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国下萨克森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藍茲維[1](德語:Braunschweig,德語:[ˈbʁaʊnʃvaɪk] (ⓘ),低地德語:Brunswiek)是德國下薩克森州東部的一個城市,居民數約為24.5萬,是該州繼漢諾威後的第二大城市和該州的一個地區中心。1918年該公國大公遜位以前,布藍茲維是布藍茲維公國的首都。此後直到1946年,它是布藍茲維自由州的州府。1974年布藍茲維郡被撤銷之前它是該郡的郡府。2004年12月31日下薩克森撤銷地區級行政區劃以前它是布藍茲維地區的政府駐地。布藍茲維是布藍茲維上訴法院的駐地。城市周圍的大城市有東北方約26公里遠的狼堡、西方約56公里遠的漢諾威和東方約80公里遠的馬德堡。
布藍茲維是漢諾威-布藍茲維-哥廷根-狼堡大都市區的組成部分。2006年3月28日德國科學基金聯合會(Stifterverband für die Deutsche Wissenschaft)授予布藍茲維2007年德國科學城(Stadt der Wissenschaft)的名譽。「數學四傑」之一高斯即出生於此。
從東北方開始按照順時針方向,有以下各郡圍繞著布藍茲維:黑爾姆施泰特郡(東部)、沃爾芬比特爾郡(南部)、派訥郡(西部)和吉夫霍恩郡(北部)。
布藍茲維分19個市區,每個市區的市民選舉該市區的議會和區長,區長同時也是議會的主席。按照市區居民數的不同,市區議會有7到19個成員。市區議員對於市區重要的事件需要向市區議會做相應的報告。這些市區是1981年11月1日開始設立的,當時共有22個,2001年一些市區自願合併後改為20個,2011年11月1日賓羅德-瓦古姆-貝文羅德(Bienrode-Waggum-Bevenrode)與瓦伯-順特(Wabe-Schunter)合併為瓦伯-順特-貝伯巴赫(Wabe-Schunter-Beberbach.)之後變為19個。
以下為19個市區的名稱和編號:
在進行統計時布藍茲維的市區被分為74個統計區。
出於各種原因,對布藍茲維城市發端和早期歷史的研究很困難。原因是一開始這裡並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五個互不相關的居民點,這五個居民點各自形成和發展,最後結合到了一起。每個居民點擁有自己的市政府和市議會,其居民結構也各不一樣。
布藍茲維建城的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約1290年成文的一部押韻的布藍茲維曆書,按這個傳說今天的布藍茲維是861年奠基成立的。
這部曆書中的紀錄如下:
原文:
使用中古低地德語的赫爾曼·博特(Hermann Bote)在他約1500年成書的《布藍茲維世界曆書》(Braunschweiger Weltchronik)中對這個傳說的紀錄尤其詳細。
按照博特的記錄,當時薩克森王朝(可能是魯道夫-奧托一支)有兄弟布魯諾和丹克瓦德兩人離開了他們的故鄉甘德斯海姆,以讓他們的兄弟奧托繼承此遺產。兩人來到奧克河畔的一個渡口,據說當年查理大帝在薩克森戰爭中曾在此摧毀過一座村莊。丹克瓦德在這裡建造了丹克瓦德羅德城堡(Burg Dankwarderode)以及一座紀念使徒聖彼得和聖保祿的教堂。布魯諾則在今天布藍茲維老城區雞蛋市場的地方建造房屋,並建造了一座紀念聖雅各布的教堂。按博特的說法,布藍茲維這個名字就是從布魯諾轉變過來的。
博特在他的記錄中最後寫道:
在歷史上有過許多不同的、有些甚至互相矛盾的關於布藍茲維名字來由的理論。這些理論基於不同的可信的或不可信的歷史材料,有些也是因為缺乏可信的歷史材料而做的推導。
布藍茲維最早的寫法有「Brunesguik」、「Brunswik」或者「Bruneswiek」等,按照上述的傳說其前一部分來自於建市人的名字布魯諾,後一部分則來自日耳曼語的後綴-wik。另一個說法是前一部分Brun來自於火耕(德語Brandrodung),說明最初這裡有人使用火耕開闢了這個居民點。也有人認為Brun這個詞根來自於原始印歐語,意為「眼眉」或者一個「山坡的邊」。這個主張認為布藍茲維市內的一個高地是這個名稱的真正來源。
關於後綴wik的解釋也有多種。有人認為它是「市場」的意思,也有人認為這個解釋毫無根據,在古薩克森史詩《救世主》中wik有「柵欄」的意思,由這個意思引申出來的有「被柵欄圍繞的地方」和「聖地」等意義。
本來在今天組成布藍茲維的五個居民點中只有位於奧克河右岸、屬於哈爾伯施塔特的居民點的名稱中含有wik這個後綴,不清楚的是這個後綴後來怎樣擴展到了左岸屬於希爾德斯海姆的居民點和成為整個城市名稱的一部分的。
今天使用的布藍茲維的德語寫法是Braunschweig,首次出現於1573年。它是將中古低地德語中的Brunswiek改寫為標準德語時產生的。今天語言學家一般認為這個改寫非常不成功。總而言之這個名稱與德語中的詞彙Braun(棕色)和Schweigen(沉默)沒有詞源上或詞義上的關係。
由於地利和政治的因素,布藍茲維早期發展地非常好。在中世紀,它位於數條商路的交叉口。東西方向從西方的萊茵河河谷來的一條商路通過索斯特、明登和布藍茲維通往易北河上的重要渡口馬德堡。而從布藍茲維開始奧克河上可以行駛大的內河船隻(最晚從13世紀開始這裡有一個相應的港口),因此布藍茲維通過奧克河、阿勒爾河和威悉河與重要海港布萊梅相連。此外從布藍茲維還有通往施塔德、呂內堡、漢堡和呂北克等海港的道路,以及向內陸通向希爾德斯海姆、甘達斯海姆、戈斯拉爾、哈爾伯施塔特和萊比錫等城市的道路。由於布藍茲維與菲士蘭和邁森的政治關係密切,因此作為一個重要的轉運市場城市得到發展。
