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條早雲(日語:北条 早雲/ほうじょう そううん Hōjō Sōun,1432年—1519年9月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也是後北條氏的初代當主。他的父親是備中高越山城主伊勢盛定,因為受到京都伊勢一族的伊勢貞親賞識,被收為養子。早雲育有兒子北條氏綱、北條氏時、葛山氏廣和北條長綱(幻庵)。北條早雲這個名字,是其嫡子北條氏綱將伊勢氏改稱為北條氏後,才開始使用的稱呼。早雲在世時,多數記載稱呼他為伊勢新九郎,晚年出家後法號為早雲庵宗瑞,因此也被稱為伊勢宗瑞。他的本名為伊勢盛時,亦有長氏或氏茂等諱名,家族內的通稱則為新九郎。江戶時代以後,直到現代的歷史學家及各種文獻,為求方便起見,幾乎都統一以北條早雲稱呼他。
北條早雲/伊勢盛時 | |||||||||||||||||
---|---|---|---|---|---|---|---|---|---|---|---|---|---|---|---|---|---|
北條家初代家督伊豆大名 | |||||||||||||||||
前任: 繼任:北條氏綱 | |||||||||||||||||
![]() | |||||||||||||||||
國家 | 駿河國→伊豆國、相模國 | ||||||||||||||||
時代 | 室町時代→日本戰國時代 | ||||||||||||||||
主君 | 足利義政→足利義尚→足利義稙→足利義澄→今川氏親→北條早雲 | ||||||||||||||||
氏族 | 伊勢氏→後北條氏 | ||||||||||||||||
初名 | 伊勢盛時 | ||||||||||||||||
別名 | 伊勢盛時→伊勢長氏→伊勢氏茂→伊勢氏盛→伊勢長茂→伊勢貞藤→伊勢貞辰→伊勢宗瑞 通稱新九郎 | ||||||||||||||||
戒名 | 早雲寺殿天岳宗瑞公大禪定門 | ||||||||||||||||
其他名號 | 北條早雲 | ||||||||||||||||
出生 | 永享四年 (1432年) | ||||||||||||||||
逝世 | 永正十六年八月十五日(1519年9月8日)(87歲) 伊豆國韮山城(今 ![]() | ||||||||||||||||
墓葬 | 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町金剛峯寺 神奈川縣足柄下郡箱根町早雲寺 | ||||||||||||||||
| |||||||||||||||||
![]() |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3月3日) |
關於早雲的出身眾說紛紜,一般認為他出生於備中後月郡荏原荘(今井原市),是領有荏原荘一半領地(300貫,當時採用貫高制)的領主。根據研究顯示,他的父親是備中國(岡山縣西部)高越山城主,早雲本身則是俸祿三千石的領主,後來被拔擢為京都室町幕府的引見人。其他的說法包括京都宇治出身、伊勢關氏出身、大和在原氏出身,以及室町幕府執政伊勢某之子等說法。應仁之亂(1467-1477年)期間,由於他的姊姊北川殿是今川氏當主今川義忠的妻子,北條早雲前往駿河國避難。
1476年,今川義忠在鹽買坂之戰中遭到國人眾襲擊而陣亡,由其堂兄小鹿範滿繼承家督。在龍王丸(今川氏親)元服成年之前,由範滿擔任代理家督(當時早雲返回京都擔任申次衆)。堀越公方與扇谷上杉家聯合出兵,企圖趁亂進攻駿河,探查虛實,此舉自然引起今川家臣的恐慌,畢竟自家人內鬥竟引來外國覬覦,且上杉家的領軍大將還是名將太田道灌。早雲抵達八幡山,會見了太田道灌及公方的諸位將領,對方毫不客氣地詢問今川家內部紛爭的緣由,言下之意便是打探虛實,準備伺機吞併。當然,深諳外交政治的新九郎立刻表示:「那是今川家臣擔心今川家的未來,因此杞人憂天而引起爭吵,如今問題已逐漸解決,內部開始團結。」他並且保證,即使賠上性命,也不會再有此事發生。新九郎展現出過人的外交政治智慧,對方的主將太田道灌自然明白,並在國際認證下,新九郎以舅舅的身分,成為龍王丸的監護人。同時也解決了另一件事:確認繼位者是龍王丸。至此,新九郎想讓龍王丸繼位的目的也得以達成。
1487年,早雲返回駿河,擁立外甥龍王丸,並築石脇城作為討伐小鹿範滿的根據地,最終成功擊敗小鹿範滿,使氏親成為今川氏的家督。早雲並不貪戀權位,雖然重臣們請他挑選任何喜歡的地方,但為了今川家(龍王丸)的安危,他反而選擇了偏僻的小地方——愛鷹山南麓的興國寺城。早雲的根據地興國寺城位處伊豆及駿河的交通要衝。如今站在興國寺城遺址上,仍能清楚俯瞰伊豆半島。從關東進攻駿河只有兩條路:足柄山道與箱根山道,但不論走哪一條,都會在一個地方匯合。當軍隊抵達根古屋時,必須通過一處左邊是沼澤,右邊是高地的地方,而新九郎的領地興國寺城,就位於那片高地上。換句話說,從關東來的軍隊必須突破新九郎這一關,才能攻入駿河。這巧妙地牽制了兩位公方和兩位管領。在興國寺城,早雲與領民一同辛勤耕耘多年。
