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恒生指数(英语:Hang Seng Index,缩写:HSI,简称:恒指)是用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标,指数由83只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7.8%。恒生指数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蓝筹股。恒生指数由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发报。

事实速览 恒生指数, 国际证券识别码 ...
恒生指数
HSI
Hang Seng Index
国际证券识别码HK0000004322
股票代码
  • ^HSI
性质股价指数
经营者恒生指数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1964年7月31日[1]
官网www.hsi.com.hk
关闭
本条目为香港经济系列之一
  • 工农业
制造业 - 能源 - 矿业
农业 - 渔业
  • 服务业
商业 - 贸易 - 通讯 - 旅游业
  • 金融业
金管局 - 港交所恒生指数) - 港元联系汇率制
银行业 - 证券期货交易 - 地产业
航运业 - 航空业
  • 民生
就业 - 消费物价指数
  • 跨境经济活动
CEPA - 个人游
其他香港系列

恒生指数是1964年由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所创制,关士光因此被誉为“恒指之父”。在关士光的自传书《龙与皇冠:香港回忆录》(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主席罗伯特·尼尔德将恒生指数誉为香港“资本主义的终极衡量标准”。恒生指数一直获引用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指数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公司。

发展史

香港在1947年至1949年间曾经设有伊利斯股票指数,至1949年9月6日因为该股票指数的编制人伊利斯逝世而停止发布。

始创至1980年代中期

Thumb
1969年至2012年恒生指数走势图

1964年,时任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受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所托,创制恒生指数[2]。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为100点,并选出33间上市公司股票为成份股,按成份股股价每天更新指数,恒生指数最初仅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未有立即对外发表。当年香港只得历史可追溯至1891年及主要由英国人打理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俗称香港会),上市公司的总数只有60多间,主要是外资大行及本地行业龙头企业。1969年11月24日,原本只供恒生银行内部参考的恒生指数正式公开发布,此时的点数是150点,不过实际上恒生指数自1964年创设至公开发表的五年间,香港股市已经历了两次股灾,恒生指数在1968年前的点数更是长期处于基数100点以下的水平,至1968年港股大幅反弹及进入牛市,恒生指数在1969年11月比基数100点高出50%之时,关士光等人决定将恒生指数正式公开发布。

恒生指数于1964年7月31日被创建后至当年12月年结只升至101.45点,1965年1月29日升至103.53点后,便随即因为香港有多家华资银行对房地产过度放贷,引致流动资金困难而陷入倒闭危机,触发存户到银行挤兑,动摇到投资者的信心,恒指随后大幅下挫。小型银行明德银号因资金链断裂于1月30日破产,打击了香港市民对华资银行的信心,2月初广东信托银行也发生挤兑,其后全线停业[3],市民担心在华资银行的储蓄化为乌有,存户纷纷到华资银行提走存款,挤兑潮蔓延至多间华资银行,就连创设恒生指数的恒生银行也因为存户挤兑而陷入财困,需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注资及收购,华资银行在1965年接连发生挤兑甚至破产,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抛售股票,恒指在1965年11月30日下跌至77.95点,跌幅达24.71%,这场六五股灾是香港在二战后的首次股灾。之后,恒指虽有慢慢回升至80点的水平,但在1966至1967年年初,恒指都只是在这个区间窄幅上落,不但未能突破100点的创立基数,更因中国文化大革命引发香港政局动荡,恒生指数于1967年下探历史最低位。

1967年的六七暴动于7月中旬恶化为炸弹恐袭浪潮[4],在香港的左派人士使用土制炸弹于社区发动无差别的炸弹袭击[5],接连有无辜市民在炸弹袭击中死伤,香港市民都人心惶惶,引发香港在二战后的首波移民潮,投资者抛售香港资产引发六七股灾[6],恒指在1967年8月31日下跌至58.61点收市,是恒指历史上的最低点数[7]。香港经济在六七暴动后迅速复苏,在1960年代晚期香港经济起飞及人均收入增长带动下,加上跨国金融机构及银行纷纷在香港设立据点[8]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在1973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更首次提及要将香港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9]。1960年代末期,由于恒指的点数及市值持续上升,吸引更多公司申请挂牌及市民参与股市,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先后于1969年12月至1972年1月间开业,连同既有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四会”局面,因为新成立的三家交易所都希望有最多的公司在自己的交易所挂牌上市,所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有部分公司会同时在两三间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由于申请上市的门槛大幅下降,上市公司的数量在数年间大幅增加,市民比过往容易以散户形式入市参与证券买卖,股民大幅增加,同时酝酿港股的另一次危机。

香港股票市场在1970年代初极为火热,1968至1971年连年上升,更于1972年一年间飙升147.04%,但制度及监管未能及时配合调整,酝酿暴跌危机[10]。恒指在1973年3月9日高见1,774.96点,但港股在同年年中发生七三股灾,于1974年12月10日下跌至150.11点,跌幅达到91.54%,是恒指历来最大的股灾跌幅。香港经济其后复苏,恒指在1975年回升104.55%,在1976至1980年间,除1977年外,恒指都有双位数的升幅,在1979年更上升77.47%,在1981年7月17日升至1,810.20点的高位,但好景不常,香港随后受到九七前途问题困扰,1982年单年下跌44.24%,至1983年才回升。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数增加4只分类指数,把33只成份股以行业分为4类指数,包括“恒生金融分类指数”、“恒生公用事业分类指数”、“恒生地产分类指数”及“恒生工商业分类指数”。1986年4月2日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实施“四会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同年5月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同。

Remove ads

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26日,恒指录得历来单日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计)33.33%,当日恒指收市报2241.69点,下跌1120.7点,是1987年10月期间由纽约华尔街黑色星期一引发的八七股灾。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数期权合同,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加入红筹股

在恒指推出初期,成份股一向由本地业务为主的公司囊括,指数长久以来代表着本港的经济兴衰。不过,自从90年代起内地改革开放,市场多了红色资本企业,其后市场关注更渐渐增加,于1992年8月4日,中信泰富(现称中信股份(0267))成为了首只晋身恒指成份股的红筹股。由于市场爱将恒指成份股叫作蓝筹股,这些具双重身份的股票亦顺理成章被称为“紫筹股”,而随着恒指公司修改国企指数及红筹股指数对内地民企公司定义,近几年更出现具多重身份的恒指成份股(即指同时属于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及红筹股指数的成份股,然而这类成份股所占的数目却非常之少;截至2020年为止,只有6只恒指成份股同时是上述指数之成份股)。

重大改革

随着有不少大型中概股(例如美团点评、京东、网易等)在港以“同股不同权”及/或第二上市方式在港交易,恒指公司在2020年5月公布容许相关公司纳入恒指指数系列(包括此指数),有关决定会于2020年的第三次季度检讨时实施;但基于该类股票的特殊性,相关成份股的所占权重会较现有成份股为低,同时只计算可于交易所进行买卖的流通股分总额,以避免对其他潜在合资格纳入恒指成份股的上市公司在季度检讨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另外,为迎合香港股票市场的急速发展,恒指公司于2020年12月向业界就一系列提出的改革措施作出咨询,并于2021年3月1日公布结果;当中包括决定在2022年年底提高成份股数目至80只(长远目标则定为100只)、划一所有成份股的权重上限为8%、大幅缩短纳入指数的上市年资限制至3个月、以香港为公司基地的成份股数目上限定为20至25只并每两年作出检讨。

恒指于1997年起的走势

千禧年前

1997年6月20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5,000点并以15,154.40点收市。1997年7月31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6,000点并以16,365.70点收市。1997年10月29日,恒指收报10,765.3点,当日的升幅是18.82%(1705.41点),主要因对冲基金活动以及前一日暴跌后的反弹所致。之前一日,泰铢被狙击,对冲基金抛售港股,恒指下跌1438.31点,当日最多曾跌1722.32点。

Thumb
2007年10月的恒生指数

千禧年后

2000年1月3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7,000点并以17,369.63点收市。

2000年3月27日,恒生指数首次突破18,000点。

2001年10月3日,恒生综合指数设立,提供更具广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标,综合指数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头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

除了在港注册的红筹股,其实90年代初亦开始有在内地注册的H股在港挂牌,不过一直未有获纳入成为恒指成份股。其后中央让更多重磅国企来港上市,直至2006年8月11日,恒指服务公司决定将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093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交所60193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H股纳入成为恒指成份股,成为史上首只染蓝H股,中国建设银行成为首只晋身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国企股

2006年11月15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9,000点并以19,093.00点收市。

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20,000点并以20,001.91点收市。

2007年,受内地宣布推出“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带动,恒指2007年10月18日突破30,000点,并于2007年10月30日升上31,958.41点的历史新高(此记录保持超过十年,直至被2018年1月29日的33,484.08点打破)。可是最终“港股直通车”未成事,港股亦随之回落,其后更遇上金融海啸

次贷风暴

2008年1月22日,当日暴跌2,061.2点,收市报21,757.63点,跌幅达8.65%,创历史最大单日收市跌幅。当时美国次贷风暴无法受控,引发的全球股灾,恒指盘中曾一度下跌2,109.23点。

2008年1月23日,当日恒指收市升2,332.54点,报24,090.17点,恒指盘中曾一度上升2,482.35点,主要原因是美国突然减息四分之三救市及前一日暴跌后的反弹。

2008年10月27日,市场忧虑全球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拖累恒指下午曾一度下跌1,942点,低见10,676点,收市报11,015点,跌1,602点或12.7%。与2007年10月30日历史高位31,958点比较,恒指于一年间,累跌了20,943点或65.5%[11]

后金融海啸时代(2009年-2016年)