近代的研究認為博特在他的《布藍茲維世界曆書》中的描述不可靠。由於沒有其它類似的歷史記載和證明一般今天認為這個傳說沒有歷史根據。至今為止也沒有任何證明說布藍茲維的確是在861年奠基的。
最早可靠地提到布藍茲維這個名字的是一份1031年流傳下來的文件,這份文件證實位於布藍茲維的聖馬格尼教堂(Magnikirche)正式啟用,並寫道,該教堂位於Brunesguik。
1970和1980年代在布藍茲維市中心和奧克河岸附近進行的考古發掘證明,從9世紀開始這裡有人長期居住。比如1972年在施工過程中於原布藍茲維宮以南發現的一口井中有著10世紀的木料。在市內的菜市場進行的發掘發現了多座教堂遺址,其中最老的是在850年至900年間建造的。在這座教堂附近還發現了居民區的遺址(包括陶器),這個居民區最晚是9世紀初形成的。教堂附近還有一個墓地,其中發現了36具獨木棺材,除遺體外還發現隨葬品,如有搪玻璃釉裝飾的別針等等。
在獅子亨利公爵統治時期,布藍茲維非常強大。當時的布藍茲維分五個市區,市區之間各自獨立,每個市區有其自己的市政府和教堂。此外還有一個自主的修道院區和亨利本人的城堡區。
亨利將布藍茲維設立為他的首都。他擴建了原有的丹克瓦爾德羅德堡,將1030年建造的老教堂焚毀,從1173年開始在原址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這座大教堂在他死前不久完工並於1226年12月29日正式啟用。今天的布藍茲維大教堂是一座信義宗教堂。
亨利的勢力非常強大,因此他選擇了獅子作為他的徽章。約1166年他鑄造了一座青銅獅子像並將它樹立在城堡廣場上[2],這是阿爾卑斯山脈以北最早的露天青銅像。今天它是布藍茲維的標誌和市徽上的動物。
此後布藍茲維依靠其地利發展成一個重要的商城,13世紀裡它成為漢薩同盟的一員。
1235年,獅子亨利的孫子被封為布藍茲維-呂內堡公國的公爵,此後由於遺產分配這個公國被分為眾多小領土(但依然統稱為布藍茲維-呂內堡公國),14世紀裡從這些小公國中產生了布藍茲維-沃爾芬比特爾這個分支。1430年左右布藍茲維得以從被削弱的公爵手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自由城市。布藍茲維-沃爾芬比特爾的公爵(其頭銜依然是布藍茲維-呂內堡公爵)將其首都移到附近的沃爾芬比特爾。由於內部的權力傾覆和政治衝突,市內經常發生動亂,布藍茲維是繼根特和巴黎後中世紀末期歐洲最不穩定的城市。
1671年布藍茲維-沃爾芬比特爾的公爵重獲對布藍茲維的控制,1753年他們將其首都重新移回到布藍茲維。布藍茲維的王宮也是此時建成的。
巴洛克時代最重要的公爵是安東·烏爾里希(Anton Ulrich),他在沃爾芬比特爾附近的薩爾茨達盧姆(Salzdahlum)建造了一座帶有精細的花園的巴洛克式宮殿。今天布藍茲維市內收藏有眾多珍貴的名畫的安東·烏爾里希公爵美術館(Herzog Anton Ulrich-Museum)也是從他開始的。
1806年任普魯士元帥的布藍茲維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陣亡,布藍茲維被法國占領。從1807年7月至1813年10月它屬於拿破崙西發利亞王國的奧克省。
1814年維也納會議會議後,布藍茲維公國建立。原來在布藍茲維-沃爾芬比特爾執政的韋爾夫家族重新任公爵。
1866年的普奧戰爭爆發前布藍茲維公國於最後一刻決定倒向普魯士,由此逃免了被兼併的命運,相鄰的、由韋爾夫家族另一支統治的漢諾威王國因支持奧地利在奧地利戰敗後被普魯士兼併。1871年布藍茲維公國成為德意志帝國的聯邦國之一。1884年威廉公爵無子逝世後,普魯士在聯邦議會施加壓力,簽署法令禁止敵對的、本來有繼承權的漢諾威支的韋爾夫家族繼承布藍茲維公爵位,而由普魯士派執政官管理公國。這個情況一直到1913年5月24日韋爾夫家族的恩斯特·奧古斯特與威廉二世的女兒維多利亞·路易絲結婚後才改變。恩斯特·奧古斯特由此終於得以繼承布藍茲維的公爵爵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德意志帝國陷入空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危機。1918年11月9日在柏林發生暴動,威廉二世被迫遜位,菲利浦·謝德曼宣布德國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任總理,與此同時卡爾·李卜克內西則宣布成立「德意志社會民主共和國」。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公爵退位後,布藍茲維由工人和士兵委員會執政。11月10日委員會宣布成立「布藍茲維社會主義共和國」,並授權獨立社會民主黨組織一黨政府。
1919年1月15日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在柏林被殺,1月20日三萬人在布藍茲維示威抗議。2月22日獨立社會民主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同時布藍茲維州的州議會通過了一個臨時憲法,議會獲得所有州政府權利。
1919年4月初布藍茲維的情況急劇惡化,4月9日斯巴達克同盟的成員在王宮廣場上宣布進行總罷工並提出了無法達到的要求。布藍茲維位於德國東西鐵路的主幹線上,總罷工導致鐵路運行被阻,德國大多數地區的糧食和燃煤的補給無法完成,而且整個德國鐵路網的時刻表被打亂,德國鐵路進入一片混亂。布藍茲維的政府職員、商人和手工業者則也罷工罷市來抗議斯巴達克同盟的罷工。從4月11日開始整個城市的公共生活癱瘓。
