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列表写出了历届邵逸夫奖的得奖者。
历届得奖者
年份 | 得奖者 | 国家[a] | 得奖原因 | 参考资料 |
---|---|---|---|---|
2004年 | 詹姆斯·皮布尔斯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于宇宙学及天体物理学之贡献。 | [1][2] |
2005年 | 杰佛瑞·马西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发现首个外太阳系行星之贡献。 | [3][4] |
米歇尔·麦耶教授 | 瑞士 | |||
2006年 | 索尔·珀尔马特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发现宇宙加速膨胀及暗能量或真空能量之贡献。 | [5][6] |
亚当·里斯教授 | 美国 | |||
布赖恩·P·施密特教授 | 澳大利亚 | |||
2007年 | 彼得·戈德赖希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于天文物理学及行星科学之贡献。 | [7][8] |
2008年 | 赖因哈德·根策尔教授 | 德国 | 以彰其发现并论证银河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之贡献。 | [9][10] |
2009年 | 徐遐生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于理论天文学之一生贡献。 | [11][12] |
2010年 | 查尔斯·L·本内特教授 | 美国 | 以彰他们领导威尔琴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实验之贡献,使其能够精确测量宇宙学基本参数,包括宇宙的几何、年龄和组成。 | [13] |
莱曼·佩吉教授 | 美国 | |||
大卫·斯伯格教授 | 美国 | |||
2011年 | 恩里科·科斯塔博士 | 意大利 | 以表彰他们领导天文卫星,证明了宇宙中最大能量的爆发 ─ 伽玛射线暴 ─来自宇宙学距离。 | [14] |
杰拉尔德·菲什曼博士 | 美国 | |||
2012年 | 大卫·朱维特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海王星以外物体及描述其特性,对研究太阳系最初之形成及追寻短周期彗星来源提供宝贵资料。 | [15] |
刘丽杏教授 | 美国 | |||
2013年 | 史蒂文·巴尔布斯教授 | 英国 | 以表彰他们对磁性旋转不稳定性的发现和硏究。他们的工作说明了磁性旋转不稳定性引发湍流,并足以解释天体物理学里吸积盘的角动量输运机制。 | [16] |
约翰·F·霍利教授 | 美国 | |||
2014年 | 丹尼尔·爱森斯坦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在测量星系大尺度结构特征上的贡献,这些测量包括重子声振荡和红移空间扭曲,其结果足以对宇宙学模型作出约束。 | [17] |
肖恩·科尔教授 | 英国 | |||
约翰·皮考克教授 | 英国 | |||
2015年 | 威廉·J·博鲁茨基 | 美国 | 以表彰他构思及领导开普勒计划;这计划大大增进了对太阳系外行星系及恒星内部的认识。 | [18] |
2016年 | 朗纳·德瑞福教授 | 英国 | 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IGO的构思和设计。LIGO最近首次直接观测到引力波,为天文探索开创了一个新方法,而首先侦测到的非凡事例为两个星级质量的黑洞合并。 | [19] |
基普·索恩教授 | 美国 | |||
莱纳·魏斯教授 | 美国 | |||
2017年 | 西蒙·怀特教授 | 德国 | 以表彰他在理解宇宙里结构形成的贡献。他运用强大的数值模拟证实在早期的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涨落怎样发展成现今宇宙所看见的星系和其他非线性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具有平直几何、并由暗物质和宇宙常数所支配的宇宙模型。 | [20] |
2018年 | 让-卢普·皮热教授 | 法国 | 以表彰他对红外到亚毫米光谱范围天文学的贡献。他探测了在过去恒星形成过程中的星系所放出的宇宙远红外背景,并提出星际物质含有芳香族碳氢分子。通过普朗克太空计划,他处理了星际物质前景的影响,显著地提升了我们对宇宙学的认识。 | [21] |
2019年 | 爱德华·C·斯通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领导旅行者项目。旅行者项目在过去四十年间,改变我们对四颗巨行星和外太阳系的了解,开展了探索星际空间的任务。 | [22] |
2020年 | 罗杰·布兰福德教授 | 英国 | 以表彰他对理论天体物理学的根本性贡献,特别是在活跃星系核的基本理解、相对论性喷流的形成和准直、黑洞的能量提取机制和激波中的粒子加速及其相关的辐射机制。 | [23] |
2021年 | 维多利亚·卡士比教授 | 加拿大 | 以表彰她们对理解磁星作出的贡献。她们开发了新颖和精确的观测技术,从而证实具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存在,并描绘出了它们的物理特性。 | [24][25] |
赫丽萨·库韦利奥图教授 | 美国 | |||
2022年 | 莱纳特·林德格伦教授 | 瑞典 | 以表彰他们对天体测量学的贡献,尤其是在欧洲太空总署依巴谷号及盖亚号的构想和设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26] |
迈克尔·佩里曼教授 | 爱尔兰 | |||
2023年 | 马修·贝尔斯教授 | 澳大利亚 | 以表彰他们发现快速电波爆发 (FRBs)。 | [27] |
邓肯·洛里默教授 | 美国 | |||
莫拉·迈克劳克林教授 | 美国 | |||
2024年 | 什里尼瓦斯·库尔卡尼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对毫秒脉冲星、伽马射线暴、超新星,以及其他可变天体或瞬变天体的开创性发现。他对时域天文学的贡献甚多,并在帕洛马瞬变工厂及其后继者史维基瞬变探测器的构思、建造和领导上成就卓越,这些设施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变光学天空的理解。 | [28] |