重点情况

自2003年年中开始,恒生指数逐渐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8,331点反弹,进入长达四年半的牛市。于2003年6月17日重上10,000点后,更先后于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别突破20,000点及30,000点,并于2007年10月30日升上新高31,958.41点。[来源请求]

港股直通车2014年才落实、内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调整及美国次贷风暴恶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数由高位反复下跌,于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的250天移动平均线,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21,041.25点,及后虽曾一度反弹至26,000点水平,但随着美国次贷风暴新一波危机爆发,受投资银行、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政困难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数每况愈下,更于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2004年5月以来的新低,其后虽反弹上15,000点水平,不过于2009年3月9日再度跌至11,344.58点,其后展开升浪,先后于5月份再度突破牛熊分界线,7月27日重上20,000点。惟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元下跌,令恒指在2010年5月17日再次失守20,000点大关,在19,000至20,000点水平上落。直至6月14日才重上20,000点收盘。其后股市一路扬起,2010年10月,恒生指数因资金推动,于10月11日升破23,000点,后于10月14日创上2008年以来的最高收市点23,852.17点。2010年11月第一星期,受大量利好消息,包括高盛调高恒指12个月目标至29,000点、内地PMI数据好过预期、以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数额大过预期的消息带动,恒生指数1星期内由23,096.32点升至24,876.82点水平,为一年半以来升得最快的一个星期。这项纪录已被2015年4月的上升1999.74点打破,由25,275.65升至27,272.39点。[来源请求]

总的来说,2010年代的香港,经历金融海啸后经济持续畅旺,恒生指数从2010年的10,000多点节节上升,到2016年底的22,000多点。2017年升势更加凌厉,从年初的约22,000点急升至年底约30,000点,更于2018年1月达到历史新高33,484.08点。[来源请求]

2009年-2012年

2009年3月9日,汇丰控股开市后不断沉底,收市前徘徊于37至38元水平。但于收市竞价时段,汇控急跌至33元收市,单日暴跌逾24%,为历来最大跌幅[12]。拖累恒指急跌576.94点或4.8%并以11,344.58点全日低位收市[13]

2012年11月17日 ,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昆仑能源013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为成份股。增至50只的上限。在2012年12月10日生效。

2014年

2014年8月15日,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成份股不变,每只成份股的权重上限将在未来12个月通过五轮指数调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并从下一次指数检讨开始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恒生指数的选股范围[14]

2014年11月7日,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领汇房产基金(现称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082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为成份股,中远太平洋119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数目维持在50只不变。在2014年12月8日生效。

2015年

2015年2月13日,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因应长和系重组,长和000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代长江实业的成份股地位。和记黄埔(0013)将在完成合并后被剔除,直至下次定期指数检讨前不会作出成份股替代。恒指成份股数目维持在50只不变。在2015年3月18日生效。

2015年4月8日,受外围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带动,恒指单日暴升961.22点,收报26,236.86点,成交2,500.318 亿元。当日内地资金大举南下,港股通在开通后,首次出现“爆额”的情况,于下午2时09分,港股通每日105亿元人民币额度已用尽[15]

2015年4月9日,受外围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带动,恒指单日一度暴升1,685.81点,升至27,922.67点。惟之后受到内地A股突然急跌拖累,恒指升幅显著收窄至约500点,低见26,732点,全日高低波幅超过1000点。[16]收市升707.53点,报26,944.39点。成交2,915.287亿。当日有中国资金前进相对便宜的港股套利,港股通每日105亿元人民币额度于下午1时46分用尽[17][18]

2015年4月27日,受汇丰控股迁册总部消息及内地股市做好带动下,恒指最多曾飙527点至28,588点,创下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新高。收市升372点,报28,433点,港股总成交1,928亿元[19]

2016年

2016年1月4日及2016年1月7日,内地股市急挫7%,两度触及熔断机制,恒指2日分别下跌587.28点及647.47点。1月11日再受内地股市急挫5%影响,恒指自2013年6月26日以来首度跌穿2万点,一度低见19,865.18点,比同年1月8日收市价下跌590.53点。同月20日,受港汇跌势影响,恒指跌穿19,000点水平,收报18,886点[20]。至1月29日,虽然恒指于2016年1月最后交易日反弹2.5%,但受内地股市拖累下恒指全月累跌2,231点或10%[21]

2016年2月5日临近农历新年假期,总结恒指在羊年的表现,全年累积跌5,543点或22.3%,也是2008年鼠年以来回报最差的农历年[22][23]。同月11日猴年首个交易日收市报18,545点,跌742点或3.85%,以点数计是2008年鼠年以来最差的红盘收市,主要受美国股市在香港农历年间暴跌影响,香港农历年间发生旺角骚乱亦加速跌势[24]

2016年打后时间里,恒生指数从18,000点左右低位回升至年中和年底的22,000点左右。如在6月24日收市20,259点,9月12日收报23,290点,接近年底的11月14日收市报22,222.22点。

升势凌厉,重回金融海啸前的高位(2017年-2018年)

2017年末,恒指升势凌厉,重回金融海啸前的高位,从年初的约22,000点急升至年底约30,000点。

2018年年初,恒指冲破32,000和33,000点关口,更于1月26日以33,154.12点收市,创下历史上最高收市点[25][26]。数天后在1月29日,达到历史新高33,484.08点,这天则以32,966.89点收市[27]。2018年2月6日,受前一晚美国股市因债息急升而暴跌超过1000点影响,恒指暴跌1649点或5.1%,为史上第二大单日点数跌幅大及2015年8月24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8][29]。随后在2月9日,受美国股市同一星期内再次暴跌超过1000点影响,恒指曾跌超过1300点,低见29,129点,收市跌943点[30]

同年3月6日,美国总统建议部分国家纳入增加关税之豁免国,使中美贸易战忧虑降温,美股上日低开高收。恒指承接外围升势高开,午后升幅一度达733.67点,高见30,620.06点,收市升幅收窄至624.34点,报30,510.73点[31]

贸易战及反修例风波下(2018年-2019年)

更多信息 2018年 ...
2018年
  • 2018年,恒生指数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阴霾下走势大不如前。5月至6月间美股和中国内地股市都出现下跌。恒生指数在2月9日低见29129点后,3月曾回升至接近32000点后再度回落,踏入6月,恒生指数加速下跌,6月19日下午恒生指数一度急跌977.21点,低见29,332.28点,失守牛熊线。6月26日受美股下跌影响,恒指再跌至28,505.09点的2017年12月初低位。及至8月2日收市,恒指收报27,714.56点,为2018年全年首次在28,000点以下收市[27][32]。同时,中国内地上证综合指数也受贸易战拖累,显示出同样的大跌幅[33]。到9月6日恒指自2017年8月初以来首次跌穿27,000点收市,9月7日恒指跌至26,669.58点的14个月低位,累积跌超过20%。10月4日恒指被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超越,是自2003年4月28日以来首次[34]。2018年10月25日,恒指自2017年5月9日以来首次跌穿25,000点[35]。2018年10月30日,恒指低见24,540.63点,2018年10月31日恒指收24,979点,10月份累计下跌2808点或10.1%,为自2016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同时,恒指连续6个月下跌,为1982年以来最长跌浪[36]。然而在大约1星期后,恒指受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习近平通电话,市场憧憬中美贸易战缓和的利好消息带动,在11月2日收市报26,486点,升1070点,或全星期累积升1768点,结束了连续5周的跌势,并创下近7年以来最大单日升市;同时,国企指数、上证、日经、韩国和台湾等亚太地区股市都展现升势[37][38]
  • 2018年12月初在阿根廷举行的G20峰会中美元首会晤,双方同意冻结增加关税,贸易战有降温迹象。消息带动恒生指数上升,12月3日恒指全日升675点或2.6%,收报27,182点,其中在中午升穿100天移动平均线。上证综合指数、台湾、日韩和美股等都向好[39]
关闭
更多信息 2019年 ...
2019年
  • 踏入2019年,恒生指数自低见24,540点的低位后持续转向上,4月3日恒指涨至29,999点,与30,000点仅差1点,并且是9个月以来收市新高。[40]4月15日,恒指升至30,280.12点,是截至2019年4月为止的最高点。不过5月4日Google误报恒指狂跌4,336点[41],以及5月初特朗普威胁向中国加征关税,5月10日由10%加征为25%,恒指于5月6日及9日分别大跌871点及692点,全星期(5月6至10日)更大跌1531点,一星期内失守30,000点及29,000点的整数关口。5月14日,受美股暴跌617点影响,恒指一度跌穿100天线及250天线,低见27,925.62点的3个月低位,收市报28,122.02点,跌428.22点。5月31日恒指低见26,850点,收市报26,901点,跌213点。恒指5月累跌2,798点,跌幅达9.4%。以点数计,是史上最伤的“五穷月”。以百分比计,为2012年以来最差的5月表现。[42]7月22日,刚发生元朗暴力事件大批白衣人士袭击市民后首个交易日,下午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开记招后恒指受香港局势影响跌幅扩大,低见28,303点,收市跌394点,报28,371点。传闻白衣人士再次对市民施袭,多个商场提早关门不营业,拖累多个地产股下跌。[43]
  • 2019年8月5日,受中美局势紧张及当日发生大三罢严重影响交通,当日上午10时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开记招后恒指受香港局势影响跌幅扩大,恒指跌767.26点,收26151.32点,成交金额994亿[44]
  • 2019年8月6日,受美股暴跌767点拖累,恒指一度跌至25,397.35点的七个月低位,惟人民币跌势喘定,令恒指跌幅收窄至175.08点,收25,976.24点。成交1226亿。
  • 2019年8月15日,受美股暴跌800点拖累,恒指一度下试2019年1月3日的低位,低见24,899.93点,在8月上半月已累计跌约10%,惟受地产及中资电讯股带动下,令恒指最终倒升193.18点收市,报25,495.46点,成交966亿。
  • 2019年9月4日,受传行政长官于收市后宣布撤回修例消息带动,恒指下午一度急升1126.36点,高见26,654.21点。收市仍升995.38点,报26,523.23点,成交1163亿。
  • 2019年10月4日,受传行政长官下午3时开记招落实禁蒙面法影响,恒指下午一度急跌497.82点,低见25,612.49点,收市仍下跌289.28点,收报25,821.03点,成交金额683亿[45]
  • 2019年11月11日,受周末社会局势紧张及当日一连5天发生大三罢严重影响交通,再加上市场担心中美贸易战影响,恒指下午一度急跌820.67点,低见26,830.47点,收市仍下跌724.58点,收报26,926.55点,成交865亿[46]。在一连5天发生大三罢的一星期,恒指累计跌1324.48点或4.79%。
关闭

