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映動畫

日本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映动画

東映動畫株式會社(日語: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株式会社/英語:TOEI ANIMATION CO., LTD.)成立於1948年[2],是隸屬日本東映集團動畫製作公司,亦是在日本的600家動畫製作公司[3]大型規模的公司之一[3]屬於綜合型的動畫公司.主要的業務為動畫企劃、製作、版權銷售[3],也是日本衛星電視Animax」的股東,審議會文化廳會員、日本動畫協會正式會員、一般社團法人練馬動畫協議會的理事。與日昇TMS娛樂吉卜力工作室新銳動畫日本動畫日本AD SYSTEMS是合作關係[4][5][6]。製造部位在練馬區名為:新大泉工作室(日語: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 新大泉スタジオ)。

快速預覽 東映動畫株式會社, 原文名稱 ...
東映動畫株式會社
Toei Animation Co., Ltd.
原文名稱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東證JQ4816
成立1948年1月23日(日本動畫)
1956年7月31日(東映動畫)
代表人物會長:森下 孝三
社長:高木 勝裕
總部 日本總部
東京都中野區中野四丁目10番1號
中野中央公園東大樓5樓
 日本製造部
東京都練馬區東大泉二丁目10番5號
產業動畫製作及周邊販賣、版權業務
營業額55,701百萬円
所有權者東映 33.57%
朝日電視 15.07%
富士媒體控股 10.07%
員工人數單體: 497名
全體: 769名
(2020年3月未現在)[1]
母公司東映
子公司株式會社TAVAC
東映動畫音樂出版株式會社
Toei Animation Philippines (TAP)
東映動畫企業有限公司
Toei Animation, Inc.
Toei Animation Europe S.A.S.
網站http://www.toei-anim.co.jp/
備註截至2019年3月31日 (2019-03-31)
關閉

第一套劇場動畫為《白蛇傳》,而第一套電視動畫為《狼少年Ken》。很多著名的動畫師,例如宮崎駿高畑勳芝山努大塚康生等人都曾在此就職。註冊資本略高於戰前成立的東寶株式會社。

簡介

Thumb
舊標誌

東映動畫在歐盟美國上海香港台灣菲律賓都有分公司和子公司[7][8]。菲律賓和美國有動畫製作部門,其他地區的東映動畫分公司和子公司則沒有。[3]

東映動畫公司自1956年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截至2019年3月底製作了242部電影動畫、222部電視動畫節目和總計12,683部[9]。秉持「將『夢』與『希望』傳遞給全世界的孩子及所有人們」為創辦理念。利用Animation讓孩子懷著夢想家的思維,並獲得光明的希望和豐富的想像力[9]

東映動畫由東映的「教育電影活動」中產生[10][11]。該公司的教育電影業務於1947年1月開始,當時在東映的前身東橫映畫成立了開發部門。[11]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資源設備都很短缺。1940年代後半期參與電影教育最活躍的是東寶教育映畫部,該部門與日動映畫的前身日本動畫有關,後來被東映動畫公司收購[11]。東映的社長大川博對「教育」抱有濃厚興趣[10][11]1954年教育映畫祭開始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同年9月,東映也開始實施教育電影的獨立製作[10][11][12]。在當時的價值觀,電影被認為不利於教育,在許多地區都對它進行嚴格審查,但是東映的教育電影改變社會對電影的價值觀,從此在社會地位和聲譽方面被日本社會接受,教育電影也逐漸被接受。[10]

1955年,日動映畫的藪下泰司與山本善次郎拜訪東映的課長今田智憲[13]「我們經營一家名為日本動畫的製作公司總共24至25名員工,但這很困難。能與您合作嗎」[13][14][15][16]此後課長以東洋的華特迪士尼收購日動映畫[13][14][16]。今田是當時東映的高層管理[10]對教育事業也有極大興趣[10]1955年10月完成《うかれバイオリン》時已經收購日動映畫[10]。東映動畫開業時大多數是來自前日本動畫員工,公司地址是與日本動畫相同的新宿區原町。

