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男性癌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攝護腺癌(英文:Prostate cancer)是出自攝護腺的惡性腫瘤[6]。大多數攝護腺癌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但仍有些生長相對快速[1][3]。癌細胞可轉移到骨頭和淋巴結等部位[7]。攝護腺癌早期可能沒有症狀[1],晚期可導致排尿困難、尿血、背痛、骨盆疼痛等症狀[2]。攝護腺肥大也會導致類似的症狀。晚期症狀還包括因紅細胞數量低導致的疲倦[1]。
攝護腺癌 Prostate cancer | |
---|---|
又稱 |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前列腺癌 |
攝護腺(二)的位置 | |
症狀 | 無、難以排尿、尿液中有血跡、骨盆疼痛、背痛 或 排尿時疼痛[1][2] |
起病年齡 | 年齡 > 50[3] |
風險因素 | 年紀較大、家族病史、人種[3] |
診斷方法 | 活體組織切片、醫學影像[2] |
鑑別診斷 | 良性攝護腺增生症[1] |
治療 | 積極監控攝護腺癌、手術、放射線療法、賀爾蒙治療、化學療法[2] |
預後 | 五年存活率 99-100% (US)[4] |
盛行率 | 110萬 新增病例 (2014)[5] |
死亡數 |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腫瘤學 |
ICD-11 | 2C82 |
ICD-10 | C6161. |
ICD-9-CM | 185 |
OMIM | 176807、300147、300704、601518、602759、608656、608658、609299、609558、610321、610997、611100、611868、611928、611955、611958、611959 |
DiseasesDB | 10780 |
MedlinePlus | 000380 |
eMedicine | 379996 |
Orphanet | 1331 |
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包含高齡、家族病史、種族等。約99%的病例中患者年齡超過50歲。父親等親屬患有本病時,發病風險較常人高出2至3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顯示美國非裔攝護腺癌發病率最高,歐裔其次,亞裔族群攝護腺癌發病率最低[8]。其他風險因子包含飲食中包含大量乳肉製品(紅肉、加工肉品、乳製品)或缺乏某些蔬菜[3]。攝護腺癌可由活體組織切片確診。醫學影像技術可檢測癌細胞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2]。
攝護腺癌篩查效果尚不明確[1][3]。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可增加癌症檢測率,但不會降低死亡率[9]。由於大多數確診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USPSTF)為防止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而不建議使用PSA檢測。USPSTF認為檢測的益處並不超過可能存在的弊端[10]。5α還原酶抑制劑可能降低較低級的攝護腺癌風險,但並不影響高風險攝護腺癌,因此不建議用於預防攝護腺癌。帶有礦物質或維生素的補充劑對攝護腺癌風險沒有作用[3][11]。
大多數攝護腺癌病例可安全通過主動監測或觀察等待追查。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這幾種療法可以合併運用[2],當癌細胞僅存在於攝護腺內部時本病有治癒可能[1]。對於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的患者,可使用鎮痛藥、雙膦酸鹽類藥物以及靶向治療。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癌症的侵略性與癌細胞的擴散情況。大多數攝護腺癌患者並不會最終因攝護腺癌而去世[2]。