疫情、经济衰退与动荡政局夹击下的港股(2020年-2024年)

更多信息 2020年 (上半年) ...
2020年 (上半年)
  • 2020年1月8日,受中东局势紧张拖累,恒指早上一度跌464.34点,低见27,857.74点,收市跌幅收窄至234.14点,报28,087.92点,成交966亿。
  • 2020年1月14日,受隔夜纳指创新高带动,恒指一度重上29,000点,高见29,149.53点的八个月高位,惟受科网股获利盘涌现,拖累恒指一度倒跌164.45点,低见28,790.49点,收报28,885.14点,跌69.8点。成交1192亿。
  • 2020年1月20日,受美股再创新高带动,恒指一度再升至29,174.92点的八个月高位,惟内地前2天COVID-19确诊个案急增(武汉市前2天出现136宗COVID-19确诊个案)而且扩散至内地其他省份及广东省的深圳市也出现COVID-19确诊个案,疫情已到香港的门口,令市场担心香港春节出现COVID-19确诊个案风险急增影响,拖累大市以近全日低位28,795.91点收市,倒跌260.51点。成交1115亿。
  • 2020年1月21日,受市场担心COVID-19疫情扩散及穆迪下调香港评级拖累。恒指以近全日低位27,985.33点收市,大跌810.58点,成交1328亿。
  • 2020年1月23日,受前1天傍晚香港有首2宗初步确诊COVID-19个案及武汉市封城影响,恒指一度跌634.67点,收27,909.12点,跌431.92点,成交1187亿[47]。这亦令猪年微跌收场。
  • 2020年1月29日,受在春节假期期间香港宣布所有学校延长春节假期,政府公务员实施在家工作,令市场担心COVID-19疫情扩散。恒指以近全日低位27,160.63点收市,大跌789.01点,为12年来最差春节后首日表现,成交1240亿。
  • 2020年1月30日,受市场担心COVID-19疫情扩散及决定暂停部分中国业务运营的企业日益增多。恒指以近全日低位26,449.13点收市,大跌711.5点,成交1243亿。
  • 2020年1月31日,受内地1月官方制造业PMI符合预期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6,818.84点,惟美国调高对中国旅游警示至最高级别,拖累大市以近全日低位26,312.63点收市,倒跌136.5点。成交1030亿。受中港两地疫情影响,恒指春节后首星期累计下跌1637.01点或5.86%,为2018年2月5日至9日以来最大单周点数跌幅[48]。恒指1月累跌1,877点或6.66%,为2016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月份。随后2月3日恒生指数曾跌至26145.59,由1月20日全年高位29174.92计,9个交易天跌去10.38%。
  • 2020年3月9日,受油价战令油价一度暴跌3成拖累,恒指一度跌穿25,000点,一度大跌1,198.29点,低见24,948.38点的七个月低位,收市大跌1,106.21点(4.23%),收报25,040.46点。成交1696.44亿[49]
  • 2020年3月12日,受前一晚世卫宣布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美股再暴泻1,464点,恒指一度跌至24,117.94点的近三年低位,收报24,309.07点,跌922.54点,成交1522亿,当日收市后的恒指夜市期货更跌超过5%,出现跌停。
  • 2020年3月13日,隔晚美股暴泻2352点或10%,创1987年股灾后最大单日跌幅。恒指开市跌1,789.75点或7.36%,报22,519点,创2017年1月9日以来新低,惟受澳洲央行注入资金带动,恒指由低位反弹超过1600点,跌幅曾缩窄至124点或0.51%,高见24,184点,收市跌276.16点或1.14%,报24,032.91点,成交2,024亿。受油价战,世卫宣布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致美股暴泻影响,恒指一星期累计下跌2113.76点或8.08%,为2018年2月5日至9日以来最大单周点数及百分比跌幅[50][51]
  • 2020年3月16日,美国联储局周日突然减息一并重启量化宽松,触发市场恐慌情绪,加上内地公布首两个月经济数据逊色,拖累恒指下午一度大跌1,190点,报22,842点,收市跌969点或4%,报23,063点。创2017年1月下旬以来,即超过三年收市新低[52]
  • 2020年3月18日,美股期货再跌停,加上市传大型金融机构要求英国停市两周,触发市场恐慌情绪。恒生指数午后愈跌愈深,一度崩泻近1,096点,见22,167点的逾3年低位;收市报22,291点,跌971点或4.18%[53]
  • 2020年3月19日,恒指跌至21,139.26点,创2016年7月14日以来新低,由3月11日晚世卫宣布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起计,短短6个交易日恒指累计跌近4100点或16.22%,由2月17日高位28055.58计,一个月累计跌24.65%。由香港出现首宗确诊COVID-19个案起的短短8星期,累计跌近7200点或25.41%。[54]
  • 2020年3月23日,受市场疫情扩散,及香港COVID-19确诊数字急升加上对经济前景的忧虑升温,美股期货今早跌停因而拖累恒指低开1145点,至港股收市时,跌幅大致维持约3%附近,恒指全日亦保持逾3%的跌幅,最少亦跌3.25%或740点,报22064点,收市跌1108点或4.86%,报21696点,成交1298亿,由香港1月23日出现首宗确诊COVID-19个案起计短短2个月,恒指跌去6645点或23.45%[55]
  • 2020年3月累跌2,526点或9.67%,以点数计是历年3月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计是2001年以来3月最大跌幅及201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2020年第一季累跌4,586点或16.27%,是2008年以来第一季最大跌幅。
  • 恒指于3月底出现反弹,于4月29日反弹至24,855点,由低位反弹3,716点或17.58%。踏入5月再度下跌,5月22日更因市场恐惧港区国安法推出,大跌1,349点或5.56%,一日内失守24,000点及23,000点大关,报22,930点,是2015年7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及2018年2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点数跌幅。
  • 2020年6月23日,受美国白宫经济顾问纳雅罗一度误报中美贸易协议结束拖累,恒指一度跌过326.46点,低见24,184.88点,惟消息被澄清为非真有其事之后,指数由近日强势的腾讯,港交所及友邦带领下,倒升396点,以全日最高位24,907.34点收市,成交1195亿。
  • 2020年6月29日,受美股上日急跌730点拖累,恒指下午一度跌过401.37点,低见24,148.62点,收市跌幅收窄至248.71点,收报24,301.28点,成交1330亿。
关闭
更多信息 2020年 (下半年) ...
2020年 (下半年)
  • 2020年7月2日,受港交所及腾讯急升,加上内险及内房造好带动,恒指以全日最高位25,124.19点收市,升697点,成交1759亿。
  • 2020年7月6日,受A股急升近6%带动,恒指下午一度急升1,080.49点,高见26,453.61点,收市仍升966.04点,收报26,339.16点,成交2508亿。
  • 2020年7月7日,受美股上升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6,782.62点的四个月高位,惟香港出现多宗本地COVID-19个案及有半数源头不明,令市场担心疫情恶化,加上获利盘涌现,拖累大市倒跌,并以近全日低位25,975.66点收市,跌363.5点,成交2399亿[56]。至7月10日香港宣布所有学校提早放暑假,7月15日起晚市禁堂食,7月20日起再实施公务员在家工作,至7月21日香港电台更因以疫情为理由停播晚间九个节目[57],至7月29日更收紧限聚令至2人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连续12天确诊个案超过100宗,加上外围因素令7月初恒指的升幅几乎报销。
  • 2020年7月14日,受美股科技股急回影响,恒指一度下跌至25,254.32点,跌过517.8点,收市跌幅收窄至294.23点,收报25,477.89点,成交1789亿。
  • 2020年7月15日,受美股造好带动,恒指高开410.89点后,惟受特朗普通过香港政策法,加上A股下跌拖累,恒指一度下跌178.42点,幸腾讯以全日最高位收市,带动恒指最后微升3.69点收市,收报25,481.58点,成交1642亿。
  • 2020年7月16日,受内地股市急跌4%-6%拖累,恒指以近全日低位24,970.69点,跌510.89点,成交1998亿。
  • 2020年7月21日,受美股纳指创新高及本地科网股急升带动,恒指以全日最高位25,635.66点,升577.67点,成交1617亿。
  • 2020年7月22日,受中美紧张关系拖累,恒指以全日最低位25,057.94点,跌577.72点,完全抵消上日升幅,成交1555亿。
  • 2020年7月24日,受中美紧张关系拖累,恒指下午一度跌过664.54点,低见24,598.46点,收市跌幅收窄至557.67点,收报24,705.33点,成交1666亿。
  • 2020年8月3日,受汇控业绩差于预期拖累,恒指一度低见24,250.98点,跌过344.37点,惟腾讯倒升,加上内地股市造好,带动恒指跌幅收窄至137.22点,收报24,458.13点,成交1304亿。
  • 2020年8月7日,受腾讯一度急跌10%拖累,恒指一度低见24,167.79点,跌过762.79点,惟内地股市尾市跌幅收窄,带动恒指跌幅收窄至398.96点,收报24,531.62点,成交1778亿。
  • 2020年8月28日,受A股上升带动,恒指下午升至25,749.2点,升过468.05点,惟腾讯下跌,加上市场担心日本首相健康状况,令恒指升幅收窄至140.91点,收报25,422.06点,成交1652亿。
  • 2020年8月31日,受美股上日上升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5,847.11点的两个月新高,升过425.05点,惟内银及腾讯倒跌,加上市场担心中印及中台局势紧张,拖累大市以全日最低位25,177.05点收市,倒跌245.01点,成交1817亿。
