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仁之亂(1467年─1477年,應仁元年—文明9年)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時的一次內亂。以幕府管領家細川勝元為首的東軍與守護大名山名持豐(山名宗全)為首的西軍的爭鬥。合戰地原多位於京都,而後波及至地方。此役使室町幕府威信大幅衰退,為致使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的主要原因。

快速預覽 應仁之亂, 日期 ...
應仁之亂
Thumb
日期應仁元年(1467年)-文明9年(1477年)
地點
結果 雙方講和,名義上是東軍勝利
參戰方
東軍 西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細川勝元
畠山政長日語畠山政長
斯波義敏日語斯波義敏(及其他)
山名宗全
畠山義就日語畠山義就
斯波義廉
大內政弘(及其他)
兵力
16萬(《應仁記》) 11萬(《應仁記》)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關閉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応仁の乱
假名おうにんの らん
平文式羅馬字Ōnin no Ran
日語舊字體應仁の亂
關閉

背景

足利將軍家的繼承問題

室町幕府歷經3代將軍・足利義滿、4代將軍・足利義持、6代將軍・足利義教,對內,成立擁護將軍統治的宿老政治,對外,鎮壓住地方的守護大名關東公方。然,嘉吉元年6月(1441年)足利義教遭刺殺(嘉吉之亂),7代將軍・足利義勝更是上任不久後病逝,故由其年僅8歲的五弟・足利義政繼任。文安6年(1449年),14歲的足利義政元服,正式任將軍一職。

足利義政無男嗣,寬正5年(1464年)12月,在京都淨土寺日語浄土院 (京都市左京区)出家的異母弟・義尋還俗,為足利義視,足利義政欲擁立其為自身的繼承人。寬正6年(1465年)11月,足利義視元服,然同月,足利義政御台所日野富子誕下男嬰,即足利義尚,此使足利義視的地位變得相對不穩定。

足利義政主張應以足利義視、足利義尚此一繼承順序來解決矛盾,然諸大名對將軍繼任一事皆有盤算,容不得足利義政單獨決定。頗有聲勢的日野富子的態度較為曖昧,並無表態,其雖為足利義尚的生母,不過足利義視的妻子・日野良子日語日野良子亦為日野富子之妹。

斯波武衛家的內部紛爭

管領,輔佐足利將軍家處理幕政,由足利氏庶流・斯波氏畠山氏細川氏三家擔任,稱三管領。斯波氏嫡流・斯波武衛家為三管領筆頭,地位可見一斑。長祿2年(1458年)7月,身為越前守護的斯波武衛家10代當主・斯波義敏日語斯波義敏與家臣兼越前守護代甲斐常治日語甲斐常治因權力分配問題不和,後兵戎相見,史稱長祿合戰日語長禄合戦長祿2年(1459年)5月,斯波義敏敗北,投奔西國大名大內政弘,當主之位也遭足利義政剝奪。寬正2年(1461年)8月,足利義政讓斯波義敏之子・斯波義寛日語斯波義寛出家,足利氏庶流・澀川氏日語渋川氏出生的斯波義廉在斯波武衛家家臣如甲斐氏日語甲斐氏朝倉氏的支持下繼任武衛家當主。

寬正4年(1463年)8月,足利義政生母・日野重子日語日野重子去世,足利義政藉此大赦天下,斯波義敏在身為政所日語政所執事兼將軍・足利義政的乳父的姻親・伊勢貞親日語伊勢貞親的幫助下也被赦免。此舉使斯波義廉的當主之位變得不穩,故其接近當時勢力頗大的守護大名・山名宗全,並與其聯姻,成為其女婿。

畠山金吾家的內部紛爭

三管領之一的畠山氏,其嫡流稱畠山金吾家日語畠山氏#畠山金吾家。8代當主・畠山持國日語畠山持国原收其弟・畠山持富日語畠山持富為養子,然而後卻將生母身分較為低微的兒子・畠山義就日語畠山義就立為繼承人。寶德2年(1450年),畠山義就繼任家督,並獲幕府認可,畠山持富則於寶德4年(1452年)去世。享德3年(1454年)4月,畠山金吾家家臣・神保氏日語神保氏意圖擁立畠山持富長男・畠山彌三郎日語畠山政久,畠山持國進攻神保氏的宅邸,然畠山彌三郎投奔時任管領・細川勝元,支持畠山彌三郎的武士也受到山名宗全的庇護。

