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德國的戰略性決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庫斯克會戰(俄語:Битва под Курском;英語:Battle of Kursk),德國方面稱為堡壘行動(德語:Unternehmen Zitadell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中,德國與蘇聯於庫斯克爆發的一場大型會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4輛戰車,會戰期間更發生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車會戰,並有激烈的空戰參與。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德軍計劃使用4個軍團,欲從由南方的別爾哥羅德自南向北以及自北方的奧廖爾自北向南夾擊庫斯克地區,企圖合圍在庫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的共有6個軍團的蘇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遂已作好建立3道防線的嚴密縱深防禦,並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傷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德國的盟友義大利被盟軍登陸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壘計劃的進攻,導致此戰不了了之。此次戰役後期,蘇軍發動一連串大型進攻作戰:奧廖爾進攻戰役(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1943年8月3日-8月23日)相繼收復了奧廖爾、別爾哥羅德和哈爾科夫,德軍向聶伯河方向全面敗退。
庫斯克會戰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的一部分 | |||||||
德軍黨衛軍第2師在庫斯克戰役 | |||||||
| |||||||
參戰方 | |||||||
德國 | 蘇聯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
兵力 | |||||||
傷亡與損失 | |||||||
德國傷亡估計:[註 1]
|
蘇聯傷亡估計:[註 2]
|
庫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還有一定程度上的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進攻戰役和進攻方向;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庫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歐洲東部戰線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關鍵轉折點[9]。
1943年1月,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紅軍乘勝發動大規模的小土星行動的一連串的進攻戰役:沃羅涅日—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北高加索進攻戰役、克拉斯諾達爾進攻戰役、大盧基進攻戰役,收復大量領土,但德軍在敗退的同時,德國南方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元帥也開始計劃向紅軍反撲。他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據點,誘使蘇軍深入,蘇軍在不斷進攻中,由於連續進行了三個月的進攻戰役導致進攻變緩,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的集結。2月19日,在得到了從法國抽調來的五個滿編的裝甲師的增援後,曼施坦因指揮新組建的南方軍團向頓內次河和聶伯河之間的蘇聯西南方面軍發起反擊,至3月2日,西南方面軍遭到了重創,其第5軍團遭到了毀滅,3月6日,德軍開始向哈爾科夫進攻,3月14日,蘇軍被迫放棄在2月8日—2月16日收復的哈爾科夫,後撤至庫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區,為防止戰線的徹底崩潰,蘇最高統帥部把第1戰車軍團從列寧格勒南調到此地,此外第21和第64軍團也被從史達林格勒調至這些方向,此後,戰線趨於穩定。
