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永州市

中國湖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永州市map
Remove ads

永州市(英語:Yongzhou郵政式拼音:Yungchow[1]),簡稱,古稱零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市境西北接邵陽市,東北臨衡陽市,東達郴州市,東南界廣東省清遠市,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西毗廣西桂林市。地處南嶺山脈北麓,地勢南高北低,三面環山,西北有都龐嶺越城嶺,東南有萌渚嶺九嶷山,中部有陽明山橫亙,將市境分成南北兩部分。湘江橫貫市境北部,瀟水自南向北縱貫,於市區匯入湘江。全市總面積22,259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515萬。永州素有「錦繡瀟湘」之稱,2015年11月25日,永州獲批准為國家森林城市[2]。2016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永州獲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人民政府駐冷水灘區逸雲路1號。

快速預覽 永州 永,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杜赫德1735年《中華帝國全志》中湖廣省黃州府和永州府地圖,來自耶穌會傳教士的記載。

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疑山娥皇女英千里尋夫傷心落淚的故事而得名(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史記·五帝本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南境,秦時屬長沙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永州、零陵從此一地二名。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按「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3]這裡所說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現在的雙牌縣永江鄉一帶的山水。自永江鄉流入瀟水的河流稱為永江,也叫「永水」。這一帶的山,也就是所謂的「永山」了。從置永州總管府到現在,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1400多年了。

Remove ads

現代地名變更

政府駐地

1997年7月,政府駐地零陵區遷往冷水灘區

地理

概述

永州東連郴州,南界廣東連州,西接廣西桂林,北鄰衡陽邵陽,地理方位介於北緯24°39′至26°51′,東經111°06′至112°21′之間。南北相距最長245公里,東西相間最寬144公里[4],土地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永州地勢西南較高,東北及中部較低。永州三面環山,僅東北部開口,西北有都龐嶺越城嶺,東南有萌渚嶺九嶷山陽明山紫金山攔腰穿越東西,將全市分成南北兩部分:零祁、寧道兩大盆地。

永州位於第二階梯第三階梯的交接地帶,是南嶺山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初始階段,永州地表切割強烈,以三大山係為脊線,呈環帶狀、階梯式向兩大盆地中心傾降。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體巍峨蜿蜒,山峰高達千米以上。都龐嶺的峰頂韭菜嶺,海拔2009.3米,是境內最高點。東北及中部,丘崗星羅棋布,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陽唐家嶺的九洲,海拔63米,是境內最低點。全域相對高差1946.3米,比降達2.7~20%,切割深一般為300~700米,最深達800~1000米。

永州境內地貌複雜多樣,以山丘地為主體,平原占14.29%,崗地占17.81%;丘陵占4.51%,山地占49.45%。

水文

河流方面,湘江自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自南至北縱貫全境。全區大小河流733條,多屬山區性河流,坡降大、水流急、水能蘊藏量大,年內洪枯變化大,含沙量少。河流分為長江、珠江兩大流域,長江流域控制流域面積占全區面積的96.6%,珠江流域控制流域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3.4%。[5]

自然資源

永州土地類型多樣、質量較好,有宜農耕地500萬畝,宜林地2100萬畝,連片宜牧地158萬畝。永州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物資源富集,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銀杉水杉珙桐香杉鐘萼木蘇鐵。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1000餘種,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黃腹角雉。永州已探明礦藏有55種,占全省礦種一半,保有儲量較多的有稀土礦。永州河流密布,水系發達,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資源蘊藏豐裕,總量達238萬千瓦,位居湖南第三。[6]

氣候

永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濕冷夏悶熱,天氣終年濕潤,日照較低。1月平均氣溫6.0℃,7月平均氣溫28.8℃,年平均氣溫17.8℃。降雨集中,4-6月降雨量占全年41%,9-12月降雨明顯減少。[5]

更多資訊 永州市零陵區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永州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永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7個、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此外,永州市還設立金洞管理區回龍圩管理區2個由國營農場改制而設立的正縣級管理區。

更多資訊 永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3] ...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4.37萬人[17]。其中,城鎮人口249.87萬人,城鎮化率48.58%,比上年末提高0.67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289,824人[18]。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194,2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5,549人,增長1.84%,年平均增長率為0.18%。其中,男性人口為2,753,253人,占總人口的52.05%;女性人口為2,536,571人,占總人口的47.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54。0-14歲的人口為1,214,178人,占總人口的22.95%;15-59歲的人口為3,037,037人,占總人口的57.4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38,609人,占總人口的19.6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61,329人,占總人口的14.3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483,050人,占總人口的46.9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806,774人,占總人口的53.06%。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永州市常住人口5,180,235人,占湖南人口的7.89%居第6位,人口密度233人/公里2;男女性別比為108.68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占總人口的4.5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總人口的60.48%,文盲率2.93%。轄區內共有1,424,823個家庭戶,家庭戶人口5,012,813人,占總人口的96.77%;家庭平均人口規模3.52人。年齡構成上,14歲及以下人口1,075,646人,占總人口的20.76%;15-64年人口3,616,181人,占69.8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488,408人,占總人口的9.43%[19]