因細川與山名皆支持畠山彌三郎,使彌三郎陣營聲勢大漲。享德3年(1454年)8月,彌三郎方的武士襲擊畠山持國宅邸,畠山持國而後出家,就此隱退,畠山義就則逃出京都。將軍・足利義政於兩畠山中支持畠山義就,甚至還發布追討畠山彌三郎的命令;然前述的衝突中足利義政並無派兵支援,在與畠山彌三郎會面後,撤銷追討其的命令,並承認其家督之位。

足利義政面對其人事安排上的失利,欲拿山名宗全開刀以挽回顏面。11月,足利義政召集諸大名追討山名宗全,最終在細川勝元的調停下終止行動,山名宗全隱居但馬,將家督之位讓予嫡子・山名教豐日語山名教豊。趁山名宗全離京,足利義政召回畠山義就,畠山彌三郎失勢,逃至大和國,身後有大和國人成身院光宣日語成身院光宣筒井順永日語筒井順永箸尾宗信日語箸尾宗信的支持。享德年(1455年)7月,畠山義就入侵大和,畠山彌三郎大敗;而後,畠山義就在大和、南山城一帶闖蕩,擴張勢力。

長祿3年(1459年)正月,支持畠山義就的足利義政乳母・今參局遭流放,而後自盡。5月及7月,在細川勝元的斡旋下,畠山彌三郎、成身院光宣、筒井順永、箸尾宗信被赦免。不久後畠山彌三郎去世,成身院光宣等人擁立其弟・畠山政長日語畠山政長

長祿4年/寬正元年(1460年)9月,足利義政命畠山義就隱居,其猶子畠山政國(總州家)日語畠山政国 (総州家)繼任家督;對此,畠山義就燒毀其家臣位於京都的宅邸後前往河內,以表達其不滿。此舉使足利義政放棄畠山義就,畠山政長成為家督。閏9月,以細川勝元為首,畿內的武士應足利義政之命追討畠山義就,大軍包圍河內,但無盡一步的行動;同月月中,支持畠山政長的武士入侵大和・宇智郡,驅逐當地支持畠山義就的國人。後,畠山政長欲出兵河內,在大和・龍田城(今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集結兵力,然畠山政長旗下的大和、紀伊武士對進攻河內一事相當消極,畠山政長兵力單薄。10月10日,畠山義就方的大和國人・越智家榮日語越智家栄襲擊龍田城,遭擊退,多人戰死。此役後,大和的畠山義就勢力大幅衰退。

畠山義就據守河內・嶽山城日語嶽山城,面對幕府大軍支撐許久。寬正4年(1463年)4月15日,成身院光宣使計攻陷嶽山城,畠山義就先是逃往高野山,而後逃至大和・吉野,此役史稱嶽山城之戰日語嶽山城の戦い。寬正4年(1463年)8月,如前所述,足利義政藉此大赦天下,畠山義就也得以赦免。

文正元年(1466年)9月,畠山義就攻陷畠山政長方的位於河內的烏帽子形城日語烏帽子形城及嶽山城;10月,攻陷大和・布施城。12月24日,畠山義就在未取得足利義政同意的情況下,應山名宗全之邀上洛。

文正政變

寬正7年/文正元年(1466年)7月,應伊勢貞親及僧侶・季瓊真蘂日語季瓊真蘂的諫言,足利義政廢除斯波義廉的家督之位,斯波義敏任家督,還赦免了與細川勝元不睦的大內政弘;8月,足利義政命山名宗全解除其女與斯波義廉的婚姻關係。對此,山名宗全從領地召集大軍,並與細川勝元結盟。9月5日,足利義政聽信伊勢貞親的讒言,以為足利義視謀反,足利義視遂向山名宗全、細川勝元請求協助。9月6日,足利義政不敵山名宗全、細川勝元等大名的壓力,伊勢貞親、季瓊真蘂、斯波義敏遭追放,史稱文正政變。9月11日,足利義政發誓絕無傷害足利義視之意,足利義視在細川勝元的護衛下返回其宅邸,諸大名也向足利義政宣誓效忠。

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

Thumb
寫著「応仁の乱勃発地」(應仁之亂的爆發地)的石碑(京都市上京區御霊前通烏丸東入、上御霊神社鳥居前)

