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粵音 :gok3 sik1 ;英文 : character [註 1] [1] ),又或者叫人物 (jan4 mat2 ),係指喺故仔 入面一個有能力作出決策 嘅個體-一個角色可以係個人 又或者係第啲有智能 嘅非人類個體,後者嘅例子有科幻 興用嘅 AI 機械人 ,或者係奇幻 興用嘅高扁 同仙子 等類人生物[2] 。
角色係故仔嘅最根本元素 之一。除咗一啲極抽象 嘅詩 之外,故仔梗要有角色。角色嘅特質會主宰佢哋嘅決策,決策產生嘅行動會影響情節 嘅發展,而喺好多故仔入面,角色仲會因為決策引致嘅經歷而出現長遠嘅變化 [3] [4] 。舉個例說明 :主角 胡迪 係件玩具,佢好鍾意佢主人安仔(特質);有日,安仔得到巴斯光年 呢件新玩具,安仔好鍾意巴斯光年,搞到胡迪好妒忌 ,然後胡迪嘗試整走巴斯光年(行動 1),喺一連串嘅意外下,胡迪同巴斯光年一齊走失咗,去到離安仔屋企好遠嘅地方(行動引致嘅結果),搞到胡迪焗住要選擇同巴斯光年合作返屋企(行動 2),中途佢哋一齊克服好多難關,最後成功同安仔團聚(行動引致嘅結果),令胡迪同巴斯光年做咗好朋友,而且胡迪仲學識變到唔好咁妒忌心重(角色發展)[5] 。
因為角色對故仔咁重要,敘事學 同搞創意寫作 嘅人都相當睇重對角色嘅分析。好似係虛構故仔 作家 、漫畫家 同編劇 等從事作故仔 相關工作嘅人都會參與討論,想要剖析「點樣創作出讀者 觀眾 會鍾意嘅角色」等嘅課題[3] [4] 。
《龍與地下城 》嘅牛頭怪 ;牛頭怪唔係人類,但讀者觀眾一般會將佢想像 成有心靈。
定義
亞里士多德 (句嘢經過咗重述 )[6] :「一齣悲劇 (以至其他故事)係摹仿 緊行動,而行動就表示(做出行動嘅個體)由自主能力... 佢哋嘅存在展現有啲咩係人應該選擇或者避開嘅。」
喺敘事學 (研究故仔 嘅社科 領域)上,角色 一詞要點定義 係一條有些少爭議嘅問題:曾經有唔少敘事學者 認為,角色只係文學作品 入面嘅一串串文字 [7] ;而廿一世紀初啲嘅敘事學者開始用心理學 等領域嘅知識嚟諗呢條問題,主張運用心靈理論 [歐 1] 呢個概念—喺心理學上已知,一個正常嘅人類 由好細個開始就會具有心靈理論嘅能力;噉講即係話佢曉將身邊嘅人類同埋好多非人類物體,例如貓 狗 以至先進嘅機械人 呀噉,睇成係「有心靈 嘅」,認為呢啲自己以外嘅心靈曉感受情緒 同埋做出各種嘅認知功能 ,即係話一個有心靈理論能力嘅人曉作出
「嗰個人似乎想同我做朋友」、
「嗰個人似乎喺度諗緊嘢 」、
「嗰隻狗望落好似好開心 噉」
等嘅判斷[8] 。
基於心靈理論嘅概念,有敘事學者就提倡,角色 一詞可以定義做[8] [9] :
-故仔入面嘅角色通常會係人類,不過科幻作品 成日會用 AI 做角色,而奇幻作品 會有高扁 、仙子 同牛頭怪 等嘅類人生物;就算係比較寫實嘅虛構故仔,都有可能會用貓 同狗 等嘅動物 做角色;但無論係唔係人類都好,呢啲角色都有個共通點-佢哋都會啟動讀者同觀眾嘅心靈理論功能,讀者觀眾會當呢啲角色係有心靈嘅物體,相信呢啲角色曉一定程度上感受情緒 同思考 [8] [10] 。
