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2010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國際汽車聯盟FIA舉辦的年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2010賽季從3月初的巴林大獎賽開始,至11月中旬的阿布達比大獎賽結束。全年共包括19站比賽。[1] 本屆賽事由塞巴斯蒂安·維泰爾以及所屬的紅牛車隊取得總冠軍。維泰爾成為F1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2010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車隊冠軍:紅牛-雷諾 | |
上屆:2009 | 下屆:2011 |
季前爭議
FIA曾經與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FOTA),為今季的車隊成本上限而爭執,當中除了印度威力車隊及威廉斯車隊外,其餘車隊反對FIA的提議,威脅退出一級方程式,自組另一個賽車賽事。最終8月簽署新的協和協定,生效期至2012年為止。
車隊及車手
以下為參加2010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及車手:[2]
- 國際汽聯宣布打算增加車隊數量,目標是共有13支車隊參賽,並於2009年7月從15名新申請者中選出了3支新車隊,並確認了全部10支現有車隊的參賽資格。[42]
- 2009年7月公佈的參賽名單上的三支新車隊包括由前一級方程式車手阿德里安·坎波斯創辦的坎波斯梅塔車隊;曾經參加三級方程式歐洲系列賽的馬諾車隊;以及由前威廉斯車隊經理、現美國F1電視直播員皮特·溫瑟爾(Peter Windsor)和曾於80年代任F1車隊技術總監的賽車工程師肯·安德森(Ken Anderson)聯手創建的美國F1車隊。[43] 蓮花車隊在11月獲批准加入,接替BMW薩伯車隊退出所留下的空缺,成為2010年賽季的新車隊之一。[44] 馬諾車隊因為維珍集團獲得股權和冠名權後更名為維珍車隊,[45] 在賽季開始前,投資者何塞·拉蒙·卡拉班特從阿德里安·坎波斯手中收購了車隊的股份後,便把車隊重新命名為伊斯巴尼亞車隊。[46] 美國F1車隊因資金不足等等原因,在3月初正式宣佈退出錦標賽。[47]
- BMW於2009年7月29日宣佈在2009賽季結束後退出一級方程式,他們認為一級方程式計劃缺乏未來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48] 在卡德巴克投資收購失敗後,[49] BMW最終將車隊賣回給車隊創建人彼得·薩伯。[50] 國際汽聯於12月3日正式接受該車隊繼續以BMW薩伯的名義參加2010年的比賽,並接替豐田車隊退出後的參賽資格,他們將使用瑞士賽車執照及法拉利動力單元參賽。[51][52]
- 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和汽車行業的困難,豐田車隊於2009年11月4日宣佈退出了一級方程式並且不會出售車隊,而他們的參賽資格將轉讓至薩伯車隊。[53]
- 梅賽德斯-賓士的母公司戴姆勒收購了2009年冠軍布朗GP車隊75.1%的控股權,將車隊更名為梅賽德斯GP車隊。[54] 而梅賽德斯擁有麥拉倫集團40%的股份被麥拉倫購回,但梅賽德斯將繼續為麥拉倫車隊提供發動機和贊助,直到 2014賽季結束。梅賽德斯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簽署了贊助協議,馬來西亞國家石油終止了與BMW薩伯的合作,最終車隊更名為梅賽德斯GP馬石油F1車隊。[55]
- 12月16日雷諾將雷諾車隊的75%股份出售給基尼資本,以確保車隊的未來。車隊繼續以雷諾的名義運營,發動機部門仍由雷諾完全擁有。<[56]
賽程表
2009年9月21日,世界汽車運動理事會發佈了2010年臨時賽程,其中包含19站比賽,[1] 隨後發佈第二個臨時賽程表,其中阿布達比和巴西大獎賽的日期互換。[66] 最終賽程表於2009年12月11日發佈。[67]
賽程 | 大獎賽 | 賽道 | 城市/地點 | 日期 | 時間 | |
---|---|---|---|---|---|---|
當地 | UTC | |||||
1 | 巴林大獎賽 | 巴林國際賽道 | 薩基爾 | 3月14日 | 14:30 | 11:30 |
2 | 澳洲大獎賽 | 墨爾本大獎賽賽道 | 墨爾本 | 3月28日 | 17:00 | 06:00 |
3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雪邦國際賽道 | 吉隆坡 | 4月4日 | 16:00 | 08:00 |
4 | 中國大獎賽 | 上海國際賽道 | 上海 | 4月18日 | 15:00 | 07:00 |
5 | 西班牙大獎賽 | 加泰隆尼亞賽道 | 蒙特梅洛 | 5月9日 | 14:00 | 12:00 |
