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龙(学名:Qianjiangsaurus,意为“黔江区的蜥蜴”)是鸭嘴龙超科鸟脚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来自中国晚白垩世正阳组。属下包括单一物种长生黔江龙(Q. changshengi),所知于部分骨骼。黔江龙是华南地区命名的少数鸭嘴龙超科之一,且表明了正阳组与蒙古年代相似地层所含动物群之间的重要联系。
黔江龙属 化石时期:
| |
---|---|
复原图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亚目: |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硬棘龙类 Styracosterna |
演化支: | †鸭嘴龙形类 Hadrosauriformes |
总科: | †鸭嘴龙超科 Hadrosauroidea |
属: | †黔江龙属 Qianjiangsaurus Dai et al., 2024 |
模式种 | |
†长生黔江龙 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 Dai et al., 2024
|
发现与命名
黔江龙正模标本CLGRP V00016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的古生物考察队于2022年冬发现,出土于中国南部重庆市黔江区正阳街道附近的正阳组沉积物。标本由一具关节部分连接的不完整骨骼组成,包括一个不完整的下颌骨、四节背椎、骶椎、许多尾椎及相连的人字骨、大部分骨盆带和几块后肢骨骼。[1]
2024年,戴辉等人根据此化石遗骸描述鸭嘴龙超科恐龙新属新种长生黔江龙(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属名组合模式产地所在的黔江区及希腊语σαῦρος(sauros,意为“蜥蜴”)。种名致敬化石产地发现者王长生。[1]
描述
黔江龙正模标本可能代表一具性成熟成体。其长约8米(26英尺),与近缘分类单元相比体型中等。[1]
耻骨上耻突呈扇形,长高之比约为0.79,这是从正模标本上鉴定出的一项自衍征(独特衍生特征)。还有一个由其它特征构成的独特组合,其中包括齿骨齿共有30颗且每个齿槽生有不超过5颗牙齿、冠突与齿骨成直角及骶骨含7节融合的骶椎。虽可根据祖征将其确信地归入鸭嘴龙超科,但其亦有鸭嘴龙科较晚分化成员的衍生特征,表明其为两个类群之间的过渡物种。[1]
分类
戴辉等人(2024年)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将黔江龙恢复为德加多克塔组的姐妹群,[3]并将二者恢复为鸭嘴龙科之外的鸭嘴龙超科较晚分化成员。结果如以下分支图所示:[1]
鸭嘴龙形类 Hadrosauriformes |
| ||||||||||||||||||||||||||||||||||||||||||||||||||||||||||||||||||||||||||||||||||||||||||||||||||||||||||||||||||||||||||||||||||||||||||||||||
古生态学
黔江龙的发现为中国正阳组与蒙古德加多克塔组及西戈约特组动物群之间的几个相似之处提供了进一步支持。这些相似之处可能表明,两片区域在晚白垩世末的坎帕阶晚期至马斯特里赫特阶早期存在动物群交换。正阳组的绝对年代尚未确定,但很可能是在此期间沉积的。[1]
黔江龙是从正阳组命名的首个有效恐龙分类单元。该地层还发现了未命名泰坦巨龙类及兽脚类(包括暴龙超科及假定的肉食龙类)的残破标。由于该地区直到2022年才开始大规模发掘,未来可能发现更多标本,如同时期层位中所见似鸟龙类、镰刀龙超科及偷蛋龙类。[1][4][5]
参见
- 鸭嘴龙类研究历史
- 2024年主龙类古生物学研究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