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北魏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孝文帝元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本姓拓拔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後改姓「元氏」,在位28年,年號太和。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漢化運動為主體,俗稱孝文漢化,其改革措施有利於鮮卑族融入漢族,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元宏生於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宮,生母李夫人。
皇興五年八月二十日(471年9月20日),父親獻文帝禪讓年僅4歲元宏於太華前殿,大赦,改元延興元年,自己則當上太上皇。
太上皇死後,由祖母馮太后攝政,此時孝文帝也就10歲。馮太后對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去世後親政,秉承馮太后的政策,繼續進行了漢化改革,而且做得比馮太后更大刀闊斧。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法,實行均田制;太和十七年(493年),他以「南伐」為名,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又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恂,這一舉動使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的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孝文帝改革」。
太和二十三年三月丙戌(499年4月6日),魏孝文帝在南征途中生病。三月庚子(499年4月20日),魏孝文帝病重。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魏孝文帝於谷塘原行宮中,在左衛將軍元遙懷中去世。孝文帝去世後,廟號高祖,諡號孝文皇帝。 五月丙申 (499年6月15日),埋葬長陵[1]。
陵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官莊村村東南800米處的兩個大型土丘,兩塚相距約100米,大塚是魏孝文帝陵墓「長陵」,小塚是第三位皇后文昭皇后(即宣武帝生母)的「終寧陵」。
在孝文帝去世以後25年,北魏邊鎮鮮卑鎮民就出現暴動,後形成六鎮之亂。二十世紀中期的傳統觀點認為這場動亂或許與漢化運動有關。[2]然而,最新的歷史研究發現,邊鎮鎮民的暴動是邊鎮內部的階級矛盾,主要參與者是反對上層將官的下層鎮民。北魏末期氣候變冷加劇了下層鎮民缺糧少食的困境,促使他們最終揭竿而起反對貪污暴虐的上層邊鎮將官。這場暴動因此與反對孝文帝改革無關。[3]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之後更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魏孝文帝的兒子的名字分別叫「元恂」、「元愉」、「元悅」、「元懌」,崔光的兒子的名字分別叫「崔勵」、「崔勖」、「崔勉」。魏孝文帝對崔光說:「我兒子們名字的偏旁里都有『心』,你兒子們名字的偏旁里都有『力』。」崔光回答說:「所以說君子勞心,小人勞力了。」魏孝文帝非常高興和讚嘆[4]。
劇名 | 演員 |
劉冠翔 | |
唐國強 | |
陳坤 | |
郭軍 | |
季晨 | |
李奇龍 | |
季晨 | |
孟魯川 | |
張博文 | |
崔友斌 |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