6 | 摩納哥大獎賽 | 摩納哥賽道 | 蒙特卡洛 | 5月16日 | 14:00 | 12:00 |
7 | 土耳其大獎賽 | 伊斯坦堡賽道 | 伊斯坦堡 | 5月30日 | 15:00 | 12:00 |
8 | 加拿大大獎賽 | 吉爾·維倫紐夫賽道 | 蒙特婁 | 6月13日 | 12:00 | 16:00 |
9 | 歐洲大獎賽 | 瓦倫西亞街道賽道 | 瓦倫西亞 | 6月27日 | 14:00 | 12:00 |
10 | 英國大獎賽 | 銀石賽道 | 銀石 | 7月11日 | 13:00 | 12:00 |
11 | 德國大獎賽 | 紐柏林賽道 | 紐堡 | 7月25日 | 14:00 | 12:00 |
12 | 匈牙利大獎賽 | 匈牙利賽道 | 莫焦羅德 | 8月1日 | 14:00 | 12:00 |
13 | 比利時大獎賽 | 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 | 斯塔沃洛 | 8月29日 | 14:00 | 12:00 |
14 | 義大利大獎賽 | 國立蒙札賽車場 | 蒙札 | 9月12日 | 14:00 | 12:00 |
15 | 新加坡大獎賽 | 濱海灣市街賽道 | 濱海灣 | 9月26日 | 20:00 | 12:00 |
16 | 日本大獎賽 | 鈴鹿賽道 | 鈴鹿 | 10月10日 | 15:00 | 06:00 |
17 | 韓國大獎賽 | 韓國國際賽道 | 靈巖 | 10月24日 | 15:00 | 06:00 |
18 | 巴西大獎賽 | 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 | 聖保羅 | 11月7日 | 14:00 | 16:00 |
19 | 阿布達比大獎賽 | 亞斯碼頭賽道 | 阿布達比 | 11月14日 | 17:00 | 13:00 |
- 巴林大獎賽在巴林國際賽道以全新賽道佈局進行。今年賽事啟用長達6.299公里(3.914英里)的「耐力佈局」來慶祝F1的「鑽禧年」。[68]
- 原定英國站將在達寧頓賽道舉行,[69] 但因為場主未能籌集必要的1.35億英鎊債券來重建賽道和基礎設施。[70] 最終被銀石賽道取得17年合約[71]。
- 加拿大站事隔一年重返一級方程式。[72]
- 德國大獎賽在2009年由霍肯海姆賽道舉辦後,今年將回到紐柏林賽道舉行。
- 原定今年日本大獎賽重返富士國際賽道舉行,並計劃與鈴鹿賽道交替舉辦比賽。然而,富士國際賽道的持有人豐田汽車宣布他們已經放棄了讓富士國際賽道舉辦比賽的計劃,主要原因是因為全球經濟衰退所導致。[73] 因此鈴鹿賽道將全面接管舉辦日本大獎賽的主辦權。[74]
- 新增韓國站的比賽,賽道在10月12日通過了國際汽聯的檢查。[75]
規則更變
- 比賽中將禁止加油[76]
- 賽車的重量下限由605公斤提高到620公斤
- 排位賽仍分三個階段,但前兩節將各淘汰8輛賽車
- 採用新的積分系統(前10名依次得分:25-18-15-12-10-8-6-4-2-1),以取代原有的前8得分制(10-8-6-5-4-3-2-1)[77]
- 賽季中途加入進來的替補車手可以獲得一天的測試時間
- 車隊的維修區面積將會在每場分站比賽中平均分配
- 一輛賽車在每賽季使用8台以上引擎的處罰,如果一輛賽車在同一個分站兩次超過這一限制,那麼將在這個分站和下一個分站各退後10位起跑
- 空氣動力學測試從2009賽季的8天減少到6天,但低比例的單日測試也可以選擇24小時時段內進行4小時的全尺寸風洞測試作為替代[78]
- 起跑車輛由24輛增至26輛[79] 。
賽季焦點
在今個賽季,沒有車手能夠在積分榜上長期佔先。麥拉倫車隊本賽季首創失速尾翼(稱為F-Duct),車手可操控車頭上方的小進氣孔將氣流吹入車廂內,再將此一亂流由車尾排氣孔吹向尾翼,在尾翼上產生亂流故意減少尾翼產生下壓力的效率,但也因此降低了風阻,有助於在不需太多下壓力的直線跑道上開出更快的速度,這方法很快被多數車隊模仿。費爾南多·阿隆索在塞巴斯蒂安·維泰爾座駕引擎死火後,勝出巴林站賽事。這是阿隆索在法拉利車隊首場勝利。接著巴頓在澳洲站中取勝。維泰爾在馬來西亞站調整好後取得勝利。
在中國站賽事,詹森·巴頓勝出今季第二場賽事。接著到紅牛車隊的馬克·韋伯連勝西班牙及摩納哥站,經過兩站賽事後,積分榜取得領先優勢。接著在土耳其站,麥拉倫車隊包辦冠亞軍,劉易斯·漢米爾頓勝出季內首場賽事。在加拿大站,韋伯再度勝出。
在歐洲站中,出現爭議在安全車出動後,漢米爾頓刻意將車駛進維修站,最後被賽會罰其中一圈經過維修站。在英國站賽事中因紅牛車隊更換配備內鬨,被諷為「紅牛車隊內戰」[80]。最後由韋伯勝出。
在德國站賽事中包辦一二名,但是出現車隊指令的風波,費利佩·馬薩刻意讓車給阿隆索,最後被FIA重罰10萬美元。在德國以第六完成的韋伯,勝出匈牙利站。在比利時站,漢米爾頓勝出一場。接著在義大利站由阿隆索勝出。其後阿隆索更在新加坡站中完成生涯中第一個大滿貫。
三支新車隊維珍、伊斯巴尼亞車隊以及蓮花車隊今季的表現令人擔憂。他們被其他車隊帶離一圈,未曾取得任何分數。最好的成績是蓮花車隊的海基·科瓦萊寧在日本站以第十二名完成賽事。
