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

中国战国时期法家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尊稱申子中國戰國時代鄭國京邑(今河南滎陽)人,鄭國被韓國所滅之後,以法家學說,成為韓昭侯宰相,為中國先秦諸子百家法家』派代表人物。著作《申子》。

快速預覽 申不害, 出生 ...
申不害
出生公元前385年(鄭繻公三年)
鄭國京邑(今河南滎陽市
逝世公元前337年(韓昭侯二十二年)
韓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
時代鄭國
地區中國
學派法家
著名思想
使韓國走向國治兵強
關閉
更多資訊 法家系列條目, 法家人物 ...

法家系列條目

法家人物
春秋管仲士匄子產

戰國李悝吳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韓非

法家著作
關閉
Thumb
馬總意林》所輯《申子》片段

生平

申不害大致上二十多歲時為鄭國低階官吏,後韓滅鄭國後,申不害以刑名法術的學說向韓昭侯求官,昭侯即位不久,頗具雄心壯志,意圖中興,且用人不拘一格,賞識了申不害,拜為宰相,他在韓為相國,內修政治、教育,對外應付諸侯,前後近二十年。申不害治國期間,國家富足,軍事強大,無他國敢來侵犯韓國。[1]後以變法失敗告終。

法家術派

申不害是早期的法家學者。《史記》有「著書兩篇,號曰申子」的話,《漢書》有「申子六篇」的話,但全都亡佚了。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2]

形名參同

「形名參同」是申不害發明的行政管理方法。申不害認為,君主的個人能力是絕對有限度的,那對於臣下就必須施行較客觀方式來衡量其執政成效,由官員先行向上進行任務預算申報「名」,再以其完成的限期實際成績「形」,進行二者間的差異分析「參同」,來做為對官員的成效考核。[來源請求]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卷063》,出自司馬遷史記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