細川勝元出生於細川氏嫡流・京兆家日語細川氏#細川家各家系,於足利義政任將軍期間長期擔任管領職,在當世頗有聲望;另一方面,山名宗全所屬的山名氏雖於明德之亂遭3代將軍・足利義滿削弱勢力,之後憑藉應永之亂及嘉吉之亂討伐大內氏赤松氏的戰功,重回聲勢。斯波氏及畠山氏皆因內部動盪而勢力衰退之際,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可謂是當時檯面上最重要的大名。細川勝元為山名宗全的女婿,兩人有近20年的交情,前述山名宗全遭足利義政命隱退,經細川勝元協調使其得以赦免;文正政變也是因二人在同一陣線才使伊勢貞親失勢。

然兩者也因赤松氏的復興問題而有所矛盾。嘉吉之亂後,山名氏領有播磨美作備前等舊赤松氏領國,赤松氏9代當主・赤松政則接近細川勝元,意圖重奪故土。彼時,山名宗全公開支持畠山義就,使之又與支持畠山政長的細川勝元對立。外加山名宗全欲擁立斯波義廉任管領,多少打擊到細川勝元。

就將軍的繼承問題,山名宗全支持足利義視繼任將軍,足利義政隱退;相較之下,細川氏就較為保守,支持足利義政的提議,足利義視作為足利義尚前的過渡將軍。

將軍・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年幼繼位,早年由幕府宿老把持幕政,而後足利義政寵信如攝津國有馬郡領主・有馬持家日語有馬持家公卿烏丸資任日語烏丸資任等親信,試圖制衡諸大名;足利義政更使乳母・今參局干政,當世將三位稱為「三魔日語三魔」,可見當時對三者的風評。三魔失勢後,伊勢貞親、季瓊真蘂、日野勝光日語日野勝光等人台頭。足利義政幼年時由伊勢貞親養育,足利義政敬其為御父,可謂有莫大的權勢;禪僧・季瓊真蘂為足利義政的政治顧問;日野勝光則為御台所・日野富子之兄。足利義政十時寵信日野富子,其相當斂財,曾因亂設關口收稅而大受社會批判,《應仁記》更記載日野富子擅玩弄權謀,時常干政。外加足利義政本身優柔寡斷,政策時常朝令夕改,諸大名家的安排也如前述時常變動,使幕政相當不穩。

大名間的合縱連橫

畠山義就流亡吉野期間,斯波義廉就與之聯繫,兩者交好。而據軍記物語應仁記》表示,山名宗全被嶽山城之戰時畠山義就的奮戰而感動,故表示欲以之合作;然實務面來說,兩者會接觸是因同為反細川勝元。而就斯波武衛家的內訌,一色義直日語一色義直土岐成頼日語土岐成頼皆支持斯波義廉,然兩者關係與山名宗全較不密切。另一方面,山名宗全因領地紛爭與其他大名交惡,前述的赤松政則為一例,武田信賢日語武田信賢也因安藝國的領地而與身為安藝守護的山名宗全有嫌隙;而一色義直則因若狹守護一職及殺父的深仇大恨與武田信賢交惡。而畠山氏庶流・能登家日語畠山氏#能登畠山家(匠作家)為畠山持國、畠山義就父子的有力支持者,該家3代當主・畠山義統日語畠山義統之弟・畠山政國亦為畠山義就的猶子。

畠山政長背後有細川勝元支援,在其的支持下任管領職,與斯波義廉對立的斯波義敏也與細川勝元親近。侍所所司・京極持清日語京極持清為細川勝元有力的盟友,亦為其叔父,然因近江國所屬問題而與系出同源的六角高頼日語六角高頼對立。在四國、東瀨戶內海勢力龐大的細川氏也因明日貿易與西國的大內氏常有紛爭。北陸方面,赤松政則被任命為加賀北半國守護日語半国守護後,也衝擊到原守護・富樫政親日語富樫政親的既得利益。

相較於畠山氏及斯波氏的內部鬥爭,細川氏彼時紛爭較少。以京兆家・細川勝元為中心,輔以阿波守護家日語細川氏#阿波守護家(讃州家)細川成之日語細川成之淡路守護家日語細川氏#淡路守護家細川成春日語細川成春備中守護家日語細川氏#備中守護家細川勝久日語細川勝久和泉上守護家日語細川氏#和泉上守護家(細川刑部家)・細川常有、和泉下守護家日語細川氏#和泉下守護家・細川持久,細川一門大體而言較為團結。

