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佛教中的神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闻天王(梵语:वैश्रवण,罗马化:Vaiśravaṇa;巴利语:Vessavaṇa,毘沙门)“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天王、“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多闻”意为常闻佛法、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负责守护北俱卢洲。多闻天王为夜叉王,以夜叉、罗刹等为部众眷属。在印度神话中是北方守护神、知识之神、财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武神,在日本大多写成“毘沙門天”。
婆罗门教中,多闻天王原出于印度神话中的俱毗罗神。俱毗罗神曾经苦行千年,才从他的祖父——创造之神梵天手中得到北方守护神的职位,因此得到了象征财富的飞天马车“晡始伯卡”(Puṣpaka)维摩那,奠定了此后成为“守护与财富之神”的地位。故又名施财天。
多闻天王是北方的守护神,与东方的持国天王(即多罗吒)、南方的增长天王(即毗楼勒叉)、西方的广目天王(即毗留博叉)合称“四大天王”,多闻天王同时也是四大天王的首领。
相传,多闻天王经常护持如来道场,因此有缘时常听闻如来说法,故名多闻天,是知识之神。
多闻天王原形象为右手托宝塔,左手持三叉戟,被认为是神话中托塔天王之原型。
在后期的中国,其塑像手上的塔、戟改为“伞”或“幢”,四大天王遂为后人赋予“风调雨顺”的吉祥意义;另一只手则多持银鼠或黄鼠,能吐宝珠。有的庙宇中也有一手持伞、一手托塔的形象。
在日本,也作一手持宝棒,一手持宝塔。
在中国唐朝,唐明皇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军队之中,皆以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
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战国时代许多武将笃信佛教,也出现了著名的“毘沙门天降主”——越后的军神上杉谦信,自诩为毘沙门天的化身。他的军旗就有“毘”(“毗”之异体字)的字样。
毘沙门天也被纳入了日本民间信仰的“七福神”之一。日本民间传说,曾有一间供奉“毘沙门天”的寺庙,寺中僧侣只要将空钵抛向空中,就可以获得食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