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作家,编剧和电视制片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喬治·瑞蒙·李察·馬丁(英語: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1948年9月20日—),常稱GRRM、喬治·R·R·馬丁,美國作家及編劇,主要創作奇幻、恐怖和科幻等風格的作品。《冰與火之歌》系列小說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前五部已被改編成電視劇在HBO播出。2005年被《時代》雜誌的作者列弗·格羅斯曼(Lev Grossman)稱為「美國的J·R·R·托爾金」。[1] 此外被《時代》評選為2011年時代百大人物之一。[2][3]
喬治·雷蒙德·馬丁(他在13歲時把堅振名理查用作第二個中間名)[4] 於1948年9月20日[5] 生於紐澤西州貝永。[6] 他是碼頭工人雷蒙德·柯林斯·馬丁(Raymond Collins Martin)和瑪格麗特·布雷迪·馬丁(Margaret Brady Martin)的兒子。他母親的家族曾一時富裕,經營著一家成功的建築公司,但在大蕭條中失去了一切,馬丁每次經過曾屬於他家的碼頭和房子時都會想起這件事。[7]喬治·馬丁有兩個妹妹,達琳和簡。他是愛爾蘭裔美國人。[8]根據Finding Your Roots系列節目中DNA檢測結果,他有53.6%的「不列顛和愛爾蘭血統」、22.4%的「阿什肯納茲猶太」血統和15.6%的「廣義西北歐血統」。[9][10]
馬丁一家最初住在百老匯的一棟房子裡,這棟房子屬於馬丁的曾祖母。1953 年,他們搬到了柯林斯公園巴約訥碼頭附近的一個聯邦公屋。[11]馬丁的童年生活幾乎只圍繞著從小學到家之間的「第一街到第五街」展開。局限的生活環境使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他想去旅行,去體驗其他地方的生活,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想像,於是他開始沉迷於閱讀。[12]
後來,馬丁開始給鄰居家的孩子寫怪物故事並以幾美分的價格出售,同時用戲劇性的方式朗讀出來。有一次,一位母親抱怨她的孩子因為他的故事而經常做噩夢,馬丁只好作罷。[13] 他還寫了關於他的寵物烏龜們居住的神秘王國的故事--烏龜們經常死在玩具城堡里,所以他認為它們在「邪惡的陰謀」中互相殘殺。[14]馬丁開始形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寫一些自己從未完成的「沒有結局的故事」,因為當它們在呈現在紙上時效果總是不如他當初想像的那樣好。[15]
馬丁就讀於瑪麗·珍·多諾霍學校(Mary Jane Donohoe School),高中就讀於瑪麗斯特高中(Marist High School)。高中時期,他成為了一名狂熱的漫畫迷,對漫威漫畫的超級英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6],並在後來表示「也許史丹·李對我的文學影響最大,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或是托爾金。」[17]馬丁寫給《神奇四俠》編輯的一封信刊登在漫畫的第20期(1963年11月)上,這是馬丁寄出的許多封信中的第一封(之後《神奇四俠》第32期、第34期等)。他寄出的信很快得到漫畫粉絲的回應,通過這樣的聯繫,馬丁加入了當時剛剛起步的漫畫粉絲圈,為各種漫畫迷雜誌撰寫小說。[18]1964年,他買了第一張在紐約舉辦的世界首屆漫畫展的門票。[19][20]1965年,馬丁憑藉散文式超級英雄故事 「Powerman vs. The Blue Barrier」獲得了漫畫界的Alley獎最佳粉絲小說獎。[21]
1970年,馬丁從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以"最優等成績"(summa cum laude)畢業,獲得新聞學理學學士學位,輔修歷史。之後,他在梅迪爾新聞學院繼續深造,1971年獲得新聞學理學碩士學位。[22]越南戰爭期間,馬丁有資格應徵入伍,但他因反對戰爭而拒絕入伍,並申請獲得了良心拒服兵役者的身份。[23]因此轉而以庫克縣法律援助基金會的 VISTA 志願者的身份,從事了兩年(1972-1974年)的替代役服務工作。[22]