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以庫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國中央集團軍重新占據了奧廖爾一帶。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德國南方集團軍重新奪取了別爾哥羅德地區。在突出部內的是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德蘇雙方在此形成對峙,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展開。
德軍在紅軍的哈爾科夫防禦戰役(1943年2月19日—3月15日)中的成功收復了哈爾科夫使得德軍又充滿了信心,埃里希·馮·曼斯坦希望通過一次主動進攻來殲滅蘇軍。庫斯克突出部很自然的成為他的首選目標。因為這個突出部猶如一個拳頭從蘇軍的戰線中延伸出來,其正面長約250英里,而底部卻不到70英里,曼斯坦因計劃通過一次從別而哥羅德方向自南向北進攻庫斯克和從奧廖爾方向自北向南進攻庫斯克的鉗形攻擊,合圍並殲滅整個庫斯克以西的6個紅軍軍團。並且這次戰役的成功將拉直並縮短德軍的戰線,使德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便於防禦。 曼斯坦因的計劃得到了德國中央軍團司令京特·馮·克魯格元帥和陸軍總部參謀長庫爾特·蔡茨勒上將的支持。 同時也遭到第9軍團司令莫德爾上將和裝甲兵總監古德林上將的反對。
反對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季,德國在東線戰車損毀巨大。而且作為主力的3號、4號戰車已被證明不是蘇聯T-34戰車的對手,而新一代5號豹式戰車和6號虎式戰車,月產量分別只有50輛和25輛,數量上與蘇軍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古德林認為對庫斯克的進攻將使戰車遭受很大傷亡,他的改編裝甲兵的計劃也將破產。希特勒對此也猶豫不決,他曾對古德林說「自從我開始考慮這次進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終希特勒還是決定採納曼斯坦因的計劃,他於4月15日發布第6號作戰命令,決定德軍以中央軍團和南方軍團聯合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摧毀在庫斯克突出部的庫斯克以西的6個紅軍軍團。作戰代號為「堡壘」。
「堡壘」作戰按計劃應於5月4日發動,但由於這年雨季結束的較晚以及德軍準備上的不足,作戰計劃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討論「堡壘」計劃的會議上,第9軍團司令莫德爾大將帶來了一疊航空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蘇軍在德軍計劃的進攻路線上,已經構築了大量的三道堅固的防禦線,莫德爾認為進攻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了,蘇軍已經恢復了元氣,「堡壘」計劃應該放棄。希特勒再次顯示出猶豫,但在克魯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堅持下以及對於「閃電戰」的自信,「堡壘」作戰最終被確定在7月5日發動。
德國中央軍團所屬的莫德爾大將的第9軍團在庫斯克突出部北部,該軍團共有21個德國師和3個匈牙利師,33.5萬人,其中有6個裝甲師,共有600輛戰車和424門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的第2軍團,9.6萬人,他們在這個進攻中,將起輔助性的防禦作用,主要任務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軍間的聯繫。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德國南方集團軍,包括赫爾曼·霍特將軍的第4裝甲集團和肯普夫集群。第4裝甲集團管轄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第2黨衛裝甲軍共22.4萬人,1100輛戰車,704門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擁有10個師,12.6萬人,344輛戰車和25門火炮。
此外,還有約20個師部署在上述各突擊軍團的翼側作為起到防禦預計不到的突發性情況的輔助防禦任務。第4、第6航空隊的航空兵負責支援陸軍。這樣德意志國防軍的投入參與進攻戰役的總兵力達到了自1942年以來的78萬餘人的最大規模,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戰車和自走砲2700輛,飛機2050架。[10]德軍為這次進攻還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近133輛虎-1式重戰車、250輛豹式中戰車和89輛斐迪南重型自行殲擊炮,以及Fw 190A戰鬥機和Hs 129攻擊機。
