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立陶宛關係是日本與立陶宛之間的雙邊關係。日本在維爾紐斯設有大使館[1],立陶宛亦在東京都設有大使館[2]。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時,日本是少數承認此舉的國家。
1992年2月,日本駐立陶宛大使館在丹麥設立,1997年1月遷至立陶宛維爾紐斯。1998年6月,立陶宛駐日本大使館在東京都設立。[3]
立陶宛與日本首次接觸發生在1862年9月18日。日本代表團文久遣歐使節搭乘火車從聖彼得堡到柏林,穿越當時為俄羅斯帝國領土的立陶宛境內,並在考那斯短暫滯留。代表團員福澤諭吉以日記記錄了日本使節團途經立陶宛一事。[4]
然而,由於立陶宛的地緣政治位置和距離,在明治維新後的日俄戰爭以前,兩國的接觸仍然很少。
受到日本在日俄戰爭勝利的影響,1906年即有立陶宛人斯泰博納斯·凱利斯來到日本,並將《日本今昔》、《大日本帝國憲法》、《日本人是如何生活的》三本文獻譯為立陶宛語,這是日本文化傳至立陶宛的最早記錄。[5]
1919年1月3日,日本事實承認立陶宛[6],兩國關係拉開序幕。1929年2月8日締結免簽協定,1930年締結貿易、海運協定。
1939年11月23日,以杉原千畝副領事爲中心的日本領事館在考那斯設立。然而由於佔領,領事館次年即關停。1940年,儘管受日本政府阻止,杉原千畝還是讓領事館簽發過境簽證,幫助猶太難民逃離納粹德國入侵之難[7],拯救了上萬難民。[8]
實驗片風靡全球時,以實驗片騎手聞名的立陶宛裔美國導演約拿斯·梅卡斯在日本推出1972年電影《回憶立陶宛之旅》,引發日本人對立陶宛的關注。[9]
1989年,久慈市與克萊佩達結成姊妹城市,合作關係重要而緊密。[10]
日本於1991年9月6日重新事實承認立陶宛,一個月後恢復外交關係。日本大使館於1997年在維爾紐斯成立,立陶宛大使館於1998年在東京都成立。[3]
2016年8月,爲紀念波羅的海國家與日本復交25週年,海上自衛隊鹿島、朝霧、瀨戶雪練習艦隊進入克萊佩達港。立陶宛外長利納斯·安塔納斯·林克維丘斯對1991年來基於共同基本價值觀不可動搖的夥伴關係表示歡迎,並介紹了於1939年至1940年擔任日本駐考納斯副領事,在短暫任期內拯救上萬猶太難民的杉原千畝。[13][14]海上自衛隊練習艦隊還訪問了立陶宛陸軍士官軍校。一些學生與軍官正在接受日本劍道訓練。8月10日,日本與立陶宛軍官體育交流會在陸軍士官軍校舉行,立陶宛隊在劍道比賽中戰勝了日本隊。[15]
2001年4月,立陶宛總統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正式訪日,4月11日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森喜朗會談,交換了兩國關係、日俄關係、立陶宛加入歐洲聯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等問題的意見。[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