年份 | 得奖者 | 国家[a] | 得奖原因 | 参考资料 |
---|---|---|---|---|
2004年 | 陈省身教授 | 中国 | 以彰其开辟微分几何之贡献。 | [29][30][2] |
2005年 | 安德鲁·怀尔斯教授 | 英国 | 以彰其证明费马大定理之贡献。 | [31][32] |
2006年 | 戴维·芒福德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于图案学和视觉学之贡献。 | [33][34] |
吴文俊教授 | 中国 | 以彰其于数学的机器证明法之贡献。 | ||
2007年 | 罗伯特·朗兰兹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启始及发展连结素数及对称性的朗兰兹纲领之贡献。 | [35][36] |
理查德·泰勒教授 | 英国 | |||
2008年 | 弗拉基米尔·阿诺尔德教授 | 俄罗斯 | 以彰其于数学物理之广泛且富影响力之贡献。 | [10][37] |
路德维希·法捷耶夫教授 | 俄罗斯 | |||
2009年 | 西蒙·唐纳森教授 | 英国 | 以彰其于三维及四维几何学之贡献。 | [12][38] |
克利福德·陶布斯教授 | 美国 | |||
2010年 | 让·布尔甘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在数学分析方面的工作与其在多项学科上的应用: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组合学、数论、遍历理论与理论计算机科学。 | [39] |
2011年 | 季米特里奥斯·赫里斯托祖卢教授 | 瑞士 | 以表彰他们在洛兰兹几何与黎曼几何中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的高度创新工作,及对广义相对论和拓扑学的应用。 | [40] |
理查德·哈密顿教授 | 美国 | |||
2012年 |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教授 | 法国 | 以表彰他在代数、几何和数学物理,特别是形变量子化,Motivic积分和镜像对称的开创性工作。 | [41] |
2013年 | 戴维·多诺霍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对现代数理统计学的深远贡献﹕他开创了在有噪声情况的最优统计估计算法;而他又建立了在大数据中实现稀疏表示和复原的高效率技巧。 | [42] |
2014年 | 乔治·卢斯蒂格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在代数、代数几何和表示论方面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并将这些学科结合起来,解决古典问题,且展现数学中美妙的新联系。 | [43] |
2015年 | 格尔德·法尔廷斯教授 | 德国 | 以表彰他们对数论基本工具的推行及发展,让他们及其他人能够解决存在已久的经典问题。 | [44] |
亨里克·伊万尼克教授 | 美国 | |||
2016年 | 奈杰尔·希钦教授 | 英国 | 以表彰他对几何学、表示论和理论物理学作出极重要贡献。他引入了基本而优美的概念和技术,影响深远。 | [45] |
2017年 | 科拉尔·亚诺什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在多个代数几何核心范畴所取得的卓越成果。这些成果革新了这领域,使一些长期令人束手无策的问题因而得以解决。 | [46] |
克莱尔·瓦赞教授 | 法国 | |||
2018年 | 路易斯·卡法雷利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突破性工作,包括创立一套正则理论,适用于如蒙日−安培方程等非线性方程,及如障碍问题等的自由边界问题,这些工作影响了该领域整个世代的研究。 | [47] |
2019年 | 米歇尔·塔拉格朗教授 | 法国 | 以表彰他研究集中不等式、随机过程的上确界和自旋玻璃的严谨结果。 | [48] |
2020年 | 亚历山大·贝林森教授 | 俄罗斯 | 以表彰他们对表示论,以及许多其他数学领域的重大影响和深远贡献。 | [49] |
大卫·卡日丹教授 | 以色列 | |||
2021年 | 让-米歇尔·比斯姆教授 | 法国 | 以表扬他们对几何学的贡献 | [24][50] |
杰夫·奇格教授 | 美国 | |||
2022年 | 诺加·阿隆教授 | 以色列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对离散数学和模型论的非凡贡献,尤其是与代数几何、拓扑和计算机科学的相互影响。 | [26] |
埃胡德·赫鲁索夫斯基教授 | 英国 | |||
2023年 | 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对数学物理、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凯勒几何的贡献。 | [27] |
丘成桐教授 | 美国 | |||
2024年 | 彼得·萨那克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将数论、分析学、组合学、动力学、几何学和谱理论结合起来,发展出薄群的算术理论和仿射筛法。 | [28] |
年份 | 得奖者 | 国家[a] | 得奖原因 | 参考资料 |
---|---|---|---|---|
2004年[b] | 史丹利·科恩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发明去氧核糖核酸复制技术及基因工程之贡献。 | [2][51] |
赫伯特·博耶教授 | 美国 | |||
简悦威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发现去氧核糖核酸多形性之贡献。 | ||
2004年[b] | 理查德·多尔爵士 | 英国 | 以彰其于癌症流行病学之贡献。 | |
2005年 | 迈克尔·贝里奇爵士 | 英国 | 以彰其发现钙于细胞调节中的作用之贡献。 | [52][53] |
2006年 | 王晓东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发现生物化学为本之细胞凋亡机制之贡献。 | [54][55] |
