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马克思主义(英语:Classical Marxism),又称经典马克思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阐述的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理论的主体,与正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管马克思主义形成对比[1]。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异化、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剥削、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革命,以及生产力、手段、模式和生产关系。马克思的政治实践(理论的应用),包括他试图在第一国际内部组织一个专门的革命机构,经常成为后来理论家的辩论领域。
理论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
- 异化:马克思指的是人与“人性”(Gattungswesen,通常翻译为“物种本质”或“物种存在”)之间的异化。他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结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成果属于雇主,雇主剥夺了他人创造的剩余,从而产生了异化的劳动[2]。异化描述了一个人在资本主义中处境的客观特征——他们没有必要相信或感觉到自己被异化。
- 基础和上层建筑: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基础结构”的概念来解释这样一种观点,即人与人之间关于“他们存在的社会生产”的全部关系构成了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上层建筑。基础对应于社会意识,包括宗教、哲学和其他主要思想。基础条件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引起社会革命,由此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转变[3]。对马克思来说,这种关系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它是反射性的,基础首先决定了上层建筑,同时它仍然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基础,而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在整个辩证过程中被转化为一个要素。上层建筑和基础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辩证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言喻的,除非它在实际的历史过程中在其物质现实中展开(科学社会主义旨在解释并最终指导这一点)。
- 阶级意识:阶级意识是指一个社会阶级所具有的对自身及其周围社会世界的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为自己的合理利益而行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先达到阶级觉悟,然后阶级才能进行成功的革命。但是,其他的革命行动方法也被发展出来,如先锋队论。
- 剥削:马克思指的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或一个阶级被另一部分或另一个阶级剥削。他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固有特征和关键要素。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工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和工人收到的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运作是基于支付工人低于他们劳动的全部价值,以使资本家阶级能够盈利。
-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所首先提出的,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术语。它以人类集体创造生活资料的方式寻找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原因,从而通过经济分析强调与社会经济基础共存的一切事物(如社会阶级、政治结构、意识形态)。
-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者用来制造产品的劳动资料和劳动主体的结合体。劳动资料包括机器、工具、设备、基础设施,以及“人类藉以作用于劳动主体并改变劳动主体的一切东西”[4]。劳动的主体包括原料和直接取自自然界的材料。生产资料本身并不生产任何东西,生产的进行需要劳动力。
- 意识形态:在不给“意识形态”下一般定义的情况下[5],马克思在几个实例中使用这个术语来指定生产的社会现实的图像。恩格斯声称:“意识形态是一个由所谓的思想者有意识地完成的过程,这是真的,但带有一种虚假的意识。推动他的真正动机对他来说仍然是未知的;否则它就不会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过程。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上的动机。”[6]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资料,社会的上层建筑以及它的统治思想将根据什么是统治阶级的最大利益来决定。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宣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统治思想,即阶级,它是社会的统治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的统治精神力量。”[7]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混淆了异化的群体、能够创造虚假意识,如商品拜物教(例如认为劳动力是资本和导到人类生活的退化)。
-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包括人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工具、设备、建筑物和技术、材料和经过改良的土地)和社会技术之间的生产关系(包括支配社会生产性资产的财产、权力和控制关系,往往被编纂成法律、合作劳动关系和联合形式、人与人的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
- 资本家式生产方式往往名义上是合情合理的工资劳动,但实际上劳动者最初可能因受到欺骗或走投无路一事而选择为资本家工作,而资本家往往只会给予劳动者远远少于维生所需的金钱的薪水并强迫其超时工作,如果劳动者拒绝,便可能会被执法部门以逃避上班为由拘捕,而且劳动者经常被逼为应付生活开支一事而向资本家借钱,因而沦为半奴隶(semi-slave),他们必须为还清债务而不断工作,资本家亦可能会不给予劳动者 薪水并以劳动者需要抵债一事为借口强迫他们在没有得到薪金的情况下工作,并且以各种理由延后其工作期限,或者只提供劳动者 生活必需品却把这些成本算作劳动者需要偿还的债务,借此迫使他们为偿还债务一事而长期甚至永远为资本家工作,又或者促使国家直接宣布流浪为违法行为并判处流浪者 在没有得到薪金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的刑罚,借此迫使受罚者在没有得到薪金的情况下为资本家工作,等等等等,这些方式包括债务奴役(debt bondage)、契约奴役(indentured servitude)及其他种类的无薪/过分低薪/具欺诈性/具强迫性的名义上的雇佣劳动,劳动者往往会因缺乏势力一事而无力改变局面。
-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最初的意思是研究新生资本主义制度的民族国家组织生产的条件的学门。后来政治经济学开始研究人类活动组织物质的机制和分配盈余或赤字的机制,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资料,特别是资本,以及它如何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政治经济学源自由资本主义的创立人亚当·斯密教授所创立的古典经济学,而古典经济学源自前古典经济学。
- 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一词被用以指称所谓的资产阶级学者专门研究如何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辩护的学门。