隨著製片廠的建成和電影製作系統建立,在前任日動映畫員工的指導下於1957年5月發行第一部短片《こねこのらくがき》,隨後1958年10月完成了《白蛇傳》耗時九個月時間花費4000萬日元的製作成本。[17]家內制手工業將動畫影片納入現代產業,與此同時結束日本動畫戰爭。[18][19]東映動畫成為動畫行業人力的源泉之一。[20]手塚治虫曾應邀為《西遊記》《辛巴德的冒險》和《わんわん忠臣蔵》製作,並實際的體驗工作現場,這增強手塚製作動畫的動力。[21][22]

1958年,當時電視動畫節目的製作成本是電影的三倍[23]。1962年手塚曾以極低的價格成為明治製菓的《原子小金剛》的贊助人[24]以低廉的放映權製作電視動畫[22][24]並開玩笑地說「漫畫是我的愛妻,但是動畫也是我的情人。」[24][25]。手塚治虫見到《原子小金剛》的動畫師每天熬夜工作[24]怒道:「動畫師的工資很低,工時卻很長。如果他們不是真正喜歡這個職業絕對難以生活!」[24][26]出於這個想法,東映動畫為了底下員工的身心健康,於是停止投資高額資金製作動畫,即使是低預算的作品也能獲得收視率的製作模式[27][28][29]。東映動畫於1963年成立工會[26][30][31][32][33]以改善員工過勞和不合理的薪資待遇[28][31],同時東映動畫接下企劃權,解決電影作品的製作限制[22][34][30][31][23]

東映動畫改編類動畫影集中,大部分是一個標題直至它的故事製作完成。例如《航海王》的標題從1999年沿用至今。少數如《七龍珠》漫畫作家鳥山明幾次對動畫提出不滿的意見後[35]它的收視率開始下滑。東映動畫曾經為了獲取較高額的資金製作它[36]改變標題《七龍珠Z[36][35],東映動畫、富士電視台、集英社的鳥嶋和彥共同協商:換掉一些人,請《聖鬥士星矢》的導演、劇本統籌、動畫師加進來。[37][38]出現相對昂貴[39]的作品例子。

東映動畫的吉祥物是《穿靴子的貓》《長靴貓》《長靴貓環遊世界八十天》的主角貝羅(ペロ)。

1960年代隨著電視普及,主流動畫也從劇院電影動畫逐漸轉向電視動畫。[40]這個時代的《狼少年肯》[41]以及《魔法使莎莉》《鬼太郎》《甜蜜小天使》《虎面人》以電視節目的方式放映,[40]這些後來被製作成劇院電影動畫,在東映動畫的「東映まんがまつり」鼓勵父母家長帶著孩子來到「まんがまつり」讓孩子們擁有一個愉快的童年。[42]1964年為應對日本經濟市場萎縮,東映停止東映娛樂版,加強製作傑出動畫而減少新作數量的措施[43]。根據這項政策重新規劃東映動畫的作品。[43]當時製作動畫的資金為8000萬日元到9000萬日元,與電影院相當。[43]後來電腦問世,1974年內部成立專門研發團隊,1977年正式成為技術委員會來研究電腦。[22][44][45][46]也是東映在未來之所以會決定轉型數位動畫的主要因素。[44]自1970年代下半年以來,東映擴大自己的領域,在電影院與電視製作發行動畫[40]積極在市場、遊樂園等公共場所舉辦活動,並通過各種特殊產品和活動融入民眾的生活[47][40]。1980年開始與家用遊戲製造商進行合作、研發數位動畫,但是在1980年代數位動畫的成本和製作各方面都非常昂貴,最後數位動畫難以實現。[44][48][49]1990年代電腦的性能急劇提升、價格逐漸穩步下降,東映動畫開始實驗性的測試:1992年為《北斗神拳》數位遊戲開始,1996年開播的《鬼太郎》第4期於1997年4月起實施,同年9月2D的數位動畫《夢幻蠟筆王國》與同年11月加入3D效果的數位動畫《新‧怪博士與機器娃娃[22][44][50]放映成為東映動畫第一部數位動畫。在作業程序中,Animation、上色、攝影、背景和編輯全面數位化帶來許多便利,特別是在色相方面可以選擇多達1670萬種色相,不需要等待顏料風乾[3]。工作者可以立即有效率地處理螢幕上所有作業流程。[44][51][50]