1970年,時年21歲的馬丁開始從事科幻短篇小說職業創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英雄》(The Hero),賣給了《銀河系科幻小說》雜誌,並發表在1971年2月刊上,之後其他創作接踵而至。1973年發表在《模擬科幻小說與事實》上《晨臨霧逝》(With Morning Comes Mistfall)是他第一部獲雨果獎[24]和星雲獎提名的作品. 1975年,他創作的一個後末日時代時光旅行者的故事《…為了一個單獨的昨天》(...for a single yesterday)被選入由羅傑·艾爾伍德和羅伯特·西爾柏格主編的科幻選集《紀元》(Epoch)中。他的第一部小說《光之逝》創作於1976年,並於1977年出版。同年,《星球大戰》的巨大成功對美國出版業和科幻小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丁靠銷售小說獲得的報酬相當於他教書三年的收入。[25]
僅管靠創作短篇小說為20歲出頭的馬丁帶來了一些收入,但這仍然不足以支付他的生活開支,因此他無法轉型為自己期望成為的全職作家。與此同時,鮑比·菲舍爾在1972年世界西洋棋棋錦標賽上奪冠後,美國掀起了一股西洋棋熱潮。馬丁憑藉自己的西洋棋技巧和經驗受聘擔任大陸西洋棋協會(Continental Chess Association)的賽事總監,該協會在周末舉辦西洋棋比賽。這份工作給了他足夠的收入,而且由於比賽只在週末進行,他得以在1973年至1976年期間保持每週五天的寫作。當象棋熱潮退去時,並不再憑此謀取收入時,馬丁作為一名作家的地位已經大大鞏固。[26][27]
1970年代中期,馬丁在密爾沃基舉辦的一場科幻小說大會上認識了來自艾奧瓦州杜比克的英文教授喬治·古斯里奇(George Guthridge)。馬丁說服了古斯里奇(古斯里奇後來說,當時他鄙視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不僅讓他重新審視推想小說,還讓他嘗試從事這方面的寫作。此後,古斯里奇的作品入圍雨果獎,並兩次獲得星雲獎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獎。1998年,古斯里奇和珍娜特·伯林納憑藉《黃昏之子》(Children of the Dusk)獲得布萊姆·斯托克傑出成就獎。[28]
最為回報,古斯里奇幫助馬丁在克拉克大學(時稱克拉克學院)找到了一份工作。古斯里奇說,馬丁靠寫作和西洋棋比賽「賺的錢不足以維持生計」。[29]1976年至1978年,馬丁在克拉克學院教授英文和新聞學,1978年至1979年,他成為該校的駐校作家。[30]
僅管熱衷教學,但1977年底同為作家的朋友湯姆·雷米的猝逝對馬丁影響甚大。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最終決定嘗試成為一名全職作家。1979年,他從克拉克大學辭職,並於年底搬去了新墨西哥州聖菲。[31][32]他之後在那裡獨居了三年,馬丁之後形容這是一段產出極其豐碩的時期。[33]
馬丁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FWA)的成員,並在1977年至1979年間擔任該協會的西南地區主任,1996年至1998年間擔任協會副主席。[34] 1976 年,在堪薩斯城舉行的第34屆世界科幻大會(MidAmeriCon)上,馬丁和他的朋友、作家兼編輯加德納·多柔伊斯構想並組織了第一屆雨果獎落選者派對,無論是當時還是過去的雨果獎落選作家在雨果獎大會頒獎儀式後的當晚都有份參加派對。那一年,馬丁與麗莎·塔特爾合著的中篇小說《七次而不殺人》(...and Seven Times Never Kill Man)和長篇小說《風港·風暴》(The Storms of Windhaven)獲得了兩項雨果獎提名,但均未能獲獎。[35] 雖然馬丁更常創作奇幻或恐怖文學,但他早期的許多作品都是科幻題材,故事往往發生在一個鬆散設定的未來歷史中,被非正式地稱為 「大千世界」(The Thousand Worlds)或「人界」(The Manrealm)。
馬丁在1970年代末開始創作科幻小說和恐怖小說的混合題材作品,他認為《沙蝗》[註 1](Sandkings,1979年)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另一部則是長篇小說《暗夜飛行者》(Nightflyers,1980 年),1984年,Vista公司購買了這部作品的銀幕和電視版權,並於1987年改編成同名電影,電影劇本由馬丁共同撰寫。[36]馬丁當時對不得不刪減部分情節以配合影片有限的預算感到不滿。[37]雖然《暗夜飛行者》上映後並不賣座,但馬丁認為,這部電影挽救了他的職業生涯,他之後創作的所有作品之所以得以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這部電影的功勞。[38]他還寫過至少一部政治軍事題材的科幻小說《吸血鬼之夜》(Night of the Vampyres),收錄在哈里·特爾多夫的《20世紀最佳軍事科幻小說》(2001年)選集中。[39]
