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應仁之亂(1467年─1477年,應仁元年—文明九年)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時的一次內亂。主要是幕府三管領中的細川勝元與四職中的山名持豐(山名宗全)等守護大名的爭鬥。其範圍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的戰國時代。
在早期的室町幕府統治之下,3代將軍足利義滿、4代將軍足利義持時不但平定了守護大名的叛亂,還成立了擁護將軍統治的宿老政治,但在嘉吉元年六月(1441年7月)6代將軍足利義教被殺(嘉吉之亂)。繼任的7代將軍足利義勝更是上任不到一年即去世,管領畠山持國遂推舉了義勝年僅8歲的二弟義政為第8代幕府將軍。
義政在母親日野重子和愛妾今參局、以及政所執事伊勢貞親和季瓊真蘂等周圍影響下長大。義政缺乏統率守護大名的霸氣,被幕府實權者,三管領之一,細川家的細川勝元、四職之一,山名家的山名宗全以及正室日野富子等所左右。
義政厭倦了持續打仗的國一揆和政治混亂,隨後沉溺於茶、作庭、猿樂等。直到29歲,義政的正室富子及其他側室均未為其誕下男嗣,義政也以此為由打算讓弟弟義尋還俗,繼任為下任將軍,自己則計畫退位隱居。然而義尋卻以義政尚為年輕,與正、側室間仍有誕下男嗣之可能,因此一直拒絕義政的提議。
寬正五年(1464年),義政起文『今後即便生男子也讓其入僧門不繼承家督』,再三勸說義尋就任將軍職位,義尋便下定決心還俗,更名足利義視並移居至今出川邸。
鎮壓嘉吉之亂有功的山名宗全雖然對嘉吉之亂的主謀者赤松家表示極力反對,但在長祿二年(1458年),其女婿細川勝元為圖削減宗全勢力而恢復赤松政則的播磨國守護職,因此兩者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緊接著在寛正六年(1465年)發生的武衛家騷動中,以宗全為後盾的斯波義廉和以勝元為後盾的斯波義敏互相爭奪家督之位,宗全與勝元也處於對立局面。 寬政六年(1465年)十一月廿三日,義政的正室富子誕下男嗣—足利義尚,富子希望親生兒子能成為繼任將軍,為此她拉攏了山名宗全,暗中阻止義視成為下任將軍。這也使得宗全和義視的監護人勝元又一次的產生了對立。全國的守護大名完全分化成勝元派和宗全派兩派,兩者之間的衝突也就變得不可避免。
文正元年(1466年)七月,義政接受伊勢貞親、季瓊真蘂之進言將斯波家的家督由斯波義廉轉給斯波義敏。與義廉有親緣關係的宗全(義廉為其女婿)則與一色義直和土岐成賴一起支持義廉,同時期大內政弘被赦免後,細川勝元也轉為支持義廉。雖然伊勢貞親散佈足利義視即將謀反的流言,但足利義視依靠細川勝元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同年九月,伊勢貞親因誣陷罪而失去政權,遭流放近江。季瓊真蘂、斯波義敏、赤松政則等人也相繼失勢被逐出京都,這便是宗全與勝元短暫合作取得勝利的文正政變,此次政變也使得義政無法繼續以近臣為中心進行親政。惟圍繞著將軍家繼承人之位的問題,使得宗全與勝元兩者之間的衝突終是不可避免,全國的守護大名也在之後分化成勝元派和宗全派兩派,為時10年的應仁之亂也即將拉開帷幕。
這時,勝元派的畠山政長和宗全派的畠山義就之間圍繞家督繼承權的鬥爭激化(畠山家騷動),義政的反覆無常更是為兩派的對立火上澆油。
長祿四年(1460年)九月,義政命令義就將畠山家家督之位讓予其表弟畠山政長,義就拒絕並逃奔河內,此後義就淪為朝敵,輾轉流落紀伊、吉野等地。文正二年(1467年)正月,在山名宗全的斡旋下,義政在將軍邸的花之御所(室町第)赦免義就。義就便向政長討伐,因此於正月按慣例到管領邸的活動被中止,同年正月5日義就在宗全邸開始酒宴。其正代表將軍足利義政承認義就為畠山家總領,並明確要求政長讓渡春日萬里小路屋敷。
政長辭任管領,下一任管領是山名派斯波義廉。勝元企圖要求將軍足利義政發出追討義就的命令,但是被義政夫人日野富子察覺,事先通知宗全而失敗。
宗全利用這次有利的政局,在自邸周圍駐紮了同盟守護大名的士兵,並包圍皇宮和花之御所,要求義政放逐政長和勝元等人。義政拒絕放逐勝元,但以眾大名不得插手為條件,准許義就攻撃政長。
正月18日、政長在自邸放火,率兵在上御靈神社(京都市上京區)佈陣。義就把後土御門天皇和後花園上皇送到室町亭避難。