東映動畫在剛開始開業時只有短程的商業計劃,沒有長途商業計劃。[52]課長金田「動畫是日本影業向世界推展的唯一產品」[53]在1974年就任社長後,一直有將日本動畫轉向海外市場想法[54][55]。作為日本動畫的海外推動者,金田是這個專案的指揮人物[53][54][56][55][57]成立海外動畫版權銷售專案以東亞東南亞為首 ,每年積極參加歐洲等世界各國的電視電影展、訪問世界各地的電影和發行公司,希望促進日本動畫的出口[53]擴大電影和海外版權的銷售渠道[54][57]。今田說「動畫是世界的共通語言」[54]。但日本所製造的動畫影片就和漫畫一樣沒有受到多數海外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願意接受它們。[58]1978年7月,《小甜甜》和《金剛戰神》在法國安滕納第2頻道播出獲得高收視率[54]。《無敵鐵金剛》在義大利和西班牙很受歡迎[59]。1978年在法國和義大利《金剛戰神》獲得80%的最高收視率。《小甜甜》在黃金時段播出因此人氣居高不下[58]。1970年代~1990年的年初,日本動畫僅被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拉丁地區接受[60],但是以語言文化為中心的盎格魯-撒克遜地區,如英國德國北歐個人主義因素,日本漫畫和動畫都受到抵制[61]。這些情況一直到1986年《七龍珠》和《聖鬥士星矢》的動畫相繼推出後情況才獲得顯卓改善,日本的動畫成功拓展到海外市場[54]。從那時起《金剛戰神》《小甜甜》《七龍珠》《美少女戰士》等動畫在世界各地播出[54][56][62]

1966年開始播出的日本和東映動畫第一部小女孩動畫片《魔法使莎莉》的「魔法少女」類型動畫,[19][51]後續推出《甜蜜小天使》加入變身要素的「魔法少女變身」類型動畫啟發漫畫作家武內直子《美少女戰士》的創作,和東映動畫原創的《小魔女DoReMi》《光之美少女[51]。《美少女戰士》藉由魔法變身與打擊惡勢力的女英雄讓世界各地的女孩為之瘋狂被稱為「女孩獨立宣言」並於海外五十個國家和地區放映[63]。該系列的版權銷售額達到3,000億日元與《七龍珠》相近[46]

1980年代後,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的漫畫作品陸續被改編成動畫,包括《怪博士與機器娃娃》、《金肉人》、《北斗神拳》、《聖鬥士星矢》、《七龍珠》、《灌籃高手》和《航海王》與「Jump黃金時代」同時進行播放。[46][19]並致力於創造向日本和世界的孩子傳達夢想家的精神,對未來滿懷希望的思想家和教育啟發的動畫童年[46][11],直至2012年改為「將『夢』與『希望』傳遞給全世界的孩子及所有人們」藉由Animation讓孩子懷著築夢與夢想家的思維,從中獲得對未來光明的希望和豐富的想像力[9]

1992年,EEI-TOEI動畫公司與菲律賓當地的EEI公司共同成立。

1995年,以人才培育為目的的東映動畫動畫研究所成立[9]開始招募導演動畫師,美術設計師和CG製作者的研究學生。1998年更改為東映ANIMATION有限公司(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株式會社)[9]

2000年引入數位板進行繪圖的數位系統。同年通過光纖網路連接菲律賓和日本生產產品的「東映アニメ製作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開始運營大大減少運輸所需的時間和效率。

2003年,在大泉工作室開設東映動畫畫廊。

2006年,與幻冬舍合作,推出不同於動畫和電影的「G-Anime」渥太華加蒂諾地區二級動畫公約。[64]

