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世嘉開發的電子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音速小子(日語:ソニック・ザ・ヘッジホッグ,英語:Sonic the Hedgehog,中國大陸譯作「刺蝟索尼克」,香港譯作「超音鼠」,官方譯為「索尼克」)是由中裕司創作,SEGA開發並持有的電子遊戲系列。系列核心是一系列競速式2D動作遊戲,但亦有數個其他類型的衍生作品。系列主角是擬人的藍色刺蝟音速小子,他平靜的生活多被系列主要反派蛋頭博士打破,故音速小子通常必須阻止蛋頭並挫敗他各種統治世界的計劃。1991年系列首部遊戲在Mega Drive平台發行,當時SEGA企圖製作一個具標誌性的吉祥物並由公司部門Sonic Team(原Sega AM8)構思,作品獲得成功並發展出接連的系列作,後轉變為SEGA在16位元時代(1990年代中期)的主打遊戲。
音速小子系列 | |
---|---|
| |
類型 | |
開發商 |
|
發行商 | SEGA |
主創 | 中裕司 大島直人 安原廣和 |
美術 | 大島直人 上川祐司 |
平台 | 列表
|
首版平台 | Mega Drive |
首作 | 音速小子 1991年6月23日 |
最新作 | 音速小子×夏特 世代重啟 2024年10月25日 |
衍生作品 | 音速小子回家大冒險 |
Sonic Team此後開發了系列中的多部作品。最初Sonic Team的知名成員有中裕司、設計師大島直人和遊戲企劃安原廣和。其他音速小子遊戲開發者有美國SEGA技術開發研究所(Sega Technical Institute)、日本Dimps、美國Backbone Entertainment、加拿大BioWare、英國Sumo Digital和英國Traveller's Tales等。雖然系列首作是平台遊戲,但後來延伸到動作冒險、格鬥、競速、角色扮演、體育、開放區域[1]等類型。截至2021年,包含免費遊戲的下載量,全系列遊戲累計已向全球提供了超過13億8000萬份[2]。
音速小子系列的遊戲方式可以說是遊戲史上的一大創舉,這也就是音速小子系列熱賣的原因之一。最初在 SEGA Mega Drive 平台上推出的2D橫版動作遊戲「音速小子」。其基本上模擬 瑪利歐系列 的遊戲方式,但是玩家需要不斷地收集一種遊戲元素稱為「金環」——相當於 瑪利歐系列 中的蘑菇,作為人物的「護盾」。如果失去金環就等於「一觸即死」,同時光圈的數量也作為遊戲結束後的加分因素之一。
遊戲的目的是要玩家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音速小子可以通過不停加速來快速完成關卡。最後可能需要對抗BOSS。遊戲中有許多輔助道具(例如無敵,加速鞋等)還有許多得以稱為經典的遊戲元素——過山車迴轉,加速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特殊關卡(Special Stage),目的一般是為了收集「混沌翡翠」(也稱卡歐斯寶石或混沌寶石)。只要齊集七顆寶石,音速小子便可變成超級音速小子(Super Sonic),與隱藏Boss對抗。
從MD的「音速小子2」開始,遊戲就引入了雙人模式。在雙人模式中,一般是以分割畫面遊戲的辦法區分玩家的遊戲視野。雙人遊戲內容包括競速,尋寶,分數戰等等。
3D平台後的音速小子遊戲在遊戲模式上大同小異,但是操作全然不同。在2003年推出的《音速小子群英會》(Sonic Heroes)中首次引入了團隊合作。遊戲允許玩家通過切換同一隊伍中不同人物來通過特殊障礙以完成關卡。
截至2011年3月,所有音速小子的相關遊戲系列在全球的累計銷量已達8900萬份[3]。
1990年,SEGA為了對抗當時的16位元遊戲巨頭任天堂以及它旗下的吉祥物瑪利歐,決定替換原有的吉祥物Alex Kidd,並將設計新吉祥物的任務交給了當時新成立不久的下屬AM8研究部。經過初選,有數份人物設計的原稿獲提交上來,其中包括了一隻犰狳,一隻狗,一個形似西奧多·羅斯福的睡衣老頭(後來的反派蛋頭博士)[4]。最後,大島直人設計的人物「Mr.ハリネズミ(針鼠先生,英文Mr.Needlemouse)」獲得了一致肯定,成為了選定的新吉祥物[5]。隨後,AM8研究部的中裕司,大島直人及安原廣和對音速小子的具體設定進行了細化,它身體的顏色是SEGA公司標誌性的深藍色,鞋子的設計取自麥可·傑克遜在「Bad」專輯中所穿的舞鞋[6],性格則與當時正競選美國總統的比爾·柯林頓相似)[7]。於是這個十五人的製作小組決定以這隻刺蝟作為新遊戲的主角,為他起名為Sonic,即「音速小子」,並把製作團隊起名為「Sonic Team」[8]。當年電玩展上,中裕司推出了這個遊戲的體驗版。當時就有許多玩家迷上了這個遊戲的模式。事實上,中裕司在體驗版中的遊戲方式非常簡單:玩家只要一直按著前進鍵就可以一路無阻地衝到終點,這種模式卻給玩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體驗,因而當年遊戲展上,SEGA大獲成功。
1991年6月23日,SEGAMega Drive主機上的《音速小子》(Sonic The Hedgehog)遊戲在北美正式發行。此作一上市就廣受好評,銷量大增。6月23日此後也作為音速小子的生日。