這個狀態對於整個德國來說是經濟上和政治上無法忍受的。德國軍事部長古斯塔夫·諾斯克下令自由軍團的將軍格奧爾格·邁爾克爾(Georg Maercker)重建市內的秩序。4月13日德國政府宣布布藍茲維進入緊急狀態。
4月17日自由軍團一萬人入駐布藍茲維。他們沒有遭到任何抵抗,整個過程毫無衝突。民兵被解散,原來的政府被撤銷,工人委員會也被解散。
很快公共秩序就被恢復。邁爾克爾與海因里希·雅斯佩爾(Heinrich Jasper)談判討論組織新政府的問題。4月30日州議會選了一個由社民黨、獨立社民黨和德國民主黨組成的新政府,雅斯佩爾任州長。
由於市內的情況出乎意料地迅速和和平解決,自由軍團於5月10日就撤出布藍茲維。緊急狀態被取消。
威瑪共和國時期在布藍茲維發生的最重要的一個事件是阿道夫·希特勒加入德國國籍。希特勒本來是奧地利人,從1925年開始無國籍。1932年2月25日他被布藍茲維州的州政府收錄為文化和測量局的政府顧問,並由此獲得了德國國籍。他的工作範圍理論上是在布藍茲維州駐柏林的代表所里擔任工作。因此使得希特勒加入德國國籍的實際上是布藍茲維州,而非布藍茲維市。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布藍茲維的工業化程度很高,整個城市成為一個重工業城市,因此市內的居民以工人為主,政治氣氛也以社會主義為主。在德意志帝國和威瑪共和國時期,布藍茲維以「紅色」而著稱。納粹黨至1933年3月為止在布藍茲維市和市政府中沒有任何作用。但是在布藍茲維州的情況就不同了,除布藍茲維市外布藍茲維州還包括許多農村地區,在這些地區傾向保守與民族主義的農民和農莊主是主要的政治力量。巴特哈茲堡、霍爾茨明登、澤森和沃爾芬比特爾等地是納粹黨最早的基地。因此早在1930年納粹黨就在布藍茲維州成為執政黨之一,在威瑪共和國里布藍茲維州是唯一有納粹黨參加政府的州。
對於當時的希特勒來說,他要在德國獲得政權首先要得到德國國籍。因此納粹黨中央下令布藍茲維州內務和人民教育部部長、納粹黨黨員迪特里希·克拉格斯(Dietrich Klagges)使希特勒入籍。1932年2月4日戈培爾在他的日記中記錄道:「我們打算在布藍茲維將領袖任命為特別教授。」
一開始克拉格斯試圖在布藍茲維技術高校設立一個「政治和社會組織學」的課程,然後聘請希特勒去做特別教授。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公眾耳中,高校領導和市民立刻反對,因為「布藍茲維的著名大學不能聘請中學肄業的失業明信片畫家做教授」。這一計劃的失敗使得希特勒的名聲受損,在布藍茲維淪為笑柄,後來克拉格斯也由此被希特勒冷落。
此後德國人民黨的一個議員建議給希特勒在布藍茲維州駐柏林的代表處提供一個職位。這個計劃成功了。1932年2月26日希特勒宣誓就職,並獲得德國國籍,這樣他就可以參加1932年的總統大選了[3]。這顯然也是他在布藍茲維州駐柏林代表處的唯一工作。3月1日布藍茲維州議會表決同意增添這個職位,這樣希特勒的入籍就正式化了。
希特勒在這個職位上為布藍茲維做了哪些工作就沒有記錄了。1932年10月他因為「不斷的政治鬥爭沒有時間完成他的職責」而申請無限期假日。布藍茲維州議會中的反對派多次要求政府報告政府顧問希特勒為布藍茲維州辦了哪些事,帶來了什麼利益。在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四天前(1933年1月26日)布藍茲維的財務檢查部門決定審查付給希特勒的薪水和他的工作。1933年2月16日已經當任德國總理的希特勒向布藍茲維州政府發了一份短電要求辭職。州政府「立刻」批准。
有些歷史學家懷疑希特勒是否合法獲得德國國籍,但回顧往事這樣的討論往往只有學術價值。據有諷刺意義的是按照當時的德國法律德國總統可以任命沒有德國國籍的人為總理。
1932年前希特勒就很少到布藍茲維,此後他只於1935年7月17日到過布藍茲維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對布藍茲維市區共進行了40多次強烈轟炸。一開始這些轟炸主要針對軍工企業(飛機製造、坦克和精密光學儀器),但從1943年開始轟炸面積和嚴重度逐漸提高,市中心也遭到嚴重轟炸。
布藍茲維的市中心本來以木結構的桁架式建築為主,戰前市中心有約800多座這樣的建築,戰後只剩下了80座(破壞率90%以上)。一些居民區和街道被完全破壞。戰後城市的面貌與戰前完全不一樣。
最嚴重的空襲是從1944年10月14日夜到10月15日的空襲。整個市中心和幾乎所有教堂被摧毀。在這次地毯式轟炸中英國空軍投下了約二十萬枚燃燒彈、白磷彈和爆炸彈。空襲後市內的火風暴燃燒了兩天半。上百桁架式建築被焚毀。偏偏被納粹當作「民族聖地」的大教堂沒有被破壞。約2.3萬人被封鎖在火海內的防空洞中,15日晨消防隊通過組織了一條水龍才將他們救出來,因此這次空襲的總死亡人數只有一千左右。在整個大戰中在布藍茲維約有3500因空襲喪身,其中40%以上是外國人(戰俘或者集中營囚犯)。
1945年4月10日,布藍茲維作戰司令官卡爾·斐特與美國第30步兵師司令利蘭德·霍布斯就該市的投降事宜進行談判。斐特只同意從該市撤出剩餘的德軍,但拒絕正式投降。隨即,美軍開始對這座城市進行炮擊和低空襲擊,直到4月11日傍晚。納粹黨市長漢斯·約阿希姆·梅爾滕斯選擇自殺。納粹黨部長總統迪特里希·克拉格斯立刻任命埃里希·博克勒成為繼任者。1945年4月12日凌晨2點59分,布藍茲維市正式投降,美軍占領了這座城市。克拉格斯迅即被捕。1945年6月5日,根據協定,英軍取代美軍成為占領者,因為布藍茲維屬於英國占領區。
1946年6月17日布藍茲維正式開始清理廢墟。市內廢墟的總量估計為3,670,500立方公尺。為此市民在市中心鋪設了數條運輸廢墟的鐵軌。這個工作一共持續了17年,直到1963年市政府才正式宣布清理工作完畢。實際上此後還有過小規模的清理工作。