當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為「堡壘」計劃爭吵不休的時候,蘇軍也在計劃下一步的行動。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主張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進攻,以打亂德軍的進攻準備並奪回在哈爾科夫防禦戰役(1943年2月19日—3月15日)中部分失去的戰略主動權,史達林本人也傾向於這一方案,而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則認為蘇軍應先保持防禦狀態,以建立3道堅固的防禦線而消耗掉德軍進攻能量,摧毀其裝甲兵力,然後再發動反攻。此時,根據前線的偵查和間諜情報都預示德軍將對庫斯克突出部的蘇軍展開大規模進攻,在4月12日的一次會議上,史達林最終被說服,採納了朱可夫的計劃。於是蘇軍開始在庫斯克轉入了積極的防禦準備並建立了3道堅固的防禦線。
在前沿陣地,蘇軍精心地設計他們的防禦,構築了3道防禦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整個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戰車火力點和反戰車溝壕以及雷區組成,在德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在庫斯克突出部北部的奧廖爾附近,正對著德國中央集團軍方向的是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軍團以及第2戰車軍團,總兵力達71.1萬人,1.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785輛戰車和自走砲。由於蘇軍認為強大的德國中央集團軍會擔當此次德軍的主攻,蘇軍在這個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強的,朱可夫元帥也親自在此坐鎮指揮。
在庫斯克突出部南部的別而哥羅德一帶,面對德國南方集團軍的是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下轄第6、第7近衛軍團、第40、第38、第69軍團、第1戰車軍團以及步兵第35軍,總兵力62.5萬人,8,718門大炮和迫擊炮,1,704輛戰車和自走砲。
在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側翼正後方不遠處的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它的任務是當前方兩個方面軍形勢吃緊時,向它們迅速提供大量兵力增援,而一旦庫斯克防線被德軍突破,它將成為最後一道防線,而當蘇軍轉入反攻時,它將提供大量新鮮的兵力。該方面軍轄第4、第5近衛軍團、第27、第47、第53軍團、第5近衛戰車軍團、第3、第5、第7近衛騎兵軍、第4近衛戰車軍、第1、第3近衛機械化軍。總兵力為57.3萬人,8,510門大炮和迫擊炮,1,639輛戰車和自走砲。
這樣蘇方三個方面軍一共190.9萬兵力對德意志國防軍第9軍團和第2軍團、「第4裝甲軍團」和肯普夫派遣軍團在兵力上占2.4比1的優勢,在戰車上占1.9比1的優勢。此外,索科羅夫斯基的西方方面軍、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以及西南方面軍的第57軍團和第2戰車軍也被部署到了庫斯克地區,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預計不到的複雜局面。
在軍火工業方面,到了1943年春天,在1941年7月搬遷到烏拉爾工業區的蘇聯軍火工業終於達到並超過1942年的水平,同時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大量抵達並產生效應。
一個個被認為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過了,兩個月來前線顯得十分平靜,時間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近衛第6軍團捕獲了德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洩露德軍即將在第2天開始進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聯第13軍團俘虜了一個德軍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也洩漏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於7月5日凌晨1點10分率先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擊轟炸,蘇軍中央方面軍則於7月5日凌晨2時20分展開炮火反準備。庫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蘇軍的炮擊轟炸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這次炮火反準備對於蘇軍已知的德軍炮兵陣地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但未對德軍戰車裝備和人員造成大量傷亡。雖然比原計劃推遲了3個小時,但德國南方集團軍的第4裝甲軍團和肯普夫戰役集群仍然按部就班地發起了進攻。他們(德軍)進攻的主要目標是蘇聯近衛第6軍團的近衛步兵第22軍和近衛步兵第23軍。