上御靈神社被竹林包圍、西方有小河流過、南方為相國寺堀的位置。義就得到斯波義廉、山名政豐、朝倉孝景的支援,由釋迦堂出兵攻撃政長。戰鬥持續至傍晚,政長於夜半向神社放火,並逃走到勝元邸。御靈之戰表面上是畠山氏的內鬥,其實是宗全排除細川派的政變。
御靈之戰之後,細川勝元從領地四國等9個領國集結兵力,赤松政則奪回山名氏控制的播磨國。在京都細川方的士兵燒毀宇治及淀等地的橋梁,固守四門。5月武田信賢、細川成之等人進攻若狹的一色氏領地,在都城一色義直宅邸和西軍諸將住宅也遭到襲擊,戰火漫延至京都。
5月勝元嘗試呼籲所有的同盟,控制花之御所,以保護將軍作為名義在室町亭迎接天皇和上皇。勝元在今出川邸自宅佈置本陣,6月從義政手上要到了將軍的牙旗。宗全在5月進行評定會議,於五辻通大宮東佈置本陣。由兩軍在位置的關係,細川方被稱為「東軍」、山名方稱為「西軍」。『応仁記』記載東軍兵力有16萬,西軍有11萬以上。
在京都集結眾將領,主要來自北陸、信越、東海、九州北部的筑前、豐後和豊前;關東地方、東北、九州部份勢力正在留意戰況。
最初,號稱官軍的東軍將西軍從內裏和花之御所周邊驅逐,皇室為了確保義政在有利的情況下決定進軍,6月山名軍以數萬兵力上洛,於8月由周防大內政弘和四國的河野通春七國的軍勢,以水軍身份入京,西軍的勢力開始回復。在相國寺之戰後,由於兩軍的激戰,出現不少死傷者,最終此戰不分勝負。
應仁元年8月29日,義視突然離開東軍並逃到伊勢國投靠北畠教具。義視離開原因可能為武衛騒動以及因文正政變而被追放的宿敵伊勢貞親試圖恢復義政政權。這可能是當時義政與義視之監護人勝元傾向廢義視而立義尚為將軍的主要原因。
沒有履行將將軍職位讓位給義政之承諾,義視為了就任將軍開始催促勝元注視,時仍出家的義尚。義視在義尚誕生的時候已經在將軍府之處。
之後,留在伊勢國一段時間的義視,在勝元和義政遊說下返回東軍,但又再次逃走到比叡山。擁立義尚的勝元,已經事實上將義視追放。應仁元年11月23日,西軍在比叡山迎接被擁戴為「新將軍」的義視,試圖與東軍對抗。
但是由於兩軍皆無法占優勢,實際交戰的情況只是少數。文明年間屬於東軍的足軽骨皮道賢在後方以遊擊戰攪亂,其實亦包括了強盜集團的部隊。
長期的戰亂以與盜賊橫行使京都市街地荒廢。由於守護大名的介入,使戰線拉長,眾大名不能在京都附近進行戰場。這導致東西軍的厭戰氣氛增大。
1473年(文明5年)有較大的變化,3月18日山名宗全以及在5月11日細川勝元相繼死亡,12月19日義政將將軍讓位給義尚後隠居。1474年(文明6年)4月3日,宗全之子山名政豐以及勝元之子細川政元達成了議和。
之後仍然有殘存勢力繼續進行小規模戰爭,1477年(文明9年)11月11日政弘撤回到周防國撤収以致西軍在事實上已經瓦解。11月20日,幕府為了祝賀「天下靜謐」進行祝宴,使維持了十年的應仁之亂終於完結。
應仁之亂促使了將軍與守護大名的沒落,就像斯波氏守護代朝倉孝景(另一守護代為織田氏)得到守護大名的地位足為象徵、真正擁有實力者的身分日漸上昇。這種稱為下剋上的效應不斷在全國擴散,守護大名們轉化為戰國大名,日本的室町時代步入戰亂期,時人稱為戰國時代。殘存下來的莊園制度等舊制度開始迅速崩壞、持新的價值觀的勢力開始登場。
應仁之亂結束後畠山政長與畠山義就的戰爭依然在山城國繼續,受到不斷戰亂之苦的人民以國人為中心團結在一起、得到細川勝元的後繼者細川政元為後盾、發起山城國一揆把兩派趕出山城國。
貫穿室町時代的關鍵詞就是「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從鎌倉時代後期開始,以名門武家、公家為首的舊勢力不斷被隨生產力上升而壯大的國人、商人農民等取代已有權益。
另外,由守護大名合議制組成的聯合政權室町幕府中,除了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外,剛成立時將軍的權力基礎都十分脆弱,同時守護大名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權力漸漸受到守護代或有力家臣強大的影響。
在那個時候、由長子繼承家督政權的體制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確立,這就是將軍家・守護大名家為了爭奪家督而發生的「御家騷動」的原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