由於市內急需住房,而基礎設施也必須重新建立,因此在1950和60年代重建速度非常快。由於老城完全被毀,城市設計一新,城市布局尤其注重汽車的使用。由此一些本來可以修復的老建築也被拆除了,其中也包括一些中世紀、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期的建築。尤其戰爭中被破壞比較小的西南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受的創擊比較大。
1960年布藍茲維的中心火車站從原來市中心南部被遷到離市中心約3公里的東南部。由於德國鐵路與布藍茲維市早在1937年就已經簽訂的一份合同城市有義務建造一條有軌電車路聯繫火車站與市中心。這是布藍茲維的有軌電車線路得以保存的原因。布藍茲維的有軌電車軌距1100公釐,是歐洲唯一依然使用這個軌距的有軌電車。
1960年,在經過一場激烈的討論後,儘管許多市民抗議,被損壞的布藍茲維宮被拆毀。1950年代中新成立的下薩克森邦下令給布藍茲維,要麼拆除這座廢墟,要麼完全重建,最後市政府決定選擇拆除。至2005年中王宮遺址上是一座公園。經過又一次激烈討論後市政府決定部分重建王宮:在原來王宮的正面背後結合一座巨大的購物中心。按計劃王宮正面在2006年秋完工,整座建築於2007年春建成。
在2010年進行一項的歐盟公民城市審計調查中,布藍茲維獲得了「高品質生活」的認證,其中布藍茲維市民對城市生活的滿意度方面排名德國第五位[4]。2012年的最新研究也證實了布藍茲維擁有高水平的公共安全,其犯罪率在德國50個最大的城市中最低。在經濟周刊的城市排名中,一共調查了71個德國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其中布藍茲維作為發展最快的城市排名第7位。未來地圖在2013年研究預測布藍茲維「充滿機會」,除了擁有一流的大學研究機構以外,還是大眾集團大部分附加值的所在地[5]。綜合來說,布藍茲維被稱為「蜂群城市(Schwarmstadt)」,其中25歲-34歲的年輕人數量特別多。
1968年以來,布藍茲維與以色列城市基里亞特蒂文保持聯繫,並在1985年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2017年,布藍茲維被歐洲福音派教會共同體授予「歐洲改革之城」的榮譽稱號[6]。
2020年3月4日,布藍茲維出現第一例正式登記的病例,2020年3月20日出現第一例死亡病例[7]。跟整個德國一樣,布藍茲維市政府實施了與健康危機有關的法律和法令,包括限制出境、接觸和關閉普通學校。3月18日起,布藍茲維市禁止大型集會,關閉或限制休閒活動,並建立面向群眾的在線信息平台。2020年4月25日,布藍茲維規定在商店以及公共運輸工具上面居民有佩戴口罩的義務[8]。
布藍茲維及周邊地區的醫療和生物技術研究機構和公司與位於市內的弗勞恩霍夫毒理學和實驗醫學研究所(ITEM)[9]、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HZI)合作研發診斷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和藥物。其中的成果COR-101抗體由Yumab GmbH[10]、Corat Therapeutics GmbH[11]以及布藍茲維工業大學生物技術系共同開發[12]。COR-101目前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和測試[13]。2021年7月,Dermapharm收購了Corat Therapeutics的股份,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發工作。
1946年布藍茲維州被撤銷,建立下薩克森邦,位於西德的原布藍茲維州的地方被改為布藍茲維地區,其中包括不律屬郡的城市布藍茲維和一個布藍茲維郡。
1974年下薩克森邦改革其行政區劃,撤銷布藍茲維郡,郡內的村鎮部分被合併到布藍茲維市,部分被分到周邊的縣裡去了。1978年布藍茲維地區的範圍也有所改動,2005年1月1日下薩克森邦完全撤銷了地區這個行政級。
如同大多數德國的大城市,隨著19世紀和20世紀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大布藍茲維也多次講周邊的村鎮合併到市內。布藍茲維第一次合併是在1931年,合併得最多的一次是在1974年,當時布藍茲維郡被撤銷時縣裡大多數村鎮被合併到布藍茲維市。
1867年布藍茲維的人口數為五萬多人,1890年其人口數超過十萬,1939年超過20萬,1974年其人口數達到最高峰,市內有271,213名居民。按市政府數據2005年6月末市內有245,895名居民。2010年12月31日,根據下薩克森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布藍茲維的官方人口數據是248,867人,人口密度為1295人/平方公里。之後到2012年年底增長到252,492人。之後聯邦統計局對居民人數進行修正(略微減少)[14],在2015年6月,統計人口為249,135人。根據居民登記冊的數據,比聯邦統計局的數字稍高一些,2013年的人口是248,424人,2015年年底為252,768人。
以下列表中1833年以前的數據一般為估計數,1833年以後主要是人口普查以及市政府或者統計部門的數據。1843年以前的數據的調查方式也不一。
|
|
|
一開始布藍茲維所在的地區分別屬於希爾德斯海姆和哈爾伯施塔特兩個教省,奧克河是這兩個教省之間的界河。1391年兩位主教在布藍茲維設立了一個代表兩個教省管理宗教問題的官員。