順帶一提,有敘事學者仲想強調角色之間嘅關係 :根據呢啲學者,角色之間嘅關係亦係故仔嘅重要一環[11] :一個角色嘅特質通常係要透過佢同第啲角色之間嘅關係嚟突顯嘅,例如「胡迪 用想殺咗巴斯光年 嘅眼神睥住同安仔玩緊嘅巴斯光年」係一幅展現到胡迪性格嘅影像 [5] ,而角色採取嘅行動又會影響佢同第啲角色嘅關係,例如胡迪同巴斯光年合作之後,兩者關係變得友好,而呢啲關係上嘅變化好多時係情節 發展嘅起因,例如胡迪同巴斯光年合作令佢哋成功返到去安仔嗰度[8] [12] 。
圓扁
喺文學理論 等嘅分析上,角色最基本上可以分做圓 [歐 2] 同扁 [歐 3] 兩種,兩者之間嘅差異在於佢哋有幾複雜[13] :
圓 嘅角色複雜度高,一個圓角色好多時會有多過一個目的 或者一個強嘅目的(佢嘅成功或者失敗對個故仔嚟講重要),會同其他角色起衝突 (令個故仔更加有趣味),會有背景故仔 解釋佢嘅個性點解會係噉嘅樣-感覺會好似一個真嘅人一樣咁複雜;所以「圓」嘅角色通常會係主角 等嘅重要角色。
扁 嘅角色複雜度低,一個扁角色通常會得一個(可能同主情節 關係唔係咁大嘅)目的 甚至乎冇明顯嘅目的,唔會同其他角色起乜嘢引起讀者觀眾興趣嘅衝突,故仔唔會對佢嘅背景故仔作出太詳細嘅描述-呢啲角色通常會係閒角,純粹寫嚟幫手做帶動情節等嘅功能,例如係一個出場嚟俾奸角 殺死嘅路人,存在淨係為咗向讀者展現個奸角有幾殘酷無情。
上述呢兩種角色對個故仔嚟講都好重要:圓角色會做讀者觀眾注意力 嘅中心,好多時用佢哋嘅角色發展 帶出故仔嘅主題 ,而扁角色就會做情節裝置 等嘅功能,例如一個出場嚟幫主角指路,然後就冇再喺故仔入面出現嘅路人,雖然係閒角,但就令主角知要行去邊,帶動情節前進[14] 。
舉返幾個例子說明[13] :
More information 「扁」, 係噉咦「圓」啲嘅版本 ...
「扁」
係噉咦「圓」啲嘅版本
例 1
一間殯儀館 嘅總管
一個因為佢過咗身嘅老婆葬禮搞得唔好,而致力於做殯儀事務嘅男人
例 2
一個好鍾意佢隻啤啤熊 嘅細路女
一個去邊都帶住隻啤啤熊嘅細路女;隻啤啤熊係佢過咗身嘅阿哥送俾佢嘅。
例 3
一個唔識游水嘅高中生
一個童年試過出海嗰陣見到鯊魚 、因而變到好怕水嘅高中生
Close
公元前 3 世紀嘅阿里士多德 雕像;阿里士多德喺佢嘅著作《詩學 》入面討論過悲劇缺憾 嘅概念[15] 。
角色缺憾 [歐 4] 同角色發展 [歐 5] 係兩個緊密相關嘅重要角色概念。角色缺憾係指一個角色喺性格 等方面嘅缺憾[16] [17] ,而角色發展係指一個角色喺情節 進展途中性格上有所變化,反映個角色嘅「心路歷程」[18] 。
虛構故仔 嘅一個基本格局如下:主角 喺故仔開始嗰陣會有某個缺憾,呢個缺憾會引致佢做一啲錯誤嘅決定,為佢同佢身邊嘅人造成具體嘅負面後果;然後喺故仔嘅途中,佢會有機會或者焗住要改變自己嘅行為,發現改變自己嘅行為之後好咗好多,了解自己之前有個噉嘅缺憾,再學識改變自己嘅行為,而(如果個故仔發生大型衝突 嘅話)呢個行為上嘅改變好多時會係佢喺高潮 嗰陣打低佢個對立角色 嘅重要原因[19] 。