  • 2020年9月4日,受美股科技股急回5%影响,恒指一度跌至24,488.64点,跌过518.96点,收市跌幅收窄至312.15点,报24,695.45点,收市后成份股转换令大市成交增至2131亿。
  • 2020年9月28日,恒指被日本日经平均指数超越,是自2006年5月30日以来首次。由于恒生指数在过去两年先后受到中美贸易战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2019冠状病毒疫情而被美国道琼斯指数超越,因此恒生指数同时落后道琼斯指数及日经平均指数,是自2001年9月17日以来首次。
  • 2020年10月5日,受银行股上升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4,039.39点,升580.34点,惟市场关注特朗普健康情况,令恒指升幅收窄至308.73点,收市报23,767.78点,成交925亿。
  • 2020年10月14日,港股开市升上24,808.85点的近一个月高位随即回吐,恒生指数曾倒跌150.84点,低见24,498.84点;收市报24,667.09点,微升17.41点或0.07%。
  • 2020年11月3日,受美股上升带动,恒指下午一度重上25,000点,高见25,048.53点,惟市场观望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令恒指升幅收窄至479.72点,收报24,939.73点,成交1,296亿。
  • 2020年11月5日,受科技股上升带动,恒指以全日最高位25,695.92点收市,急升809.78点,成交1766亿。
  • 2020年11月6日,受科技股获利回吐影响,恒指早上高见25,799.97点,升过104.05点后有获利回吐,一度倒跌154.94点,低见25,540.98点,惟银行股上升,带动恒指最终在收市竞价时段收复失地,微升17.05点收市,收报25,712.97点,成交1645亿。
  • 2020年11月10日,受美国疫苗有好消息带动,恒指早上高见26,474.04点,升过457.86点后受内地股市及科技股下跌有获利回吐,一度升幅收窄至25.70点,低见26,041.87点,惟银行股上升,带动恒指最终升285.31点收市,收报26,301.48点,成交大增至2338亿。
  • 2020年11月13日,受银行股及电讯股急跌拖累,恒指早上一度跌过260.2点,低见25,909.18点,惟腾讯以全日最高位602元收市,带动恒指跌幅收窄,并以全日最高位26,156.86点收市,微跌12.52点,成交1514亿。
  • 2020年11月17日,受新经济股、电讯股及内地股市获利回吐影响,恒指早上见过26,530.54点的四个半月新高后有获利回吐,一度倒跌41.69点,低见26,339.88点,惟汇控及友邦上升,带动恒指收市微升33.42点,收报26,415.09点,成交1435.7亿。
  • 2020年11月24日,受新经济股、内银股及内险股回吐影响,恒指早上高开144.14点,高见26,630.34点后跟随内地股市回吐,一度倒跌76.43点,惟本地金融及地产股在上日急跌后回稳,带动恒指收市升102点,收报26,588.2点,成交1432.4亿。
  • 2020年11月30日,受油股,科技股及友邦急挫拖累,加上前一天香港确诊115宗COVID-19个案,62宗与歌舞群组相关,同日香港宣布所有学校提早放圣诞节假期,加上忧虑收紧防疫措施,令地产股受压,令恒指跌幅加速,并以近全日低位26,341.49点收市,跌553.19点,成交2406亿[58]
  • 2020年12月7日,受市场担心美国制裁香港官员拖累,恒指早上一度急跌579.52点,低见26,256.40点,收市跌幅收窄至329.07点,收报26,506.85点,成交1352.7亿。
关闭
更多信息 2021年 ...
2021年
  • 2021年1月19日,受国际金融股造好带动,恒指上午一度升至29,848.43点的二十一个月高位,收报29,642.28点,升779.51点,成交3015.8亿。
  • 2021年1月21日,受汇控上升带动,恒指早上一度造出30,135.50点的二十一个月高位。惟科技股回吐,恒指下午一度回至29,745.87点,收报29,927.76点,跌34.71点,成交2649.1亿。
  • 2021年1月22日,受市场担心香港疫情影响,恒指下午一度跌至29,413.52点,最终以近低位29,447.85点收市,跌479.52点,成交2441.9亿。
  • 2021年1月25日,受腾讯急升10%带动,恒指下午高见30,191.16点的二十一个月高位,收报30,159.01点,升711.16点,成交2869亿。
  • 2021年1月26日,受科技股获利回吐影响,恒指全数回吐上日升幅,以近低位29,391.26点收市,跌767.75点,成交2789亿。
  • 2021年2月4日,受科技股回吐影响,恒指下午一度跌过532.08点,低见28,775.38点,惟内地股市尾市跌幅收窄,带动恒指跌幅收窄至193.96点,收报29,113.50点。成交2397.8亿。
  • 2021年2月17日,受纳指回吐影响,恒指一度跌过243.2点,低见30,503.46点,惟腾讯倒升,加上市场憧憬内地股市新春后向好,带动恒指下午曾倒升421.84点,升至31,168.30点的三十二个月高位,收市报31,084.94点,升338.28点,成交2079.8亿。
  • 2021年2月18日,受隔夜道指造好带动,恒指一度再升至31,183.36点的三十二个月高位,惟其后跟随内地股市倒跌,拖累恒指一度倒跌514.39点,低见30,570.55点,收报30,595.27点,跌489.67点。成交2826亿。
  • 2021年2月24日,受《财政预算案》提出增加股票印花税税率影响,恒指以29,718点收市,跌914点或近3%。香港交易所(388)亦都成为风眼,股价一度跌穿500元关口,低位见489.6元,跌约68.4元或12.26%,收市报509元,跌约49元或8.78%[59]
  • 2021年2月26日,受多国债息明显上升影响,环球金融市场震荡,恒指开市即失守30,000点,下午跟随外围低开后跌幅逐步扩大,以全日低位28,980.21点收市,跌1,093点,大市成交增至逾3,200亿。
  • 2021年3月5日,受美国债息抽升影响,恒指一度跌至28,513.13点的逾1个月低位。惟其后内地股市倒升,带动恒指跌幅收窄至138.5点,收报29,098.29点。成交2404.4亿。
  • 2021年第3季,恒指在6月2次上试29500不破后,在忧虑监管政策下,科网股急挫,恒指6月28日至7月8日连跌8日,为2015年12月14日以来最长跌市,[60]恒指7月急跌9.95%,为201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为1984年以来表现最差的7月[61],第3季更急跌14.75%,为2020年第1季以来最差单季表现。传媒称之为“监管风暴”。
  • 2021年7月8日,受科网股急挫拖累,恒指以近全日低位27,153.13点收市,急跌807.49点,成交2052亿。
  • 2021年7月26日,受科网股急跌拖累,恒指以近全日低位26,192.32点收市,急跌1,129.66点,成交2682亿。
  • 2021年7月27日,受科网股急跌拖累,恒指一度跌穿25,000点,最多跌过1,443.48点,低见24,748.84点,收报25,086.43点,急跌1105.86点,成交3607亿。
  • 2021年9月20日,选委会选举后首个交易日、中秋节前夕,恒生指数一度跌逾千点,早市低见23,871.84点,再创年内新低。收报24,099.14点,跌821.62点,跌回一年前的水平。地产股普遍下跌,恒基地产跌近13%,中国恒大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跌逾10%。长实集团跌逾9%。碧桂园龙湖集团华润置地等均有较大跌幅。内房股新力控股在午后狂泻87%,在收市前多次触发市场调节机制而被停牌。由9月8日月内高位26560.04,跌至9月20日的23871.84,9个交易天急跌10.5%;为7月因受科网股急跌影响下,7月16日至7月27日7个交易天急跌12.3%后最急速跌市。
  • 2021年9月21日,恒指低见23,771.46点。
  • 2021年10月5日,恒指低见23,681.44点。
  • 2021年11月26日,受南非出现新冠变种病毒影响,加上香港已出现两宗相关类型输入个案影响[62],在美股期货急跌下,而且港汇亦跌近7.8水平,进一步加重沽压,恒指以24,080.52点收市,急跌659.64点,跌近10月5日以来低位,博彩股因忧虑新冠变种病毒蔓延影响通关,沽压重,银河娱乐及金沙中国收挫6.7%及7.2%[63]
  • 2021年11月30日,受市场担心新冠病毒疫苗有效性影响,下午美股期货急跌超过1.5%,恒指下午一度下试2020年9月低位,低见23,175.37点,跌逾676.87点,收市跌幅收窄至376.98点,报23,475.26点,恒生指数在11月16日见月内高位25,746.71点后,10个交易内急跌10%,为9月8日至9月20日因受科网股急跌及内房股急跌下9个交易天急跌10.5%后最急速跌市;MSCI香港指数变动生效,成交增至2238亿。11月计,恒生指数跌7.49%,为7月后表现最差的一个月。
关闭
更多信息 2022年 ...
2022年
  • 2022年1月5日,受香港前一天出现首宗初步阳性源头不明新冠变种病毒影响个案及科技股急跌下,恒指显著下跌,至尾市因宣布收紧防疫措施影响,跌幅进一步扩大,恒指一度跌438.34点,低见22,851.50点,收报22,907.43点,跌382.59点,成交1553亿。[64]
  • 2022年1月24日,受美国联储局本周举行议息会议,或为未来加息步伐定调影响下,恒指一度跌394.68点,低见24,570.87点,收报24,656.46点,跌309.09点,成交1243亿。
  • 2022年1月25日,受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内地股市急跌影响,加上本地疫情连续两日阳性个案超过100宗,恒指低开405.24点,午后跌幅扩大至654.5点,低见24,001.96点,收市报24,243.61点,跌412.85点,成交1464亿。[65]
  • 2022年1月27日,受美国加息预期升温、内地股市急跌及科技股急跌影响,加上本地疫情阳性个案创单日新高[66],恒指低开337点,午后跌幅扩大至724点[67],低见23,565点,收市报23,807点,跌482点或1.99%,成交1335亿。恒生指数在短短4天由高位跌去5.67%,是6个月来最急速跌市。
