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可提供对特定传染病的有效获得性免疫[1] 。疫苗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而疫苗接种可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英语中,疫苗一词“vaccine”源自于爱德华·詹纳所使用的牛痘。“vacca”为拉丁文,意即牛。当人类接种牛痘后,能对天花产生抗体。牛痘为巴斯德及其他人继续研究。而派发及接受疫苗的过程称为接种。
此份列表专注于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历程,较早期的疫苗以其发展或试验年份为主,近代则以上市或最新试验为据。疫苗对公共卫生有极重大的贡献,尽管目前只有天花成功地从世界上灭绝,但亦有多种疾病在实施疫苗接种后数目巨幅减少,如小儿麻痹、乙型肝炎等。
按制备工艺分类可分成:
减毒疫苗是透过减少病原体的毒力,但仍保持它活性的疫苗。其采用感染因子,借由改变使病毒变得无害或降低毒性。例如下列疫苗:
灭活疫苗(英语:inactivated vaccine,中国大陆称作灭活疫苗,台湾称作不活化疫苗[7]),即将病原微生物灭活后保留全微生物体做成的疫苗。如甲肝灭活疫苗、日本脑炎灭活疫苗、小儿麻痹灭活疫苗、流感(全病毒)疫苗、部分COVID-19疫苗等。
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毒素 < | 热处理 | > 破坏或弱化毒素 - 针剂 - 疫苗 |
化学处理 |
亚单位疫苗,又称次单位疫苗、次单元疫苗,采用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有效抗原制备的疫苗种类。如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裂解或亚单位)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等。
疫苗的载体,目前已开发出许多种类,且进展至纳米颗粒载体,包括人造颗粒(金、聚合物、脂质胶束)、生物颗粒(核酸、蛋白质、病毒)。
病毒载体疫苗使用安全的病毒,在其内插入病原体基因来产生特定抗原(例如表面蛋白),以激发免疫应答。例如目前全球病毒载体疫苗使用最广的阿斯利康疫苗就是利用黑猩猩腺病毒将SARS-CoV-2的棘状蛋白的DNA传递至人体。制造病毒载体疫苗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将病毒载体的复制能力消除,再将一段制造病毒棘状蛋白的DNA放入腺病毒基因序列中,最后将之递送至人体细胞,制造抗原刺激免疫系统。这类疫苗的稳定性较mRNA疫苗高,因为主要使用稳定度较高的DNA。结构上的不同使病毒载体疫苗能在 2°C 至 8°C 储存 6 个月,因此,对于偏乡与基础交通建设不完全的国家与地区来说十分有利。
全名为信使核糖核酸疫苗。该类疫苗可将特定蛋白质的制造指示送至细胞核糖体(ribosomes)进行生产。例如目前广为使用的mRNA疫苗,是将COVID-19病毒棘状蛋白的mRNA送至人体内,在细胞质中利用人体胞器制造出病毒棘状蛋白,以此驱动免疫系统的攻击或记忆病毒蛋白,增加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这些COVID-19病毒疫苗并无携带所有能制造的新冠病毒的核酸,也不会进入人体细胞核,施打疫苗时无法使人因此感染新冠病毒。Pfizer /BioNTech及Moderna所研制的COVID-19疫苗为此类。
DNA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注射含有编码所需免疫反应的抗原的DNA序列的基因工程质体,因此细胞直接产生抗原,从而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
可针对多种病原体的疫苗;注射一剂后可一次预防几种疾病。例如:“百白破疫苗”(DTaP)是百日咳杆菌抗原(aP)、白喉杆菌类毒素(D)及破伤风杆菌类毒素(T)结合疫苗。
可针对单一种病原体的多个类型(例如:多个血清型抗原)的疫苗;注射一剂后可广泛预防同种病原体不同菌株或变异株。例如:肺炎链球菌疫苗现在均采多价疫苗,常见的有13价结合型疫苗(PCV13)、23价多糖体疫苗(PPSV23)。
疫苗接种时间表为提供最佳的保护,儿童在其免疫系统成长至能对部分疫苗产生反应,便应接受疫苗。一般来说,儿童需接受加强针以达至对产生疾病全面抵抗力。因此产生了繁复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在美国,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负责向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接种时间表的增加。该委员会建议所有儿童应接受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痳疹、德国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流感、水痘、轮状病毒、流行性感冒、脑膜炎球菌病及肺炎的疫苗.建议中的大量疫苗及加强针(至两岁需接受二十四次注射)引起能否接种全部疫苗的问题。为解决完成所有接种率下跌的问题,当局设立了不同的通知系统。市场上亦提供了不同的结合疫苗(例如:普雷维纳及MMRV疫苗),以单次接种提供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