舉幾個例說明:
主角係個事業心好強嘅人,佢成日掛住做嘢 (缺憾),掛到唔理佢老婆同仔女,做嘢做到唔出席個仔嘅畢業典禮 同自己阿爸嘅生日會 (錯誤決定),搞到佢屋企人同佢關係好疏遠(後果),及後主角發現,份工根本俾唔到佢真正嘅滿足感(有機會改變),開始重視同屋企人來往(改變),同屋企人關係好轉,而且亦都得到真正嘅快樂 (喺改變過程中學到要成長)[註 2] 。
主角係一個聰明但懶散嘅騎士 ,佢奉行享樂主義 ,鍾意索女,遇到問題興齋靠武力解決(缺憾)。有日,佢喺同人打交(錯誤決定)嗰陣,俾對方斬斷咗佢隻右手,搞到佢冇得再用武器(後果),其後佢俾生得醜樣但善良嘅女主角救咗;喺打後嘅情節當中,佢一路同女主角相處一路旅行,而且因為冇咗隻手用唔到武器,焗住要靠機智解難(焗住要作出改變);喺呢個過程裏面,佢學識變成唔再齋靠武力解決問題,仲鍾意咗女主角-開始會欣賞女人嘅內在美(喺改變過程中學到要成長)[20] [註 3] 。
英國 作家狄更斯 作嘅《一首聖誕頌歌 》[歐 6] (以下內容有劇透 ):主角史高治係一個守財奴(缺憾),刻薄佢啲員工,又孤寒又唔肯捐錢(錯誤決定),搞到成個鎮嘅人都對佢冇乜好感(後果);有一日,佢喺聖誕 前夕遇到佢唯一事業夥伴馬里嘅鬼魂 ,話俾佢知會有三隻鬼嚟搵佢,每隻鬼會同佢講一啲嘢;第一隻鬼同史高治一齊睇佢嘅過去,揭示原來史高治喺細個嗰陣因為俾阿爸阿媽送咗去寄宿學校 而好孤單 (背景故仔 );第二隻鬼帶史高治去現在,睇到其他人同屋企人朋友慶祝聖誕好開心(改變嘅誘因);第三隻鬼帶史高治去睇未來,見到一個唔受歡迎,冇人出席佢葬禮 嘅財主佬,仲見到有人因為刻薄財主佬死咗而慶祝,史高治知道呢個會係自己嘅未來,覺得好驚(另一個改變嘅誘因)。第二朝(有機會改變),史高治佢嘗試改變自己嘅行為,捐錢做慈善,仲加人工俾之前受佢刻薄嘅員工(改變),小鎮嘅居民留意佢轉咗死性,對佢有少少改觀;從此之後,變得好人咗嘅史高治同身邊嘅人關係好轉咗,佢個人亦都開心咗(喺改變過程中學到要成長)[21] 。
角色缺憾同角色發展仲有以下呢啲特性:
一個角色唔一定要有發展。有發展嘅角色係所謂嘅動態角色 [歐 7] ,一般都會係主角 或者比較重要嘅配角 ,而唔重要嘅角色-例如出場嚟俾個奸角 殺死,淨係用嚟突顯奸角嘅殘暴嘅閒角-大可以唔使發展,做靜態角色 [歐 8] ,等個故仔更加集中於主角同重要配角嘅發展[22] 。
缺憾都有分「好壞」[註 4] [23] :
「好」係指一個缺憾雖然會搞出麻煩,但依然能夠令讀者觀眾覺得個角色值得同情 ,或者最少唔會令讀者觀眾憎佢,令讀者觀眾有興趣支持佢,例如「因為正義感 強而有少少衝動 」、工作狂 或者享樂主義 等都算係「好」嘅缺憾;