經過

御靈合戰

文正元年(1466年)12月26日,上洛的畠山義就布陣於京都北部的千本釋迦堂,見此,畠山政長在宅邸周圍構築防禦工事。文正2年(1467年)正月初一,身為管領的畠山政長前往將軍御所,向將軍・足利義政進獻垸飯日語椀飯。初二,足利義政沒有依照慣例造訪管領,即畠山政長,反而去與畠山義就會面。初五,足利義政沒有依照慣例拜訪畠山金吾家當主,即畠山政長,反而前往山名宗全處,與當時借用該宅邸的畠山義就會面。6日,足利義政罷免畠山政長的管領職,並命畠山政長將宅邸讓予畠山義就。8月,斯波義廉任管領。

15日,細川勝元欲聯合畠山政長、京極持清、赤松政則發動「御所卷日語御所巻」,逼迫足利義政追討畠山義就。此一陰謀被細川勝元的妻子發覺,通報予其養父・山名宗全,山名宗全、畠山義就、斯波義廉率大批兵力佔據御所,把持足利義政。16日,足利義視也被山名一方轉移至御所。17日半夜,畠山政長燒毀其宅邸,而後北上至京都東北處的上御靈神社日語上御霊神社布陣。細川勝元及京極持清則分別布陣於御所西邊與南邊。足利義政見此,命細川、山名等大名不得介入兩畠山的戰事。

18日傍晚,畠山義就發兵討伐畠山政長。細川一方遵從足利義政之命,並無援助畠山政長;然山名宗全、斯波義廉卻出兵支援畠山義就。畠山政長戰敗,躲入細川勝元宅邸。此役史稱御靈合戰日語御霊合戦。合戰後,山名一方把持政權,細川勝元也因背棄盟友一事而風評大減。

東西軍的衝突

御靈和戰後,京都可謂恢復平靜,朝廷、幕府皆照慣例行事。然自應仁元年5月開始,細川一方開始反擊,赤松政則入侵播磨,斯波義敏入侵越前,武田信賢驅逐若狹的一色義直勢力,土岐政康日語土岐政康入侵一色義直領國・伊勢,山名氏領國・伊賀也爆發戰事。5月26日上午,武田信賢及細川成之日語細川成之攻陷一色義直位於京都的宅邸(將軍御所旁),一色義直逃往山名宗全處;26日整天,京都到處皆有戰事,京北一帶許多武家公家的宅邸及寺院遭燒毀;同日,足利義政向畠山義就發出御內書,勸其離京。28日,足利義政命雙方停戰。足利義政也關閉御所大門,命奉公眾日語奉公衆守衛御所,並禁止大名帶兵進入。

細川一方布陣於將軍御所周遭,山名一方則在堀川以西布陣,故以相對位置而言,前者稱為東軍,後者為西軍。據《應仁記》,東軍集結16萬騎,而西軍也動員了11萬騎。然彼時,東軍動員速度較快,使西軍陷入劣勢。

6月1日,細川勝元向足利義政請求錦之御旗及懲治山明宗全的綸旨,並要求任命足利義視為追討總大將;日野勝光反對,不過6月3日,足利義政還是將御旗給予細川勝元。東軍原預定於6月8日以足利義視為主將對西軍發動總攻,然最終中止;足利義政向西軍發出御內書,勸其投降。6月8日,赤松政則於一條大宮一帶擊敗山名教之日語山名教之。9日,富樫政親投奔東軍,六角高頼、土岐成頼也欲投降,然因有詐降之嫌,遭否準;斯波義廉也有投降之意,足利義政開出的條件為誅殺其家臣・朝倉孝景,此使斯波義廉斷了該念頭。同月,山名持豊次男・山名是豐日語山名是豊倒戈。此際,足利義視掌控將軍御所,驅逐與西軍有關聯的女房日語女房及近仕,並誅殺暗通西軍的幕臣・飯尾為數日語飯尾為数;然足利義視的行動招致包括日野富子在內的眾人的反感,最終其返回自宅邸。

西軍的反擊

應仁元年(1467年)6月28日,西軍旗下的安藝、石見、備前、但馬備後、播磨數萬名兵力奔赴京都,隸屬東軍的山城・西岡眾日語西岡企圖阻止,無果。西國方面,5月10日,大內政弘率周防長門豐前築前築後、安藝、石見、伊予數萬兵力及軍船500艘,分走陸路與海陸上洛,7月20日,大內政弘抵達攝津・兵庫。東軍欲在大內政弘進京前取得決定性的戰果,故連日攻擊斯波義廉宅邸,未攻克。8月3日,大內政弘上京,隸屬東軍的攝津池田氏試圖阻止,未果。8月23日,大內政弘抵京,布陣於京都南部的東寺。見此,東軍解除對斯波義廉宅邸的包圍,並將後花園上皇後土御門天皇轉移至將軍御所。