  • 2022年1月28日,受美股期货、内地股市下跌、科技股急跌影响,加上前一天本地疫情阳性个案创单日新高及春节临近,恒指低见23,507.03点,收市报23,550.08点,跌256.92点或1.08%,成交1257亿。一周跌去1256点或5.67%,是2021年8月中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 2022年2月22日,受监管政策、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局势严峻、汇控及恒生业绩,以及本地疫情持续严峻影响,恒指低见23,336.78点,收市报23,520点,跌650.07点或2.69%,为去年11月26日以来最大单日点数跌幅及去年9月20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成交1469亿。过去3天恒指累计跌1273点或5.13%。
  • 2022年2月24日,受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局势严峻、美股期货急跌、港汇弱势,以及本地疫情持续严峻影响,恒指低见22,786.39点,收市报22,901.56点,跌758.72点或3.21%,为去年9月20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成交1770亿。过去5天恒指累计跌1891点或7.63%。自2月10日高位25,051点,短短两星期跌9.04%,为去年11月尾以来最快跌市。
  • 2022年2月25日,受美股造好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3,046.86点,惟本地疫情持续严峻影响,拖累恒指一度倒跌183.41点,低见22,718.15点,收报22,767.18点,跌134.38点。成交1426亿。恒指一周累计下跌1560点或跌6.41%,是1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以幅度计为2020年3月疫情大流行后最大。
  • 2022年2月28日,受美股上日上升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2,818.17点,惟受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局势严峻及本地疫情持续严峻影响,恒指低见22,406.12点,收报22,713.02点,跌54.16点。成交1534亿。2022年2月累跌1,089点或4.5%,为2021年11月后表现最差的一个月。港交所股价因忧虑全民检测期间实行禁足令出现停市可能性而大幅下挫[68]
  • 2022年3月2日,受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局势持续影响,加上本地疫情持续严峻,而且死亡病例7日数字全球新高[69],在汇控及香港交易所急跌超过5%及3%拖累下,恒指下午一度跌过462.57点,低见22,299.14点。收报22,343.92点,跌417.79点。成交1146亿。
  • 2022年3月4日,受俄罗斯与乌克兰会谈没有成果,双方同意设立人道走廊撤走乌克兰平民,暗示将进行大规模战事影响,加上本地疫情持续严峻,恒指一度跌628.35点,低见21,838.99点,创2020年3月中旬以来新低。收报21,905.29点,跌562.05点。成交1647亿。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影响,恒指一星期累计下跌861点,连跌三星期。
  • 2022年3月7日,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且新闻说有部分核设施受功击,事件引来市场恐慌,加上本地疫情持续严峻,恒指一度大跌1078.93点,低见20,826.36点,创2016年2月中旬以来新低;收报21,057.63点,仍跌847.66点,成交1776亿。
  • 2022年3月8日,受港股技术性反弹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1,303.52点,惟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影响,加上内地股市倒跌并在下午跌幅扩大,拖累恒指一度倒跌418.68点,低见20,638.95点,收报20,765.87点,跌291.76点,成交1707亿。
  • 2022年3月9日,受港股技术性反弹带动,恒指一度升至20,957.72点,惟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及中港两地疫情影响,加上内地股市倒跌并跌幅扩大,拖累恒指一度倒跌663.3点,低见20,102.57点,创2016年7月上旬以来新低。收市跌幅收窄至138.16点,报20,627.71点,成交1852亿。由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2月24日开战以来,恒生指数10个交易天跌去15.01%,为2020年3月中疫情大流行后最快跌市。
  • 2022年3月10日,受美股上升带动,恒指上午一度升至21,114.44点,惟市场观望俄乌局势进展影响,令恒指升幅收窄至262.55点,收报20,890.26点,成交1462亿。
  • 2022年3月11日,受俄罗斯与乌克兰停火谈判没有进展及市场关注中概股被美国强制退市的风险影响,恒指一度跌811.11点,低见20,079.15点,创2016年6月以来新低,惟午后本地金融股,港交所及内地股市倒升,带动恒指由低位反弹超过700点,跌幅曾缩窄至111.4点,高见20,778.86点,收报20,553.79点,跌336.47点,成交1906亿。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影响,恒指一星期累计下跌1351.5点或6.17%,连跌四星期。
  • 2022年3月14日,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内地疫情升温及深圳市封城,科技股及中概股急挫拖累,博彩股沽压显著,恒指失守20,000点,一度大跌1,137.01点,低见19,416.78点,创2016年2月上旬以来新低;收报19,531.66点,仍大跌1,022.13点,为2021年7月27日以来最大单日点数跌幅及2020年5月2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成交2230亿。
  • 2022年3月15日,受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中概股被美国强制退市风险,港汇弱势,内地疫情升温及深圳市封城影响,恒指失守19,000点,下午恒指跌势加剧,一度大跌1,296.18点,低见18,235.48点,创逾十年来低位,已成为一次严重金融海啸事件。最终港股收报18,415.08点,下挫1116.58点,成交2861亿。大市俄乌战争开始后短短14个交易日跌22.92%。
  • 2022年3月16日,受美股造好带动,恒指高开540.94点,下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救市”等利好消息后,恒指升幅扩大至1705.77点,高见20,120.85点,重上19,000点及20,000点大关,收市仍升1,672.42点,收报20,087.50点,以点数计,是历来第四大升市。成交3097亿。
  • 2022年3月17日,受美股造好及俄罗斯与乌克兰停火谈判有进展带动,恒指重上21,000点大关,并以全日最高位21,501.23点收市,大升1,413.73点,成交3009亿。
  • 2022年3月18日,受科技股回吐影响,恒指早上一度跌578.86点,低见20,922.37点,惟内地股市倒升,带动恒指跌幅收窄至88.83点,报21,412.40点,成交2366亿。
  • 2022年3月31日,受中概股被美国除牌的忧虑升温,恒指一度跌309.45点,低见21,922.58点,收21,996.85点,跌235.18点,成交1023亿。
  • 2022年3月累跌716点或3.1%。2022年第一季累跌1,400点或5.9%,连跌三季。为2018年第二至第四季以来最差。
  • 2022年4月6日,受美国联储局加快收水的忧虑影响,恒指下午一度跌487.19点,低见22,015.12点,收市仍跌421.79点,报22,080.52点,成交1342亿。
  • 2022年4月11日,受美国联储局加快“收水”的忧虑及内地疫情升温影响,恒指下午一度跌739.47点,低见21,132.54点,收市仍跌663.71点,报21,208.30点,成交1222亿。
  • 2022年4月19日,受内地“放水”规模令市场失望影响,恒指早上一度跌621.65点,低见20,896.43点,收市仍跌490.32点,报21,027.76点,成交1155亿。
  • 2022年4月25日,受美国联储局加息预期持续升温、上日美股急跌981点拖累及忧虑内地疫情扩大影响,恒指下午失守20,000点,一度大跌854.24点,低见19,784.28点。最终收报19,869.34点,仍跌769.18点,成交1348亿。
  • 2022年4月26日,受美股上升带动,恒指一度高见20,258.64点,升过389.3点,惟内地股市倒跌,令恒指升幅收窄至65.37点,收报19,934.71点,成交1227亿。
  • 2022年4月27日,受隔夜美股急跌809点拖累影响,恒指一度跌过269.22点,低见19,665.49点,惟午后内地股市急升,带动恒指一度倒升118.4点,高见20,053.11点,收市升幅收窄至11.65点,报19,934.71点,成交1251亿。
  • 2022年6月13日,受美国CPI创40年新高从而忧虑联储局更进取加息、上日美股急跌880点及美股期货急跌影响,恒指下午失守21,000点,一度大跌812点,低见20993点。最终收报21067点,仍跌738点,[70]
  • 2022年7月11日,受科技股、博彩股、内房股及美股期货因进取加息忧累升温急跌影响,再加上澳门暂停工商业一星期,而且中港澳三地疫情升温,恒指下午一度大跌724点,低见21002点。最终收报21124点,仍跌601点[71]
  • 2022年7月15日,受科技股、内房股及内地经济数据疲弱影响,恒指下午一度跌534点,低见20215点。最终收报20297点,仍跌453点,全星期计跌1427点或6.57%,为2020年3月9日至3月13日以来最大跌幅一星期,大市由6月28日高位22449跌至7月15日低位20216,短短12个交易天跌去近10%,为大市由2月23日23660跌至3月15日18235跌22.93%后最快跌市[72]
  • 2022年7月29日,受科指急跌近5%影响,恒指下午一度跌572点,低见20050点。最终收报20156点,仍跌466点,7月跌星期计跌1703点或7.79%,为1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73]
关闭

