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43年于摩洛哥举行的会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薩布蘭加會議,是指一場由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參與,自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法屬摩洛哥剛剛被盟軍攻占的卡薩布蘭加舉行會議。會議中討論了二戰晚期非洲戰場、地中海戰場、太平洋戰爭和爾後對軸心國作戰問題,並要求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領導的軸心國陣營無條件投降。本次會議也是美國總統第一次在戰爭期間離開了美國本土。[1]
原本蘇聯的史達林也被邀請參與了這次會議,但是史達林沒有參加,部分原因是因為蘇聯國內依然在和德軍交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此時還尚未結束。除了英美雙方的最高領導人外,多名軍方高級軍官也參與了這次會議。包括美國的德懷特·艾森豪以及英國的哈羅德·亞歷山大。[2]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和亨利·吉羅。其中戴高樂是在邱吉爾的建議下參加的會議,而羅斯福則認為應該由吉羅出面。然而戴高樂非常反感吉羅,最後在邱吉爾的說服下才同意共同出席這次會議。[3]
在這次會議中英美雙方討論了二戰晚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戰爭和爾後對軸心國作戰問題。並就加強對德國的轟炸、土耳其在戰爭中的立場以及殖民地的命運問題進行磋商。在這次會議上還做出了多項重要的決定,例如加強大西洋反潛戰對U型潛艇的攻擊,以及如何分配船隻與飛機的問題。他們還談論了第二戰場的問題,根據邱吉爾的建議下一步的進攻應該在地中海,進攻義大利。羅斯福根據美國海軍將領喬治·馬歇爾以及歐內斯特·金的建議,希望跨過英吉利海峽進行下一步的進攻,同時將更多的資源用於太平洋戰爭以加強對日本的壓力。作為折中,羅斯福同意暫時不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同時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進行登陸。而邱吉爾則同意擴大在緬甸的軍事行動以穩固蔣介石在中國的地位。為了支援英軍在緬甸的作戰,羅斯福還向他們提供護衛艦以及登陸艇。同時羅斯福也提醒邱吉爾,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用於對日本作戰。[4]
在這次會議中還產生了關於戰略轟炸的卡薩布蘭卡訓令,這份發布於1943年1月21日的指令要求英美空軍聯合起來以英國為基地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其中英國皇家空軍主要在夜間對城市等經濟目標進行轟炸,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白天對德軍軍事生產設施進行轟炸。在這份指令中,排在前幾位的目標依次是德軍的潛艇工廠、飛機工業、交通設施、煉油廠等目標。[5]
會議結束後,羅斯福總統於24日在卡薩布蘭加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同盟國將把德國、義大利、日本的戰爭進行到這三國「無條件投降為止」。有些人說無條件投降是羅斯福隨性而為,普立茲獎得主多莉絲·基恩斯·古德溫甚至說因為那天天氣很好羅斯福心情很好所以脫口說出無條件投降之類的話,並且邱吉爾也毫不知情非常震驚。但其實早在1941年12月9日珍珠港事件結束後不久羅斯福的談話中就流露出反法西戰爭一定要取得徹底勝利的觀念,1942年中期羅斯福得到建議將無條件投降作為結束戰爭的目標。在1943年1月7日卡薩布蘭卡會議召開前夕羅斯福也和軍事顧問們交談過關於無條件投降的問題,而邱吉爾也曾和羅斯福討論過這個問題。本來邱吉爾希望不要讓義大利也無條件投降,因為他希望義大利儘快退出戰爭。不過在和內閣副首相艾德禮等人交換過意見之後,邱吉爾收回了自己的看法。史達林雖然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但是在1943年5月1日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講話中他也說了類似要讓德國無條件投降之類的話。同年10月在在莫斯科通過了《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美英中蘇四國共同宣布法西斯國家必須無條件投降。關於無條件投降的目標對戰爭的影響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它強化了軸心國抵抗情緒,拖延了戰爭。也有人說他團結了同盟國人民,增強了鬥志。[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