紅牛在日本站再次包辦前兩名,原本紅牛車隊大有機會奪得個人及車手總冠軍,不過他們在韓國站中雙雙發生嚴重意外,提早退出賽事。結果由阿隆索勝出。在巴西站中,尼古拉斯·賀根堡取得生涯首個桿位,在賽事中,紅牛車隊第四度以前兩名完成,讓車隊提前取得總冠軍。
去到最後一站的阿布達比站,紅牛車隊決定不使用車隊指令。在起跑後,維泰爾除了在進入維修站的賽段一直保持領先,結果勝出賽事。阿隆索在第一次進入維修站後,受制於新秀維塔利·佩特羅夫下,如果阿隆索能夠超越對手的話,可望進入前五,保持總冠軍希望,結果他只能以第七名完成賽事。維泰爾打破漢米爾頓在2008年保持最年輕的世界冠軍紀錄。
排名及分站成績
比賽 | 大獎賽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廠 | 報告 |
---|---|---|---|---|---|---|
1 | 巴林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2 | 澳洲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馬克·韋伯 | 詹森·巴頓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3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馬克·韋伯 | 馬克·韋伯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紅牛-雷諾 | 報告 |
4 | 中國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詹森·巴頓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5 | 西班牙大獎賽 | 馬克·韋伯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諾 | 報告 |
6 | 摩納哥大獎賽 | 馬克·韋伯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諾 | 報告 |
7 | 土耳其大獎賽 | 馬克·韋伯 | 維塔利·佩特羅夫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8 | 加拿大大獎賽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羅伯特·庫畢薩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9 | 歐洲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詹森·巴頓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紅牛-雷諾 | 報告 |
10 | 英國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諾 | 報告 |
11 | 德國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12 | 匈牙利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諾 | 報告 |
13 | 比利時大獎賽 | 馬克·韋伯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4 | 義大利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15 | 新加坡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16 | 日本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馬克·韋伯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紅牛-雷諾 | 報告 |
17 | 韓國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18 | 巴西大獎賽 | 尼古拉斯·賀根堡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紅牛-雷諾 | 報告 |
19 | 阿布達比大獎賽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劉易斯·漢米爾頓 | 塞巴斯蒂安·維泰爾 | 紅牛-雷諾 | 報告 |
前十名車手可獲得分數。
名次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
積分 | 25 | 18 | 15 | 12 | 10 | 8 | 6 | 4 | 2 | 1 |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