緊接著1992年11月21日,SEGA推出了MD平台上的第二款音速小子遊戲《音速小子2》(Sonic The Hedgehog 2)。遊戲新增了雙尾狐狸塔爾斯這個人物,也因此出現了雙人模式。
(Sonic The Hedgehog 2曾經有過洩漏版本,稱為Sonic The Hedgehog 2 Beta。中裕司在最近的訪談中表示那其實是當時設計的遊戲體驗版,在電玩展的時候不幸被竊走。這個洩漏版里有四個關卡,其餘還有大部分是未完成的。這個洩漏版當中一些場景得以認為是音速小子遊戲設計起源的線索,然而官方並未證實。)
其後在MD平台上又連續推出了許多音速小子遊戲,另外還在8位平台及其他主機上陸續開發了遊戲。其中1996年在SEGA土星上發布的Sonic 3D獲認為是最早的音速小子3D遊戲(不過按照當時的技術也只能算得上2.5D)。另外還有許多並非競速類型的音速小子遊戲也在各個平台上發布。
1998年,在經過精心策劃後,SonicTeam發布了SEGA DC主機上的新遊戲音速小子大冒險(Sonic Adventure)。遊戲幾乎推翻了以前全部的人物設計,並首次以全3D方式進行。但是大部分經典元素還得以保留。
2001年SEGA遭受了一些變故,迫使它退出了遊戲機硬體市場而轉向軟體,音速小子系列開始出現在任天堂等其他主機上。音速小子十周年紀念時,SonicTeam推出了音速小子大冒險2(Sonic Adventure 2)。這款獲玩家稱為最受歡迎的音速小子遊戲中加入了一些新鮮成分。同時也是整個音速小子系列中故事情節最豐富的遊戲之一。此後還有GBA掌機上的2D遊戲。
2003年SEGA首次跨平台推出了遊戲音速小子群英會(Sonic Heroes),它幾乎囊括了XBOX,PS2,GameCube,PC在內的各大平台。
2005年SonicTeam跨平台推出了首部並不以Sonic為主角的3D遊戲暗影刺蝟(Shadow The Hedgehog),遊戲引入了動作射擊成分。也遭到了批評,例如過分出現髒話,以及替換配音演員(指美版,日版配音不變)等。
2006年是音速小子十五周年紀念,SEGA將在新平台XB360、PS3以及Wii上推出許多新的音速小子遊戲。其中XBOX360、PS3上的遊戲就命名為Sonic The Hedgehog,表示將要回歸遊戲的本原,同時還有更多新的遊戲元素加入。
2007年,為配合2008年北京奧運,SEGA與任天堂合作推出一款以音速小子和瑪莉奧為主角的體育競技遊戲,瑪利歐與音速小子在奧林匹克運動會。
居住《失落世界》中心的戰鬥民族,以薩伏克為首共6人構成,角與尾巴是共通外表特徵,6位英語名字內含Z為共通點
意為「黑暗兵器們」,通稱「黑暗軍團/黑臂」。以週期彗星「黑暗彗星」為據點的外星戰鬥民族。 隨黑暗未日死亡,黑暗彗星被夏特以超級型態的力量脫離地球並藉蛋頭方舟的「日蝕加農砲」消滅黑暗彗星,黑暗星雲就此滅亡。
音速小子系列也有一些動畫片,不過目前以音速小子X最受歡迎,另外SEGA也在2014年秋新的動畫片,名叫「Sonic Boom」(日版為 Sonic Toon)。
在2013年,索尼影視娛樂獲得了《音速小子系列》的電影發行權[9]。
2014年6月10日,索尼影視娛樂和Marza動畫星球工作室宣佈電影為真人動畫電影[10]。電影將由尼爾·H·摩里茲的Original Film製作,與Takeshi Ito和Mie Onishi共同製片,范·羅比克克斯和埃文·薩塞爾編劇[10]。
2016年2月,遊戲開發商SEGACEO里見治透露,電影計劃於2018年上映[11]。提姆·米勒和傑夫·福勒在2016年獲聘開發電影;這將是福勒的導演處女作,米勒和福勒也會擔任執行製作人[12]。派翠克·凱西和喬許·米勒編寫劇本[12]。 2017年10月,電影將改由派拉蒙影業發行,但大部分的製作團隊保持不變[13]。 2018年2月,宣佈該電影將於2019年11月上映[14]。
2018年5月29日,據報導保羅·路德正為角色湯姆進行洽談,該角獲形容為「音速小子的朋友,可能會合作擊敗蛋頭博士的警察」[15]。一天後,宣佈詹姆斯·馬斯登加盟劇組,後來透露他飾演角色湯姆·華卓斯基。2018年6月,蒂卡·桑普特加盟劇組和占·基利飾演反派蛋頭博士。
2018年7月30日,主體攝影在溫哥華進行,暫定名稱為「賭場之夜」(Casino Night),參考自《音速小子2》中的關卡,拍攝將持續至2018年9月30日[16]。
2022年《音速小子2 (電影)》上映,同時塔爾斯及納克魯斯登場。
此外,《音速小子3 (電影)》預計於2024年12月上映,同時夏特及艾咪·羅斯(傳聞)會在本電影登場。
音樂是音速小子系列的一大特色。最初在MD平台上遊戲就以明快的音樂受到了好評。MD上的《音速小子》和《音速小子2》遊戲作曲為日本音樂團體DREAMS COME TRUE的團長中村正人,同時還有古代佑三(他為8位元遊戲機上的《音速小子》遊戲作曲,後來也用到16位元遊戲當中)之後的許多遊戲音樂由SEGA自己的音樂公司Wavemaster操刀。進軍3D平台後,SEGA又邀請了許多知名人為音速小子製作樂曲。其中最有名的當屬Crush 40樂隊,他們幾乎包辦了3D平台上所有的音速小子遊戲主題曲。
1993年,人的神經元大多以音速小子的習慣命名,這讓科學家難以接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