在左翼,德軍第48裝甲軍艱難克服蘇軍近衛步兵第23軍的反戰車火力以及地雷區,德軍第3裝甲師在格爾佐夫卡對科羅維諾正面發起攻勢,第394裝甲擲彈兵團作為先頭部隊,這次打擊重創了蘇軍近衛步兵第71師第210團,使得德軍可以攻占科羅維諾,並向蘇軍的後方洪波奇諾克村發起進攻,突破迫使蘇軍近衛步兵第71師後撤併在後方整頓防線,以期阻擋德軍進攻;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的燧發槍兵團和豹式戰車旅在布托沃-切爾卡斯科耶方向進展並不順利,在損失36輛戰車後,擲彈兵與第11裝甲師裝甲團艱難的越過了蘇軍的反戰車雷區繼續北上,猛攻蘇聯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面對德軍3個師的進攻,蘇軍第67近衛步兵師難以抵擋被迫後退。瓦圖京於是把方面軍預備隊(反戰車殲擊炮兵第27旅)調了過來,以期能把德軍擋在第2道防線外;
在右翼,德軍親衛隊第2裝甲軍3個裝甲擲彈兵師(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骷髏師)按梯次配置,共擁有356輛可用戰車和95輛突擊炮,他們在一整個火箭炮兵旅的支援下開始了主要攻勢。雖然德軍主攻對面的近衛步兵第52師配置大量戰車和反戰車火炮,但是壓力相當巨大。警衛旗隊師沿貝科夫卡的主要公路推進,粉碎了當面蘇軍對戰車防禦力量,儘管遭到蘇軍激烈抵抗,但是德軍仍與當天下午攻克了貝科夫卡,但是在前往雅科夫列沃的時候,裝甲團遭到了蘇軍反戰車火力猛攻,不得不停頓下來,準備第二天再次發起攻勢;警衛旗隊師的右翼,骷髏師粉碎了蘇軍在別列佐夫附近的防禦,7月5日傍晚已經切斷了別爾哥羅德-奧博揚公路;再往南,骷髏師成功奪取格列穆奇,隨機向右旋轉,將防禦中的步兵15團壓入蘇聯步兵第375師右翼。
就這樣,在7月5日傍晚,豪塞爾的親衛隊第2裝甲軍在第8航空軍的在支援下將近衛部隊第52師陣地一分為二,並一舉突破近20公里,抵達蘇軍近衛第6軍團第二防禦地帶,這預示著德軍花了17個小時就突破了蘇軍第一道防線。
為了阻止德軍繼續蘇軍縱深推進,近衛第6軍團司令奇斯佳科夫開始調動第二梯隊和反戰車火力加強處於防禦前沿的部隊,更重要的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命令第1戰車軍團,近衛第2戰車軍和近衛第5戰車軍前出增援近衛第6軍團第二道防線的各個步兵師,原本瓦圖京計劃讓戰車預備部隊對德軍裝甲矛頭髮起反衝擊並恢復前線態勢,但到7月5日傍晚,蘇軍很顯然無法阻擋德軍推進,於是命令戰車第1軍團將沿佩納河以東與步兵師組建起新的防線並阻止德國裝甲部隊推進,待徹底阻止德國人的推進勢頭後再轉入進攻。為此,蘇軍在之後的作戰中,沃羅涅日方面軍大部分戰車將扮演純粹的防禦角色,其餘戰車軍將對德軍側翼進行消耗性衝擊,瓦圖京決心用這種方式消耗德軍寶貴的裝甲力量。
同樣在7月5日3時30分,部署在別爾哥羅德附近的"肯普夫"軍團級支隊在30分鐘的炮火準備下以五個師(第42軍,第3裝甲軍)的兵力開始強渡北頓內次河,並由德軍占領的米哈伊洛夫卡橋頭堡發起攻勢,但是德軍很快發現部署在橋頭堡的德軍第168步兵師難以擊退駐守在此的近衛步兵第81師,該方向遭遇的問題導致德軍無法再該橋頭堡投入第6裝甲師。而在橋頭堡南部,第19裝甲師則在要塞化的拉祖姆諾耶村當面渡河,並在當晚在蘇軍結合部突破兩公里,到日落時分,駐守在該地的蘇軍被徹底擊潰,不得不撤退;馮.豐克指揮第7裝甲師從索洛米諾強渡北頓內次河,德軍以裝甲團為先導在蘇軍防線突破6公里。就這樣截至5日日終,"肯普夫"軍團級支隊奪取了一座用於進攻的橋頭堡,並對當面蘇軍近衛第7軍團防線穩定性構成一定的威脅,但仍然無法完成掩護第4裝甲軍團側翼的任務。
在經過第一天突破任務的德軍繼續展開攻勢,第48裝甲軍在6日上午10時在90分鐘的炮火準備後重新發起進攻,在攻擊機支援下,德軍3個師擊退第蘇軍第67近衛步兵師,但他們仍然與蘇軍第52近衛步兵師繼續堅守,德軍先後8次攻擊在蘇軍駐守的第二道防線,但均未達成徹底突破。與此同時,德軍第3裝甲師偵察分隊已經渡過佩納河,但附近不利於裝甲部隊通行,於是,第3裝甲師,大德意志師和第11裝甲師轉向東北(托馬洛夫卡-奧博揚公路沿線)推進,那裡更適合戰車通行,當天傍晚他們在那裡與蘇軍展開激烈交戰。結果,到7月6日黃昏,德軍第48裝甲軍仍然未到達預定的普肖爾河的目標,但他們還是到達了可以在7月7日發起決定性突擊的位置。