1521年戈特沙爾克·克魯澤將宗教改革引入布藍茲維,從1525年開始市內有新教的神事,1526年進行了第一次德語的彌撒。1528年信義宗在布藍茲維立足。布藍茲維的教會規則在德國的新教社團中有一定的印象。此後數世紀中布藍茲維主要是一個新教城市。到1671年為止其教會獨立,從1671年開始它屬於公國教會(後來州教會)。今天布藍茲維是信義宗的一個教郡的郡府。從1923年開始,地區主教的講道場所一直在布藍茲維大教堂。
18世紀裡在布藍茲維還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新教教會和一個法國新教的教誨。1811年兩者合併。至今為止這個小教會不屬於任何高層組織領導,其總部位於布藍茲維。
同樣從18世紀開始市內又開始允許天主教從事神事。布藍茲維的天主教教會律屬希爾德斯海姆主教管理,至1930年屬於科隆教省,此後屬於帕德博恩教省,從1995年開始屬於新設立的漢堡教省。布藍茲維主要是天主教堂是聖吉爾斯聖母大教堂。布藍茲維的道明會在1528年的宗教改革中被迫放棄他們的修道院並且離開了這座城市,直到1958年他們才重新回歸城市,並重建了現代化的修道院建築群。
除新教和天主教外布藍茲維市內還有一些獨立的基督教教會和被教會認作邪教的教會組織(比如耶和華見證人、基督科學教會等等)。
從中世紀開始有猶太人在布藍茲維生活,1875年布藍茲維的猶太會堂建成。這座會堂在納粹時期於1938年被毀。從1942年至1945年所有當時依然在布藍茲維的猶太人被運往東歐的滅絕營。今天市內的猶太教會有約600名成員。
一開始公爵在市內設立總管來管理市內的事物,從12世紀開始這個職務就已經開始由市民擔任。13世紀初市內五個居民點中的三個有自己的議會。1269年它們合併為一個議會。這個議會的組成多次更改。1386年這個議會還有105名成員,1614年裁減為56名。城市管理則由一個委員會完成,1386年這個委員會有25名成員,從1614年開始只有15名。從1671年開始市內只有一個由16名成員組成的議會,公爵要批准這個議會的組成。議會的主席是市長。從1808年至1813年市長由法國人任命。1825年行政與司法分家,市議會喪失了司法權。納粹時期市長由納粹黨任命。
1946年英占區的軍事征服引入英國管理體制,市民選舉市議會,市議會選舉市長作為議會主席和代表,這個職位是象徵性的,同時市議會還選舉一個市長官作為管理機構的領導人。
在2016年的下薩克森邦地方選舉中,社會民主黨在35年後重新超越基民盟成為當地最大的黨派。從本年開始,市議會席位確定為54席(不包括市長)。在2021年的市議會選舉中,綠黨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22.6%),相對的社會民主黨雖然失去了一部分選票,但仍然保持了第一大黨的地位(29.5%)[15]。基民盟則排名第三(22.0%)。
布藍茲維目前的議會席位分配如下:
2001年市長官這個職務被廢棄,市長也是行政的最高官員,同時市長直接由市民直接選舉而出。議會主席則依然由議會選舉,但是與市長脫鉤。 2021年9月12日的市長選舉結果(投票率55.4%)是社會民主黨的托爾斯滕·科恩布魯姆(Thorsten Kornblum)當選市長(投票率38.4%)[16]。
對於下薩克森邦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下薩克森邦市憲法法第90條第2段規定可以將城市劃分為市區,並在那裡建立市區議會。布藍茲維在2021年11月起,將城市劃分為十二個市轄區(編號從111到330)。
就市憲法法第93條和第94條,市區議會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和參與權,在處理市區事務的時候,市議會需要先聽取市區議會的意見。另外根據第91條,單一市區議會的人數將由該區的居民人數決定,在布藍茲維最少為7人,最多為19人。根據第92條,同時市區議會可以選舉一位主席,並稱之為市區長(Bezirksbürgermeister或Bezirksbürgermeisterin)。市區議員的任期一般為5年,第一任期從2021年11月1日開始。
截止2012年底,布藍茲維的公共債務總額是3.451億歐元,平均每個居民負債1134歐元。在德國103個獨立城市中,布藍茲維的的人均債務排名第二低。根據安永會計事務所在2015年的研究,從2012年到2014年,德國72個主要城市中,布藍茲維是人均債務最低的城市,即452歐元。其次是耶拿(724歐元)和杜塞道夫(1137歐元),德國的平均水平是4299歐元。
按照2001年12月11日通過的布藍茲維市章程布藍茲維的市徽如下:
這個市徽最晚從1366年/67年就開始使用了。此後這個市徽除小的改動外一直被保持使用。1438年德國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在上述的市徽描寫中證實了這個市徽。
布藍茲維的市色是紅色和白色,市旗上紅下白。
布藍茲維的正式標誌是獅子亨利在中世紀樹立的獅子青銅像。早在一張約1300年繪製的世界地圖裡這隻青銅像就已經被用來標誌布藍茲維。1953年市政府在其章程中特地將它立為城市標誌。
布藍茲維非正式的標誌是聖安德烈教堂(St. Andreas)的兩個不對稱的尖頂。
布藍茲維是德國其中一個工業化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它是一個罐頭行業的中心,市內有許多相關企業。此後,布藍茲維的罐頭行業漸漸衰落,汽車工業開始占據重要地位。另外還有運輸技術、生物技術、醫療保健和金融行業。目前在此城市設有工廠的企業,包括福斯、西門子、龐巴迪運輸和博世。