「壞」係指一個缺憾唔淨只會惹麻煩,仲會令讀者觀眾覺得個角色心地唔好,覺得佢係一個奸角 ;喺嗰柞「好缺憾」例子當中,有缺憾嘅角色都係主角 -佢哋嘅缺憾雖然惹麻煩,但未至於令讀者觀眾覺得佢哋係無藥可救嘅壞人,而家想像 有個角色,佢嘅缺憾係「鍾意殺人」,喺故仔途中無端端殺死一個完全無辜嘅路人-通常讀者觀眾就會覺得佢係奸角,唔係會想睇佢成長,而係會想睇佢對手收拾佢[17] 。
悲劇缺憾
悲劇缺憾 [歐 9] ,又有叫致命缺憾 [24] ,係源自古希臘戲劇 嘅一個概念。根據現代敘事學嘅詮釋,悲劇缺憾指一個會引致悲劇 收場嘅角色缺憾:一個一般嘅角色缺憾會搞到個角色有麻煩,而個故仔跟住落嚟就會講佢點樣克服個缺憾導致嘅困難,然後成長為一個更完善嘅人,最後開心收場;而一個悲劇缺憾會搞到個角色因為佢嘅錯誤而死亡或者遇到重大失敗永不翻身,最後個故仔悲劇收場[25] ,讀者觀眾了解到呢個缺憾可以引致嘅悲慘下場[註 5] ,對個角色產生同情 [註 6] 。
舉個例說明,想像一個噉嘅故仔:主角愛德華係一個好重視誠實公正嘅人(一個作為悲劇缺憾嘅性格特質),佢身為一個貴族 ,幫國王做嘢,成日要同其他-用各種陰謀詭計爭權嘅-貴族周旋;有一次,佢知道咗皇后做過嘅一單嚴重犯法嘢,亦都知道如果單嘢爆咗出嚟,皇后雖然貴為皇后都恐怕要殺頭;主角出於佢嘅誠實公正,講俾皇后知佢知呢單嘢,諗住皇后只會靜靜雞走佬(失誤);點知皇后做嘅嘢唔係走佬,而係發茅,派人暗殺 自己老公(國王),然後將佢老公手下嘅好多人(包括主角)捉嗮收監,仲乘勢將主角處死(失誤引致嘅死亡)。成個故仔係一齣悲劇,而愛德華嘅誠實公正係一個引致悲劇嘅角色缺憾[26] [27] 。
瑪麗蘇
瑪麗蘇 [歐 10] 喺寫作上泛指冇缺憾嘅角色。瑪麗蘇 一詞源自 1973 年出版嘅一個《星空奇遇記 》[歐 11] 戲仿 故仔:喺呢個故仔入面,主角瑪麗蘇係一個年僅 15 歲就成為星空艦隊嘅中尉 嘅天才,受到全體角色嘅愛戴,能夠獨力幫成隊人解決困難,而且仲贏到諾貝爾和平獎 ;瑪麗蘇因為意外而死咗之後,大家因為太愛戴佢而將佢死嗰一日定做全國哀悼日-瑪麗蘇係一個完美嘅角色,喺故仔入面從來冇犯過錯[28] 。呢個惡搞故仔嘅作者 原意在於指出「同人小說 嘅作者成日都會創作一啲完美嘅角色」呢種現象[29] ,而打後瑪麗蘇 呢個詞俾人廣泛噉採用,用嚟指一啲極度完美、冇缺憾嘅故仔角色[註 7] [30] 。
喺廿世紀尾至廿一世紀初嘅英文文壇,瑪麗蘇型嘅角色廣受人厭惡。敘事學同相關領域嘅學者指出,瑪麗蘇最大嘅問題係「冇缺憾」:瑪麗蘇常見於同人小說(呢啲故仔通常由冇受過寫作訓練嘅人寫),有陣時亦會出現喺由專業作家寫嘅故仔當中;瑪麗蘇冇任何會搞到佢哋作出錯誤決定嘅缺憾,頂嗮櫳都淨係有啲濕碎缺憾 [歐 12] -即係唔會喺故仔入面引致具體嘅不良後果,用意只係想令到個角色更加「可愛」嘅所謂缺憾,例如「有啲傻氣」噉;於是瑪麗蘇嘅存在就搞到個故仔缺少咗精彩故仔需要有嘅一樣嘢-「主角因為佢缺憾犯錯,搞到佢同佢身邊嘅人有麻煩,然後佢喺故仔中途學識克服自己嘅缺憾,最後有所成長 」[註 8] [31] 。敘事學者一般認為瑪麗蘇嘅存在往往係因為寫同人小說嘅作者想將自己置身喺個故仔世界入面,所以作一個完美角色出嚟代表佢自己[28] 。
