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
禾 | 口 |
說文解字 | |
---|---|
相譍也。从口禾聲。 ——《說文解字》 |
康熙字典 | |
---|---|
《丑集上》《口部》 和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𠀤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康熙字典》 |
“和”的Unihan資料 | |
---|---|
|
|
|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 |||||||||||||||
---|---|---|---|---|---|---|---|---|---|---|---|---|---|---|---|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
(hàn,ㄏㄢˋ)
(hè,ㄏㄜˋ) 亦作“龢”。
(huó,ㄏㄨㄛˊ)
(huò,ㄏㄨㄛˋ)
(hú,ㄏㄨˊ)
語言 | 地區 | 詞 |
---|---|---|
文言文 | 與、及 | |
書面語 (白話文) | 和 | |
北京-東北官話 | 北京 | 和、跟 |
臺灣 | 和、跟 | |
冀魯官話 | 濟南 | 和、跟、給 |
中原官話 | 西安 | 跟、連 |
西南官話 | 成都 | 跟、給 |
武漢 | 跟 | |
江淮官話 | 揚州 | 跟、交 |
合肥 | 跟 | |
粵語 | 廣州 | 同、同埋 |
香港 | 同、同埋 | |
台山 | 同埋 | |
陽江 | 鄧、同 | |
贛語 | 南昌 | 跟、同 |
客家語 | 梅縣 | 同 |
苗栗(北四縣腔) | 摎 | |
屏東(內埔,南四縣腔) | 同 | |
新竹縣(竹東,海陸腔) | 摎 | |
臺中(東勢,大埔腔) | 同 | |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 摎 | |
雲林(崙背,詔安腔) | 和 | |
晉語 | 太原 | 和、跟 |
閩北語 | 建甌 | 邀 |
閩東語 | 福州 | 共 |
閩南語 | 廈門 | 佮 |
泉州 | 佮 | |
漳州 | 佮 | |
臺北 | 佮 | |
檳城(泉漳) | 佮 | |
潮州 | 佮、共 | |
吳語 | 上海 | 搭 |
蘇州 | 搭 | |
溫州 | 搭、伉 | |
湘語 | 長沙 | 跟 |
雙峰 | 跟、同 |
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