在美國,只要不出現遠端轉移,攝護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能夠確保在99-100%[12][4],否則就大跌到29%[4]。在全世界,攝護腺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也是男性與癌症相關的第五大死因。在2012年,約有110萬男性患攝護腺癌,又有30.7萬人因攝護腺癌去世。攝護腺癌在84個國家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5],且更常發於已開發國家,但開發中國家的患病率正在上升[13]。因PSA檢測的推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攝護腺癌的發現率顯著提升[3]。研究顯示並非死於攝護腺癌的60歲以上男性,約30%至70%已有攝護腺癌變[1]。
攝護腺屬於男性生殖系統,主要功能是製造與貯存攝護腺液,並在射精時成為精液的一部份。成年男子的攝護腺約有3厘米長,重約20公克。它位於骨盆腔,膀胱之下,直腸之前。尿道出膀胱後穿過攝護腺,射精時,精液也同樣從尿道射出體外。攝護腺由許多小腺體構成,它們分泌的攝護腺液佔精液的20-30%體積。攝護腺細胞的增殖要靠各種男性荷爾蒙來調節,包括產自睪丸的睪固酮(testosterone)、來自腎上腺的去氫表雄酮DHEA(dehydroepiandrosterone)和攝護腺本身製造的二氫睪固酮(DHT, dihydrotestosterone)。男性荷爾蒙也掌管第二性徵的表現,如臉部的鬍鬚和多於女性的肌肉量。
早期的攝護腺癌大多沒有症狀。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發現PSA值升高,進一步追查才發現[14]。然而有時攝護腺癌也會引起症狀,而且和良性攝護腺增生症的症狀很類似,包括頻尿、夜間多尿、排尿困難、尿流細小、血尿、排尿痛等。攝護腺癌也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礙,例如勃起困難、射精疼痛難耐。
較嚴重的攝護腺癌若侵犯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起相對應的症狀。其中骨痛最常見,多半發生在脊椎、骨盆或肋骨,只要是癌細胞轉移之處都可能會痛。承受重量的骨頭如脊椎若因癌細胞侵犯而變得脆弱,也可能造成骨折而壓迫到脊髓神經,造成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15]。
造成攝護腺癌的原因迄今未知[16]。男性的致病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遺傳、種族、節食、生活習慣、藥物等等。主要的因子在於年齡。攝護腺癌在四十五歲以下是少見的,危險性隨著年齡而增加。而平均被檢測出來的年齡是七十歲[17]。不過,很多人終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有攝護腺癌。對中國、德國、以色列、牙買加、瑞典以及烏干達的其他死因男性進行屍檢發現,50歲以上男性中30%攝護腺內存在癌細胞,而70歲以上者,此比率甚至高達80%[18]。美國2005年預計將新確診攝護腺癌患者230,000例,並且將有30,000人死於攝護腺癌[19]。 飲用牛奶被指可能會增加患攝護腺癌風險。[來源請求][註 1]
檢查者帶上手套,塗上潤滑劑,將手指伸入肛門內的直腸檢查攝護腺的大小形狀與質地。形狀不規則、質地硬或軟可能是腫瘤,需進一步檢查。這個檢查只檢查攝護腺背面,不過85%的攝護腺癌是發生在此區。能在肛門指檢中摸出來的癌症通常更為嚴重[20]。只用肛門指檢的篩檢方式從來沒有表現出防止攝護腺癌致命的能力[21]。
唯一能確立攝護腺癌診斷的方法是切片檢查,也就是切下一小片攝護腺用顯微鏡觀察。但是切片檢查之前還有幾個方法能提供更多資訊。一是尿道鏡,是將一個細小的攝影機伸入尿道,進入膀胱。一是直腸超音波檢查,是將探測器伸入肛門直腸,作出攝護腺超音波成像。
攝護腺癌的治療包括觀察等待、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以上幾種療法合併運用。哪種療法較適合,要看腫瘤侵犯的範圍(稱為分期)、癌細胞惡性程度(依葛里森評分法Gleason score)、血中PSA濃度等因素一起考慮。當然也要顧及患者的年齡、體能,並尊重患者的選擇。由於部份療法可能伴隨著嚴重的副作用,如勃起功能失調、尿失禁等,選擇治療方法時要在療效與生活品質間求取平衡。
