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

上海青幫頭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月笙

杜鏞(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原名杜月生,號月笙上海浦東[1]上海租界青幫大老,悟字輩[2]國民革命軍少將,「上海青幫三大亨」,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

快速預覽 杜月笙, 個人資料 ...
杜月笙
Thumb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88年8月22日
 大清江蘇省蘇松太道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1]
逝世1951年8月16日(1951歲—08—16)(62歲)
 英屬香港香港島中半山甘迺迪台18號
墓地 臺灣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汐止杜月笙墓園
25°03′43.0″N 121°39′45.5″E
國籍 大清(1888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51年)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沈月英
伴侶
  • 陳幗英(二房)
  • 孫佩豪(三房)
  • 姚玉蘭(四房,又名姚谷香)
  • 孟小冬(五房)
職業黑道、商人、政治人物
軍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陸軍
軍階 陸軍少將
參戰
經歷
關閉

1927年的四一二事件中,他以中華共進會的名義協助蔣中正清黨,隨後逐漸進入政界,而其在商界的生意也隨之更加亨通。抗日戰爭期間,杜月笙透過募捐和贈送物資等方式積極抗日。國共內戰末期前往香港,病逝於港。

對於杜月笙的評價褒貶不一,他幼年輟學,但因為外表文質彬彬,被叫做「杜先生」,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因此被稱為「當代春申君」。

早年生平

Thumb
杜月笙與孟小冬
Thumb
杜月笙與梅蘭芳等
Thumb
杜月笙墓

杜月笙於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盂蘭盆節,出生於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二十二保三十四圖(現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東鎮沈家弄村)[1][3],母、父在他四歲以前相繼去世,由其繼母舅父養育。[4]

執掌青幫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黨販毒,得到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長、黑社會青幫老大黃金榮賞識。1925年與黃金榮及青幫名人張嘯林開設三鑫公司,壟斷上海法租界毒品交易,三人並稱「上海灘三大亨」。同年任上海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上海法租界納稅華人會監察。[3]

支援蔣氏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重組中華共進會。4月11日晚,杜月笙誘殺了上海中國共產黨工人帶頭人汪壽華,使得次日共產黨工人武裝被迅速鎮壓,即四一二事件。杜月笙亦擔任過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顧問、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同年底蔣介石宋美齡在上海結婚,杜月笙亦參與協助周邊維安工作。四一二事件後,蔣中正委任杜月笙為國民革命軍榮譽顧問,並授少將軍階。[5]

1929年,杜月笙開設中匯銀行。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華董,取得較高社會地位。

1931年江淮水災時,賑災實際由杜月笙在背後向上海工商界打關係、募款、並在上海發起戲曲義演、賽馬募捐,其募款和個人捐款累計53萬元,佔國民政府水災救濟委員會所募的20.3%,「為水災做出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6]。杜月笙在民國初年以毒品交易起家。

1933年成立自己的幫會組織「恆社」,吸收商界上流人士並向華東地區各行業發展。1934年起先後任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7]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等職。[8]

1934年國民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杜月笙亦帶頭響應,本身也戒掉長期的鴉片菸癮。淞滬會戰前,杜月笙利用其地方關係,配合國軍預定之作戰計劃,在閘北一帶要點,租貸民房,在室內密建鋼筯水泥掩體,平時不落痕跡,使用時打開槍口[9]:95

抗日戰爭

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開始,其於淞滬會戰期間,動員恆社門生組織別動隊協助國民革命軍作戰,並暗中幫助軍統網羅人員、蒐集情報;並協助戴笠建立「人民行動委員會」,策劃多次暗殺與日本協作者(與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合作擬出任浙江省省長的張嘯林和上海市市長傅筱庵等),策反王克敏離間汪精衛陣營。1937年10月,時任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主席的杜月笙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滬主任潘漢年的要求,向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捐贈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1,000套,對中國共產黨表示了合作的態度。[10][11]

後方避難

避居香港

日本佔領上海後,杜月笙前往英屬香港,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身分,將中國紅十字會組織設於香港奧斯丁道自宅,在香港通過捐款、運送物資等各種方式支援抗戰。[11]

避居重慶

香港被日本占領後,前往陪都重慶居留,設立中華實業信託公司,自任董事長。[11]

晚年生活

回歸上海

日本投降後回到上海,曾被選為上海市參議會議長,但還沒有上任即辭職。[11]

1948年春,他參加中華民國政府最高權力機關國民大會成立後所召開的第一次例行會議,支持蔣中正擔任總統。蔣中正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蔣經國到上海市實行市值改革,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沒有完全照辦,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後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11]

病逝香港

1949年4月,蔣中正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灣,而共產黨也透過秘密管道會見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杜月笙最後決定既不前往臺灣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選擇前往香港。杜月笙在香港擔任過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1950年與京劇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結婚。居港期間杜月笙氣喘病情不斷惡化,於1951年8月16日申時於香港寓所病逝,終年63歲。

安葬台灣

杜月笙過世後,1952年10月下葬於台灣汐止杜月笙墓園。墓地面向上海,位於今秀峰國小後方,墓園上有蔣介石題字「義節聿昭」。墓園本有牌坊,上有張群題字「譽聞永彰」;後在秀峰國小建校時將牌坊拆除,題字則鑲嵌到墓園。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為伴。[12]

家庭

杜月笙曾先後與五位女性結過婚,分別為元配沈月英、二房陳幗英、三房孫佩豪、四房姚玉蘭(姚谷香)、五房孟小冬

杜共有八子三女

  • 八子為杜維藩(養母沈月英)、杜維垣(1921-2020年3月30日,生母陳幗英)、杜維屏(生母孫佩豪)、杜維翰(生母陳幗英)、杜維寧(生母陳幗英)、杜維新(生母孫佩豪)、杜維善(1933-2020年2月7日,生母姚玉蘭)、杜維嵩(1936-1965年,生母姚玉蘭)。
  • 三女為杜美如(1930年1月15日-,生母姚玉蘭)[13]、杜美霞(1931年生,生母姚玉蘭、夫金元吉。2018年病逝,享壽88歲[14]。)、杜美娟。根據雲海香港商業電台摩星嶺4號》中引述,杜美如在1960年代跟隨丈夫在約但定居,並經營餐館至今。[15]杜美霞生前擔任孟小冬女士國劇獎學基金會董事長,栽培京劇人才。[16]

作家余秋雨1999年在約但探訪到了杜月笙的後代,其《千年一嘆》一書寫到,杜月笙家規極嚴,孩子見父親還要預約批准,見了面主要詢問讀書。杜美如女士說:「父親很嚴厲,我們小孩見他也要預約批准。見了面主要問讀書,然後給五十塊老法幣。」[17] 然而千年一嘆僅為小說,就連余秋雨本人也從未表示相信且未考證真偽,況且在杜美如所說時期較為頻繁的詢問讀書見面給五十法幣也不算小錢。史實上在蔣經國上海打老虎時期因屯聚貨物被逮捕的重要人物恰恰是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

遺蹟

相關影視作品

電影

電視劇

相關人物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