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肉食龙下目(学名:Carnosauria)是以群大型掠食性恐龙,生存于侏罗纪到白垩纪,在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前中期均非常繁盛。肉食龙下目最初包含许多种类的大型兽脚亚目恐龙,但这些物种彼此之间并没有接近的关系,而成为复系群;肉食龙下目后来被定义为只包含异特龙超科与牠们的近亲。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一些非常大型的肉食龙下目恐龙,例如南方巨兽龙与魁纣龙等,牠们属于鲨齿龙科,是最大型的掠食性恐龙之一。
肉食龙下目传统上被当成所有大型兽脚类恐龙的集中地,但80年代与90年代的研究显示,除了体型相近以外,这群大型兽脚类恐龙只拥有少数共同特征。肉食龙下目的大多数原有物种,现在被分类为更原始的兽脚类恐龙。其他物种如果跟鸟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则被分类于虚骨龙类、例如暴龙科。剩下的原有物种包含:斑龙科、棘龙科、以及角鼻龙类。甚至曾有非恐龙动物被分类于肉食龙下目,例如劳氏鳄目的巨齿龙(Teratosaurus)。
现代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将肉食龙下目定义为:与异特龙拥有较近共同祖先,而与现代鸟类拥有较远共同祖先的所有恐龙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1993年,菲力·柯尔(Phil Currie)与赵喜进建立异特龙超科演化支。在90年晚期,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将异特龙超科定义为以分支基干的演化支,并定义为︰在所有新坚尾龙类恐龙里,亲缘关系较接近异特龙,而离新鸟亚纲较远的所有物种。在2007年,凯文·帕迪恩(Kevin Padian)则提出以节点为基础的演化支,将异特龙超科定义为︰异特龙、中华盗龙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托马斯·霍尔特(Thomas R. Holtz)、菲力·柯尔、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也使用这个演化支定义。但在近年研究里,鲨齿龙科与异特龙科、中华盗龙科的演化关系则未确定,因此还无法确定鲨齿龙科是否属于异特龙超科。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Benson等人的2000年异特龙类研究[1]。
异特龙超科 |
| ||||||||||||||||||
编号'CPT-1980标本被发现于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的Villar del Arzobispo地层。地质年代为侏罗纪晚期提通阶到白垩纪早期的贝里亚阶。目前存在西班牙的地方博物馆,是个长9.83公分的异特龙超科牙齿,只有齿冠部分[2]。在2009年,研究人员将发现于葡萄牙的异特龙超科牙齿,长12.7公分,与CPT-1980标本作了比较,发现CPT-1980标本是已知在西班牙发现的最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而完整身长被推测有6到15米长[2]。
肉食龙("Carnosaurus")是个无资格名称,是由德国的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在1929年所提出,有时被分类于恐龙之内。该名称可能是个排版错误,休尼博士原本要将一个不确定物种归类于肉食龙下目的分类未定项目,但在印刷的过程中这个名称被错置,变成休尼博士创造了一个新的属名。这个假设是由乔治·奥利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在1999年公布在Dinosaur Mailing List论坛。肉食龙这个名称从没有过叙述,也没有正常的使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