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協會(英語:China Islamic Association,縮寫為C.I.A[2]),簡稱中國伊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穆斯林的全國性宗教團體,於1953年5月11日在北京成立。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東鄉撒拉保安十個民族的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最高機構為全國代表會議。會址設在北京[4]

快速預覽 簡稱, 成立時間 ...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China Islamic Association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總部
簡稱中國伊協
成立時間1953年5月11日,​71年前​(1953-05-11
類型非政府組織
法律地位協會
地址
服務地區中國內地
官方語言
普通話
隸屬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2]
會長
楊發明[3]
上級組織
國家宗教事務局民政部
目標團結帶領全國穆斯林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我國伊斯蘭教中國化方向,堅持全面從嚴治教,堅持走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繼承和發揚伊斯蘭教愛國愛教、敬主愛人、和平中道、兩世吉慶思想,維護伊斯蘭教界合法權益,推動我國伊斯蘭教事業健康發展;維護宗教和睦、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祖國統一、世界和平,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4]
網站www.chinaislam.net.cn(中文)
uyghur.chinaislam.net.cn(維吾爾文)
關閉

歷史

1952年7月27日,選舉產生由40人組成的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籌備委員會。1953年5月11日,中國伊協在北京成立。1955年3月,中國伊協成立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1957年7月,中國伊協創辦《中國穆斯林》雜誌並出創刊號,該刊物是中國伊協主辦的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公開發行的伊斯蘭教綜合性學術刊物,以漢文維吾爾文兩種文字出版。1958年3月1日,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的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竣工。中國伊協也從東四清真寺遷至新址辦公。「文革」爆發後,中國伊協被迫停止工作。1980年,第四次全國代表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國伊協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5]

在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的基礎上,中國伊協率領伊斯蘭教界不斷前進。1980年5月中國伊協印製阿拉伯文版《古蘭經》30000冊,分別裝訂成甲、乙兩種精裝本;1982年3月又增印50000冊。1981年1月,中國伊協協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馬堅譯的《古蘭經》漢譯本40000冊。1984年底,中國伊協陸續出版《簡明「古蘭經」注》、《聖訓珠璣》、《教義學大綱》、《偉嘎業教法經解》、《呼圖白集》、《雜學詳解》、《天方至聖實錄》等經籍100餘萬冊。1980年7月中國伊協決定「儘快恢復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同年12月開辦第一期在職阿訇進修班,1982年經學院首批本科(五年制)學生開學。另外,中國伊協首次接受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獎學金,派出2名進修人員(國際部副主任馬雲福、秘書楊志波),並帶領8名中國穆斯林青年(包括阿迪力、吐爾遜、陳建明等)到埃及留學。1986年7月到8月,中國2000多名自費朝覲者到麥加朝覲,中國伊協首次派工作組分別在巴基斯坦喀拉蚩伊斯蘭瑪巴德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為中國哈吉服務[5]

1981年2月,中國伊協編印的《中國穆斯林宗教生活》出版;同年9月,已停刊20年的《中國穆斯林》(漢文版)正式恢復出版。1981年12月,中國伊協研究決定由副主任馬賢組織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伊斯蘭教分支學科的全部條目,主要參加者有馬肇椿馬忠傑楊永昌張廣林郭承真等人[5]

歷屆領導

籌備會

成立會

第二屆委員會

第三屆委員會

第四屆委員會

第五屆委員會

第六屆委員會

第七屆委員會

第八屆委員會

第九屆委員會

第十屆委員會

第十一屆委員會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