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018年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境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是已撤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成部門,主管環境保護工作,並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的牌子[1]。
國家核安全局 | |
機構概況 | |
上級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機構類型 | 國務院組成部門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
行政級別 | 正部級 |
授權法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上級中共組織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
本級中共組織 | 中國共產黨環境保護部黨組 |
中央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 | |
聯絡方式 | |
總部 | |
實際地址 | 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
郵政編碼 | 100035 |
對外官網 | [1] |
前身 |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成立時間 | 2008年 |
撤銷時間 | 2018年 |
接替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
1970年到1974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環境保護作了31次講話,推動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2]。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派出代表團到瑞典參加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團長為燃料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唐克[3]。1973年8月,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同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理事會58個理事國之一[2]。
1974年10月,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審定全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4]
1982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提出了建立環境保護部的設想,但因當時環保未成為社會共識,最終該提議未被採納[2]。1982年5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將國家建委部分機構、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國家建築工程總局、國家測繪總局、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合併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內設環境保護局[4]。
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確定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5]。
1984年5月(國發〔1984〕64號)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任務是:「研究審定有關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提出規劃要求,領導和組織協調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由國務院副總理兼任,辦事機構設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由環境保護局代行)[4]。
1984年12月,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局改為國家環境保護局,繼續歸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同時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國環境保護的規劃、協調、監督和指導工作[4]。
1988年7月(國機編〔1988〕4號)將環保工作自城鄉建設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副部級),明確為國務院綜合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能部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4]。根據1988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同年8月《關於國務院機構設置的通知》,國家環境保護局由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歸口管理的國家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是國務院綜合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能部門,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主要任務是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宏觀指導和監督協調。內設辦公室、計劃司、政策法規司、污染管理司、開發監督司、自然保護司、科技標準司、宣傳教育司、行政體制與人事司和外事辦公室,局機關行政編制321人[6]。
根據1993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同年4月《關於國務院機構設置的通知》,保留國家環境保護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環境保護局是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職能轉變的重點是強化環境保護的宏觀調控和執法監督,主要任務是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規,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健康地發展。內設辦公廳(宣傳教育司)、計劃財務司、政策法規司、行政體制與人事司、科技標準司、污染控制司、監督管理司、自然保護司、國際合作司和機關黨委,局機關行政編制240人,1996年12月增加到255人[6]。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成立環境保護部的呼聲甚高,但因當時機構改革的主旋律是削減過多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故該提議未獲採納[2]。1998年6月(國發〔1998〕5號,國辦發〔1998〕80號),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作為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4]。根據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設置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為正部級機構,是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統一監督管理全國環境保護工作,防治環境污染,保護自然生態,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內設辦公室(宣傳教育司)、規劃與財務司、政策法規司、行政體制與人事司、科技標準司、污染控制司、自然生態保護司、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國家核安全局)、監督管理司、國際合作司和機關黨委,局機關行政編制200人[6]。
2008年3月1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組建環境保護部。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7][8][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由此升格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2008年7月(國辦發〔2008〕73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式升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4]。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組建生態環境部。將環境保護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整合,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10][11][12]
|
|
|
|
|
……
|
1998年設立中央紀委駐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紀檢組(監察部駐國家環保總局監察局),是中央紀委監察部派駐機構。2008年3月,改為中央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監察部駐環境保護部監察局)。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出台《關於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為派駐全覆蓋確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35]。2015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方案》(中辦發〔2015〕55號)撤銷監察部駐各單位監察局,中央紀委駐各單位紀檢組為對外工作聯絡的唯一名稱[36],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共設置47家派駐機構,其中20家為單獨派駐機構,27家綜合派駐機構負責監督119家單位。中央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為單獨派駐機構[37][35]。
依據黨章和中央紀委關於派駐機構職責規定,圍繞監督執紀問責,履行黨的紀律檢查職能,監督重點對象是環境保護部領導班子及中管幹部和司局級幹部。主要工作職責是:
根據上述職責,設辦公室、第一紀檢室、第二紀檢室、第三紀檢室[38]。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