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10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孝宗朱祐樘长子,号锦堂老人[1],是明朝的第10位及第11任皇帝,于公元1505年至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故又称为正德帝。
明武宗是明朝极具争议性的统治者。他任情恣性,为人嬉乐胡闹,行为怪异,又荒淫无度。宠信宦官、建立豹房,强征处女入宫,有时也抢夺有夫之妇,逸游无度。施政荒诞不经,朝廷乱象四起。给自己化名为朱寿,自封为“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但另一方面,他刚毅果断,任内诛灭刘瑾,平定安化王、宁王之乱,在应州之役中击败达延汗,令鞑靼多年不敢深入,并积极学习他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表现出有为之君的素质,总之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
明武宗为明孝宗与孝成敬皇后张氏的嫡长子,生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1491年10月26日)。两岁被立为皇太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弘治十一年春,皇太子出阁读书。他天性聪颖,讲筵时极为认真,面对讲师则恭敬对待。几个月后,便已知晓翰林院与左春坊所有讲师的姓名,以致有讲师缺席便会问询左右“某先生今日安在邪?”这让孝宗极为喜爱,出游必带上皇太子。同时孝宗听闻皇太子闲暇时喜好兵戎事,认为他安不忘危,所以也不予以干涉。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孝宗皇帝驾崩。在完成文武百官军民耆老劝进的固定程序后,五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
明正德九年正月,后来反叛的宁王朱宸濠献新样元宵四时花灯数百,穷极奇巧,内附火药,明武宗命献者入悬。时值冬季,宫中按例在檐下设有毡幕御寒。以致火星触及毡幕,引发大火,自二鼓时分一直烧至天明。火势最大时,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见乾清宫的火灾,武宗向左右开玩笑称这是“好一棚大烟火也”,两天后壬午日,武宗以乾清宫灾御奉天门视朝,撤宝座不设,遂下诏罪己,并谕文武百官,同加修省。后又常常离开帝都燕京四处巡游。
住在京师期间,又不愿住在紫禁城,在宫外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豹房”作为自己的住所,然而豹房所养的动物仅有花豹一只、土豹三只。这座住所的主要用途为甄选大量美女安置于该处,供其淫乐。
明武宗的男宠也不计其数,取名曰“老儿当”,“老儿”是黑话,指少年。“当”为“党”。“老儿当”即“少年党”。但也有学者称,因为正德帝喜欢各地宗教,这些“老儿当”主要是通晓汉文、蒙文、藏文或波斯文的年轻人,作为宗教人士的翻译官。
明武宗不喜上朝,起初宠信刘瑾、张永、丘聚、谷大用等号称“八虎”的宦官,1510年平定安化王之乱朱寘𫔍后,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后又宠信武士江彬等人。
明武宗喜好迷信,终日与来自西域、回回、蒙古、乌斯藏(西藏)、朝鲜半岛的异域法师、番僧相伴。明武宗曾学习蒙古语,自称忽必烈,也学藏传佛教,自称大宝法王。[2]中亚商人阿里・阿克巴撰写的《中国纪行》一书中声称当时的中国皇帝,也就是明武宗,是一个吃回回食、诵读可兰经的虔诚穆斯林信徒。然而阿里・阿克巴的这些描写在汉语文献中并无佐证。[3]明武宗还曾亲自接见第一位来华的葡萄牙使者皮莱资。明武宗因为自己生肖属猪,曾一度敕令全国禁食猪肉,但他自己仍食用猪肉“内批仍用豕”;旋即在大学士杨廷和的反对下,降敕废除。[4]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初十,大驾回到北京,文武百官出至正阳桥外迎接。十三日,皇帝于南郊祭祀天地,祭拜过程中突然呕血,随即送入斋宫休养。次日,返回大内,仅在奉天殿举行庆成礼。此后,立春日的朝贺一同免去。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初九日,监察御史郑本公鉴于武宗身体状况不乐观,上奏武宗,望能于宗室间过继一人主掌东宫,但后来武宗身体略有好转。三月十三日晚间,武宗突然向身边的太监陈敬和苏进表示自己可能无法痊愈,让其召司礼监并禀告慈寿皇太后,由太后与内阁议处天下事,并表示自己耽误子嗣。十四日,武宗于豹房驾崩,得年31岁(周岁29岁)。[5]
由于武宗无子嗣,因此遵照《皇明祖训》,由武宗堂弟、孝宗弟兴献王朱祐杬之子兴王朱厚熜入嗣大统。正德十六年五月,朱厚熜抵达京师,上谥号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上庙号为武宗。九月,武宗入葬天寿山陵区的康陵。
明武宗“奋然欲以武功自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江彬的怂恿下,自封为“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到边地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亲征,击溃蒙古鞑靼小王子(即达延汗巴图蒙克),回去后又给自己加封太师。史称“应州大捷”。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在封藩江西南昌叛乱,是为宁王之乱,不过四十三天,就被赣南巡抚王阳明及吉安知府伍文定募集散兵游勇平定,斩杀三万余人,朱宸濠被擒。八月二十二日,武宗离开北京亲征。二十六日,武宗抵达涿州,此时王阳明平定叛乱的奏报送达,但武宗仍决定继续南幸。十二月十一日,武宗传谕内阁,以正德十五年(1520年)元旦于南京朝贺、祭祀天地。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宗御驾抵南直隶。次日,祭祀南京太庙,武宗成为自永乐以后重新驾临南京的在位皇帝。正德十五年闰八月初八日,武宗于南京受宁王降。八月十二日,武宗离京返回北京。武宗于御驾南征返回北京途中,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作为游戏,却失足落入水中,并因此患病“燥热难退”。