2013年7月16日,子公司東映動畫音樂出版有限公司的銷售管理部門和辦公室從新宿區橫町遷至中野中央公園。2014年,在獲得股東大會批准後總部遷至中野辦事處,並於同年9月對破舊的大泉工作室進行了改建。大泉工作室臨時遷移到練馬區平岡市約三年[65]新大泉工作室於2017年8月完成,同年的年底遷移完畢,並於2018年1月開始營運[66]。2017年9月23日起大泉工作室的東映動畫畫廊也關閉很長一段時間[67]。舊大泉工作室在2018年7月28日重新以東映動畫博物館開幕[68]

相對於其他早已建立明確職位分工和外判制度的動畫公司,東映動畫是少數直至2000年代,仍然堅持主要動畫導演和製作人需為全職,並且完全理解所有製作流程的工作室。當中以助理導演人員需要兼任單集音響導演,與及製作人可以直接介入故事大綱的傳統,使之在業界領導地位中更為突出。不過進入2010年代,管理層開始接受更多自由身動畫師參與製作,並出現更多系列作品完成內部企劃後,將所有製作管理完全外判給中小型動畫公司的做法。

東映漫畫節

東映漫畫節日語:東映まんがまつり是東映兒童電影的標題[69]於1963年12月起,每年的春節和學生寒假、暑假期間在日本全國的劇院放映動畫電影,主要的受眾對象為兒童。兒童可透過完成兒童雜誌所指定活動取得門票優惠折扣,也稱為「東映兒童動畫節」日語:東映ちびっ子まつり[69]。入場的兒童有機會獲得在電影預告片中所公開的禮品。

  • 1990年改為「東映動畫節」日語:東映アニメフェア
  • 1990年7月變更「東映超級英雄博覽會」日語:東映スーパーヒーローフェア
  • 2009年「3D東映動畫節」日語:とびだす!東映アニメまつり
  • 2019年「東映漫畫節」日語:東映まんがまつり
  • 2020年受到疫情2019冠狀病毒病日本疫情影響,動畫電影延期上映[70][71][72]

大事記

1948年1月31日政岡憲三與山本善次郎在東京成立「日本動畫有限公司」,1952年8月更名為「日動映畫有限公司」。其後,日動映畫於1956年7月31日被東映收購,並更名為「東映動畫有限公司」,開始製作動畫電影。 東映動畫時代製作的第一套電視動畫《狼少年Ken》於1963年11月25日正式於電視上播映。

  • 1957年5月
    • 第一部短動畫《こねこのらくがき》播映。
  • 1958年10月
    • 第一部電影動畫《白蛇傳》上映。
  • 1963年11月
    • 第一套電視動畫《狼少年肯日語狼少年ケン》播映。
  • 1969年3月
    • 「東映まんがまつり」第一部電影動畫《穿靴子的貓(長靴をはいた貓)》上映,主角「皮洛(ペロ)」成為東映動畫公司的象徵。
  • 1973年6月
    • 開始海外的外包製作。
  • 1975年2月
  • 1979年8月
  • 1981年4月
  • 1985年10月
    • 導入數位攝影系統。
  • 1986年3月
    • 第一套自製遊戲軟體《北斗神拳》銷量達450,000張。
  • 1991年12月
    • 基於數位影像的CATAS完成。
  • 1992年11月
    • 在菲律賓成立EEI-TOEI ANIMATION CORPORATION(現為合併子公司)。
  • 1995年12月
  • 1997年2月
    • 電視和電影動畫全面數位化,使用「RETAS」第一部數位電視動畫《夢幻蠟筆王國》播映。
  • 1997年3月
    • 香港設立了TOEI ANIMATION ENTERPRISES LTD(現為一家合併子公司)。
  • 1998年1月
    • EEI-TOEI ANIMATION CORPORATION成為子公司(現為合併子公司)。
  • 1998年10月1日
    • 更名為東映ANIMATION有限公司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株式会社)。[73]
  • 1999年2月 
    • 原創動畫系列開始。
  • 2000年4月
    • EEI-TOEI動畫公司更名為TOEI ANIMATION PHILS,.INC。
  • 2000年10月
    • 全面啟用CELSYS Inc.及平板LCD螢幕的電腦作畫數位系統。
  • 2001年3月
    • 設立TOEI ANIMATION INCORPORATED(現為合併子公司)。
  • 2002年7月
    • 成立LATERNA Inc.(現為AMAZONLATERNA Inc.)。
  • 2004年3月
    • 美國洛杉磯成立了TOEI ANIMATION INCORPORATED(現為合併子公司)。
  • 2004年12月
    • 法國巴黎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成立了TOEI ANIMATION EUROPE SAS(現為合併子公司)。
  • 2005年1月
    • 導入全新的核心SAP系統。用於創立50週年記念作品系列和之後的動畫產品。
  • 2006年4月
  • 2007年10月
    • 第一部2D和3DCG長篇電影動畫《きかんしゃやえもん》上映。
  • 2008年12月
    • 收購TOEI ANIMATION ENTERPRISES LTD。
  • 2013年7月
    • 合併新宿辦事處和周邊地區的其他基地,並遷至中野辦事處。
  • 2014年12月
    • 大泉工作室重新裝潢,臨時工作室搬移東京都練馬區光丘。
  • 2018年1月
    • 臨時製作部搬到新的大泉工作室。
  • 2020年12月22日
    • 引入Preferred Networks, Inc.開發的「Scenify]人工智慧技術[74],與長崎國際大學合作的第一部實驗動畫電影《URVAN》於2021年2月12日發表[75]

