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南宋丞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賈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9日),字師憲,號悅生、秋壑,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人[1],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權。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傳。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
賈似道出生於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父賈涉,母胡氏,為涉之出妾。賈涉死時,賈似道年僅十一歲[2]。似道受父蔭,補嘉興司倉。
嘉熙二年(1238年)賈似道二十五歲,登進士第,其姊賈氏已是宋理宗的貴妃,遂躍太常丞以及軍器監。尹史岩言其材可大用,遂升知澧州。
淳佑元年(1241年)改湖廣統領,始領軍事。三年,加戶部侍郎。五年,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移鎮兩淮。
1233年,即為宋理宗紹定五年,蒙古向南宋提倡「聯蒙滅金」的條文,南宋遂與蒙古結成盟友。後來於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聯軍成功滅金,但南宋認為應得的土地被削減,出兵強行要回河南土地,即端平入洛,但無濟於事且慘敗而歸,更被蒙古於1258年以「違約」名義入侵。
此時,理宗令右丞相賈似道領兵出戰,馳援鄂州,賈似道毫無軍事上的知識,於是在出征後與蒙古軍私下議和,並遊說蒙古人,表示宋朝廷會向蒙古進貢,但蒙古並不同意第一次議和。翌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一戰中死於城下,賈似道得知忽必烈會去爭奪寶座,便看準機會與忽必烈簽訂和約,表示願意稱臣、歲奉二十萬兩銀和絹二十萬匹。私下議和後,賈似道與其他將領會師,並趁蒙古軍撤退時進攻,殺傷了敵軍僅一百七十多人。賈似道誇大戰功,連奉「捷報」,卻不報蒙古軍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報道:「諸路大捷,鄂圍始解,匯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
理宗收到情報後,賜賈似道晉為衛國公與少師,更大力讚揚賈似道,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賈似道「凱旋」。之後,理宗罷免丞相丁大全,從而使賈似道得以專權。賈似道得勢後,向理宗讒譖在軍營中對他「無禮」的曹士雄與向士璧,稱其曾在軍中貪污及盜取官錢,結果兩人被流放外。另一位將領高達曾在軍中諷刺賈似道,於是賈似道在理宗面前說誣陷高達,然而卻未能如願。他又與同黨編輯《福華編》,用以「歌頌」自己領軍對抗蒙古軍的「英勇事跡」。
1264年,理宗駕崩,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年)賈進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為了試探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賈對度宗稱自己年事已高,請求返鄉,度宗乃下旨准其六日一朝,亦不用如百官行禮,到後來更是十日一朝。也有說法稱,不必早朝是南宋歷代權相皆有的禮遇,不獨以賈似道為然。
1274年度宗崩,此時元軍已攻佔鄂州,太學生提議賈似道親征出戰,在群眾壓力下,賈不得不上陣。但似道不思抗擊,一味求和。他給伯顏請求割地賠款,但伯顏責他不守信義,拒絕議和。
1275年,賈似道在魯港(今安徽蕪湖南)一帶率各路軍兵十三萬迎敵,宋軍大將夏貴的軍隊潰敗撤退,賈似道聞訊,惶惶如驚弓之鳥,乘小船逃走(丁家洲之戰)。南宋軍隊見主將逃跑,紛紛後撤,軍士死傷逃亡不計其數;元兵直逼臨安,朝野要求殺似道以謝天下。謝太后卻說:「似道勤勞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禮」。賈似道逗留揚州(今屬江蘇),不肯回臨安。在強大的壓力下,謝太皇太后被迫將他罷黜,貶為高州團練副使,但此舉無法平眾怒,朝廷內外都堅決要求處死賈似道,最後流放循州(今廣東龍川西)。