1982年,馬丁出版了吸血鬼小說《熱夜之夢》(Fevre Dream),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密西西比河上。與傳統的吸血鬼小說不同,在《熱夜之夢》中,吸血鬼並不是超自然生物,而是一個與人類相關,在進化過程中演變出來的擁有超能力的物種。評論家唐·達馬薩(Don D'Amassa)稱讚小說具有濃郁的19世紀氛圍,並寫道:「毫無疑問,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吸血鬼小說之一。」[40] 繼《熱夜之夢》後,馬丁又創作了另一部恐怖小說《末日狂潮》(The Armageddon Rag,1983年)。然而,《末日狂潮》出人意料的商業失敗幾乎毀掉了馬丁當時的小說家生涯,這甚至讓他考慮轉而從事房地產行業。[41]
1984年,貝恩圖書公司(Baen Books)的新任編輯貝特西·米歇爾(Betsy Mitchell)打電話給馬丁,問他是否考慮過將羅伯特·霍華德創作的哈維蘭·圖夫冒險故事結集出版。馬丁在這個系列中有很多喜愛的人物,如所羅門·凱恩、埃爾里克、尼可拉斯·范·里恩和馬格努斯·里多夫,早在1970年代他就嘗試過自己寫故事創造類似的人物。僅管他當時表示對此很感興趣,但忙於手頭上的創作——他當時正在寫《黑白紅遍》(Black and White and Red All Over),僅管最終未能完成,但依然花費了那一年的大量時間來寫這本小說。然而,《末日狂潮》的商業失敗使得所有出版社編輯拒絕了馬丁的下一部作品,出於生計需要,馬丁接受了米歇爾的邀請。他寫了一些新的故事,收錄在《圖夫航行記》(Tuf Voyaging)中。由於作品大賣,米歇爾建議馬丁創作續集。馬丁對此很樂意,但尚未動筆就收到了來自好萊塢的邀請,製片人小菲利普·德蓋爾(Philip DeGuere Jr.)希望將《末日狂潮》改編成電影。雖然電影改編一事最終擱淺,但馬丁由此與德蓋爾建立了聯繫, 當後者成為《陰陽魔界》(1985年)的製片人時,馬丁被聘請擔任編劇。與文學創作相比,銀幕創作的收入要高得多,因此馬丁決定到好萊塢發展。[14][42][43] 他起初擔任該劇的編劇,之後擔任執行故事顧問。在這部CBS劇集終止後,馬丁轉而加入已經開播的諷刺科幻劇集《馬克斯·赫德魯姆》。他參與了劇本創作,並創造了劇中人物Ped Xing。然而,他的劇本還沒來得及投入製作,這部ABC劇集就在第二季中期被叫停了。之後,馬丁受聘擔任新劇《俠膽雄獅》的編劇兼製片人。1989年,他成為該劇的聯合監製,並撰寫了其中14集的劇本。
1987年,馬丁出版了短篇恐怖小說集《他孩子們的肖像》(Portraits of His Children)。在此期間,馬丁還在平裝書行業擔任叢書編輯,他負責跟進由多人共同創作的《百變王牌》叢書。
1991年,馬丁短暫回歸小說創作。令他感到沮喪的是,他的電視試播劇和電影劇本沒有被製作出來[44],而電視相關的製作限制(如預算和劇集長度)又迫使他刪減一些角色和戰鬥場面。[45]因此,馬丁開始重新寫小說,在那裡他得以放縱地馳騁自己的想像力。[44]
早在童年時期,馬丁就對J·R·R·托爾金的作品欽佩不已,因此想寫一部奇幻史詩,但那時他尚未有任何具體的想法。[46]1991年的夏天,馬丁開始創作一部新的科幻小說《阿瓦隆》(Avalon)。在創作的過程中,他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個生動的場景:一個男孩看到一個被斬首的男人,隨後在雪地里發現了一隻被鹿角戳中咽喉而死的冰原狼,留下了幾隻小狼,小狼們被一群小孩子抱走撫養……一時的靈光閃現激起了馬丁無盡的遐想,也點燃了他久違的創作熱情,自此一發而不可收,這一幕後來成為了《權力的遊戲》第一章中的經典場景。之後,馬丁停下了《阿瓦隆》,在幾天之內就完成了這一章節,並逐漸確定這將會是一個長篇奇幻故事的一部分。
《冰與火之歌》的靈感來源於玫瑰戰爭、《被詛咒的國王》[48]和《艾凡赫》等中世紀歷史或文學作品。儘管馬丁最初將其構想為三部曲,[49] 目前該系列已被確定共有七部。1996年出版了該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權力遊戲》,1998年11月出版了第二部《烽火危城》,2000年8月出版了第三部《劍刃風暴》,2005年11月該系列的第四部作品《群鴉盛宴》出版,並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50] 第五部作品《與龍共舞》於2011年7月12日出版,暢銷全球,並在眾多暢銷書排行榜上位居第一,[51] 其中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88周之久。2012年,《與龍共舞》入圍雨果獎、世界奇幻獎、軌跡獎和英國奇幻獎的最終票選[52] [53] [54],並獲得了軌跡獎最佳奇幻小說獎。[55] 該系列還有兩卷至今尚未出版,分別是卷六《寒冬冽風》和終卷《春日幻夢》。曾有人擔憂並提議,如果馬丁在生前無力完成《冰與火之歌》剩餘兩卷的寫作,可以邀請其前合作者、科幻長篇小說系列《蒼穹浩瀚》的作者詹姆士·S·A·科里續寫。不過此種可能性被詹姆士·S·A·科里否決,他們表示「相當肯定喬治已經為自己的遺產落定了嚴格的指示,不會允許任何人替他完成《冰與火》……」,並且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如果報酬足夠豐厚,他們願意接手這個系列,但「那個時候已經過去了」。[56]
