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权是指联合国及各国际组织中,对第二次国共内战后哪个政权能合法代表“中国”、拥有“中国”国家主权、并享有各项属于中国之国际法权利的认定。拥有中国代表权的国家或政权称为中国合法政府(英语:Legitimate government of China)或中国合法代表(Legitimat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在1949年之前,中国代表权由中华民国拥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声称自己取代中华民国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而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竞逐“中国”的国际地位归属,因此出现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的中国席位,此后国际社会主要认为中国代表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分治,产生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代表权的主张,扩及到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台湾主权,进而要求其邦交国需遵守“一中原则”,不得认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中华民国自蒋经国政府时期起逐渐减少对中国代表权的竞逐,至李登辉政府时期奉行“务实外交”政策,在外交上不再坚持中华民国拥有中国代表权,除了强调中华民国为主权独立之国家,也认为海峡两岸互不隶属,以此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台湾主权的主张。马英九政府时期则奉行“活路外交”政策,在“九二共识”及“一中各表”的基础上处理与邦交国关系,在国际上不抵触“一个中国”原则”,避谈中国代表权问题。民进党政府时期,基本维持李登辉政府的政策,但在陈水扁政府时期曾有偏向台独的“一边一国”主张。
概论
自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内部曾经有多次政权分裂。最早为1917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建立的护法军政府以及之后的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之间的对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独立政权后,曾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对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取得中国大陆之后,经由苏联协助,开始在国际上争取中国代表权。撤退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经由美国支持,在联合国中仍然保有中国席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国逐渐增加后,在联合国中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数量增加,美国曾经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但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双方反对而失败[1]。
1971年通过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拥有中国代表权。此后1972年中国与美国签定上海公报,中国政府在公报上首次表明,“中国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形成一个中国政策,此后国际上主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中国代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用中国代表权作为工具,压缩中华民国参与国际社会空间,打击台湾国家地位,以迫使中华民国走向统一。
在退出联合国及中美断交后,蒋经国总统走向默认两个中国,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共产中国,中华民国为民主中国。在奥会模式形成后,在国际上逐渐放弃自称为中国。[原创研究?]
中华民国与中国代表权
中华民国曾经认为自身拥有中国法统或道统,最初保持汉贼不两立政策,自认为唯一合法中国代表。在1990年代后,经由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与修改国籍法,将法律体系中的中国,逐步修改为中华民国,将国家统治范围限制在台湾地区之中。在法律体系中不再自称为中国,使用中华民国全称,或台湾名称。外交上采行务实外交,不坚持中华民国拥有中国代表权,而只代表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代表权
国际社会认定的中国代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邦交的所有国家皆遵守一中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透过各种方式,持续要求世界各国清楚的表达并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以推动中国统一。
除了中华民国邦交国外,大部分国家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中国代表权,具有争议的部分则是台湾是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也就是所谓台湾问题。多数国家采取战略模糊的外交手法,在措辞上选择不正面承认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如英国与加拿大的采用,以“认知到”(acknowledge)或“留意到”(take note of),来取代“承认”(recognize)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台湾[2][3]。
美国对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边外交政策,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关系法》与六项保证为基点。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中国代表权,认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台湾领土的主张,但承诺支持台湾保持现况,不支持单边改变现况的行动。
2023年5月16日,美国联邦众议院外委会通过“台湾国际团结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该法案强调,联大2758号决议仅处理中国代表权问题,不涉及台湾[4]。7月2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该法案[5]。
联合国中国代表权
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明定于联合国宪章第23条)。此时全中国版图正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统治。其后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利,中国共产党及各人民团体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统治中国大陆。当年底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后,两岸分立分治的局面形成。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都声称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对方是合法政府。从1950年至1971年中华民国政府的代表一直拥有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不断争取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中国代表权,要求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席位。
1971年7月1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国(后增至23国)提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6][7],史称“两阿提案”。
1971年10月19日-10月24日的联合国大会总辩论期间,有70多国参与了关于中国代表权辩论的发言。1971年9月29日美国同日本等19国(后增至22国)所提出“重要议题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入会的“取代投票案”从2分之1赞成通过的门槛,改为3分之2赞成才得以通过之重要议题,在1971年10月25日的表决过程中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未获通过。同日时任美国大使老布希连同日本等17国(后增至19国)提出临时动议,主张将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号决议草案分段表决,其中“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部分作为另一项议案,如果能获得足够的赞成票,有机会促成“双重代表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以常任理事国身份参与联合国,同时中华民国仍然保持其联合国普通会员国的席位,但此动议在表决中以61票反对,51票赞成,16票弃权的结果未获通过,换言之当时中华民国的65个友邦中出现了严重倒戈,再加上当天又有与中华民国政府关系友好的沙特阿拉伯大使白汝迪[8]奉其国王指示帮忙中华民国,不断地发言且坚持自己的提案比阿尔巴尼亚提案或者双重代表权案都好,导致众多成员国不满,令中华民国代表团认知到即将进行的“取代投票案”已无希望,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周书楷上台发言,表示对于即将进行的投票案感到相当遗憾,中华民国决定自行退出以维护立场[9],随后中华民国代表团离席,最终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10][11][12][13]。
波兰学者陆安宁(Antonina Łuszczykiewicz)与孟狄斯(Patrick Mendis)于2023年发表论文于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其中提到,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只有承认(Recognize)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但没有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代表中华民国,未注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也未提到台湾国家地位的解决方案。中国利用这项决议案将台湾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伤害了民主世界的力量,无法良好制衡中国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国际社会需要台湾的力量[14]。
国际组织中国代表权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在联合国取得“中国”代表权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根据“一个中国”原则要求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停止以“中华民国”或“中国”之名称呼1949年政府迁往台湾后的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方面1976年被强迫以“台湾”名义参加该年举行的蒙特利尔奥运,因感到矮化而拒绝该队名[15]。其后,根据1979年6月及10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决议,中华民国需以“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继续参加奥运会。1981年3月23日,中华民国奥委会(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签订《洛桑协议》,中华民国方面正式接纳“中华台北”名称做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代表团名称[16]。这一模式在其后被称作“奥会模式”或“奥运模式”。该模式使得中华民国能够参加国际运动赛事及部分国际组织,但亦引起了批评声浪[17]。
注释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