在6日傍晚,瓦圖京向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增援,後者在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後,立即把草原方面軍第5近衛軍團的第2和第10戰車軍353輛戰車調往沃羅涅日方面軍。同時瓦圖京接到史達林親自打來的電話,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在庫斯克突出部南部的別爾哥羅德方向的突破。在7日的戰鬥中,德軍只向前推進了數公里,未能達成突破蘇軍防線的任務。第2天,德軍仍然頑強地繼續他們的進攻,而瓦圖京也在計劃反攻,為此他向最高統帥部請求把草原方面軍的第5近衛戰車軍團和第5近衛軍團調給他指揮,他的請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這些部隊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在制空權的爭奪上,通過7、8兩日的空戰,蘇聯空軍也逐漸扭轉了劣勢,完全奪取制空權只是時間問題。
7月9日是庫斯克會戰關鍵的一天,瓦圖京指揮部隊繼續在正面抵擋德軍向奧博揚推進,同時在兩翼連續發動反擊,雖然這些反擊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敗,但卻使德軍無法全力以赴的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德意志國防軍第4裝甲軍團司令霍斯將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奧博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黨衛裝甲軍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村莊。接下來的兩天,德軍的進攻還比較順利,他們攻到了普羅霍羅夫卡村莊,庫斯克會戰的高潮-普羅霍羅夫卡戰車大戰上演了。
戰後很長時間,史學家們一直認為在1943年7月12日蘇德雙方共有1,200餘輛戰車和自走砲在普羅霍羅夫卡激戰,普羅霍羅夫卡戰車大戰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戰車戰,並聞名於世,成為一個傳奇。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資料的解密,尤其是蘇聯解體之後,於1993年的蘇聯檔案資料公布,使得研究者們發現這次戰車大戰的規模要比原先認為的小得多,雙方直接參戰的戰車和自走砲也只有約600輛。其中德軍不到200輛,蘇軍約400輛。7月12日晨,經過一天的戰鬥,傷亡慘重的兩軍各自退出了戰場。戰後蘇聯第一代的戰史宣稱儘管代價慘重,他們擊毀了德軍400輛戰車。經過修正後的數字發現蘇軍戰術上失敗了,而且不完全是因為德軍,而是他們的很多戰車掉進了自己的反戰車壕[11]。
在這天的戰車大戰中德軍雖然宣稱以3輛戰車左右的被擊毀的代價[12][13][14] ,摧毀了蘇軍約100多輛戰車,實際上他們卻沒能守住普羅霍羅夫卡村莊,而隨後源源趕到的蘇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而且蘇軍的大部分受傷戰車因為堅守的成功導致有很多會被修復。[15]
在北線,蘇軍的炮擊轟炸也使德軍的進攻比計劃推遲了2個半小時,在幾十分鐘的炮火轟炸和空中轟炸之後,德第9軍團按計劃開始了進攻。
莫德爾為了把蘇軍的注意力從德軍的主攻方向上引開,先在左翼以3個步兵師實施佯攻,但被蘇軍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兵力,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突破了蘇第13軍團的第一道防線,艱難地向前推進了5公里。但在兩翼,蘇軍頑強地守住了陣地。在地面激戰的同時,雙方的空軍也在進行激戰,這一天德軍出動了1,000架多次,蘇聯空軍也出動了600餘架次。雙方戰至5日終了時,德軍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卻至少被擊毀了70輛戰車。
第2天,羅科索夫斯基開始發動反擊,莫德爾也把預備隊投入戰場,於是一次大規模戰車戰鬥展開了。經過激戰,蘇軍的兩個戰車旅遭到重創,被擊毀了約70輛戰車,德軍一路乘勝前進,殺到蘇軍第2條防線前,但被蘇第17近衛步兵軍以及趕來增援的蘇第17戰車軍阻止住了。
7月7日凌晨,德軍再一次發動了進攻,企圖奪取交通樞紐波內里,戰鬥過程異常激烈,德軍數次攻入市區,但都被頑強的蘇軍驅逐了出來,而蘇聯空軍經過激戰,奪取了庫斯克北部地區的制空權,從此給德國地面部隊以很大威脅。
戰鬥到7月8日,德軍雖給蘇軍造成很大傷亡,但蘇軍依靠數量上的優勢堅守住了陣地,在波內里城內,德軍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後,占領了大半個波內里,但蘇軍仍控制著市內一些重要據點,使得德軍無法繼續推進。7月9日莫德爾以300輛戰車向蘇軍陣地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此時德國第9軍團的攻擊能量已耗盡,莫德爾被迫在10日轉入防禦。