2018年4月25日,馬丁公布了他的新書《火與血》的發行日期,作品將圍繞坦格利安家族的歷史展開,於2018年11月20日發行。[57]
1970年代初,馬丁曾與同為科幻、奇幻小說作家的麗莎·塔特爾拍過拖,並與她合著有《風港》(Windhaven)。[61]
在美國東海岸參加一場科幻小說大會時,馬丁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蓋爾·伯尼克(Gale Burnick),他們於1975年結婚,1976年從芝加哥的公寓搬到德佩克的一所房子裡。夫婦兩人很快受夠了德佩克冬天的惡劣天氣,1979年6月蓋爾從克拉克大學畢業後,馬丁準備辭去工作,兩人決定搬去新墨西哥州。早在一年前他們前往鳳凰城參加第36屆世界科幻大會時,就在沿途上邂逅並鍾情上了聖菲這座城市。然而馬丁並未立即動身,而是由妻子先前往聖菲置業,他則留在德佩克賣掉他們的舊屋,與此同時完成剩下一學期的教學任務。1979年,夫婦兩人尚未在聖菲團聚,這段婚姻就以離婚告終。[62]
1979年12月至1981年9月,馬丁獨自一人居住在聖菲,直到帕里斯·麥克布萊德(Parris McBride)搬來與他同居,後者成為他最長久的伴侶。[63][64][33] 2011年2月15日,馬丁與麥克布賴德在新墨西哥州聖菲的家中舉行了一場小型婚禮。同年8月19日,他們在第69屆世界科幻大會上舉辦了規模更大的婚禮和招待儀式。[65] 夫妻二人膝下無子。
2013年初,馬丁買下了聖菲的讓·科克托戲院和咖啡館,該戲院自2006年起結業。他對戲院進行了全面修復,在原有的35毫米放映能力上增加了數字放映和音響設備。2013年8月9日,科克托戲院正式重新開業。[66]2019年,他在科克托戲院旁開了名叫「野獸書店」(Beastly Books)的書店,取自《美女與野獸》。[67]
馬丁為聖菲的一個藝術團體「喵狼」(Meow Wolf)提供資助,並於2015年1月,為一個新的藝術空間認捐270萬美元。[68][69]
有關其宗教信仰,馬丁稱自己是一個冷淡教友,並表示「你會認為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亦表示自己覺得宗教和精神信仰很吸引人,但很多時候無法說服自己的理性。[70]
除此以外,馬丁是紐約噴氣機隊、紐約巨人隊和紐約大都會隊的球迷。[71][72][73] 他也是死之華樂隊的粉絲,並認為其音樂可能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影響。[74]
總體而言,馬丁是一位反戰主義者。年輕時期的他參加了反對越南戰爭運動,並作為良心拒服兵役者參加了兩年的替代役服務工作。他認為越戰是「美國犯下的一個可怕錯誤」。[75]
馬丁堅信言論自由。2014年,一部以北韓為背景的美國政治喜劇《採訪》在上映前面臨壓力與威脅,馬丁決定在自己擁有的聖菲科克托戲院上映該片。戲院經理喬恩·鮑曼(Jon Bowman)向《聖達菲新墨西哥人報》(Santa Fe New Mexican)表示,「馬丁對《第一修正案》及其賦予藝術家自由表達想法而不必擔心成為眾矢之的的理念深有感觸」。 [76]
雖然他在2008年沒有支持巴拉克·歐巴馬,但馬丁在2012年支持他競選連任,並認為歐巴馬是自吉米·卡特以來最有才智的總統。[77]2014年新墨西哥州參議員選舉中,馬丁支持民主黨參議員湯姆·尤德爾。[78]
2016年民主黨總統初選伯尼·桑德斯落敗後,馬丁支持希拉蕊·柯林頓參選總統,並對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持批評態度。隨著川普贏得選舉,馬丁評論道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差的總統。」[79][80][81] 有一些《冰與火之歌》的粉絲將小說中的人物與川普進行類比,馬丁表示川普與喬佛里·拜拉席恩國王——小說中一個幾乎人見人恨的人物——有許多共同的性格特徵,並總結說:「川普是一個長大了的喬佛里」。[82][83]
標題 | 年份 | 類型 | 注 |
---|---|---|---|
《萊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 | 1976 | 短篇集 | |
《光之逝》(Dying of the Light) | 1977 | 長篇小說 | |
《星與影之歌》(Songs of Stars and Shadows) | 1977 | 短篇集 | |