1897 年嘅一幅畫;幅畫描繪畫畫人想像中「神仙教母 (左邊個老女人)幫佢個教女灰姑娘 (右邊個後生女)準備南瓜馬車」嘅情境。
呢幅畫描繪想像中嘅宮本武藏 ;「好好打嘅功夫 高手」亦係一種好常見嘅角色類型。
固定角色 [歐 13] 係角色嘅橋段 ,泛指一啲喺多部作品入面都有出現嘅角色大類,每一種固定角色都有一啲定義 嘅特徵,而同時會具有一啲「普遍會由呢類角色擁有嘅特徵」。啲觀眾 或者讀者 好多時一眼就會認得出「呢個人係屬於嗰個模式嘅人物」[32] 。
舉啲實質嘅例子說明:
白馬王子 [歐 14] 係一種常見於童話 嘅固定角色,泛指一個出場嚟救或者幫公主 嘅王子 ,成日會配合英雄救美 嘅劇情使用。佢通常仲會具有靚仔,有利於及後嘅戀愛 劇情、勇敢 ,所以就會唔怕危險拯救公主、又有紳士風度等嘅特徵。白馬王子型嘅角色可見於《白雪公主 》、《灰姑娘 》以及《睡美人 》等嘅多個童話故事嗰度[33] 。
神仙教母 [歐 15] 係另一種常見於童話嘅固定角色,指一個曉用魔法 幫主角 (通常係女主角)解難嘅女性角色。呢個角色通常會係一個仙子 ,所以識用魔法,而且同主角有某啲特殊關係,例如係主角嘅教母 ,所以會有意幫主角;佢會喺主角最絕望嗰陣出場用魔法幫主角解難,例子可以睇吓《灰姑娘》入面,灰姑娘喺冇得去舞會 好唔開心嗰陣,佢嗰位神仙教母出場,施展魔法變條靚裙俾佢著同埋變架用南瓜 造嘅馬車 出嚟,等灰姑娘有得去舞會[34] [註 9] 。
絕世高手 係一種喺武俠小說 裏面成日出現嘅角色類型,例子有《射鵰英雄傳 》系列嘅五絕,仲有係《中華英雄 》入面嘅南神掌同北腿王等等。絕世高手喺武俠故仔入面可以有好多作用:例如係出場教主角一啲新招,等主角可以變強;又或者係喺個故仔入面出場,並且俾個奸角 打低,用嚟突顯主角個敵人有幾咁勁[35] 。
好多時,作故仔嘅人會將自己故仔嘅角色建基於固定角色類型,並且喺呢啲類型上作出創新。舉個例說明,2004 年嘅夢工場 電影《史力加 2 》[歐 16] 入面用咗白馬王子同神仙教母嘅角色類型,但就大膽創新:喺傳統童話當中,神仙教母嘅形象都係忠嘅,但《史力加 2》入面嘅神仙教母係奸角-呢個神仙教母好堅持身為公主嘅女主角費安娜理應要同白馬王子喺埋一齊,對個樣生得唔好睇、外型上唔似白馬王子嘅主角史力加有偏見 ,打後仲出陰招想搞喎史力加同費安娜之間嘅戀情;呢個角色喺好多特徵上似傳統嘅神仙教母,但另一方面,套戲又對「神仙教母」呢條橋作出咗嶄新嘅詮釋-神仙教母嘅動機可以引致佢做衰嘢,相對於傳統「神仙教母實係忠」嘅諗法[34] -喺當時嘅電影界受到相當嘅好評[36] 。
角色塑造 [歐 17] 係指作者將有關角色嘅各種特徵(包括缺憾同背景故仔等)嘅資訊 傳達俾讀者觀眾知嘅一個過程。角色塑造可以用兩大方法做,直接方法同間接方法[37] [38] :
More information 直接, 間接 ...