1491年,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病逝,其子嗣分別為長男茶茶丸、次男潤童子、三男清晃。長子茶茶丸為前妻所生,次子潤童子及三子清晃則為後妻圓滿院所生。圓滿院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潤童子繼承家業,找藉口將茶茶丸關入大牢。然而先前因繼母讒言而被拘禁的長子茶茶丸,成功逃脫並殺死了圓滿院與潤童子(次子義澄後來成為將軍,但當時已出家避過此劫)。茶茶丸強行繼承家督,自立為第二代堀越公方。不過,茶茶丸性格偏激,導致家中內鬨與鬥爭頻仍,與政知時代的堀越公方重臣不合,此消息傳入早雲耳中。儘管伊豆局勢不穩,新九郎依然按兵不動,僅派人勘查情報、協助已成年的龍王丸(即今川氏親,今川義元之父)處理事務、開墾領地。茶茶丸偏激或者說是剛猛的治國手段,引起領民不滿,這些怨言傳到新九郎耳中,當然伊豆人民對新九郎治理之地的羨慕之情,也傳入他的耳中。
1493年,明應之變爆發,細川政元擁立茶茶丸的二弟足利義澄為幕府將軍,而兩家管領也在上野國爆發激戰。堀越公方的兵力被調往戰場,伊豆防守空虛。早雲支持足利義澄的叛亂,與足利茶茶丸對立。雖然他當年只要求以興國寺城作為居城,兵力不過二百,但外甥氏親身為今川家家督、駿河與遠江的守護,對他感激不盡,便借給當年保護自己登上家督之位的早雲三百兵力。就這樣,新九郎以這五百士兵為資本,前往伊豆,為北條家奠定領國基礎。最後他進攻堀越公方的居城堀越御所,足利茶茶丸逃到附近的守山後自盡,堀越公方就此滅亡。伊豆百姓眼見家園被新領主早雲佔領,感到非常害怕,不清楚早雲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紛紛逃離家園。早雲與當地領民豪族約法三章:「第一,不准偷盜;第二,不准豪族掠奪金銀珠寶;第三,禁止伊豆國百姓與平民棄家逃走。於是,早雲的軍隊對伊豆百姓秋毫無犯。」當時伊豆國瘟疫蔓延,早雲毫不吝惜金錢救治百姓,甚至發放藥物。他又將年貢從五公五民降為四公六民,此舉使他深得民心。早雲在堀越御所附近建造新城,並將其定為居城,這便是韮山城。
1495年,新九郎對小田原城有所圖謀,事先仔細勘查過小田原城的城防與護城河等設施,發現城防堅固,難以強攻,於是他決定採用火牛計。首先,新九郎向大森藤賴提出請求,聲稱野鹿過多,他和伊豆領民需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狩獵,若有人誤闖箱根山脈,希望藤賴大人見諒。藤賴說:「請轉告新九郎大人不必客氣,把箱根當成自家後院,隨時歡迎來狩獵。」畢竟新九郎向來大方,無論是捕魚、狩獵,還是逢年過節,都會送禮,每次自然少不了他的一份,藤賴逐漸對早雲降低戒心。
新九郎將部隊偽裝成狩獵隊,並利用亂波(忍者),也就是風魔一族,從蘆之湖出發抵達石垣山,然後再派出風魔忍者在城下製造騷動、縱火。最後,由部隊殺入城內。
新九郎準備了一群野牛,在牛角上綁了一綑柴火,點燃後任由這群火牛在小田原城內外狂奔,使場面更加混亂。藤賴得知進攻者竟是新九郎時,仍然一片茫然,最後只能倉皇逃離小田原城。早雲進一步鞏固了他在相模的勢力。
1498年,北條早雲聯合甲斐的武田信虎,俘虜了在甲斐的茶茶丸,最後將其斬首。
1504年,早雲在立河原合戰中支援上杉顯定擊敗扇谷上杉家的上杉朝良,同年十月佔領鎌倉。在今川家的介入下,北條氏得以自由進出相模國。
1512年,早雲開始攻略三浦氏,奪取岡崎城。同年十月,他在鎌倉建立玉縄城。1516年,早雲攻下新井城,統一相模,三浦義同戰死。同年,他將家督之位讓給長子北條氏綱。
雖然戰國時代有許多「下剋上」的事例,後人也尊稱北條早雲為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但嚴格來說,新九郎始終沒有真正「剋上」。新九郎的「上」,是興國寺城以西的今川氏親,也就是當年的外甥龍王丸。新九郎直至晚年,除了專心經營自己的國土,還擔任外甥的軍師兼戰友,每逢外甥派人求援,他都有求必應。因此,與其說新九郎是第一位戰國大名,不如說他是第一位體現實力主義的人物[1]。在政治方面,他創立了自己的家法《十七箇條》,是分國法的雛型。同時,他也是戰國大名中最早實行檢地制度的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