恒生指数在2022年10月一度跌至14769点,比1997年7月香港主权由英国移交到中国时的16365点更低[74],其后虽有反弹,但在2024年1月再次跌破一万五千点的水平[75]。虽有评论员认为港股已经超卖,但亦有市场界人士认为恒指的持续下跌只是在中港融合的过程中消除过往的相对溢价[76]

中国内地放弃房住不炒政策重新提振经济(2024年-)

由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的“房住不炒”政策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77],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他在2024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降低存款准备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翻自己在2016年底提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78]。受到中共中央释放的利好消息影响,恒生指数飙升及成交额大增,2024年9月30日更出现一日成交额突破5,000亿的历史新高[79]。而9月累积升逾3千点,为历年最好表现之9月。

各年指数最高与最低值

单位计算为港元,最高值与最低值是以交易中出现的极值为准。[80]

更多信息 时间, 年初开盘价 ...
时间 年初开盘价 最高值 最高值
日期
最低值 最低值
日期
年终收盘价 年间升跌 年间升跌幅度
1964年 100.00 101.45 - 98.38 - 101.45 1.45 1.45%
1965年 - 103.53 1月29日 77.95 11月30日 82.14 -19.31 -19.03%
1966年 - 85.81 2月28日 79.10 10月31日 79.69 -2.45 -2.98%
1967年 - 79.83 1月31日 58.61 8月31日 66.92 -12.77 -16.02%
1968年 - 107.55 12月31日 63.12 3月29日 107.55 40.63 60.71%
1969年 - 160.05 10月31日 112.53 3月28日 155.47 47.92 44.56%
1970年 - 211.91 12月29日 154.75 1月5日 211.91 56.44 36.30%
1971年 220.73 406.32 9月20日 201.07 3月10日 341.40 129.49 61.11%
1972年 329.55 843.40 12月29日 323.95 1月27日 843.40 502.00 147.04%
1973年 971.87 1,774.96 3月9日 400.01 12月24日 433.68 -409.72 -48.58%
1974年 452.98 481.86 1月21日 150.11 12月10日 171.11 -262.57 -60.54%
1975年 220.23 352.94 12月30日 160.42 1月9日 350.00 178.89 104.55%
1976年 423.5 465.33 3月17日 350.00 1月2日 447.67 97.67 27.91%
1977年 434.25 452.17 5月11日 404.02 12月30日 404.02 -43.65 -9.75%
1978年 405.32 707.79 9月4日 383.44 1月13日 495.51 91.49 22.64%
1979年 543.06 879.38 12月31日 493.83 1月2日 879.38 383.87 77.47%
1980年 907.5 1,654.57 11月13日 738.92 3月19日 1,473.59 594.21 67.57%
1981年 1588.08 1,810.20 7月17日 1,113.77 10月5日 1,405.82 -67.77 -4.60%
1982年 1417.42 1,445.32 1月12日 676.30 12月2日 783.82 -622.00 -44.24%
1983年 887.04 1,102.64 7月21日 690.06 10月4日 874.94 91.12 11.63%
1984年 1102.38 1,206.83 12月24日 746.02 7月13日 1,200.38 325.44 37.20%
1985年 1365.02 1,762.51 11月21日 1,220.74 1月2日 1,752.45 552.07 45.99%
1986年 1695.78 2,571.84 12月31日 1,559.94 3月9日 2,568.30 815.85 46.55%
1987年 2,540.10 3,949.70 10月1日 1,894.90 12月7日 2,302.80 -265.50 -10.34%
1988年 2,238.10 2,772.50 7月12日 2,223.00 2月9日 2,687.40 384.60 16.70%
1989年 2,706.70 3,309.60 5月15日 2,093.60 6月5日 2,836.60 149.20 5.55%
1990年 2,836.00 3,559.00 7月23日 2,697.00 2月2日 3,024.00 187.40 6.61%
1991年 3,024.00 4,309.30 12月31日 2,970.00 1月16日 4,297.30 1,273.30 42.11%
1992年 4,297.30 6,470.80 11月12日 4,284.10 1月2日 5,512.40 1,215.10 28.28%
1993年 5,512.90 11,959.10 12月30日 5,431.30 1月4日 11,888.40 6,376.00 115.67%
1994年 11,884.90 12,599.20 1月4日 7,670.80 12月12日 8,191.00 -3,697.40 -31.10%
1995年 8,190.40 10,073.40 12月29日 6,890.10 1月23日 10,073.40 1,882.40 22.98%
1996年 10,070.80 13,744.30 11月28日 10,070.80 1月2日 13,451.50 3,378.10 33.53%
1997年 13,362.50 16,820.30 8月7日 8,775.90 10月28日 10,722.80 -2,728.70 -20.29%
1998年 10,743.70 11,926.20 3月26日 6,544.79 8月13日 10,048.58 -674.22 -6.29%
1999年 9,982.26 17,138.11 12月29日 9,000.24 2月10日 16,962.10 6,913.52 68.80%
2000年 17,057.70 18,397.57 3月28日 13,596.63 5月26日 15,095.53 -1,866.57 -11.00%
2001年 15,089.85 16,274.67 2月2日 8,894.36 9月21日 11,397.21 -3,698.32 -24.50%
2002年 11,368.13 12,021.72 5月17日 8,772.48 10月10日 9,321.29 -2,075.92 -18.21%
2003年 9,333.64 12,740.50 12月15日 8,331.87 4月25日 12,575.94 3,254.65 34.92%
2004年 12,664.99 14,339.06 12月2日 10,917.65 5月17日 14,230.14 1,654.20 13.15%
2005年 14,216.04 15,508.57 8月16日 13,320.53 1月24日 14,876.43 646.29 4.54%
2006年 14,843.97 20,049.03 12月29日 14,843.97 1月3日 19,964.72 5,088.29 34.20%
2007年 20,004.84 31,958.41 10月30日 18,659.23 3月5日 27,812.65 7,847.93 39.31%
2008年 27,632.20 27,853.60 1月2日 10,676.29 10月27日 14,387.48 -13,425.17 -48.27%
2009年 14,448.22 23,099.57 11月18日 11,344.58 3月9日 21,872.50 7,485.02 52.02%
2010年 21,860.04 24,988.57 11月8日 18,971.52 5月27日 23,035.45 1,162.95 5.32%
2011年 23,135.64 24,468.64 4月8日 16,170.35 10月4日 18,434.39 -4,601.06 -19.97%
2012年 18,770.64 22,718.83 12月27日 18,056.40 6月4日 22,656.92 4,222.53 22.91%
2013年 22,860.25 24,111.55 12月2日 19,426.36 6月25日 23,306.39 649.47 2.87%
2014年 23,452.76 25,362.98 9月4日 21,137.61 3月20日 23,605.04 298.65 1.28%
2015年 23,699.20 28,588.52 4月27日 20,368.12 9月29日 21,914.40 -1,690.64 -7.16%
2016年 21,782.62 24,364.00 9月9日 18,278.80 2月12日 22,000.56 86.16 0.39%
2017年 21,993.36 30,199.69 11月22日 21,883.82 1月3日 29,919.15 7,918.59 35.99%
2018年 30,028.29 33,484.08 1月29日 24,540.63 10月30日 25,845.70 -4,073.45 -13.61%
2019年 25,824.44 30,280.12 4月15日 24,896.87 1月3日 28,189.75 2,344.05 9.07%
2020年 28,249.37 29,174.92 1月20日 21,139.26 3月19日 27,231.13 -958.62 -3.40%
2021年 27,087.13 31,183.36 2月18日 22,665.25 12月20日 23,397.67 -3,833.46 -14.08%
2022年 23,510.54 25,050.59 2月10日 14,597.31 10月31日 19,781.41 -3,616.26 -15.46%
2023年 19,570.43 22,700.85 1月27日 15,972.31 12月11日 17,047.39 -2,734.02 -13.82%
2024年 17,135.12 23,241.74 10月7日 14,794.16 1月22日
关闭

各项纪录

  • 历史最高点数:33,484.08点,于2018年1月29日出现。[81]
  • 历史单日最大跌幅(以点数计):(以收市计)2,172.99点,在2024年10月8日录得,收市报20,926.79点。(以盘中计,同日最多曾跌2,336.96点,低见20,762.82点)[85]
  • 历史单日最大升幅(以点数计):(以收市计)2,332.54点,在2008年1月23日录得,收市报24,090.17点。(以盘中计,同日最多曾升2,482.35点,高见24,239.98点)主要是因为美国联储局突然减息四分三厘救市,及前一日暴泻超过2,000点并创出当时最大单日点数跌幅后的反弹引致,成为港股“大奇迹日”之一。[86]
  • 单日最大成交金额(下跌市):6,204.38亿元,于2024年10月8日出现。[87]
  • 单日最大成交金额(上升市):5,058.38亿元,于2024年9月30日出现。[88]

计算

今日恒生指数的计算公式:

  • CI:现时指数
  • YCI:上日收市指数
  • P(t):现时股价
  • P(t-1):上日收市股价
  • IS:已发行股票数量
  • FAF:流通系数
  • CF:比重上限系数

(例如比重上限系数为40%,即指在指数编算上,只计算该成份股40%之流通量股权,会出现升停板及跌停板。)

基准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准日指数是100点。四个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公式与恒生指数相同。

计算方法

恒生指数分三阶段更改成份股与指数比重上限,第一阶段由2006年9月8日开始,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改为以流通市值调整计算。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为25%。第二阶段由2007年3月9日实施2/3的流通调整,流通系数=100-2/3(100%-流通系数)并上调至最接近的5%倍数,比重上限为20%。第三阶段由2007年9月7日实施全流通调整,比重上限为15%。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免指数受个别大市值成份股(如汇丰控股)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2014年8月15日季度检讨宣布,每只成份股的权重上限将在未来12个月通过五轮指数调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与恒生国企指数看齐。

