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利斯876是一顆紅矮星,體積為太陽的一半,位於寶瓶座,距離地球15光年;距離銀河系6000光年。它也是一顆變星,標示的名稱為寶瓶座 IL,其光譜類型為M4V。之前已經發現兩顆行星,其軌道共振為2:1;在2006年發現他有第3顆行星。葛利斯876是迄今被證實有行星的兩顆紅矮星之一,另一顆是葛利斯436。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 |
---|---|
星座 | 寶瓶座 |
星官 | |
赤經 | 22h 53m 16.7s |
赤緯 | -14° 15′ 49″ |
視星等(V) | 10.18 |
特性 | |
光譜分類 | M3.5V |
U−B 色指數 | 1.15 |
B−V 色指數 | 1.59 |
變星類型 | 天龍座 BY |
天體測定 | |
徑向速度 (Rv) | -1.7 km/s |
自行 (μ) | 赤經:960.33 mas/yr 赤緯:-675.64 mas/yr |
視差 (π) | 212.59 ± 1.96 mas |
距離 | 15.3 ± 0.1 ly (4.70 ± 0.04 pc) |
絕對星等 (MV) | 11.82 |
詳細資料 | |
質量 | 0.32 ± 0.03 M☉ |
半徑 | 0.36 R☉ |
亮度 | 0.0124 L☉ |
溫度 | 3,480 ± 50 K |
金屬量 | 75% 太陽 |
自轉 | 96.7 天 |
年齡 | 9.9 × 109 年 |
其他命名 | |
距離和可見性
葛利斯 876非常靠近我們的太陽系,根據依巴谷天體測量衛星測得的視差為212.59毫秒弧(mas)。[1]相當於4.7秒差距(15.3光年)。儘管如此的靠近我們,但因為星光極為微弱(10等星),因此肉眼無法看見,只能使用望遠鏡來觀察。
恆星特徵
作為一顆紅矮星,葛利斯876的質量遠低於我們的太陽,估計只有太陽的32%。[2]Gliese 876表面的溫度也比太陽要低,半徑也比太陽小。[3]結合這些因素,使得這顆恆星的光度僅為太陽的1.24%,因此多數的能量都在紅外線的波長。
要估計低溫恆星的金屬含量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在它們的大氣層中已經可以形成雙原子分子,使得光譜線變得很複雜。經過對光譜適當的觀察與重塑,估計Gliese 876的重元素豐度比太陽略低些(鐵的豐度約為太陽的75%)。[4]基於色球層的活動與所依據的理論模型,這顆恆星的年齡大約是65.2億或99億歲。[5]
如同許多低質量的恆星,葛利斯876也是一顆變星,它的型態是天龍座 BY,亮度的變化是0.04等。[6]這種類型的變星是因為表面有大的星斑,隨著恆星的自轉出沒而造成光度變化。[7]
行星系統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在1998年,分別由Geoffrey Marcy[2]和Xavier Delfosse領導的兩個獨立研究團體宣布有一顆行星在軌道上環繞著葛利斯876。[8]這顆行星被標示為葛利斯876b,是依據行星的重力對恆星的影響,測量恆星徑向速度的變化發現的。這顆行星的質量是木星的兩倍,以大約61天的週期環繞一週,距離是0.208天文單位,比水星與太陽的距離還要近。[9]
在2001年,這個系統發現了第二顆行星,比早先發現的還要靠近恆星,[10]質量是0.62木星質量,標示為葛利斯876c,與外側的行星有 1:2的軌道共振關係,每30.340天環繞恆星一週。軌道週期上的關聯起初被誤認為是外側行星離心率的增加,是兩顆行星環繞恆星引發的強烈的引力交互作用,造成軌道要素快速的改變。[11]
在2005年,由Eugenio Rivera 領導的另一個團隊,在進一步的觀測中發現了在更內側大小如同木星的第三顆行星。[12]這顆行星被標示為葛利斯876d,估計的最低質量只有地球的5.88倍,很有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基於徑向速度的測量和與兩顆大行星間的交互作用,估計系統在天空中的傾斜約為50°。如果在這個系統的狀態是共平面的,這顆行星的質量會比由徑向速度變化測得的估計最低值大約30%。這樣,最內側行星的質量將是地球的7.5倍。另一方面,天體測量的方法建議最外側行星的傾斜角度約為84°,這意味著真實的質量只會比最低質量略大一些。[13] 由Paul Shankland(成員有Rivera和其他人)主持的另一次研究,未能發現行星凌,也就是行星由恆星的前方經過的現象, -- along with a radial velocity 'tilt' away from 90° (caused by the Rossiter-McLaughlin effect) -- and so indicates the notional ~90° inclination is further unlikely.[14]
兩顆木星質量等級的行星都位於葛利斯 876傳統上的適居帶(HZ)內,這個區域在0.116至0.227天文單位之間。[15]在這個系統中,地球大小的行星與適居帶有一段距離, This leaves little room for an additional habitable Earth-size planet in that part of the system.另一方面,大行星如果有夠大的衛星,也許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
成員 (依恆星距離) |
質量 | 半長軸 (AU) |
軌道週期 (天) |
離心率 | 傾角 | 半徑 |
---|---|---|---|---|---|---|
d | 6.83 ± 0.40 M⊕ | 0.02080665 ± 0.00000015 | 1.937780 ± 0.000020 | 0.207 ± 0.055 | — | — |
c | 0.7142 ± 0.0039 MJ | 0.129590 ± 0.000024 | 30.0081 ± 0.0082 | 0.25591 ± 0.00093 | — | — |
b | 2.2756 ± 0.0045 MJ | 0.208317 ± 0.000020 | 61.1166 ± 0.0086 | 0.0324 ± 0.0013 | — | — |
e | 14.6 ± 1.7 M⊕ | 0.3343 ± 0.0013 | 124.26 ± 0.70 | 0.055 ± 0.012 | — | — |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