2016年,布藍茲維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17.33億歐元,在德國城市經濟排名中位列第3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6,928歐元,高於德國平均38,180歐元的水平。2017年,布藍茲維全市就業人口為16.38萬人。2018年年底的失業率為4.9%,略低於下薩克森邦5.0%的水平。
布藍茲維是比辛汽車製造廠的所在地,這座工廠在1972年被MAN集團接管。不過現在MAN汽車的散熱器格柵上面仍然有比辛公司的標誌,也就是一個風格化的布藍茲維獅子。
大眾汽車的第一家工廠,也就是大眾布藍茲維公司(Vorwerk),在1938年投入運營。因此汽車工業仍然是布藍茲維非常重要的產業之一。如今,布藍茲維擁有一家大眾工廠和眾多的中型供應商。除了工廠以外,大眾汽車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大眾銀行)的總部都也設在這裡。
該市另外一家著名的企業是西門子AG,這座工廠可以追溯到海因里希·比辛(即比辛汽車製造廠的創始人)的時代。布藍茲維西門子公司是鐵路自動化領域的世界領先者,開發了各種鐵路運營技術。西門子交通事業部門非常看重布藍茲維的技術力量,因為這裡有布藍茲維工業大學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分支機構,同時對鐵路進行空氣動力學的研究。除了龐巴迪運輸以外,另外還有德國鐵路製造項目集團公司最近也搬到了這裡,作為德國鐵路的子公司,他們重點研究控制和安全技術領域。
在20世紀80年代非常著名的計算機公司康懋達在布藍茲維有一家工廠,但在90年代初衰弱,傳奇的C64就在這裡製造的。2014年,布藍茲維是英特爾在歐洲最大的晶片研發中心,擁有120名員工。從2000年開始,這裡已經研發了六款晶片。歐洲高性能計算技術能力中心則重點開發擁有高性能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的晶片。英特爾還資助了布藍茲維工業大學的「高級V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課程,重點研究高度複雜的微晶片技術。在2013年秋季,研發中心關閉,人員隨後被富士通接管了。如今,布藍茲維仍然是德國的IT大本營,IT專家的比例是全國平均水準的三倍[17]。
布藍茲維當地的中型機械工業公司進行合併形成了「機械工程合作倡議(Kooperationsinitiative im Maschinenbau)」項目,形成了企業共同採購、提高員工素質以及其他領域的工作。IT行業的公司也有類似的協議,來實現項目的聯合實施。當地著名的機械工程公司是比勒集團(Bühler)。
由於布藍茲維當地進行甜菜的集中化種植,因此從1850年開始,布藍茲維是製糖業的中心。由多家糖廠合併而成的Nordzucker集團的總部就在布藍茲維,它同時也是德國第二大的糖產品生產製造商。數十年來,布藍茲維工業大學也擁有自己的糖生產和加工研究所。
布藍茲維是德國樂器製造業的中心。這裡的威廉·席梅爾鋼琴製造廠(Wilhelm Schimmel)是德國最大的鋼琴和三角鋼琴廠,格羅特里安-施坦威格(Grotrian-Steinweg)也非常有名,桑德貝格公司(Sandberg)在這裡生產電吉他和低音吉他。專業制琴的勞特曼家族從1844年開始在布藍茲維開始製造弦樂器,並且延續到了五代人。雖然在艾爾菲·勞特曼去世後短暫中斷了制琴業務,但是在2013年通過著名的小提琴大師馬蒂亞斯·弗爾布羅特(Matthias Vorbrodt)的協助重建了工作室。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布藍茲維是歐洲研究最密集的區域。2017年,布藍茲維地區的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52%。[18]在全國範圍內,布藍茲維和司徒加特一起擁有最高的科學家密度,有3.9%的員工進行研發工作。布藍茲維地區共有27個主要的研究機構,超過17300人在這裡進行工作。同時,研究的範疇也在不斷擴大,從2012年到2014年,就有超過2億歐元投入進行新建研究基礎設施。
布藍茲維擁有三所大學、一所職業學院和大量的聯邦研究機構。布藍茲維工業大學的前身卡洛羅·威廉明娜技術大學成立於1745年,當時名稱是卡羅琳學院(Collegium Carolinum),也是德國最早的技術和自然科學大學。1862年改名為公爵理工學院(Herzoglichen Polytechnischen Schule),1877年轉型為技術學院(Technische Hochschule),到1968年正式轉型為工業大學。奧斯特伐利亞應用科學大學(Ostfalia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則成立於1971年,是由沃爾芬比特爾國立工程學院和下薩克森邦社會工作高等技術學院合併而成,並增加了更多的專業。布藍茲維美術大學(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Braunschweig,縮寫HBK)成立於1963年,前身是布藍茲維工學院。這所學員於1790年由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建立。1972年它成為一所科學大學,1978年開始兼具藝術和科學大學的地位。它是下薩克森邦唯一的藝術學院(大學),也是歐洲最大的五所藝術學院之一。布藍茲維唯一的職業學院是德國制粉學院(Deutsche Müllerschule Braunschweig),在這裡可以獲得世界上唯一由國家認證的制粉、穀物和動物飼料工藝工程師資格。