因大內政弘的上洛,許多幕臣暗通西軍,細川勝元大怒,包圍將軍御所,足利義政遂驅逐20幾位幕臣;8月23日半夜,足利義視逃往伊勢國;西軍對武田軍發動攻擊,並燒毀其據守的三寶院;大內政弘也將陣營轉移至京北的船岡山。9月8日,足利義政再度向畠山義就發出御內書,勸西軍諸大名返回各自領國,畠山義就單獨與畠山政長議和。然西軍無視該方案,對東軍猛攻,南禪寺青蓮院相國寺遭燒毀,將軍御所也遭到波及。10月3日,足利義政向後花園上皇請求懲處山名宗全的院宣,見此,西軍諸大名聯署彈劾細川勝元。

西軍雖攻勢猛烈,然自10月初的相國寺之戰日語相国寺の戦い後,戰況陷入膠著。為打破僵局,京極持清家臣・多賀高忠日語多賀高忠及赤松政則家臣・浦上則宗日語浦上則宗僱用許多牢人、百姓,透過游擊戰襲擊西軍,此類兵種稱足輕。應仁2年(1468年)3月中旬,東軍動員以骨皮道賢日語骨皮道賢為首300名足輕,襲擊西軍位於京都南部的糧倉;21日,西軍包圍骨皮道賢作為據點的伏見稻荷大社,骨皮道賢遭斬殺,神社也遭燒毀。6月8日,東軍足輕襲擊山名宗全宅邸。東西軍皆雇用足輕在京都打游擊,而大名間主要的戰事,從京都轉移至京都周邊的東山山科鳥羽日語鳥羽 (洛外)等地。

應仁2年(1468年)8月,足利義政命潛藏在伊勢的足利義視回京,9月22日,足利義視抵達京都。足利義視向足利義政提出諫言,應驅逐佞臣,其中包括日野勝光;足利義政對此感到非常不悅,表示否准,更讓失勢的伊勢貞親回京。10月13日,足利義視逃往比叡山,23日,回京,卻進入西軍陣營。24日,西軍諸大名前來參見足利義視,奉其為將軍,西軍建立自己的幕府。12月5日,應足利義政上奏,朝廷褫奪足利義視及即與其關係良好的公卿的官位,並下達追討其的院宣,足利義視成為朝敵

戰況的延遲及持久戰

文明元年(1469年)4月,畠山義就鎮壓西岡眾,大內政弘進犯攝津,然東西兩軍在畿內可謂是勢均力敵,戰爭彷彿看不到盡頭。足利義政為盡早結束戰事,拉攏朝倉孝景,企圖弱化斯波義廉,足利義政承諾命其為越前守護;6月10日,朝倉孝景嫡子・朝倉氏景會見足利義政,朝倉氏正式倒戈。11月,南朝後裔兄弟黨分別在吉野及紀伊・熊野起兵,西軍遂與之合作,以增強自身大義名分,史稱西陣南帝日語西陣南帝;一人進入畠山義就的領地・紀伊・海草郡,另一人進入與越智家榮有關係的大和・壺阪寺日語南法華寺

文明2年(1470年)7月19日,大內軍進攻京都郊區的勸修寺,武田信賢家臣・逸見繁經日語逸見繁経戰敗自盡;而後,大內軍侵入京都周邊的醍醐及山科,許多從屬於細川勝元的南山城國人眾向其投降。

文明3年(1471年)7月,京都爆發天花。7月21日,後土御門天皇罹患天花。8月,足利義尚罹患天花;此際,足利義政與日野富子吵架,因此分居,足利義政搬至細川政元宅邸,日野富子則搬至北小路殿,兩人聽聞足利義尚病重,返回將軍御所,而後各自罹患天花。8月,南朝後裔進京,入西軍陣營附近的寺院;閏8月,入二條家的宅邸,西軍試圖將南朝後裔送入內裏;然足利義視對擁立南朝後裔一事有所反對,據《大乘院寺社雜事記日語大乗院寺社雑事記》記載,西軍眾人在面見南朝後裔時,足利義視沒有行禮。

文明4年(1472年)正月,細川與山名交涉和談。同月,一色義直的家臣與畠山義就的家臣因運動競賽而起紛爭,有數十人死傷。2月,山名宗全向西軍諸大名提議與東軍議和,然畠山義就及大內政弘對此表示反對;東軍方面,赤松政則也不贊同議和。3月,細川勝元剃髪,表示隱居,並廢除其野州家日語細川氏#野州家出生的猶子・細川勝之日語細川勝之的繼承人地位,正式確立山名宗全養女所生的細川政元為下任家督。4月,據太田垣氏日語太田垣氏的山名家臣所稱,山名宗全精神錯亂;5月,傳言山名宗全企圖切腹自盡;8月,山名宗全將家督之位讓予嫡孫・山名政豐日語山名政豊