2020年3月,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比重最高的是腾讯(11.78%)、友邦保险(9.83%)、汇丰控股(9.26%)、建设银行(7.89%)、中国平安(5.60%)、⼯商银⾏(4.55%)、中国移动(4.36%)、港交所(3.55%)、中国银行(2.83%)、中国海洋石油(2.21%)。[89]

2021年7月,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比重最高的是友邦保险(9.61%)、腾讯(9.37%)、汇丰控股(8.26%)、建设银行(5.59%)、阿⾥巴巴(5.57%)、美团(4.75%)、港交所(4.74%)、中国平安(4.07%)、小米集团(3.88%)、药明生物(3.21%)。[90]

在推出早期,恒指仅每日报价一次;惟在电脑化推动下,恒指早已每十数秒变动接近实时报价,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两秒报价[91]

交易时段

自2011年3月7日起,恒生指数的交易时段将分阶段与内地接通,第一阶段将上午的开市时间提早至9时30分,中午12时正休市1小时30分钟,下午1时30分下午交易开始,照旧下午4时收盘。2012年3月5日起,进一步将下午开市时间提早至1时正,正式与内地同步交易。

现时的交易时段:

逢星期一至五,开市前时段上午9时至上午9时30分、早市9时30分至中午12时、午市下午1时至下午4时、收市竞价交易时段下午4时至下午4时08分与下午4时10分之间随机收市。[92]

例外情况

香港股市于农历除夕平安夜除夕的下午休市。

2024年9月22日前,如香港天文台发出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信号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则有以下交易安排:

  • 信号(包括预警)如在早上7时00分仍生效,港交所延迟开市
  • 信号如在早上7时00分至9时00分前取消,港交所在信号取消后2小时的首个00或30分开市
  • 信号如在早上9时00分仍生效,港交所上午交易暂停
  • 信号如在早上9时00分至11时00分前取消,港交所下午1时00分交易回复
  • 信号如在早上11时00分至中午12时00分前取消,港交所在信号取消后2小时的首个00或30分开市
  • 信号如在中午12时00分仍生效,港交所全日交易暂停

因为其他股市市场很少因为恶劣天气而需要休市,再加上遥距方式交易可行,2023年港府建议于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在2024年9月23日开始生效。[93]最后一次因恶劣天气而需要休市的日子为2024年9月6日,香港受到台风摩羯影响,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全日需要休市。[94]2024年9月23日开始,则透过遥距方式照常交易。2024年11月14日,香港受到台风桃芝影响,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首次生效,港交所旗下所有市场继续全面运作。[95]

流通系数调整

流通量调整系数(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简称流通系数)是流通股份占总发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发行量将经流通系数调整后才用以编算指数,策略性持有的股权将不纳入指数编算中。例如流通量调整系数为70%,指该成份股流通于市场上之股权为70%。

2009年11月24日恒指公司宣布收紧流通股定义,由现时持股逾30%始被视作非流通股,大幅降至5%。其持股不会被计入流通股部分,亦即不会用作计算恒指比重。

成份股数目

恒指公司于2006年6月30日宣布将成份股数目由33只加至38只(当中包括33只非H股及5只H股),并于2007年2月9日宣布将成份股逐渐增加至50只。恒指公司在2021年3月1日公布未来会将指数成份股逐步增至最多100只,当中H股与非H股数目将不会被固定于持定水平。[96]

选股范畴

恒指成份股必须是以香港主板作为第一或第二的上市地点,恒指公司会按以下准则选出合资格加入指数的上市公司:

更多信息 上市地位, 上市公司类别 ...
上市地位 上市公司类别 入选条件 备注
第一上市 一般公司及国企股
  • 必须同时位列在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总市值及成交额的首90%之列;
  • 已于港交所上市最少三个月

如属于国企股,除以上条件外,亦必须符合以下其中一项条件:

  • 该H股公司股本以全国企股香港交易所上市;
  • 该H股公司需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非流通股本;及
  • 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
  • 任何一只指数成份股如连续停牌一个月,除非有充分理据证明可于短时间内复牌,否则会被直接从指数中剔除。
  • 总市值是按过去一年内的平均值计算,而总成交额是按过去两年内的成交总额分成八个季度各自作出评估。
  • 以“同股不同权”或/及第二上市方式的上市公司在获纳入至恒生指数成份股时,初期的所占的比重上限设定为5%;由2021年5月21日起,恒指公司宣布此类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的上限与一般公司看齐并划一至8%。
“同股不同权”公司
  • 该上市公司注册地必须位于任一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中国、澳门或台湾;
  • 在扣除具一股多票的非流通股份后,必须同时位列在联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总市值及总成交额首90%之列;及
  • 已于港交所上市最少三个月
第二上市
  • 该上市公司注册地必须位于任一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中国、澳门或台湾;
  • 在扣除不在香港流通的注册股本(包括由存托人持有作为海外存托证券之相关香港股本的股份)后,同时位列在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总市值及总成交额首90%之列;及
  • 已于港交所上市最少三个月
在确立了符合资格的上市公司名单后,委员会会按以下3项准则作最终决定:
  • 公司市值及成交额之排名;
  • 公司所属之行业组别内的排名;及
  • 公司的财政状况。
关闭

恒生指数成份股

恒生指数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蓝筹股。由2024年12月9日起,恒生指数83只成份股,包括:

注:虽然“中银香港”(2388) 大股东是中国银行,但中银香港主要业务集中于香港,故不属于红筹股。

(S/SW/W)号为市值只包含于香港交易所流通及买卖的股份,是次检讨中变动的流通系数,变动于2024年12月9日生效。

更多信息 股份代号, 名称 ...
股份代号 名称 流通系数(%) 比重(%)
恒指成份股
金融业
(11只成份股)
00005 汇丰控股 100 8.00
00939 建设银行 45 5.20
01299 友邦保险 100 5.05
01398 工商银行 90 2.95
00388 香港交易所 95 2.91
02318 中国平安 90 2.51
03988 中国银行 100 2.48
03968 招商银行 85 1.15
02628 中国人寿 100 0.93
02388 中银香港 35 0.76
00011 恒生银行 40 0.56
32.50%
非必需性消费及必需性消费
(28只成份股)
09988 阿里巴巴(SW) 90 8.00
03690 美团(W) 95 8.00
01211 比亚迪股份 100 2.34
09618 京东集团(SW) 55 1.93
00669 创科实业 85 1.33
01024 快手(W) 70 1.28
02015 理想汽车(W) 65 1.00
02020 安踏体育 50 0.92
09961 携程集团(S) 25 0.68
00175 吉利汽车 60 0.65
00027 银河娱乐 50 0.58
06690 海尔智家 85 0.53
09633 农夫山泉 40 0.51
09888 百度集团(SW) 25 0.48
02319 蒙牛乳业 80 0.43
00288 万洲国际 65 0.43
00066 港铁公司 30 0.41
02313 申洲国际 55 0.41
01928 金沙中国 30 0.38
00291 华润啤酒 50 0.35
02331 李宁 90 0.30
06862 海底捞 35 0.25
09901 新东方(S) 40 0.23
00322 康师傅控股 35 0.17
01044 恒安国际 60 0.13
01876 百威亚太 15 0.12
01929 周大福 20 0.12
00881 中升控股 30 0.10
32.05%
信息科技业
(6只成份股)
00700 腾讯控股 70 8.00
01810 小米集团(W) 70 3.92
00981 中芯国际 70 0.90
09999 网易(S) 20 0.75
00992 联想集团 65 0.58
00285 比亚迪电子 35 0.20
14.36%
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及综合事业
(12只成份股)
00883 中国海洋石油 35 2.14
00857 中国石油股份 100 0.96
01088 中国神华 100 0.90
00001 长和 70 0.87
0038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100 0.82
02899 紫金矿业 95 0.71
00267 中信股份 25 0.53
02382 舜宇光学科技 70 0.35
01378 中国宏桥 30 0.28
00868 信义玻璃 50 0.14
00968 信义光能 55 0.13
00316 东方海外国际 20 0.11
7.94%
电讯业及公用事业
(8只成份股)
00941 中国移动 30 3.53
00002 中电控股 80 1.08
00006 电能实业 65 0.56
00003 香港中华煤气 60 0.54
02688 新奥能源 70 0.33
00762 中国联通 20 0.32
00836 华润电力 40 0.28
01038 长江基建集团 25 0.27
6.92%
地产建筑业
(10只成份股)
00016 新鸿基地产 50 0.90
00823 领展房产基金 100 0.70
01109 华润置地 45 0.61
01113 长实集团 55 0.50
00688 中国海外发展 35 0.42
00012 恒基地产 30 0.29
01997 九龙仓置业 55 0.28
00960 龙湖集团 30 0.19
01209 华润万象生活 30 0.17
00101 恒隆地产 40 0.10
4.16%
医疗保健业
(8只成份股)
02269 药明生物 90 0.46
01093 石药集团 70 0.34
01177 中国生物制药 55 0.28
06618 京东健康 35 0.26
01099 国药控股 100 0.23
00241 阿里健康 40 0.20
03692 翰森制药 20 0.17
02359 药明康德 90 0.14
2.08%
100%
关闭

最初成份股

恒生银行初时选取三十间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作为银行内部参考资料,以下是三十个恒生指数最初成份股:

历来变动

下表列出了自1964年来恒生指数成立以来变动。

更多信息 日期, 剔除 ...
日期 剔除 加入 成份股数量 备注
1964年7月31日 30 恒生指数基日,成份股为30只
1964年9月8日 联业纺织 31 成份股增加到31只
1965年6月8日 港机工程 32 成份股增加到32只
1969年4月17日 永高公司 33 成份股增加到33只
1972年7月3日 联合企业
青洲英坭
南洋纱厂
生力啤酒
南海纱厂
天星小轮
永高公司
亚洲航业
金门打桩
海港中心
恒生银行
联邦地产 'A'
太古实业 'A'
南联实业
1973年3月19日 牛奶公司 新世界发展
1974年2月25日 城市酒店
电车公司
连卡佛'A'
联邦地产 'A'
屈臣氏
美丽华酒店
东方海外实业
大昌地产
华光航业
永安公司
1975年7月23日 金门打桩 香港隧道
1975年12月22日 太古实业'A' 宝光实业
1978年1月3日 黄埔船坞
和记企业
长江实业
和记黄埔
黄埔船坞与和记企业有限公司合并成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取代黄埔船坞与和记企业的上市地位
1978年12月21日 联业纺织 新鸿基地产
1979年11月19日 均益仓 青洲英坭
1980年12月12日 亚洲航业 隆丰国际
1984年1月16日 香港隧道
港机工程
海港中心
会德丰船务'A'
东亚银行
恒基地产
国际城市
太古地产
1984年7月5日 太古地产 希慎兴业
1985年6月3日 会德丰'A' 香港电视
1985年12月2日 国际城市 恒隆
1986年3月24日 东方海外实业
华光航业
亚洲航业
港机工程
1986年6月2日 亚洲航业 国泰航空
1986年10月6日 香港九龙仓集团 九龙仓集团 九龙仓集团取代香港九龙仓集团的上市地位
1987年1月5日 永安公司 牛奶国际
1987年2月10日 怡和证券 怡和策略 当时怡和集团重组,重组后怡和策略取代怡和证券的上市地位
1987年5月27日 青洲英坭 青洲英坭控股 青洲英坭控股取代青洲英坭的上市地位
1987年9月1日 香港油麻地
宝光实业
嘉宏国际
文华东方
1988年2月2日 香港电话 香港电讯 大东电报局收购香港电话,组成香港电讯有限公司,香港电讯取代香港电话的上市地位
1988年11月24日 香港电视 电视广播 香港电视因应当年香港政府禁止电视台及旗下公司经营其他非广播相关业务,分拆成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和香港电视集团,电视广播取代香港电视的上市地位
1989年1月31日 青洲英坭控股
香港信托'A'
大昌地产
鹰君
合和实业
丽新国际
1989年5月16日 香港置地 香港置地控股 香港置地控股取代香港置地的上市地位
1990年4月12日 鹰君 鹰君集团 鹰君集团取代鹰君的上市地位,成为一家集团控股公司
1991年8月17日 汇丰银行 汇丰控股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宣布进行结构重组成立一间集团控股公司,名为汇丰控股,取代汇丰银行的上市地位
1992年8月4日 嘉宏国际 中信泰富 首次纳入红筹股(中信泰富)
1993年6月30日 九龙巴士 信德集团
1993年11月24日 隆丰国际 会德丰
1994年11月30日 怡和
南联实业
丽新国际
怡和策略
东方报业
淘大置业
德昌电机
粤海投资
因应怡和系公司放弃香港上市地位而改动,而南联及丽新则因为市值不符合规定挑出,德昌电机第一次列为成份股
1995年2月28日 香港置地控股
牛奶国际
文华东方
香格里拉
信和置业
南华早报
因应怡和系公司放弃香港上市地位而改动
1996年8月30日 港机工程
美丽华酒店
恒基发展
第一太平
1997年7月31日 东方报业
德昌电机
华润创业
长江基建集团
德昌电机第一次挑出成份股
长江基建第一次列为成份股
1998年1月6日 中华电力 中电控股 中电控股于集团重组后正式成立,取代中华电力的上市地位
1998年1月27日 信德集团
南华早报
上海实业
中国电讯
2000年中国电讯更名为中国移动(0941)(注意这不是2002年上市的中国电信(0728))
1999年12月6日 大酒店
合和实业
粤海投资
德昌电机控股
道亨银行
数码通电讯
德昌电机第二次列为成份股
2000年8月2日 鹰君集团
香格里拉
利丰
联想集团
2000年8月9日 香港电讯 盈科数码动力 香港电讯被盈科数码动力收购
2000年8月17日 盈科数码动力 电讯盈科 盈科数码动力易名为电讯盈科
2001年6月1日 第一太平
数码通电讯
地铁公司
中国联通
2001年7月31日 道亨银行 中国海洋石油 道亨银行被当时的新加坡发展银行收购及私有化,上市地位被撤销
2002年12月2日 恒隆集团
希慎兴业
思捷环球
中银香港
2003年6月9日 新世界发展
信和置业
裕元集团
中远太平洋
2004年9月6日 上海实业
电视广播
招商局国际
骏威汽车
2005年6月6日 会德丰
恒基发展
新世界发展
信和置业
2006年3月6日 骏威汽车 中国网通
2006年9月11日 德昌电机控股
联想集团
香港交易所
建设银行
富士康国际
34 成份股增加到34只,并首次纳入H股(建设银行),德昌电机第二次挑出成份股,联想集团第一次挑出成份股
2006年12月4日 中国石油化工
中国银行
36 成份股增加到36只
2007年3月12日 工商银行
中国人寿
38 成份股增加到38只
2007年6月4日 中国平安 39 成份股增加到39只
2007年9月10日 交通银行 40 成份股增加到40只
2007年12月2日 地铁公司 港铁公司 两铁合并后地铁公司易名为港铁公司
2007年12月10日 中国海外发展
中国石油
中国神华
43 成份股增加到43只
2008年6月10日 电讯盈科
长江基建集团
腾讯控股
中国铝业
2008年10月8日 中国网通 42 中国网通被并入中国联通,上市地位被撤销,成份股减少到42只
2009年6月8日 裕元工业 华润电力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10年3月8日 华润置地 43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成份股增加到43只
2010年9月6日 百丽国际
中煤能源
45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成份股增加到45只
2011年2月16日 香港电灯 电能实业 香港电灯集团易名为电能实业
2011年6月7日 富士康国际 友邦保险
恒安国际
46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成份股增加到46只
2011年12月5日 中国旺旺
康师傅控股
48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成份股增加到48只
2012年5月10日 金沙中国 49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第一间以博彩业公司纳入恒指,成份股增加到49只
2012年12月12日 昆仑能源 50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成份股增加到50只
2013年3月4日 中国铝业 联想集团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联想集团第二次列为成份股
2013年6月17日 思捷环球 银河娱乐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14年3月10日 中煤能源 蒙牛乳业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14年12月8日 中远太平洋 领汇房产基金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领汇房产基金为第一间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恒指。
2015年3月18日 长江实业 长和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长和系重组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之业务。
2015年5月27日 和记黄埔 49 长江和记实业及和记黄埔并购方案及长江实业地产分拆方案之指数处理 和记黄埔被并入长江和记实业。
2015年6月3日 长实地产 50 长江和记实业及和记黄埔并购方案及长江实业地产分拆方案之指数处理 长江实业地产从长江和记实业分拆。
2016年3月14日 华润啤酒 长江基建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长江基建第二次列为成份股
2016年9月5日 康师傅控股 瑞声科技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17年3月6日 利丰 吉利汽车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17年7月19日 百丽国际 49 私有化
2017年9月4日 万洲国际 50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17年11月23日 九龙仓置业 51 大行料九仓除权跌七成 恒指公司:九仓九置暂并列成份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九龙仓置业从九龙仓分拆。由于九仓是次分拆的业务规模较大,恒指公司指会暂时让九龙仓及九龙仓置业都保留在恒生指数内,成份股数目增加到51只
2017年12月2日 国泰航空
昆仑能源
碧桂园
舜宇光学科技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年3月5日 九龙仓集团 50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恒生指数公司在九龙仓集团完成分拆后,宣布以九龙仓置业(联交所股份代号:1997)将取代未分拆之九龙仓集团的恒生指数成份股地位,而九龙仓集团(联交所股份代号:4)将被恒指公司剔除出恒生指数。
2018年6月4日 联想集团 石药集团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一间药业股成为恒指成份股,联想第二次挑出成份股
2018年9月10日 东亚银行
招商局港口
中国生物制药
申洲国际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9年3月11日 华润电力 创科实业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0年9月7日 信和置业
中国旺旺
中国神华
阿里巴巴
小米集团
药明生物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首次有第二上市及/或同股不同权公司和生物科技股获纳入指数

2020年12月7日 太古股份公司'A' 百威亚太
安踏体育
美团
52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份股增加到52只
2021年3月15日 阿里健康
龙湖集团
海底捞
55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成份股增加到55只
2021年6月7日 信义光能
比亚迪股份
碧桂园服务
58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成份股增加到58只
2021年9月6日 交通银行 信义玻璃
李宁集团
招商银行
60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成份股增加到60只
2021年12月6日 华润啤酒
新奥能源
京东集团
网易
64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华润啤酒第二次列入成份股,成份股增加到64只
2022年3月7日 联想集团
农夫山泉
66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想集团第三次列入成份股,成份股增加到66只
2022年6月13日 瑞声科技 东方海外国际
中升控股
中芯国际
中国宏桥
69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成份股增加到69只
2022年9月5日 中国神华
周大福
翰森制药
百度集团
73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中国神华第二次列入成份股,成份股增加到73只
2022年12月5日 康师傅控股
华润万象生活
海尔智家
76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康师傅控股第二次列入成份股,成份股增加到76只
2023年6月5日 华润电力
紫金矿业
京东健康
携程集团
80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华润电力第二次列入成份股,成份股增加到80只
2023年9月4日 碧桂园 国药控股 80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3年12月4日 理想汽车
药明康德
82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成份股增加到82只
2024年6月11日 碧桂园服务 比亚迪电子 82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2024年12月9日 新世界发展 快手
新东方
83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检讨结果 成份股增加到83只
关闭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