布藍茲維正在努力加強作為貿易展覽會或者會議場所的地位,其中城市大廳進行了廣泛的現代化建造。包括建設了BraWoPark,並結合建設城際酒店和零售園區,對車站區進行徹底的重組和升級。溫登大街青年旅館的新大樓於2015年4月開業。
歐洲遠足小徑E6從埃塞霍夫出發,穿過迪貝斯多夫,沿著因拉森林,穿過沙彭區,在穿過里達格斯豪森和布赫霍斯特自然保護區,在勞特海姆的南側可以看到布藍茲維土地防禦設施的遺蹟。
從中世紀以來,布藍茲維一直位於幾條長途貿易路線的十字路口,奧克河在航運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目前,數條聯邦高速公路(A2、A39)和德國聯邦公路(B1、B214和B248)通往或者直接穿過布藍茲維。布藍茲維擁有一個與中德運河連接的港口,這條運河將布藍茲維與漢堡、柏林以及魯爾地區連接起來,並且從1935年開始,布藍茲維擁有自己的機場——布藍茲維-狼堡機場。
布藍茲維中央火車站於1960年啟用,取代了市中心的老火車站(始建於1845年)。從布藍茲維到沃爾芬比特爾的鐵路從1838年就開始運營,如今它是IC、ICE網絡和區域本地交通的系統站點。另外德國鐵路在布藍茲維-格利斯馬羅德經營一個火車站。
大布藍茲維地區協會計劃在賓羅德、萊菲爾德以及布藍茲維-西新建三個火車站,預計於2026年投入使用。
布藍茲維的地方運輸由布藍茲維運輸集團以及布藍茲維地區運輸集團提供有軌電車和城市公交系統進行。另外還有幾家區域運輸公司提供區域巴士路線。從戈斯拉爾經布藍茲維前往于爾岑的區域鐵路運輸線路也在計劃之中。RegioStadtBahn Braunschweig提供的城市有軌電車規劃在2010年中止,並從2014年起改為了區域列車。
當地公共運輸中的純電動巴士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感應技術運行。
布藍茲維飲用水供應由BS Energy進行,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地表水。97%來自於哈茨的格拉訥水壩和埃克爾水壩。哈茨水廠在那邊各經營一個水處理廠。
在市民公園有一個集水箱,主要在用水高峰期啟用,來維持水管網絡的壓力。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連接到聯邦農業和食品局的水廠或者派訥水協會進行購買和輸送。
布藍茲維水費價格取決於總消費量,每立方公尺大約是2.12到2.33歐元。
布藍茲維市政排水系統的責任就是負責當地廢水的排放和淨化,布藍茲維下水道總長約1300公里,特別是在內城,擁有一個混合的下水道系統,而外城主要依靠一個單獨系統進行排水。管道網絡共有73座污水泵站,13座雨水泵站。奧爾珀主泵站通過中德運河下面長達1500公尺的管道將90%的廢水輸送到施泰因霍夫污水處理廠。這個工廠可以解決275000人當量的污水,每年大約需要處理2200萬立方公尺的廢水,處理過的污水一般排入污水田或者用於農業降水。
布藍茲維最著名的公園是約翰·海因里希·布拉休斯在1840年創立的布藍茲維工業大學植物園,此外還有市民公園,1825年建造的帶有方尖碑的獅子牆廣場以及阿爾布雷希特親王公園。其他公園和休閒區包括城市公園、西部公園(Westpark)、劇院公園、博物館公園(Museumpark)、南湖、厄爾珀湖、諾亞方舟動物園以及埃塞霍夫動物園。
布藍茲維是北德廣播公司工作室的所在地,另外還有兩家私營廣播公司,分別是Antenne Nidersachsen和Radio ffn。
布藍茲維地區日報是布藍茲維日報(Braunschweiger Zeitung,簡稱:BZ),該報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在該地區占主導地位。2007年布藍茲維日報被WAZ媒體集團(現在的芬克媒體集團)接管。BZ出版社出版的新布藍茲維人和星期日新布藍茲維人作為免費周報分發給家庭。布藍茲維的在線報紙是NEUESausBraunschweig(布藍茲維新聞)[19],從2013年4月開始發布,regionBraunschweig.de則從2104年開始發布。News38.de從2016年5月開始上線,並作為一個免費的新聞入口網站。
布藍茲維最大的圖書館是布藍茲維工業大學附屬的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748年,原為卡羅琳學院的圖書館,也是德國最古老的工業技術大學圖書館。庫存大概有160萬冊。為了正常運營工作以外,布藍茲維大學圖書館還運營一個資料庫系統,管理德國和中歐最大的藥學文獻收藏。
2007年6月開始,布藍茲維市立圖書館安置在新建的宮殿拱廊的一部分中,現在該圖書館包括了前公共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和馬格尼街區前市立圖書館的館藏,重點是人文和社會科學。原市立圖書館始建於1861年,開放於1865年,在新市政廳設有一個藏書量3584冊的圖書館分館。幾十年來,市立圖書館庫藏不斷增加,目前擁有40萬本書,1366份中世紀手稿,2500份1850年之前的城市地圖等。目前可以開放借閱大約17萬書籍或其他媒體。
市立圖書館設立了一個威廉·拉貝研究中心,而拉貝本人的作品可以在拉貝故居以及布藍茲維市檔案館找到。