接种特定的疫苗可能成为入读不同年级的条件。此举只为减低可能透过学校传染的疾病的数目,而并非某年岁儿童适合接种的疫苗清单。因此为避免疾病暴发时可能引致的影响,学校可能需要儿童接种具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的疫苗,例如:乙型流感及水痘。而若病原体只能存在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亦不会透过课室一般社交活动传染,例如:乙型肝炎,学校要求学生接种此类疾病的疫苗的机会便较低。 在美国的个别州份,政府会按家长提出的宗教、道德或者医疗原因,来设定强制接种的各种豁免。
除建议婴儿接种加强针外,专家建议某些特定的疫苗亦应定时重复接种 -- 通常为痳疹、破伤风、流行性感冒和肺炎。孕妇对德国麻疹的持续抵抗经常被筛选。 2006年,带状疱疹的疫苗面世。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造成的疾病,通常影响年长的人。 而长者的疫苗主要针对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因其对长者的影响较大。
疫苗开发在通过动物实验阶段后,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药品管理局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的规定,要开发兼顾安全、有免疫反应、与保护人类功用的新型临床疫苗,会有四个阶段,有I至IV期临床试验。[8]
“疫苗争论”集中在疫苗的益处和风险。 疫苗被广泛认定为能减少许多疾病的流行和影响。各国和国际 公共卫生组织视 接种为他们对抗拒疾病的战略重点。保健组织和医生 的共识是透过大型接种活动来达至个人及群体免疫是铲除或控制致命疾病的一个根本和有效的组分。
一直以来,人们就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会不会导致儿童自闭症等疾病产生了争论。2010年2月英国《柳叶刀》医学周刊正式废除在1998年对于这种疫苗对于自闭症的报导。
此学说首次提出,是在1998年2月出刊的《柳葉刀》刊出由安德鲁·韦克菲尔德为首的研究[9],表示自闭症可能和麻腮风三联疫苗有关。但此研究有人批评可信性成疑,因为安德鲁·韦克菲尔德有利益冲突。[10]2005年10月,考科蓝协作网总结了31项有关自闭症和麻腮风三联疫苗的研究,未有证据证明麻腮风三联疫苗与自闭症有关。[11]
1998年由吉尔伯格领导的研究,分析瑞典由1975至1984年的数据,发现加入麻腮风三联疫苗于防疫计划之前和之后,自闭症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分别。[12]马德森等于2002年发表的研究,分析丹麦由1991年至1998年的数据,也发现有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与没有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之儿童的自闭症病发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分别。[13]
为延长疫苗有效期限,并减少制作和储存成本,过去一度大量使用硫柳汞(thimerosal)(进入身体后代谢成乙基汞后于18天内排出体外)做为局部抗菌剂。但由于有些儿童可能是因使用相关疫苗,导致神经发育异常及心脏疾病[14],因此除了少数的流行性感冒疫苗,局部抗菌剂在美国[15] 、丹麦[16]等多个国家中逐步淘汰,但可能用于制造过程。许多父母希望疫苗的制作可以避免使用此类化学药剂,而有越来越多的疫苗储存,已被要求完全避免或微量使用该抗菌剂[17],但美国布什政权已于21世纪初推动取消部分相关限制,并将药厂可用水银量提高以利疫苗的保存[18]。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无科学证据证明疫苗内的硫柳汞(乙基汞)对人体有任何危害[19]。虽然美国减少硫柳汞(thimerosal)的使用,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亦认同无科学证据证明用硫柳汞保存疫苗对人体有风险[20]。
保护性关联值(Correlates of Protection,CoP)可用以评估疫苗的保护效力,一般是用已完成的临床三期受试者免疫检验数据订出的一组指标阈值数值,例如中和抗体的滴度可作为指标之一。疫苗保护力不能仅看单一指标,必须参考整组数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