- 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存在于十八至十九世纪,当时普选权尚未出现,资产者通过本质上十分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控制议会。根据庸俗经济学家所作的描述,资产者给予了无产者酬劳,因此无产者不应该被视为奴隶 而应该被视仅仅出售了其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而且既然无产者受到雇佣,他们理应为资产者拼命工作,严酷的体罚等行为也被这些人说成是合乎情理的行为。庸俗经济学家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描述为一种能够使资产者及无产者和谐地合作以赚取各自应得的金钱的公平的生产方式[8],但古典马克思主义者声称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中,资产者不仅不关心产品的质素及数量而只关心现有商品的价格是否足以产生巨大的利润,而且他们所给予的酬劳通常都是远远抵偿不了无产者所付出的努力的[9],例如在十九世纪 英国立法禁绝卡车系统(truck system)之前,很多资产者在发薪时以特定的票据代替钱币,一般称这种替代品为卡车工资(truck wage),这种行为迫使无产者在资产者所经营的公司商店(company store)中以这些票据换取生活用品而不能够向其他商家购买商品,也不能够积存钱币,从而造成独占的局面,资产者不但能够把竞争者排除在外,还能够节省大量成本,而且由于公司商店垄断了当地市场,因此它能够随意提高价格,导致无产者因被逼向其购买商品一事而负债累累,资产者便会乘机强逼其为还债一事而继续为其工作,并且以偿还债务为由苛扣其薪水,如果无产者拒绝这样做,资产者便会以法律途径惩罚无产者,故此无产者无法离职以寻找其他工作机会,虽然卡车系统在名义上仍然是自由的工资劳动,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强迫性劳动(forced labour),然而,庸俗经济学家往往对此闭口不谈,只会一直试图美化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并把责任归咎于其他事物,例如他们声称导致经济发展减缓的是所谓的资产家所奉行的主张以收取地租为主要收入的资产主义(Assetism)[10],而没有把问题归因于现时的生产方式[11][12][13]。
- 根据古典马克思主义者所提出的说法,政治经济学家往往会深入研究资本家式生产方式,而庸俗经济学家只会研究价格及利润等表面的事物,完全无视背后的生产力量、生产资料、生产制度、生产模式、生产关系及阶级斗争等等,并且致力于把不建基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制度描述为“人为的”制度和把建基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制度描述为“自然的”、所有可能会存在的制度中最好的、将会永远存在的制度[14],以及声称商品及资本是绝对真实的事物,不论情况如何改变,它们始终如一,例如资本就是原料及厂房等被用来生产产品的物品,它们是中性的、能够为人所用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向它们投入劳动量,便能够使它们开展生产过程,而不是把资本视为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15],庸俗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这种说法是商品拜物教式说法,此外,庸俗经济学家大多认可奥地利派人士所创立的主观价值论,他们声称价值的大小仅仅取决于主观的想法,只要人们认为自己从交易中获得了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大的价值就会在其中被创造出来,故此透过自愿地交易,社会总财富得以不断增加[16],但事实上庸俗经济学家只了解事物的价格而非其价值,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确保劳动者愿意继续为资本家服务,他们便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发展了关于萨伊市场定律的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伊被马克思视为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赛伊被认为是自任放任资本主义的创立人,芝加哥派被现今不少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是庸俗经济学界中最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正统学派,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声称庸俗经济学理论是肤浅的和片面的,除了价格的高低之外 一无所知[17]。
马克思认为阶级认同是在与生产方式的关系中被配置的。换句话说,阶级是与生产资料有类似关系的个人的集体(与更常见的观念相反,即阶级仅由财富决定,这种观念是关于富裕阶级、中康阶级及贫穷阶级的普遍观念)。
马克思描述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几个社会阶级,主要包括:
- 无产阶级:“那些出卖劳动力(从而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他们不拥有生产资料。”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工人的劳动力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大于其工资一事而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这一行为创造了条件。
- 资产阶级:那些“拥有生产资料”并从无产阶级购买劳动力并以工资作为报酬的人,藉着这一点剥削无产阶级。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者描述为与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分开的人。他声称共产主义政党将成为团结无产阶级的政党。他亦声称他们是受过教育的革命者,能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帮助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民主专政[18]。根据马克思所提出的说法,共产党成员将支持无产阶级发动反对资产阶级的任何真正的革命。因此,共产党成员帮助无产阶级创造不可避免的无阶级社会[19]。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论,该理论把劳动分为具象劳动及抽象劳动。该理论认为商品具有四大属性,即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及价格[20],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1]。
在创立劳动价值论之前,马克思认可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发展的労动价值论(Labour Theory of Value),该理论认为价值等同于生产价格,并且认为价值的源头是直接劳动时间和把直接劳动视为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资本主义制度会因生产方式全面自动化一事而导致直接劳动和直接劳动时间不断受到压缩,使得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旦资本主义发展到只有零劳动的自动化生产的境界, 那么价值决定于直接劳动时间的原理就会失效,资本主义交换价值生产制度因而崩溃,但这一理论完全忽视其他形式的劳动所产生的作用及劳动所须的资源的存在性等等,事实上,直接劳动从来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其中还包括自然界,而直接劳动从来不是价值的源泉,直接劳动时间更不是价值的唯一尺度,资本主义生产财富的基础是抽象劳动,即使具象劳动被压缩到最低点,只要抽象劳动仍然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机制就能够继续运作,直到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时,马克思才放弃了这一理论,转而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二重性论[22]。仍然以李嘉图所认可的、已经被马克思抛弃的労动价值论(而非马克思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意识型态被称为马克思原教旨主义,其仍然认为直接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头[23],并且认为资本家式生产方式会因直接劳动的消失而崩溃,由此衍生出加速主义,主张促使资本家继续推动自动化进程直到资本家式生产方式无法延续下去,这时便能够发动革命以前进至社会主义阶段,这与古典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十分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从根本上是由任何特定时间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这意味着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基本需要而相互之间建立的关系,例如为了自己和家人提供食物和衣服[24]。总括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西欧这些物质条件发展的五个连续阶段[25]。
然而,马克思在撰写于1877年的信件〈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指出《资本论》的〈原始积累〉一章只是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一种历史概述,决不能把它变成适用于一切民族国家的历史哲学,如果有人要因此而认定一切民族都注定要走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那么,“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他强调在社会历史研究过程中,只有对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历史现象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才能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如果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因为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本身是超历史的[26][27]。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