《冰龍》(The Ice Dragon) | 1980 | 少年奇幻 | |
《風港》(Windhaven) | 1981 | 長篇小說 | 與麗莎·圖托合著 |
《沙王》(Sandkings) | 1981 | 短篇集 | |
《熾熱之夢》(Fevre Dream) | 1982 | 長篇小說 | |
《失去的土地》(In the Lost Lands) | 1982 | 短篇小說 | |
《死者唱的歌》(Songs the Dead Men Sing) | 1983 | 短篇集 | |
《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 | 1983 | 長篇小說 | |
《暗夜飛行者》(Nightflyers) | 1985 | 短篇集 | |
《圖夫航行記》(Tuf Voyaging) | 1986 | 長篇小說 | |
《百變王牌》(Wild Cards) | 1987 | 系列小說 | 28部(截至2020年) |
《俠膽雄獅》(Beauty and the Beast) | 1987 | 電視劇 | 編劇之一 |
《子女的畫像》(Portraits of His Children) | 1987 | 短篇集 | |
《皮膚交易》(The Skin Trade) | 1989 | 中篇小說 | |
《權力遊戲》(A Game of Thrones) | 1996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一部 |
《烽火危城》(A Clash of Kings) | 1998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二部 |
《僱傭騎士》(The Hedge Knight) | 1998 | 中篇小說 | 《鄧肯與伊戈》第一部 |
《劍刃風暴》(A Storm of Swords) | 2000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三部 |
《四重奏》(Quartet) | 2001 | 短篇集 | |
《夢歌:喬治·R·R·馬丁回顧集》(GRRM: A RRetrospective) | 2003 | 短篇故事和散文集 | |
《誓言之劍》(The Sworn Sword) | 2003 | 中篇小說 | 《鄧肯與伊戈》第二部 |
《群鴉盛宴》(A Feast for Crows) | 2005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四部 |
《獵人行》(Hunter's Run) | 2007 | 長篇小說 | 與加德納·多柔伊斯和丹尼爾·亞伯拉罕合著 |
《神秘騎士》(The Mystery Knight) | 2010 | 中篇小說 | 《鄧肯與伊戈》第三部 |
《與龍共舞》(A Dance with Dragons) | 2011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五部 |
《冰與火之歌之小惡魔的大智慧》(The Wit and Wisdom of Tyrion Lannister) | 2013 | 參考文獻 | 《冰與火之歌》 |
《公主與女王》(The Princess and the Queen) | 2013 | 中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前傳[85] |
《遊俠王子》(The Rogue Prince) | 2014 | 中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前傳[86] |
《冰與火的世界》(The World of Ice and Fire) | 2014 | 參考文獻 | 維斯特洛史,與小艾里奧(Elio M García Jr)及琳達·安東松(Linda Antonsson)合著 |
《冰龍》(The Ice Dragon) | 2014 | 少年插畫小說 | 《冰與火之歌》,路易斯·羅佑插圖[87] |
《七王國的騎士》(A Knight of the Seven Kingdoms) | 2014 | 集合 | 《鄧肯與伊戈》[88] |
《火與血》(Fire and Blood) | 2018 | 參考書及小說集 | 坦格利安家族史 |
《寒冬冽風》(The Winds of Winter) | 未完成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六部 |
《春日幻夢》(A Dream of Spring) | 未完成 | 長篇小說 | 《冰與火之歌》第七部 |
《艾爾登法環》(Elden Ring) | 2022 | 遊戲故事 | 與宮崎英高合著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