根據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英美聯軍將於1943年夏由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指揮執行代號為「愛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3年7月10日,伯納德·勞·蒙哥馬里指揮英第8軍團、巴頓指揮美軍第7軍團同時在西西里島的東西兩地實施登陸作戰,義大利人民陷入混亂,使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搖搖欲墜,最終義大利在這情形法西斯國會在7月25日通過不信任動議罷免墨索里尼。
由於法西斯黨的倒台,德國和義大利在該地區的兵力無法抵禦西方盟軍的進攻,同時,庫斯克會戰不僅難以短期內看到勝利的希望,而且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德第9軍團有被切斷後路,重蹈史達林格勒德軍覆滅的危險。希特勒決意終止「堡壘」計劃,抽調在庫斯克會戰前被重創在法國休整的師,以及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被殲滅後重建的師組成B集團軍去義大利。7月13日希特勒召集克魯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位於東普魯士 軍事總部「狼穴」開會,宣布這一決定,由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現在糟糕的局勢,克魯格贊同希特勒的決定,但曼斯坦因則強烈地反對,他認為蘇軍已是強弩之末,只要多堅持進攻十幾天德軍就能取得勝利。基於對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雖然終止了「堡壘」計劃,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繼續在南線進攻,並給埃里希·馮·曼斯坦因派遣了12萬人增援部隊加強進攻戰役,這樣一來德軍的進攻兵力最終達到了90萬餘人。
但曼斯坦因對蘇軍實力的判斷是相當錯誤的,其多次進攻均未能達成目標,而此時庫斯克北部以及義大利的局勢卻日益惡化,這促使希特勒最終取消了進攻,德軍於7月16日開始後撤,到7月23日,雙方基本恢復了戰役前的態勢。
蘇軍的進攻率先在庫斯克北部發起,當德軍在的攻勢在7月10日被阻止後,蘇軍決定於12日發動進攻,並以打敗法國拿破崙入侵的俄國元帥庫圖佐夫的名字作為此次戰役的代號。12日凌晨,蘇軍向奧廖爾突出部的德軍陣地實施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擊轟炸,隨後索科洛夫斯基上將的西方方面軍和馬基恩·波波夫上將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一線部隊開始進攻。德軍則進行著頑強的抵抗,給蘇軍造成重大傷亡。15日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蘇中央方面軍的第70、第13和第48軍團也加入攻擊。
此時蘇聯空軍也完全掌握了制空權,法國「諾曼第」航空大隊也在庫斯克上空與蘇聯空軍並肩作戰。面對戰車和兵力都占優勢的蘇軍,莫德爾無力阻止其進攻,他意識到失去奧廖爾只是時間問題。7月16日,莫德爾向希特勒請求放棄奧廖爾將德軍後撤至哈根防線,但被希特勒否決。到了7月25日,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垮台,義大利王國退出戰爭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希特勒需要從東線抽調兵力去義大利,而奧廖爾突出部的德軍也面臨被蘇軍合圍的危險。在莫德爾和克魯格再一次請求後撤後,希特勒最終同意棄守奧廖爾,並調第黨衛軍2裝甲軍的警旗衛隊去穩定義大利的局勢,其餘黨衛軍2裝甲軍則增援頓內茨方向。
7月31日德軍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線撤退,撤退途中,德軍實行了焦土政策以期望能阻止蘇軍的快速進攻推進。8月5日蘇軍攻克了奧廖爾,並繼續追擊退卻中的德軍,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進入卡拉切夫,至16日蘇軍的進攻基本結束,戰線逐步穩定了下來。在奧廖爾戰役中,蘇軍殲滅德軍86,064人,並向西推進了150公里而收復了大量領土,拉直了庫斯克防線,但卻未能完成戰前制定的合圍並殲滅德國中央集團軍的計劃,同時蘇軍的傷亡也是較大的,傷亡429,890人、損失戰車2,586輛、火炮892門、飛機1,104架。
