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秧鸡科水鸡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冠水雞(學名:Gallinula chloropus)為秧雞科黑水雞屬的鳥類,又名黑水雞、水鵁鴒(臺灣話:tsuí-ka-līng)、烏水雞(臺灣話:oo-tsuí-ke)、田雞仔(臺灣話:tshân-ke-á)。分佈在古北界的許多地區,從非洲到歐洲和亞洲。[1]該物種遍布世界各地,模式產地在英格蘭。[2]
紅冠水雞生活在植被茂密的沼澤、池塘、運河和其他濕地附近。[1] 該物種不分佈於極地地區或許多熱帶雨林。在其他地方,除了某些地區的白冠雞,它可能是最常見的秧雞物種。
與其密切相關的普通美洲秧雞,分佈於新北界,自2011年以來已被大多數權威機構,從美國鳥類學家聯合會和國際鳥類學委員會開始,認定為一個獨立的物種。[3][自我引用][4]
紅冠水雞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其《自然系統》第十版中正式描述。自然系統 他將其歸入骨頂屬並創造了雙名法Fulica chloropus。紅冠水雞現在是屬於法國動物學家馬蒂蘭·雅克·布里松於1760年引入的水雞屬(Gallinula)中的五個現存物種之一。[5] 屬名來自拉丁語,意為「小母雞」或「小雞」。具體種小名chloropus由古希臘語khlōros的χλωρός(意為「綠色」)和pous(πούς)意為「腳」組成。[6]
紅冠水雞的英名common moorhen,該名稱mor-hen自13世紀以來一直被記錄在英語中。[7] 此處的單詞moor是一個古老的意思,意為marsh;[7] 該物種通常不在沼澤地出現。較舊的名稱「普通水雞(common waterhen)」更能描述這種鳥的棲地。 "watercock"並非"waterhen"的雄性,而是另一種秧雞董雞,與紅冠水雞沒有密切關係。"Water rail"通常指的是西方秧雞,同樣與紅冠水雞無關。
秧雞是一種具有獨特特徵的物種,主要呈黑色和棕色羽毛,尾下部為白色,側面有白色條紋,腿為黃色,額盾為紅色。喙為紅色,尖端為黃色。幼鳥更為棕色,且沒有紅色額盾。成鳥的額盾頂部呈圓形,側面相對平行;紅色無羽毛區域的尾部邊緣呈平滑的波浪狀。meridionalis種比指名亞種(指名種)小,具有石板藍灰色上翼覆羽,且缺乏橄欖色光澤。orientalis種類似於meridionalis,但額盾較大。pyrrhorrhoa種比指名種顏色較深;pyrrhorrhoa種的下尾覆羽為淡黃色。[8] 在美洲的相關物種普通美洲秧雞(Gallinula galeata)中,額盾頂部相對平直,且向喙方向較窄,形成明顯的凹痕。
紅冠水雞發出多種含糊不清的叫聲,在受到威脅時會發出響亮的嘶嘶聲。[9] 中型至大型秧雞,身長可達30至38 cm(12至15英寸),翼展達50至62 cm(20至24英寸)。該物種的體重範圍可達192至500 g(6.8至17.6 oz)。[10]
這是一種常見的繁殖和留鳥,生活在沼澤環境、河流、植被茂密的湖泊,甚至城市公園中。居住在水體會結冰的地區,例如東歐的種群,會遷徙到較為溫暖的氣候。在中國,紅冠水雞的種群主要定居在長江以南,而北方的種群則在冬季遷徙,因此這些種群具有高度的遺傳多樣性。[11]
這個物種會消耗多種植物材料和小型水生生物。牠們在水邊或水中覓食,有時會在睡蓮葉上行走或在水中翻動覓食。牠們通常較為隱秘,但在某些地區可能會變得馴化。儘管在部分棲息範圍內失去了棲地,紅冠水雞仍然數量豐富且分佈廣泛。
鳥類在繁殖季節是領域性的,會與同種的其他成員以及其他水鳥如鴨子鬥爭,以將牠們趕出領地。巢是一個籃狀結構,建於茂密的植被中的地面上。產卵從春季開始,北半球溫帶地區通常在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之間。每隻雌鳥早期通常產下約8枚卵;晚期的巢中通常只有5-8枚或更少的卵。不同的雌鳥可能會重複使用同一個巢。孵化期約為三週。雙親均參與孵卵和餵養幼鳥。幼鳥在40-50天後會長羽,通常在幾週後變得獨立,並可能在次年春天產下第一窩卵。當遇到威脅時,幼鳥可能會附著在親鳥身上,然後成鳥會帶著幼鳥飛到安全的地方。[9][12]
