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英语:Circuit breaker / Trading curb)指的是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中,当价格波动的幅度达到某一个限定的目标(熔断点)时,对其暂停交易一段时间的机制。此机制如同保险丝在电流过大时候熔断,故而得名。熔断机制推出的目的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给市场更多的冷静时间,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导致市场波动[1],从而防止大规模股价下跌现象的发生[2]。然而熔断机制也因切断了资金的流通性,同样会造成市场情绪加大,并令市场风险在熔断期结束后继续扩大[3]。
熔断机制
美国指数熔断机制的基准指数为标普500,单项跌幅阈值为7%、13%、20%。当指数较前一天收盘点位下跌7%、13%时,全美证券市场交易将暂停15分钟,当指数较前一天收盘点位下跌20%时,当天交易停止。2010年美股又开始实行个股熔断机制[4]。
熔断机制最早由美国的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87年提出,以避免发生类似“黑色星期一”的股灾。此时的熔断机制仅针对大盘指数进行熔断。
- 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7.18%,收于7161.15点,这是熔断机制在1988年引入之后第一次被触发[5]。
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和油价崩盘影响,美股在2020年3月出现四次熔断。
- 2020年3月9日,标普500指数开盘后跌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6]。
- 2020年3月12日,标普500指数开盘后短时间内跌幅超过7%,再次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7]。
- 2020年3月16日,标普500指数开盘下跌220.60点,跌幅8.14%,触发当月第三次熔断[8]。
- 2020年3月18日,标普500指数盘中下跌177.29点,跌幅7.01%,触发当月第四次熔断。[9]
在英国,当富时100指数成分股涨跌超过动态参考价格3%或者静态参考价格8%,则实行5分钟集合竞价,即“自动终止执行期”[10]。在2020年黑色星期一时曾启动过熔断机制。[11]
在韩国,如果KOSPI指数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了10%或10%以上,并且这种下跌持续了一分钟,则股票交易暂停十分钟,个股涨跌幅限制为15%。该机制每天只实施一次,在下午2∶20以后不再实施[10]。
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于1994年2月引入熔断机制,当股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将停止交易10分钟。其熔断阈值是根据不同的基准股价设定不同的熔断阈值。例如当基准股价在100-200日元之间时,股价上下浮动超过50日元,即触发熔断;当基准股价在15,000-20,000日元之间,股价上下浮动超过4,000日元,才触发熔断[10]。在2020年黑色星期一时曾启动过熔断机制。[11]
2024年8月5日,因美股前一天急挫及日圆急升超过2%,日经225指数急跌12.4%,两度触发熔断机制[13]。
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曾于2016年1月4日至1月7日期间试行熔断机制。熔断的基准指数是沪深300指数,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皆熔断。当沪深300指数在当日14:45之前涨跌幅超过5%时,股票及股票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皆熔断,沪深两市、股指期货合约皆暂停交易15分钟;其中,前12分钟交易所不接受申报和撤销的指令,后3分钟进入集合竞价阶段,接受申报和撤销指令。15分钟结束后,恢复正常的连续竞价交易。在当日14:45之后涨跌幅超过5%时或全天涨跌幅超过7%时,暂停交易直至收市。[14][15][16]
熔断机制推出后第一个交易日(2016年1月4日),沪深300指数即先后触及5%和7%的跌幅而发生熔断。[17]推出后第四个交易日(2016年1月7日),再度于9时42分触及5%跌幅而发生熔断。9时57分恢复交易后继续快速下探,在10时左右,因跌幅达到7%而被熔断直至收盘。其中实际交易时间仅15分钟,创下历史最快收盘纪录[18]。迫于舆论和民间巨大压力,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当晚决定,于次日(1月8日)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19][20][21]。
菲律宾自2008年9月引入熔断机制,如果PSE指数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最少10%,股票交易停止15分钟。每个市场交易时段只实施一次,在中午收盘前30分钟则不会实施熔断机制[22]。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10月27日首次触发熔断机制,当时下跌656.13点,跌幅10.33%[23]。2020年国际金融恐慌期间,3月12日触发第二次熔断机制[24],3月17日菲律宾以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由暂停股票交易[25],3月19日恢复股票交易,开盘后暴跌12%触及第三次熔断机制,收市下跌915.81点,跌幅17.16%[26]。
2020年国际金融恐慌期间,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3月12日下跌5%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24]。
2020年国际金融恐慌期间,泰国SET指数3月12日下跌10%触发熔断机制[24]。
恒生指数期指夜市(即收市后交易时段)实行价格“上/下限价机制”,通常为价格上/下限5%。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2020年3月12日晚上恒生指数期指夜市下跌超过5%,触发涨跌停机制[27]。
市场波动调节机制
在市场波动调节机制下,市场大幅波动时,输入价格将受到限制,但会维持交易,不会熔断(停市)。
香港交易所设有市场波动调节机制(Volatility Control Mechanism),又称“冷静期”(Cooling-Off Period),如股票在5分钟内升跌10%,会触发交易价格限制,但仍可交易。而指数期货在10分钟内达到价格上限/下限,亦会触发上述机制,但与股票不同的是,上述机制仅适用于收市后交易时段;同时,与该指数期货挂钩的期权合约交易亦会被即时停止,且不会在余下时段恢复。即使指数期货可如常进行交易,交易者亦不能以高/低于价格区间上/下限买卖指数期货合约,否则该交易指令将不会被系统接纳。
2022年10月26日,香港交易所宣布因外部供应商软件问题,香港期货交易所现暂停恒生指数期货、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小型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现月合约及下月合约之市场波动调节机制暂停运作,直至另行通知,而适用于个别股份的市场波动调节机制则不受影响。[28]
新加坡交易所于2014年2月开始实行市场调节机制,该机制适用于约占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证券,包括海峡时报指数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数的成分股[29]。在2020年黑色星期一时曾启动过机制。[1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