電視動畫·網路動畫

1960年代

  • 狼少年肯日語狼少年ケン(1963年-1965年)
  • 少年忍者風之藤丸(1964年-1965年)
  • 格列佛的宇宙旅行日語ガリバーの宇宙旅行(1965年)
  • Hustle Punch(1965年-1966年)
  • 彩虹戰隊(1966年-1967年)
  • 阿松(第1作、1966年-1967年)
  • 航海王子(1966年)
  • 魔法使莎莉(第1作、1966年-1968年)
  • かみなり坊やピッカリ・ビー (1967年-1968年)
  • ピュンピュン丸(第1期:1967年/第2期:1969年-1970年)
  • キングコング(Video craft共同製作、1967年)
  • 1/007親指トム(Video craft共同製作、1967年)
  • 鬼太郎(第1作、1968年-1969年)
  • サイボーグ009(第1作、1968年)
  • Akane-chan(1968年)
  • 佐武と市捕物控Studio zero蟲製作公司共同製作、1968年-1969年)
  • 甜蜜小天使(第1作、1969年-1970年)
  • もーれつア太郎(第1作、1969年-1970年)
  • 虎面人(1969年-1971年)

1970年代

1980年代

※與一家國際電影公司合作,○與Marvel Productions和Sangbou Productions合作。

  • 魔法少女拉拉貝爾(1980年-1981年)
  • 圓桌騎士物語(1980年)
  • がんばれ元気(1980年-1981年)
  • めちゃっこドタコン(1981年、※)
  • 小婦人(1981年、※)
  • ハロー!サンディベル(1981年-1982年)
  • 天才博士與機器娃娃(1981年-1986年)
  • ハニーハニーのすてきな冒険(1981年~1982年、※)
  • J9系列
    • 銀河旋風(1981年-1982年)
    • 銀河烈風(1982年-1983年)
    • 銀河疾風(各話製作協力、1983年-1984年)
  • 千年女王(1981年-1982年)
  • 虎面人二世(1981年-1982年)
  • 魔境傳說(1982年、途中から、※)
  • あさりちゃん(1982年-1983年)
  • 聖戰士 (機甲艦隊)(1982年-1983年)
  • パタリロ!(後に「ぼくパタリロ!」に改題、1982年-1983年)
  • The・かぼちゃワイン(1982年-1984年)
  • わが青春のアルカディア 無限軌道SSX(1982年-1983年)
  • 愛してナイト(1983年-1984年)
  • 光速電神(1983年-1984年)
  • 金肉人(1983年-1986年)
  • 停止!!雲雀!(1983年-1984年)
  • 伏魔小旋風(1983年)
  • 夢戦士ウイングマン(1984年-1985年)
  • 變形金剛系列
    • 變形金剛(1984年-1986年、〇)
    • 變形金剛 (第三季)(1986年-1987年、〇)
    • 變形金剛 (第四季)(製作元請:AKOM、OP動畫、1987年、〇)
    • 變形金剛 (第五季)(1987年-1988年)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1988年-1989年)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1989年)
  • 外星小美兒(1984年-1985年)
  • 雷射戰士(1984年-1985年)
  • Gu-Guガンモ(1984年-1985年)
  • 北斗神拳系列(2006年劇場版由Tom's Entertainment製作)
    • 北斗神拳(1984年-1987年)
    • 北斗神拳2(1987年-1988年)
  • はーいステップジュン(1985年-1986年)
  • コンポラキッド(1985年)
  • 鬼太郎(第3作、1985年-1988年)