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葡萄牙人持续开拓前往印度、中国的航路,1511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约今马来亚地区)后,就意图在中国建立贸易据点。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为想要通商指定葡属印度总督阿丰索·德阿尔布开克负责远东贸易,派出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前往中国。使节团本来想在广州登陆,但被拒绝入境。他们改以武力占据屯门,与明朝爆发屯门海战、西草湾之战,结果明朝大捷。
(原诏文中其有缺损处,以“□”代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恭承天命,统治万民,夙夜□□,恪遵祖训,惟以敬天勤民为首务,期在□□……顾以宴安易溺,举措有乖,未合天心,致生灾变,五行衍□□□蜚蝗,雷霆雨雹之非时,地震天鸣之迭见,水旱相继,饥馑□□,□民困穷,盗贼充斥,兵马之调发,骤动远近,刍粟之转输,役及妇女,疲羸饥殍,填黍□□,□斗死亡,身膏草野,勤劳或未尽甄赏,义烈或未尽褒扬,邑井萧条,室庐焚荡,□□□□寄命,归者无所安居,加之奸吏舞文,贪官赎货,优恤之旨每下,而废格不行,蠲免□□□□,而催科如故。朕处深宫之中,念虑有所未周,见闻有所未及,以致民隐不能□□□□不得下流,官民乖隔,道路怨咨,祸变可虞。
上天示警,乃于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复有乾清宫之灾。累朝经营,一旦煨尽,望之蹙额,言之痛心。九庙震惊两宫忧切,凡我臣民,罔不疑惧,咎征所自,实在朕躬,已齐心虔祷于天地宗庙社稷山川,跼蹐敬畏,□□□新,复谕令群臣同加修省,极陈时政,冀以消弥祸端,仰答天谴,尤念天之视听,皆自我民,民心获安,天意乃顺。特稽旧典,用布新恩,惠此下民,固我邦本,将以延宗社万万年无疆之休。所有宽恤事宜,条列于后:
一、自正德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及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者不赦外,其馀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以下略去二十五条)
内外文武官员住俸戴罪者,悉皆宥免,照旧关支管事。於戏!天惟显思,仁爱实存于谴告,民亦旁止,子惠必先于困穷,惟德政之交修,庶天人之协应。播告中外,咸使闻知。
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 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内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一应事务率依祖宗旧制,用副予志。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紧急事情,该衙门具本暂且奏知皇太后而行。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京城九门、皇城四门,务要严谨防守,威武团练营官军,已回原营。勇士并四卫营官军,各回原营,照旧操练。原领兵将官,随宜委用各边。放回官军,每人赏银二两,就于本处管粮官处给与,宣府粮草缺乏,户部速与处置。各衙门见监囚犯,除与逆贼宸濠事情有干,凡南征逮系来京,原无重情者,俱送法司,查审明白,释放原籍。各处取来妇女,见在内府者,司礼监查放还家,务令得所。各处工程,除营建大工外,其余尽皆停止。但凡抄没犯人财物,及宣府收贮银两等项,俱明白开具簿籍,收贮内库,以备接济边储及赏赐等项应用。诏谕天下,咸使闻之。
明武宗的生辰为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八字为辛亥年,戊戌月,丁酉日,戊申时出生。其中,八字地支分别为申酉戌亥,这种排列方法被称为连如贯珠。在此以前仅太祖朱元璋的八字辰戌丑未皆全与此类似。[6]
赐自己的替僧为汉地大宝法王,正德五年加封大庆法王,铸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金印,兼给诰命,藏名为“领占班丹”,并曾邀请藏地第八世噶玛巴至京师(第七世噶玛巴曾说:“将现身两位噶玛巴”);蒙古名为忽必烈;波斯名为沙吉熬烂(Shaykh Alam),即苏菲师(回教苏菲派长者、教长),并拥有一群伊斯兰火者,称为老儿当,同时内府多制作有《古兰经》经文瓷器,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一枚正德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其款识为波斯文“大明国可汗即苏莱曼沙阿御制”。对道教亦多有了解,可能曾号锦堂老人。
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武宗御驾自南京返回时,途径镇江,适逢退休居家的原内阁大臣靳贵病逝,于是亲临靳贵家中吊唁。但是随行大臣代皇帝撰写的祭文皆不能称意,明武宗遂亲自写道:“朕居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南游,先生已矣。呜呼哀哉!”左右的侍从文学之臣看后都敛手称服。[7]
2004年,在美国德州一位华侨手中发现由明朝正德皇帝亲笔所书的圣旨,内容叙述做人应如何有进取心以及如何为忠君之臣与正人君子。此文物的发现造成了史学家对历史记载正德皇帝人格的争议。[8]
史学界对正德帝的评价不一[9],有人认为正德帝虽荒淫无行,行径胡闹,不理国政,造成叛变日起,且自身壮年即因为逸乐而死;但是亦有人认为他颇能容忍大臣,不罪劝谏之人。君臣之间,相安无事,知错能改,诛灭奸佞。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