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事实速览 汉语名称, 繁体字 ...
太师
汉语名称
繁体字 太師
简化字 太师
越南语名称
国语字 Thái sư
汉喃 太師
韩语名称
谚文태사
汉字太師
蒙古语名称
传统蒙文 ᠲᠠᠢᠱᠢ
西里尔蒙文 Тайш
满语名称
满文 ᡨᠠᡳᡧᡳ
穆麟德转写taiši
关闭

历史

殷纣之时,箕子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太傅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旦始居之。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周公薨,毕公代之。 又周朝,太师与太保、太傅合称“三公”。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世不置。因为避景王司马师之讳,将太师改置为太宰,晋武帝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1]。而据《唐六典》说法,太师等“师傅之官”在汉哀帝汉平帝时列于“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之上,称为“上公”,之后在后魏(北魏、东魏、西魏)时,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师[1]北周时又改称回“三公”,至隋唐又称为“三师”[1]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有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国王置太师一员。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罢岁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至成宗武宗而后,三公并建,而无虚位矣。”

明史、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太师、太傅太保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朝鲜高丽时代亦设有太师,朝鲜王朝改称大师。越南李朝陈朝亦设有太师官职。

历代太师

中国

箕子

太公望 周公旦 毕公高

狐射姑

潘崇

西汉
新朝
东汉
两晋南朝

无(为司马师避讳改为太宰

十六国
北朝
隋朝

郭子仪(赠) 王行瑜 李克用 朱温

后梁

朱全昱

后汉

郭谨(检校)

后周

冯道 郭从义(检校)

徐知诰

前蜀

王宗佶

南唐

卢绛

北汉

刘继颙

赵普 赵元佐 赵元俨 韩琦 富弼 文彦博 赵颢 赵佖 蔡京 童贯 郑绅 赵俣 赵偲 秦桧 韩世忠 杨存中 张俊 史浩 吴益 赵伯圭 韩侂胄 史弥远 郭师禹 杨谷 杨石 郑清之 赵与芮 贾似道 张尧佐(赠) 苏轼(赠)

完颜宗磐 完颜宗干 完颜宗弼 完颜宗贤 完颜勖 徒单恭 温都思忠 张浩 徒单克宁 胡沙虎 崔立

月赤察儿 阿剌不花 脱儿赤颜 阿撒罕 铁木迭儿 伯忽 按塔出 燕帖木儿 马札儿台 脱脱 汪家奴

天完

邹普胜

李善长 张辅 张懋 朱永 张鹤龄 徐光祚 郭勋 朱希忠 徐文璧 张居正 魏良卿
“朱寿”(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太师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大庆法王)

南明

郑芝龙 郑鸿逵

遏必隆 鳌拜

蒙古

捏坤太师 木华黎 孛罕 乌林台巴达 马哈木 阿鲁台 脱欢 也先 阿失帖木儿 毛里孩 孛来 癿加思兰 亦思马勒 亦不剌

越南

丁朝

洪献

李朝

梁任文 李道成 黎文盛 陈度 张伯玉 牟俞都 李俞都 杜安颐

陈朝

陈守度 陈光启 陈德晔 陈日燏 黎季犛

黎初朝

丁列 黎广度 黎辅 莫登庸

莫朝

莫国桢

黎中兴朝

阮淦 郑检

西山朝

裴得宣

阮朝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