  • 大英雄(1985年-1987年、〇)
  • 楓葉鎮物語系列
    • 楓葉鎮物語(1986年-1987年)
    • 新楓葉鎮物語 棕櫚鎮篇(1987年)
  • 七龍珠系列
    • 七龍珠(1986年-1989年)
    • 七龍珠Z(1989年-1996年)
  • 銀牙(1986年)
  • 剛Q超児イッキマン(1986年)
  • 聖鬥士星矢(1986年-1989年)
  • 傑森一家(製作元請:Hanna Barbera Productions、製作協力、1987年)
  • 聖魔大戰系列
    • 聖魔大戰(1987年-1989年)
    • 新聖魔大戰(1989年-1990年)
  • 假面忍者 赤影(1987年-1988年)
  • レディレディ!!系列
    • レディレディ!!(1987年-1988年)
    • ハロー!レディリン(1988年-1989年)
  • G.I Joe: The Movie(1987年)
  • 鬥將!!拉麵男(1988年)
  • 魁!!男塾(1988年)
  • 甜蜜小天使(第2作、1988年-1989年)
  • 惡魔君(1989年-1990年)
  • 魔法使莎莉(第2作、1989年-1991年)
  • 西瓜皮先生(1989年-1990年)

1990年代

  • もーれつア太郎(第2作、1990年)
  • 神通小精靈(1990年-1992年)
  • 金魚注意報!(1991年-1992年)
  • 蓋特機器人號(1991年-1992年)
  • キン肉マン キン肉星王位爭奪編(1991年-1992年)
  • 勇者鬥惡龍 達伊的大冒險(1991年-1992年)
  • 美少女戰士系列
    • 美少女戰士(1992年-1993年)
    • 美少女戰士R(1993年-1994年)
    • 美少女戰士S(1994年-1995年)
    • 美少女戰士SuperS(1995年-1996年)
    • 美少女戰士Sailor Stars(1996年-1997年)
  • スーパービックリマン(1992年-1993年)
  • GS美神(1993年-1994年)
  • 灌籃高手(1993年-1996年)
  • リトルツインズ(1993年)
  • 足球風雲!(1993年-1994年)
  • 橘子醬男孩(1994年-1995年)
  • 真拳伝説タイトロード(1994年)
  • 空想科學世界(1995年)
  • 世界名作童話シリーズ ワ〜ォ!メルヘン王國(1995年)
  • 芳鄰物語(1995年-1996年)
  • 鬼太郎(第4作、1996年-1998年)
  • 七龍珠GT(1996年-1997年)
  • 靈異教師神眉(1996年-1997年)
  • 流星花園(1996年-1997年)
  • 甜心戰士F(1997年-1998年)
  •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1997年-2000年)※東映動畫最後的傳統動畫作品
  • あずみマンマ・ミーア(1997年)
  • 夢幻蠟筆王國東映動畫第一部數位動畫作品、1997年-1999年)
  • ハニ太郎です。(1997年-1998年)
  • 天才博士與機器娃娃(1997年-1999年)
  • 春庭家の3人目(1998年)
  • こっちむいて!みい子(1998年-1999年)
  • ふしぎ魔法ファンファンファーマシィー(1998年-1999年)
  • ヘリタコぷーちゃん(1998年-1999年)
  • 遊戲王(第1作、1998年)
  • 甜蜜小天使(第3作、1998-1999年)
  • 守護月天!(1998年-1999年)
  • 小魔女DoReMi(1999年-2000年)
  • 神風怪盜貞德(1999年-2000年)
  • 數碼寶貝大冒險(1999年-2000年)
  • 航海王(1999年-)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相聯事件