在南線,當德軍在7月23日和蘇軍脫離接觸時,史達林便要求蘇軍立刻發動反攻,但朱可夫認為經過連續的艱苦戰鬥後,在發動進攻前,蘇軍應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休整,這樣蘇軍把進攻的日期最終確定在8月3日,這次作戰的代號以七年戰爭中俄國名將「魯緬采夫」的名字命名。擔當此次進攻任務的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總兵力為90萬人和2,800多輛戰車和自走砲。而此時曼斯坦因還認為蘇軍已經瀕臨崩潰,取消「堡壘」作戰是錯誤的決定。這使得德軍對蘇軍的進攻完全沒有準備。
8月3日凌晨5點,蘇軍近萬門大炮齊鳴,大量炮彈傾卸到德軍陣地上,炮擊轟炸持續了兩多小時,最後以一陣喀秋莎火箭炮的齊射作為結束,隨後戰車和步兵開始發起攻擊。在炮擊轟炸中倖存的德兵無力阻擋蘇軍的前進,蘇軍很快就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禦線,經過一天的戰鬥蘇軍各突擊集團平均向德軍縱深推進了10—15公里。在隨後幾天的戰鬥中,德軍的防守異常地頑強,蘇軍的戰車雖然繼續向前突破,但步兵卻被德軍纏住,進展緩慢。至8月5日蘇第1戰車軍團攻占鮑里索夫卡切斷了托馬羅夫卡德第255步兵師、第332步兵師和第19裝甲師的退路,等待他們的命運將是被殲滅。但被圍德軍仍拼死抵抗,正是由於他們的頑強抵抗為曼斯坦因將德軍主力從別爾哥羅德撤往哈爾科夫贏得了時間。5日蘇軍收復別爾哥羅德,7日占領德軍後方的後勤供應基地博戈杜霍夫,繳獲大量德軍物資和燃料。
在6、7兩日,由於蘇軍戰車隊前進很快,而步兵忙於清除被包圍的德軍,蘇軍的戰車部隊和步兵已開始脫節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蘇軍這個弱點,他開始有計劃的撤退以贏得時間來集結兵力,等蘇軍進攻能量逐漸消耗後,實施反擊。此時瓦圖京對形勢十分樂觀,他認為德軍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命令前線戰車部隊繼續進攻,切斷哈爾科夫至波塔瓦的鐵路線,阻止德軍逃脫。
8月11日德軍已經集結完畢,並補充了充足的彈藥和燃料,曼斯坦因開始反攻,而此時蘇軍的戰車部隊仍處於追擊狀態,各部隊之間分散很廣,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後方,且經過多日激戰,彈藥和燃料都已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蘇軍對德軍的進攻未有察覺。蘇軍正在重犯5個月前在哈爾科夫防禦戰役(1943年2月19日—3月15日)的錯誤。11日晚蘇第1戰車軍團的第49戰車旅和第17戰車團被德軍圍殲,由於蘇第5近衛戰車軍團的及時趕到,避免了第1戰車軍團的全軍覆滅。12日在德軍的進攻下,蘇軍被迫後退,隨後蘇第六近衛軍團的第六戰車軍在14日被德軍包圍遭到慘敗。
戰鬥到8月17日,雙方都遭受了較大傷亡,德軍的反擊雖然給蘇軍以重創,但曼斯坦因卻沒有力量進一步擴大戰果,而蘇軍數量上和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再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很快又恢復了進攻。其後德軍的反攻再也沒能給蘇軍造成威脅。19日蘇軍攻抵哈爾科夫西面的烏德河北岸,並於20日強渡烏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橋頭堡。攻打哈爾科夫的戰鬥異常激烈,強大的蘇第5近衛戰車軍團最後只剩下了50輛戰車。22日晚蘇第53軍團率先攻入城內,德軍開始全面撤出哈爾科夫,退向聶伯河的防線,沿途他們破壞了所有公路、鐵路和橋梁,污染了水源、焚燒一切農作物,毀壞了建築物,企圖阻止蘇軍的快速進攻。蘇軍最終於23日收復哈爾科夫。
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中,蘇軍殲敵約3萬人、約240輛戰車及突擊砲;自身傷亡也達255,566人,並被擊毀戰車1,864輛、火炮423門、飛機153架。
庫斯克會戰對德軍和統帥的士氣的打擊是重大的,在此之前,德意志國防軍從來沒有在戰略進攻方面失敗過,所有的失敗都是在離出發地200公里之外發生的,並且大多在寒冷的冬季。庫斯克會戰徹底結束了「蘇軍冬季進攻,德軍夏季進攻」的作戰方式,導致了德軍士氣的崩潰;此役德軍被擊毀戰車和自走砲過千輛,新式「虎-1」、「豹」戰車和「斐迪南」自走砲儘管大規模參戰,也沒能挽救戰局,自身也遭受了巨大損失,使德軍精銳裝甲部隊的士氣受到沉重打擊[16]。
蘇軍也為庫斯克會戰付出了巨大代價:紅軍陣亡25餘萬,受傷60餘萬,被擊毀戰車和自走砲6,799輛,被擊落飛機2,200餘架,但戰役的最終勝利使蘇軍從此完全獲得了蘇德戰爭戰場的戰略主動權。這次會戰後蘇軍又向德軍發動了連續大規模進攻戰役,收復大量領土,在11月解放了基輔,同時蘇軍的各級指揮員也在戰火中迅速成長起來,指揮系統也越來越成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