民族

永州為湖南省少數民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數民族為瑤族壯族,永州為中國瑤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湖南壯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永州漢族人口4,831,376人,占地區人口的90.02%;少數民族535,73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湖南少數民族人口的8.36%,居全省第4位,占地區總人口的9.98%;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7個民族分布。

永州為中國瑤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有瑤族人口513,831人,占湖南瑤族人口的72.93%,居全省第1位,占全國瑤族人口的19.47%;瑤族占永州總人口的9.57%,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5.91%,為永州次於漢族的第2大民族。瑤族人口聚居地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江華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永州也是湖南壯族人口集中分布地,全市有壯族人口14,757人,占湖南壯族人口的62.64%,壯族主要分布於江華瑤族自治縣清塘壯族鄉[20]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728,482人,占89.3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61,342人,占10.6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177人,增長1.4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3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9,372人,增長5.52%,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37個百分點。其中,瑤族人口增加16,118人,增長3.16%,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3個百分點。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姓氏

根據資料,永州人口最多的十個姓氏依次是。全市以雙牌縣為分界線,呈現北唐南李的分布,北五縣唐姓為第一大姓,南五縣李姓為第一大姓,第一大姓唐在永州達45萬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8%,放眼永州,無鄉不有唐,因此古稱「永州唐半府」[22]

經濟

Thumb
永州站

永州自古便是華中、華東地區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素有「南山通衢」之稱。「距水陸之沖,當楚粵之要,遙控百蠻,橫連五嶺,梅庚綿亙於其前,衡岳鎮臨於其後」,鎮東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據東南握廣東海濱之通道,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唯一與兩廣接壤的地區,市區到廣州僅500多公里,南六縣距廣州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湘桂鐵路、衡柳鐵路橫貫東西,322、207國道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至廣東連州二級公路、湘桂鐵路、衡柳鐵路、洛湛鐵路、衡昆高速公路、邵永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區域間的交通樞紐,北可到達華中重鎮武漢,北上中原,東出華東。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區,並可從廣西北海、防城和廣東湛江出海,是中原和華東地區通往大西南的通道。零陵機場已開通北京、長沙、深圳、昆明航線。永州是內地直達兩廣(廣東、廣西)、兩南(海南、大西南)、兩區(香港、澳門地區)的重要通道,我國華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具有明顯的雙輻射功能。永州市市區座落在瀟湘二水匯流處。整個市區分為相對獨立的零陵、冷水灘兩個區,兩區相隔垂直距離17公里,由湘江和永州大道將兩城區聯接在一起,呈啞鈴形框架,構成「瀟湘第一城」獨特的城市風貌。

教育

大學:

高中:

中專:

  • 永州市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名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名勝還有蘋島蘋洲書院香零山高山寺綠天庵陽明山九嶷山舜皇山等。

重大事件

也稱道縣慘案道縣大屠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發生在湖南零陵地區(今永州市)包括道縣在內的10個縣市發生的大規模屠殺事件。大屠殺中的殺人手段極其殘忍,包括槍殺、刀砍、沉水、身上放火藥炸死、活埋、暴力打死、勒死、火燒熏死、摔死未成年嬰幼兒。[23][24][25]從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共有7696人被殺,1397人被逼自殺,2146人被致殘。[23][26][27][28]

華南水災

在2007年的華南水災,永州市廣泛地區水浸。根據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報導,當地居民指市政府除了前來拍照以外,甚麼也沒有做過。而且這幾年來每逢6月到7月期間都會發生水災,但農民多年來都從來沒有收到過任何的經濟援助,而且農田被洪水帶來的大石破壞,使他們不能再耕種,生計亦成問題。

2010年6月,永州法院發生槍擊案。永州市零陵區郵政分局護衛隊朱軍帶三支槍走進了零陵區人民法院掃射。三名法官死亡,三名法院工作人員受傷。朱軍開槍自殺身亡。

2006年,11歲幼女樂樂被強迫賣淫,後其母多次上訪,甚至一度遭到勞教。參見唐慧勞教案

特產

永州山蒼子油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名人

友好城市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