直接
間接
意思
靠個角色自己本身、敘述者 或者第啲角色嘅言語明講呢啲資訊俾讀者知。
淨係展示 個角色做嘅嘢、講嘅嘢、外型同埋思考方式俾讀者知,等讀者自行推斷角色嘅性格。
例子
(個故仔用第一人身敘事 )「我不嬲都好孤寒。」 「拉爾夫(故仔主角)佢又靚仔又聰明絕頂。」(呢句嘢由敘述者講) 「阿明講:『拉爾夫佢又靚仔又聰明絕頂。』」(阿明呢個角色描述拉爾夫呢個角色)
(個故仔用第一人身敘事)「我從來都唔鍾意捐錢。」(反映個角色孤寒) 有個細路跌咗落河,拉爾夫諗都唔諗就跳入河度救個細路。(展示佢勇敢同樂於助人) 拉爾夫佢著住嘅衫一塵不染,而且佢棚牙白到發光。(外型展示佢鍾意乾淨)
Close
角色塑造係現代文學不可或缺嘅一部份,但就係一樣好複雜嘅嘢:同一句句子喺讀者觀眾心目中所塑造嘅角色,可以因為資訊源嘅特質而有所不同;例如「阿明講:『拉爾夫佢又靚仔又聰明絕頂。』」呢句嘢會唔會令讀者相信拉爾夫真係又靚仔又聰明絕頂,視乎阿明呢個角色嘅特性,如果觀眾有理由相信阿明係靠得住嘅(例如阿明喺故仔打前部份當中,經已做咗多次準確嘅判斷,而且佢哋冇理由相信阿明喺度講大話),噉呢句句子比較有可能會令讀者相信,拉爾夫真係又靚仔又聰明絕頂;而如果觀眾有理由相信阿明唔係講緊真話,或者阿明係靠唔住嘅,噉呢句句子就冇咁有機會令讀者相信拉爾夫真係又靚仔又聰明絕頂[37] 。
背景故仔 [歐 18] 喺敘事學上係指一啲對個故仔 嚟講重要,會對情節 同角色嘅行為產生具體影響、但發生喺主要情節之前 嘅事件。背景故仔可以純粹用嚟解釋某啲細節,但有陣時,重要嘅背景故仔會同角色缺憾有關。作故仔嘅一種常用手法如下:主角有某啲角色缺憾,故仔中途佢諗返起佢嘅一件往事(佢個背景故仔),而呢件往事正正就係佢有嗰個缺憾嘅原因[39] 。
舉個例說明:《壞蛋獎門人 》[歐 19] 係 2010 年嘅一套美國戲;戲嘅主角阿古係個賊 ,一心想專注於佢嘅事業,而且性格有少少冷漠無情(角色缺憾),佢事業係佢唯一嘅情感寄託(缺憾引致嘅結果);但後嚟因緣際會之下,佢領養咗三個孤兒,焗住要扮演養父嘅角色,而隨住佢同三個孤兒相處,佢開始軟化(被迫要作出改變嘅過程當中,出現角色發展);及後阿古回想返自己嘅童年 ,原來佢細個嗰陣成日都俾佢阿媽睇唔起,所以先搞到佢咁執著要成功(阿古嘅背景故仔,而個背景故仔係一件令佢有缺憾嘅往事)[40] 。
作家有好多方法可以喺主情節途中向讀者觀眾傳達角色嘅背景故仔,例:作者可以要主角有一個閃回 [歐 20] -即係故仔中途突然改變鏡頭,變成入去主角腦海睇主角回想起嘅一段記憶 ;又可以要啲角色喺對話中途傾到個背景故仔嘅事(不過呢點要做得好有技巧,望落先唔會生硬);又可以要主角搵到其中一個重要角色嘅日記或者信等嘅文件,並且由文件當中知道背景故仔... 等等[41] 。
英文文獻:
Eco, Umberto. 2009. On the ontology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A semiotic approach. Sign Systems Studies , 37(1/2): 82–98.
Janko, Richard, trans. 1987. Poetics with Tractatus Coislinianus, Reconstruction of Poetics II and the Fragments of the On Poets . By Aristotle. Cambridge: Hackett. ISBN 0-87220-033-7 .
McGovern, Una, ed. 2004. Dictionary of Literary Characters . Edinburgh: Chambers. ISBN 0-550-10127-6 .
