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耀光,MBE(1907年—2006年10月12日),香港商人、慈善家及中国书画鉴藏家,以“至乐楼”为书斋名称收藏中国书画。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8年7月24日) |
祖籍福建省永定,父亲杨贵荣为穷所迫,过嗣何家,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925年,何耀光兄长何耀全(1897—1927)回广州投身“省港大罢工”爱国运动,他亦随行并入读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其后只身回到香港谋生,经中学同学梁锦祥介绍进入建利建筑公司当业务员,后成为经理,十余年间,为建利公司业务成就立下不少功劳。 1934年,与广州郭佩珍成婚,婚后育有五儿五女。 在1938年于香港创立福利建筑公司。及后成立香港建造商会及学校、医疗所、福利置业有限公司、福利地产有限公司等,成为香港建筑实业家。1952年任香港建造商会主席。何耀光曾经出版《黎明集》、《立身要旨处世经验漫谈》、《儆世诗五十首》等书籍。何耀光热心公益事业,曾向中国大陆教育赞助数千万元。1990年代捐赠350万元予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福利院,有关当局为表彰何老先生兴助桑梓之懿德,该福利院又以其母亲名义命名为“海珠区何贵荣夫人福利院”。
曾任职务及获得荣誉:
何耀光以“至乐楼”为书斋名称收藏中国书画,是香港三大中国书画私人收藏之一(其余两大收藏是“虚白斋”及“北山堂”)[2]。何耀光为自己的书斋起名“至乐楼”,除了表达其在鉴赏古人书画中所得到的无穷乐趣外,更寄予了“为善至乐”之意[3]。在收藏取向方面,何耀光以“先人品而后艺事”作为选择藏品的准则。他深信“忠义仁孝之士,其作品中自有一种刚正之气存乎笔墨之间”,透过观赏其手迹,可“追慕其为人,因而生仰止之心”;反之,“若人品亏缺,作品虽佳”,纵使其技艺高超,亦绝不入收藏之列。以中国书画来说,除了笔墨技法的赏析,作品背后的艺术家人格,所秉持的信念及价值观,同样是精髓之所在,故其藏品,大多为明末清初之“遗民”书画。
1962年,于香港大会堂举行“明遗民书画展”。
1975年,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办“至乐楼藏明遗民书画”展览。
1992年,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办“至乐楼藏明清书画”展览。
2010年,与香港艺术馆合办“明月清风──至乐楼藏明末清初书画选”展览。
2011年,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合办展览“17世纪中国的艺术革命──至乐楼藏明遗民书画选”。
2018年7月19日,何氏家族慷慨无私捐赠355件/组藏品予香港艺术馆。[4]
2019年,香港艺术馆设立永久的“至乐楼藏中国书画馆”,长期展出至乐楼书画藏品,并举办各种学术及教育活动,让市民大众能欣赏并分享这批精品。
2020年5月21日,香港邮政发行以“香港馆藏选粹──至乐楼藏品选”为题的特别邮票。一套六枚邮票及小型张展示五幅书画名家的作品,包括张大千《泼彩山水》、唐寅《桃花菴》、石涛《写黄研旅诗意册》、陆治《采芝图》和陈字《山水人物杂册》,都是独一无二的瑰宝。[5]
2021年7月28日,再捐赠8件/组藏品予香港艺术馆,先后共捐赠363件/组藏品,作长远公共展示和教育用途,永久与市民大众分享。[6]
2021年11月5日至2022年3月6日,香港艺术馆与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合办“世外丹青──至乐楼藏明清士僧书画展”,借出51组至乐楼藏品远赴巴黎,将传统中国书画中别具风骨的“明遗民”作品推广至国际。[7]
香港以何耀光伉俪命名的机构及建筑:
何耀光是何世柱的亲生父亲。何世柱家族成立何耀光慈善基金,继承父亲何耀光的慈善事业。
何耀全是何耀光的胞兄,何耀全是工人运动领袖之一,省港大罢工领导人,历任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首届执委,及第二届常务委员。1927年4月被捕遇害。
何耀光媳妇马海伦为著名艺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