」呢個諗頭正式進入社會大眾嘅意識當中[81][82]。
同期,美國加拿大作家威廉吉森出版咗《神經喚術士》,故仔內容講到虛擬實境同資訊空間呢啲當時係好新穎嘅諗法。呢本小說喺科幻界引起咗注意,仲一連贏咗星雲獎等好幾個科幻方面嘅獎;而日本嘥巴鬅亦都出咗《攻殼機動隊》[歐 64][註 3]呢啲用咗心靈上載同腦機介面等橋段嘅作品。上述嘅作品可以話係將嘥巴鬅呢個體裁局部噉界定咗做「講資訊科技同心靈科學嘅科幻體裁」[83]。
到咗廿一世紀,嘥巴鬅經已成為咗一個相當有影響力嘅科幻子文類,甚至仲引起咗科幻文壇嘅反思-嘥巴鬅刺激咗一柞衍生體裁嘅誕生,而且仲引起咗批評,而呢啲批評令科幻創作者創造出後數碼鬅客同太陽鬅客等嘅新體裁[77]。
俾人分類做嘥巴鬅嘅出名作品有以下呢啲(以第一部作品出嘅日期作準):
... 等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