布藍茲維國家劇院(Staatstheater Braunschweig)擁有四個部分(戲劇、音樂劇、芭蕾舞和兒童以及青年劇院),每年上演大約30場演出,同時也擁有一支A管弦樂團。國家劇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安東·烏爾里希公爵在1690年創立的歌劇院。這座老歌劇院一直位於哈根市場,直到1864年搬遷到現址。老歌劇院有多場重量級的首演,比如說1829年歌德的作品《浮士德》。目前,原址上面有布藍茲維當地最小的劇院「KULT」[20]。
布藍茲維第二古老的劇院是成立於1925年的下德意志劇院(Niederdeutsche Theater)。另外當地還有一些木偶劇院、老城市場喜劇場、LOT劇院等等。
布藍茲維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其中最著名的球隊是和睦布藍茲維(Eintracht Braunschweig)。和睦是1963年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的創始成員,並在1967年拿下了聯賽冠軍。之後在1985年,該隊從德甲聯賽降級,之後一直在德乙或者德丙聯賽徘徊。2011年,他們重新殺回德乙聯賽。2013-2014賽季,和睦重新進入德甲聯賽,但在該賽季就降級了。之後布藍茲維再次在德乙和德丙之間徘徊,並在2020-21賽季之後降回到德丙聯賽。
除了足球運動以外,布藍茲維紐約獅(Braunschweig New Yorker Lions)是德國一家非常成功的美式足球俱樂部。從1997年到2008年,紐約獅創紀錄連續參加了十二屆德國碗的決賽(其中7次奪冠),目前他們總共拿到12次德國碗冠軍。另外紐約獅還拿下過4次歐洲碗的冠軍。
籃球方面,布藍茲維獅子(Basketball Löwen Braunschweig)參加德國籃球甲級聯賽。
網球方面,布藍茲維市民公園從1994年6月開始舉辦的斯帕卡森公開賽(Sparkassen Open)是一項專門面向年輕有抱負的世界網球運動員的年度ATP挑戰錦標賽。這項比賽是下薩克森邦最大的職業網球錦標賽,也認為是世界排名前三的挑戰錦標賽。
田徑方面,從1997年,每年都會在6月的某個星期五舉辦布藍茲維夜跑比賽(Braunschweiger Nachtlauf),這項比賽的場地直接穿越市中心,擁有13000多名參與者和40000名觀眾,是布藍茲維夏季的一個重要體育節日[21]。同時布藍茲維夜跑也是下薩克森邦內第二大的跑步賽事,以及德國境內的十大跑步賽事之一。布藍茲維-沃爾芬比特爾馬拉松是另外一項跑步賽事,提供經典馬拉松、半程馬拉松、10公里、5公里以及2.5公里等各種路線,比賽場地位於布藍茲維和沃爾芬比特爾之間的丘陵路線上。每年馬拉松的比賽時間是在10月份。
布藍茲維擁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
布藍茲維聖誕市場擁有300多年的傳統,享譽全國。聖誕市場主要圍繞城堡廣場、丹克瓦德羅德城堡以及布藍茲維大教堂展開。這個聖誕市場多次被評為德國北部最美的聖誕市場。
布藍茲維狂歡節,俗稱「Schoduvel」,時間是在玫瑰星期一之前的星期日,遊行距離超過6公里,是德國北部最大的遊行[22],也是德國第四大狂歡節遊行,僅次於科隆、美茵茲和杜塞道夫。Schoduvel每年能吸引25萬名遊客,最多能達到30萬名遊客。其中Schoduvel是低地德語詞,描述了一種古老的通過噪音、偽裝或者受驚的行為來驅逐寒冷、死亡和危險的惡靈。作為一種古老的中世紀形式的狂歡節,最早在1293年就被文獻提及。
布藍茲維國際電影節是下薩克森邦最大的電影節,從1987年舉辦至今。從2014年以來,該電影節一直以「流派電影」為重點考察對象,並且每年會舉辦「自我電影節(Selbstfilmfest)」這樣的節目。也就是在特殊條件下,可以有多達50個團隊在24小時內拍攝出一部短片,最長也只有5分鐘,一台攝影機就能完成,無需剪輯。另外布藍茲維國家劇院每年都會為年輕導演組織「快速前進(Fast Forward)」歐洲電影節。
早在中世紀,布藍茲維香腸就出現在文獻記載中,最有名的就是以城市命名的「布藍茲維香腸」,具有國際知名度。這種香腸質地柔軟,可以選擇是否添加大蒜。布藍茲維在美國也有售賣,但在那裡的香腸比布藍茲維當地的更細一些。
布藍茲維曾經非常重視啤酒生產,最多的時候喲300多家啤酒廠,不過如今只剩下4家了。分別是Hofbrauhaus Wolters、 Brauerei Braunschweig以及Schadt私人啤酒廠和Mumme啤酒廠。Mumme的歷史最為悠久,起源於1390年之前,至今仍被廣泛飲用。在2008年,Mumme以黑啤酒的形式重新裝瓶。
Ulen un Apen是布藍茲維經典糕點的名字,造型是貓頭鷹和黑長尾猴。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叫Till Eulenspiegel的民間傳說人物,他來自布藍茲維東部的小村莊克奈特林根,喜歡說很粗魯和很有趣的笑話。Ulen un Apen糕點主要是由麵團製成的,並且在該市的一些麵包房有售。
布藍茲維冬季菜餚是羽衣甘藍,在當地有時候被稱為「棕色捲心菜(Braunkohl)」,但實際上現在種植的羽衣甘藍並非是棕色的(Grünkohl字面意思是「綠色捲心菜」)。原因是確實存在一種古老但幾乎不再種植的「棕色捲心菜」,這種菜品跟現在的羽衣甘藍在葉脈造型上存在一定差別,而且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其蹤跡。1986年以來,古老的棕色捲心菜在迪斯多夫的露天博物館菜園中重新復活,並且在口味上面被認為超過了現在的羽衣甘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