Pringle, David. 1987. Imaginary People: A Who's Who of Modern Fictional Characters . London: Grafton. ISBN 0-246-12968-9 .
Paisley Livingston & Andrea Sauchelli,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Fictional Characters", New Literary History , 42, 2 (2011), pp. 337–60.
源自古希臘文 χαρακτήρ (用羅馬字 寫係 kharaktēr ),意思係界定一個個體嘅特徵 噉解。
有人會做進一步嘅分野,指出希臘文 hamartia 指嘅係個角色犯嘅一件重大錯誤,而唔係佢本身性格上嘅缺失。
英文 Mary Sue 係女人名。喺英文圈 ,有啲人會用 Marty Stu 或者 Gary Stu 等音似嘅男人名指冇缺憾嘅男角色。
不過有人認為,用咗 Mary Sue 同 Marty Stu 嘅作品當中都有成功個案。
tragic flaw;希臘文 :ἁμαρτία,hamartia
Pavis, Patrice (1998). Dictionary of the Theatre: Terms, Concepts, and Analysis . Trans. Christine Shantz. Toronto and Buffalo: U of Toronto P. p. 47.
Matthew Freeman (2016). Historicising Transmedia Storytelling: Early Twentieth-Century Transmedia Story Worlds . Routledge. pp. 31-34.
Maria DiBattista (2011). Novel Characters: A Genealogy . John Wiley & Sons. pp. 14–20.
Kemper, T. (2015). Toy Story: A Critical Reading . Bloomsbury Publishing.
Lotman, Jurij M. ([1970] 1977).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erbal Work of Art." Ju. M. Lotman.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stic Text . Ann Arbor: U of Michigan P, 239-50.
Jannidis, Fotis: "Character 互聯網檔案館 嘅 歸檔 ,歸檔日期2018年8月15號,. ". In: Hühn, Peter et al. (eds.): The living handbook of narratology . Hamburg: Hamburg University.
Frith, U., & Happé, F. (1995). Autism: Beyond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 on cognition , 13-30.
Jannidis, Fotis (2004). Figur und Person . Beitrag zu einer historischen Narratologie. Berlin: de Gruyter.
Aston and Savona (1991, 41).
Bremer, J.M. "Hamartia." Tragic Error in the Poetics of Aristotle and in Greek Tragedy . Amsterdam, Adolf M. Hakkert, 1969.
Gerke, Jeff (2010), Plot versus Character: A Balanced Approach to Writing Great Fiction , Cincinnati: Writer's Digest Books. p. 79.
Bell, James Scott (2004), Write Great Fiction: Plot & Structure , Cincinnati: Writer's Digest Books. p. 142.
Davis, Paul (1990). The Lives and Times of Ebenezer Scrooge .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Segall, Miriam (2008). Career Building Through Fan Fiction Writing: New Work Based on Favorite Fiction . Digital Career Building. Rosen Publishing Group. p. 26.
Chander, A., & Sunder, M. (2007). Everyone's a superhero: A cultural theory of" Mary Sue" fan fiction as fair use. California Law Review , 597-626.
Walsh, Ricard (2018). "T&T Clark Companion to the Bible and Film". Bloomsbury Companions . Bloomsbury Publishing: 77.
Kamesha Jackson (2010). "Stock character . 互聯網檔案館 嘅 歸檔 ,歸檔日期2018年9月6號,. ". In Ronald L. Jackson II. Encyclopedia of Identity . Sage Publications.
Blair, W. (1982). The Funny Fondled Fairytale Frog. Studies in American Humor , 1(1), 17-23.
Lissauer, G. (2014). The Tropes of Fantasy Fiction . McFarland.
馬文傑. (2015). 論中國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祕籍與功法招式. 赤峯學院學報: 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36(6), 134-136.
Garvey, J. (1978). Characterization in narrative. Poetics , 7(1), 63-78.
Margolin, U. (1986). The doer and the deed: Action as a basis for characterization in narrative. Poetics Today , 7(2), 205-225.
MELATI, V. P. (2014). An Analysis on Gru’s Personality Changes in “Despicable Me” Film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uhammadiyah Malang).
Mittell, J. (2006). Narrative complexity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television. The velvet light trap , 58(1), 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