攝護腺切除術常用於早期攝護腺癌,或放射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最常用的術式是恥骨後攝護腺根除術,醫師從下腹部的切口切除攝護腺、精囊和鄰近組織。另一種方式是經會陰攝護腺根除術,傷口位於會陰,也就是陰囊和肛門之間。約有70%的患者可藉手術將攝護腺癌治癒。
攝護腺根除術對於癌細胞侷限於攝護腺內的患者相當有效。但是手術過程中難免會傷到一些神經,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尿失禁和陽萎。約有40%的患者手術後有尿失禁的狀況,大多是在打噴嚏、咳嗽或大笑的時候。陽萎是指患者陰莖無法勃起,或無法維持足夠的硬度,以致無法進行性生活。患者陰莖的知覺大致正常,受到刺激也能達到高潮,但是勃起和射精的功能卻很不理想。服用一些藥物如威而鋼(Viagra)、犀利士(Cialis)、樂威壯(Levitra)可使患者的性功能恢復一些。若是患者非常在乎勃起功能,也可以考慮植入陰莖假體(俗稱人工陰莖),以維持性生活的品質。如果患者癌細胞侵犯的範圍很小,也可以用較小規模的手術,設法減少神經的傷害,以避免尿失禁和陽萎。達文西外科手術系統廣泛使用後該機器人可以進行複雜神經下的精密操作,大手術也能在不傷神經的機率大大增加攝護腺切除,從而免除後遺症。
放射治療是以集中的輻射線破壞攝護腺內的癌細胞。所謂的游離性輻射能破壞DNA的結構,使癌細胞無法持續增長(手機或電器產生的電磁波不會改細胞內的分子結構,稱為非游離輻射)。用於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又可分為外部照射和近接治療。
外部照射是用輻射源(如鈷-60)或直線加速器產生的輻射線對準攝護腺,並採用多個不同的入射角,以減少對皮膚和週邊組織的傷害。一般多將總輻射劑量計算好之後,分為30-40個療程,每天到治療室照射一段時間。
近接治療是將放射源的針或顆粒依矩陣方式排列,置入攝護腺內,在體內持續發揮治癌效果。所用的放射源最早是用鐳,現今則多使用碘-125或鈀-133,用管狀針經由會陰推入攝護腺,在超音波監視下推到定位,並永久留在體內。新式放射源的半衰期約60天,釋出伽馬射線(γ-ray),穿透性低,所以家屬不用耽心被輻射線傷害。患者可以自由行動,不必天天上醫院報到。
治攝護腺癌也可以用冷凍治療。冷凍治療較不具侵略性,也較不需全身麻醉。作法是從會陰皮膚插入一根金屬棒,以超音波導引伸到攝護腺,然後使用液態氮冷卻棒子,將周圍組織冰凍於攝氏零下196度。攝護腺細胞因為內部的水結凍而死亡。尿道另外插入一支充滿溫液體的導尿管以免尿道結凍。冷凍治療可以減少排尿問題,但是勃起困難的可能則提高到90%。冷凍治療用來作攝護腺癌的起始治療,效果不如手術或是放射治療[22]。但用來治療放射治療後復發的癌症則比根治式攝護腺切除術好。
荷爾蒙療法(Hormone therapy)是用內科或外科的方法,使攝護腺癌細胞無法獲得雙氫睪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在攝護腺中產生的一種荷爾蒙、使大部份攝護腺癌細胞能夠生長與擴散。阻止雙氫睪酮,通常使得攝護腺癌停止生長甚至萎縮。但是荷爾蒙療法很少治癒攝護腺癌,因為癌症最初對荷爾蒙療法有反應,但在一到二年以後癌症對治療有抗性。因此荷爾蒙療法,通常用於已經擴散的攝護腺癌。它也用於某些作放射治療或手術的病人,幫助防止攝護腺癌復發。攝護腺癌荷爾蒙療法為瞄準身體生產雙氫睪酮的路徑。反饋環路包括睪丸、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和攝護腺控制雙氫睪酮的血中濃度。首先,雙氫睪酮的低血液濃度,刺激下視丘生產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然後刺激腦垂腺生產黃體成長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並且刺激睪丸生產睪酮(Testosterone)。最終,睪酮從睪丸和去氫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從腎上腺,刺激攝護腺生產更多雙氫睪酮。荷爾蒙療法用中斷這條路徑在任何一點,可以減少雙氫睪酮的濃度。
有幾種形式的荷爾蒙療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