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發生於蘇聯的未遂政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一九事件(俄語:Августовский путч,羅馬化:Avgustovskiy putch),又稱八一九政變、八月政變、1991年蘇聯政變,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蘇聯政府內部上層官員企圖發動政變,以廢除戈巴契夫的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蘇聯總統職務,並收回各加盟共和國權力,最後未果。主導政變者為蘇聯共產黨內的強硬派成員,包括蘇聯的副總統、總理、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國安局(KGB,克格勃)局長和蘇聯國防會議副主席等。他們認為戈巴契夫的改革計劃過於激進,已影響蘇聯政府的基本架構,進而造成內部矛盾;同時,認為他正商議簽訂的新聯盟條約,將中央權力過度分散於各加盟共和國政府。
八一九事件 | |||||||
---|---|---|---|---|---|---|---|
蘇聯解體的一部分 | |||||||
在紅場附近的莫斯科河大橋上的坦克。 | |||||||
| |||||||
參戰方 | |||||||
輔助方: 執行機構: 國際陣線: |
反對政變的社會運動: 烏克蘭國民議會-烏克蘭人民自衛隊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根納季·亞納耶夫 德米特里·亞佐夫 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 瓦連京·帕夫洛夫 鮑里斯·普戈 × 奧列格·巴克拉諾夫 瓦西里·斯塔羅杜布采夫 亞歷山大·季賈科夫 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 瓦連京·庫普佐夫 阿爾弗雷德·魯比克斯 米科拉斯·布羅基亞維丘斯 阿亞茲·穆塔利博夫 阿納托利·馬洛費耶夫 尼古拉·傑緬捷伊 卡哈爾·馬赫卡莫夫 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 伊斯蘭·卡里莫夫 |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被俘)[a] 鮑里斯·葉爾辛 亞歷山大·魯茨科伊 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 伊萬·西拉耶夫 康斯坦丁·科別茨 加夫里爾·波波夫 帕維爾·格拉喬夫 阿納托利·索布恰克 列翁·捷爾-彼得羅相 埃德加·薩維薩爾 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 阿斯卡爾·阿卡耶夫 伊瓦爾斯·戈德馬尼斯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 格季米納斯·瓦格諾留斯 米爾恰·斯涅古爾 瓦列留·穆拉夫斯基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 ||||||
此次未遂政變在短短三天內便瓦解,其後戈巴契夫恢復權力。此事件本為緩減當時蘇聯內部逐漸擴大的離心運動,但實際上加速了蘇聯的解體。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鮑里斯·葉爾辛也在此次政變中獲得了高於戈巴契夫的聲望。政變結束後的8月24日和25日,葉爾辛簽署兩份俄羅斯總統令,宣布將蘇聯共產黨的檔案轉交給蘇俄檔案館(即俄羅斯前身)[8],並將蘇共財產和不動產收歸蘇俄國有[9],實際上限制了蘇共的活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