2007年 |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之成果。 | [56][57] |
2008年[c] | 伊恩·维尔穆特爵士 | 英国 | 以彰其于哺乳类细胞分化逆转过程中之重大发现。 | [10][58] |
基思·坎贝尔教授 | 英国 | |||
山中伸弥教授 | 日本 | |||
2009年 | 道格拉斯·高尔曼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发现瘦素之贡献。 | [12][59] |
杰弗里·弗里德曼教授 | 美国 | |||
2010年 | 戴维·朱利叶斯教授 | 美国 | 以彰其对人类皮肤感知疼痛、刺激和温度以至产生疼痛、过敏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的开创性发现。 | [60] |
2011年 | 朱尔斯·霍夫曼教授 | 法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解开了抵抗病原体的首道防线之谜。 | [61] |
鲁斯兰·麦哲托夫教授 | 美国 | |||
布鲁斯·博伊特勒教授 | 美国 | |||
2012年 | 弗朗兹-乌尔里奇·哈特尔教授 | 德国 | 以表彰他们在解析蛋白质折叠的分子机制上的贡献。妥当的蛋白质折叠是许多细胞功能的必要元素。 | [62] |
亚瑟·霍里奇教授 | 美国 | |||
2013年 | 杰弗里·霍尔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生理节律的分子机制。 | [63] |
迈克尔·罗斯巴什教授 | 美国 | |||
迈克尔·扬教授 | 美国 | |||
2014年 | 森和俊教授 | 日本 | 以表彰他们发现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的贡献;这个反应是一条控制真核细胞内细胞器动态平衡及蛋白质输出质量的信号通道。 | [64] |
彼得·瓦尔特教授 | 美国 | |||
2015年 | 邦妮·巴斯勒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群体感应,一种细菌间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行为的调控机制;这个发现对干扰细菌的病原体或调控微生物群落在健康应用方面提供了新颖的方法。 | [65] |
埃弗里特·彼得·格林伯格教授 | 美国 | |||
2016年 | 艾德里安·伯德教授 | 英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一类基因和蛋白,这些蛋白能够确认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一种可以影响基因调控的化学改变;并确立这基因的突变是发育障碍疾病蕾特氏症的主要成因。 | [66] |
胡达·佐格比教授 | 美国 | |||
2017年 | 伊恩·吉本斯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微管相联的马达蛋白:驱动人类细胞和细胞内对生长﹑分裂和生存至为重要的活动的发动机。 | [67] |
罗纳德·韦尔教授 | 美国 | |||
2018年 | 玛莉-克莱尔·金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她绘制第一个乳腺癌基因的基因图。玛莉-克莱尔·金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和证明乳腺癌可以由单个基因引起。她绘制的基因图促成了乳腺癌基因的克隆,因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 [68] |
2019年 | 玛丽亚·杰辛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她证明去氧核糖核酸中定点双链断裂会刺激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重组。这项开创性工作奠定了并直接引至能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特定位置的工具的产生。 | [69] |
2020年 | 格罗·米森伯克教授 | 奥地利 | 以表彰他们所研发的光遗传学,一项彻底改革了神经科学发展的技术。 | [70] |
彼得·黑格曼教授 | 德国 | |||
格奥尔格·纳格尔教授 | 德国 | |||
2021年 | 斯科特·埃姆尔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发现的内体蛋白分选转运复合体途径,这对于涉及膜生物学的多样化过程至关重要,其中包括细胞分裂、疾病传播等。 | [24][71] |
2022年 | 保罗·内古列斯库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囊肿性纤维化是分子、生物化学和功能上出现缺陷所引致,以及鉴别和研发新药物去修复这些缺陷,因而能够治疗大多数患者。这些发现和药物不但减轻人类的痛苦,并挽救了无数生命。 | [26] |
迈克尔·威尔士教授 | 美国 | |||
2023年 | 帕特里克·克拉玛教授 | 德国 | 以表彰他们开创性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使负责基因转录的蛋白质机制能够于单个原子尺度上视觉化。他们揭示了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的基因转录机制的每一个步骤,正常的基因转录如何促进健康,以及机能失调如何导致疾病。 | [27] |
伊娃·诺加利斯教授 | 美国 | |||
2024年 | 斯图尔特·奥金教授 | 美国 | 以表彰他们发现从胎儿到成人血红蛋白转换的基因和分子机制,为治疗两种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及极其严重的血液疾病,镰状红血球贫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贫血症,开创了一种革命性且高效的基因组编辑疗法。 | [28] |
邓瑞丽教授 | 美国 |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