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業處(巴利語:kammaṭṭhāna;梵語:karmasthāna,《解脫道論》翻為行處[1]),佛教術語,本指工作處、職業[2];「業」(kamma)指:造作、行為、工作,「處」(ṭhāna)指:位置,環境,因素,站立在,停留,「業處」即造作、行為、工作之處所、因素;在南傳佛教巴利註釋書和清淨道論中,特別用來指禪修時心所關注的處所[3]。巴利語系佛教論典《清淨道論》於止業處舉出四十種,稱爲四十業處[4]。
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2024年1月20日)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清淨道論》將業處分為止業處(巴利語:samatha-kammaṭṭhāna)與觀業處(巴利語:vipassanā-kammaṭṭhāna)兩大類。[4]修止的方法是集中專注在同一對象上,讓心趨向於安樂、一境 。修觀的方法是觀察、分析、抉擇對象。
修智慧就是修毗婆舍那觀。觀的業處是如實存在的蘊、處、界等(真實作意),不同於修止的假想對象(勝解作意)。觀是通過無常、苦、無我等行相來觀照名色法、諸行法。可以說觀的業處,即是──名法和色法。修習觀之前,要先熟知慧地諸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諦、十二緣起,以觀察名色。
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是十隨念之一,指通過細緻地關注呼吸的一入一出,澄清蕪雜的妄想,顯現內在光明,培養定力的一種修行法門。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業處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也是根機普適的禪修入門法,以此為例解釋何謂「禪修時心的著落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