從全球範圍來看——所有亞種統計在內——紅冠水雞如其通用名稱所示般普遍。因此,該物種被IUCN列為無危物種。[1] 然而,小種群可能容易滅絕。屬於廣泛分佈的G. c. orientalis亞種的帛琉種群非常稀少,當地稱之為debar(這是一個泛指鴨子的通用詞,意為「水禽」),並且顯然這些鳥類被當地居民獵捕。該物種在群島上的大部分種群出現在安加爾島和貝里琉島,而在科羅爾可能已經消失。在巴貝圖阿普島的恩加爾多克湖濕地中,仍有幾十隻存在,但帛琉的紅冠水雞總數約與關島的種群數量相當:在任何調查中,遇到的成鳥數量都少於100隻(通常少於50隻)。[13]
其他地方的紅冠水雞局部種群也開始受到威脅。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將紅冠水雞列為其保護狀況中等關注的103個物種之一[14],原因是其種群數量最近有所下降。英國的繁殖對數量已降至自196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15],並受《野生動物和鄉村法》(1981年)的保護。
普通黑水雞是首次描述環腔科扁蟲寄生蟲 Cyclocoelum mutabile 的鳥類之一(另一種是白冠雞,Fulica atra)。這種鳥也被黑雞蚤(Dasypsyllus gallinulae)寄生。[16]
目前有五個亞種被認為有效;此外還有幾個已被描述的亞種,現被視為次異名。大多數亞種的區別並不十分明顯,因為差異相當微妙且通常是地域漸變性質。通常,發現地點是最可靠的亞種識別標誌,但由於此物種的遷徙傾向,使基於位置的識別不完全可靠。除了下述的現存亞種外,還有一種未描述的形式,來自土耳其的更新世早期。[17][18][19]
按描述日期列出的亞種列表 | |||
---|---|---|---|
普通和 三名法名稱 |
描述 | 分佈範圍 | |
歐亞紅冠水雞 G. c. chloropus (Linnaeus, 1758) 包括correiana和indica。 |
翅膀和背部呈黑橄欖色 | 分佈於從西北歐至北非洲,向東至中西伯利亞,從印度次大陸濕潤地區和東南亞向東延伸至日本;也發現於加那利群島、亞速群島、馬德拉群島和維德角群島。 | |
印度-太平洋紅冠水雞 G. c. orientalis (Horsfield, 1821) |
小型,具有板岩灰色上翼覆羽和大額盾。 | 分佈於塞席爾、安達曼群島、馬來西亞南部經印度尼西亞至菲律賓和帛琉。自1980年代以來存在於雅浦島的繁殖種群可能屬於該亞種,但也可能是罕見的G. c. guami。[20][21] 種群數量:帛琉於2000年代初可能有幾百隻,[13]雅浦島於2000年代初少於100隻。[20][21] | |
非洲紅冠水雞 G. c. meridionalis (C. L. Brehm, 1831) |
類似於orientalis,但額盾較小。 | 分佈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聖赫勒拿。 | |
馬達加斯加紅冠水雞 G. c. pyrrhorrhoa (A. Newton, 1861) |
類似於meridionalis,但下尾覆羽呈淡黃色。 | 分佈於馬達加斯加、留尼旺、模里西斯和葛摩群島。 | |
馬里亞納紅冠水雞 G. c. guami (Hartert, 1917) 在查莫羅語中稱為pulattat。 |
體羽非常深色。 | 特有於北部馬里亞納群島,但見上文的G. c. orientalis。 種群數量:約300隻,數據來自2001年。[22]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