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存活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年存活率(英語:five-year survival rate)是一種存活率的類型,用來計算特定疾病的預後情況,通常是從確診開始進行計算[1]。早期診斷的領先時間偏差,可能會影響五年存活率的解釋程度[2]。
五年存活率有絕對與相對的存活率表示方式,而相對存活率最常使用。其意義代表經過治療後,存活超過五年者其再復發機率微乎其微。
相對與絕對存活率
五年相對存活率最常使用於癌症統計中[3],有時也會採用五年絕對存活率[4]。
- 五年絕對存活率指的是已確診為某疾病的病患,從確診開始五年後的存活百分比。
- 五年相對存活率指的是已確診為某疾病的病患,從確診開始後五年的存活百分比,除以與該病患相同性別與年齡層正常人五年後的存活率百分比。通常,癌症的五年絕對存活率遠低於100%,反映癌症病患相對於一般人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相對於五年絕對存活率,如果癌症病患的存活率比一般人一樣或比較高,其五年相對存活率就可能會等於或超過100%。會發生這樣的原因,可能是這類型的癌症病患通常都可以治癒,或是比起一般人在其他方面(如社會經濟因素或醫療照護)具有優越性[5]。
使用
五年存活率可用來比較治療的效果。五年存活率統計的使用,在診斷後存活期較短的疾病非常有用(如肺癌),但在存活期較長的疾病則比較無用(如前列腺癌)。
存活率的提高,有時會歸功於確診的改善,而不是在預後[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