文明4年(1472年),東軍在地方上有所斬獲,朝倉孝景平定越前,赤松政則占據天王山,多賀高忠控制近江通往京都的要地。上述之地皆為交通要道,東軍破壞西軍的補給線。東軍握有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政及天皇・後土御門天皇,又控制多處戰略要衝,在正統性及軍事力量上皆勝過西軍,情勢逐漸對西軍不利。

和談

文明5年(1473年)3月18日,山名宗全去世,享壽70歲。5月11日,細川勝元去世,享年44歲。8月20日,年僅7歲的細川政元出仕幕府,正式繼任細川京兆家當主,由分家・典廄家日語細川氏X#典厩家時任當主・細川政國日語細川政国作監護人。12月19日,足利義政傳位予年僅9歲的足利義尚,足利義政作為大御所在背後掌控幕府。

文明6年(1474年)2月,東西軍再度嘗試議和。4月3日,細川政元與山名政豐和談;然西軍的畠山義就、大內政弘、土岐成賴、一色義直及東軍的畠山政長、赤松政則仍反對,並不解散軍隊;最終,細川與山名兩家單獨議和。4月15日,山名政豐次男・山名俊豐面見足利義尚,表示山名氏歸降。4月23日,山名軍與畠山義就軍在京都展開巷戰。5月,一色義直嫡子・一色義春日語一色義春投降,足利義政認可其在丹後國的所領。

社會變化

應仁之亂促使了將軍與守護大名的沒落,就像斯波氏守護代朝倉孝景(另一守護代為織田氏)得到守護大名的地位足為象徵、真正擁有實力者的身分日漸上昇。這種稱為下剋上的效應不斷在全國擴散,守護大名們轉化為戰國大名,日本的室町時代步入戰亂期,時人稱為戰國時代。殘存下來的莊園制度等舊制度開始迅速崩壞、持新的價值觀的勢力開始登場。

應仁之亂結束後畠山政長與畠山義就的戰爭依然在山城國繼續,受到不斷戰亂之苦的人民以國人為中心團結在一起、得到細川勝元的後繼者細川政元為後盾、發起山城國一揆把兩派趕出山城國。

亂後階級變動

貫穿室町時代的關鍵詞就是「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從鎌倉時代後期開始,以名門武家、公家為首的舊勢力不斷被隨生產力上升而壯大的國人、商人農民等取代已有權益。

另外,由守護大名合議制組成的聯合政權室町幕府中,除了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外,剛成立時將軍的權力基礎都十分脆弱,同時守護大名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權力漸漸受到守護代或有力家臣強大的影響。

在那個時候、由長子繼承家督政權的體制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確立,這就是將軍家・守護大名家為了爭奪家督而發生的「御家騷動」的原因。

以長子繼承家督、在豐臣秀吉天下統一以後制度化、江戸幕藩體制中確立,在明治時代的舊民法法制化以及在戰後的民法繼續修正。

參考

  • 小川信『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新人物往來社、1994年)ISBN 4-404-02106-2

延伸閱讀

  • 榊山潤、1960年、『応仁の大亂』、河出書房新社
  • 永島福太郎、1968年、『応仁の亂』、至文堂
  • 鈴木良一、1973年、『応仁の亂』、岩波新書 ISBN 4004131006
  • 安田元久編、1985年、『鎌倉・室町人名事典』、新人物往來社 ISBN 4404013027
  • 阿部猛西村圭子編、1987年、『戦國人名事典』、新人物往來社 ISBN 4-404-01412-0
  • 笠原一男、1991年、『室町幕府と応仁の亂』、木耳社
  • 宮本義己、1994年、『応仁の亂に生きる』上・下、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 川岡勉、2002年、『室町幕府と守護権力』、吉川弘文館 ISBN 4-642-02814-5
  • 早島大祐、2006年、『首都の経済と室町幕府』、吉川弘文館 ISBN 4642028587
  • 木下昌規、2014年、『戦國期足利將軍家の権力構造』、岩田書院 ISBN 978-4-87294-875-2
  • 戦國合戦史研究會、1988年、『戦國合戦大事典 五』、新人物往來社

相關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