工作問題

2021年1月20日有兩名員工於《光之美少女系列(東堂いづみ)》團隊,在網路上以假名發表指控東映動畫公司過度勞累,歧視外籍員工。他們說:「我一直很欣賞東映動畫。從東映的導演那裡收到了寶貴的建議,在加入公司之前一直對公司的印象很好。但是當我進入公司後卻倍感壓抑。」[76][77]但是公司否認有歧視外籍員工及工作量的行為,公司表示他們確實在東映動畫上班,但是新加入沒有朋友支援工作,所以產生這些想法。[78]

第三方入侵

2022年3月6日,東映動畫雇員在某個被篡改的網站下載業務所需軟體時,電腦被感染勒索病毒,隨後內部網遭到「第三方入侵」,伺服器和電腦的部分數據被勒索病毒加密,東映動畫採取了停止部分內部系統和限制外部訪問等安全措施,因此部分動畫的製作進度受到影響。[79]

關聯人物

歷任董事

  1. 大川博(1956年-1964年)
  2. 山崎李四郎(1964年)
  3. 山梨稔(1964年-1971年)
  4. 高橋勇(1971年-1972年)
  5. 登石雋一(1972年-1974年)
  6. 今田智憲(1974年-1993年)
  7. 泊懋(1993年-2003年)
  8. 高橋浩(2003年-2012年)
  9. 高木勝裕(2012年-)

現役員

  • 森下孝三(東映動畫前任董事長)
  • 重村一(ニッポン放送取締役會長、東映動畫社外取締役)

企劃

  • 清水慎治
  • 関弘美
  • 鷲尾天

動畫師・助理導演

自由職業動畫師・助理導演

  • 蘆田豐雄(動畫師・助理導演)
  • 荒木伸吾(動畫師)
  • 志田直俊(動畫師)
  • 海老澤幸男(動畫師)
  • 大田朱美(動畫師)
  • 大塚康生(動畫師)
  • 高橋優也(動畫師)
  • 塗永策(動畫師)
  • 宮本浩史(助理導演)
  • 森利夫(動畫師)
  • 藪下泰司(助理導演)
  • 山下高明(動畫師)
  • 梨澤孝司(動畫師)
  • 真部周一郎(動畫師)
  • 美馬健二(動畫師)
  • 大塚健(動畫師)
  • 內山正幸(動畫師)
  • 馬越嘉彥(動畫師)
  • 細田守(動畫師・助理導演)
  • 杉井儀三郎(助理導演)
  • 石崎壽夫(動畫師)
  • 芝山努(助理導演)
  • 宮崎駿(助理導演)
  • 芹川有吾(助理導演)
  • 高畑勲(助理導演)
  • 小林治(助理導演)*

腳本家

製片人

  • 今田智憲
  • 金丸裕
  • 神木優
  • ギャルマト・ボグダン
  • 柴田宏明
  • 七條敬三
  • 內藤圭祐
  • 原徹
  • 森山義秀
  • 柳川明
  • 若林豪
  • 渡邊亮徳

美術設計師

  • 佐藤千恵
  • 増田竜太郎
  • 行信三 (カルロス・ユキ)
  • ゆききゆえ
  • 吉池隆司
  • 渡辺佳人

色彩設計師

  • 小日置知子
  • 佐久間ヨシ子
  • 沢田豊二
  • 塚田劭
  • 辻田邦夫 (國音邦生)
  • 堀田哲平

CG導演

  • 中澤大樹
  • 宮原直樹
  • 川崎健太郎
  • さとうえい
  • 加藤康弘
  • 能沢諭
  • 牧野快
  • 宮本浩史
  • 日向學
  • 鎌田匡晃
  • 小林真理
  • 鄭載薫
  • 高橋友彥

製片助理

  • 風間厚徳
  • 額賀康彥
  • 柳義明
  • 坂井和男
  • 樋口宗久
  • 山崎尊宗

其他相關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另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