福王趙與芮厭惡賈似道[3],「募有能殺似道者,使送之貶所」。會稽縣尉鄭虎臣之父鄭塤為賈似道貶死,為了報仇,鄭虎臣主動要求押解賈似道去循州。[4]在押解的路上,鄭虎臣將賈似道坐轎的蓋子除去,使之暴曬在陽光下,「令舁轎夫唱杭州歌謔之,每名斥似道,辱之備至」,極盡折磨並迫其自盡,到了福建漳州龍溪縣木棉庵時,賈似道服冰片自殺未果,最後被鄭虎臣殺於廁中[5],其屍首則下落不明。
1261年,賈似道以鐵腕手段,強硬阻止富人囤積穀物,隨後提倡公田法。在此時,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大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員,當時政府用「和糴」的計畫彌補這個問題,就是要求地主義務將稻穀賣給國家,但是當政府購買越多的稻穀也必須發行更多的紙幣,造成通貨膨脹。於是,賈似道建議廢除和糴,減少紙幣的流通以穩定物價,然後限定所有人地產的數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國家收購變成公田,然後將公田的收入去償付軍需。這個計畫遭到大地主階層的強力反對,但賈似道極力推行,使公田法實施到他下野,由1263年至1275年,共計十二年。
賈似道有文才[6],好與士人唱和從游,如吳文英、劉克莊、趙孟堅、周密、方回等,著有《悅生堂古蹟記》、《悅生別錄》、《悅生堂隨抄》、《奇奇集》等著作。[7]《庶齋老學叢談》稱其為「詩書元帥」。如李庭芝、文天祥等人都得到過賈似道的破格提拔。賈似道最著名的《促織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促織經》共二卷,分論賦、論形、論色、決勝、論養、論鬪、論病等,對蟋蟀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宋史》對賈似道的一生,幾乎給予全盤否定的評價[8],直接列入《奸臣傳》。但賈似道主政前期尚有作為。在鄂州之戰中,賈似道「以袞衣黃鉞之貴,俯同士卒甘苦臥起者數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掃如山之鐵騎,不世之功也。」[9]宋蒙兩軍展開數月激烈戰鬥,雙方「死亡枕籍」,忽必烈讚嘆賈似道的軍事才能,「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又說:「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10]作為賈似道政敵的文天祥也曾肯定賈似道的軍事才能,稱其「已未鄂渚之何勇也,魯港之遁何衰也。」南宋末年戰爭頻繁,軍需極大。賈似道推行公田法,企圖解決軍糧問題,不惜得罪既得利益的大地主[11],賈似道本人也帶頭捐出浙西良田一萬畝作為公田。
賈似道專擅朝政達十七年,主政之初勵精圖治,雖有改革弊政的舉措,但私心太重,也不得要領,難挽狂瀾於既倒;其後更是「專功而怙勢,忌才而好名」[12],剛愎自用,排除異己,紈絝習氣至老不改[13],宋代稱安撫使、制置使為閫帥,也就是說,賈似道擔任制置使是難得的人才[14],徐元傑說他「以才具而勝事任之重」[15],盛元梓贊其「亦當時之豪傑也」。[16]至拜相則是一塌糊塗,恐怕主要是不具備宰相之器,才不足倒還在其次。
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並親書「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清乾隆年間的龍溪知縣袁本濂,又用一塊石碑將這十個大字重述一遍。旁邊有1936年諸暨人陳琪撰文、漢壽人朱熙書法的《木棉亭記》碑刻[17]。
在民間,賈似道的死被改編為白話短篇小說《木棉庵鄭虎臣報冤》,收入《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在明朝趙弼《效顰集》中他以最下層地獄的囚犯之姿出現,瞿佑的傳奇小說《剪燈新話》則描寫賈似道是一個殘酷和極富嫉妒的人,在清朝沈起鳳《諧鐸》中他是佛家惡化身,康熙年間朱翊清在《埋憂集》中將他化為鬼魂參加一個文學鬼宴會,最後變成一隻老虎。明代萬曆年間,劇作家周朝俊創作的、與他相關的傳奇《紅梅記》,則在日後成為多個劇種演繹的經典劇目《紅梅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