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麦唛》系列故事是一套香港漫画,由谢立文撰写,麦家碧绘画。故事主要围绕一头卡通猪麦唛为主,其自1988年起便在香港漫画里登场。《麦唛》故事内容简单,但富有意义,场景别具香港本土特色,而故事中的对话大多以广东话写成,题材则为香港的时事与琐事,因此大受香港人欢迎。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2月25日) |
早期的《麦唛》系列故事先在《明报周刊》的彩页出现,每期以两全版刊登一个故事,对象是成年知识分子。后来适合儿童阅读的题材同时在《明报周刊》附送的《小明周》上刊登。随着故事结集的出版,《麦唛》系列故事开始普及化和受欢迎。至1993年《星期天周刊》创刊,作者二人随《明周》知遇者雷伟坡过档,全力发展儿童杂志《黄巴士》,随《星期天周刊》附送。其后《星期天周刊》于1995年3月停刊,《黃巴士》一度消失于市[1]。至1996年,《黃巴士》获得资助独立创刊,两年后改以双周刊的形式出版,之后改成月刊形式出版,为提高吸引力,不时附送精品,主要为与《麦唛》系列故事题材相关,例如麦唛吹气相架,春田花花小学生字簿等。至于杂志内容就跟一般儿童杂志不大相同,颇有成人世界的深度和阔度,表达形式也与成年人的杂志相似。麦唛走红,与其琳琅满目的文具和精品及后来的电影不无关系。因此,亦有读者认为麦唛已经变得太商业化。[2]
约1997年,由于资助《黃巴士》的百乐门出版集团出现财政问题,要把亏蚀的杂志卖掉,而《黃巴士》便是其中之一。所以麦家碧、谢立文等有心人便在1998年成立非牟利的春田花花教育基金,接手出版《黃巴士》。春田花花教育基金成立目的,是资助《黃巴士》及其他从事儿童创作的个人和团体。而因着谢和麦二人决定将重心全部放至发展麦兜系列电影之上,《黃巴士》中有关麦唛系列的内容亦不断减少。
《麦唛》的名称源自故事中的主人翁——“麦唛”。据作者解释,“麦唛”名字是个双关语。含意一来自“猪唛”(香港俗语,形容有些傻、笨的人,非贬意)。因绘画者姓麦(麦家碧),故改姓麦。另一含意是“猪唛”发音接近英文“Dreamer”(做梦者)。作者称希望所有人都不怕傻、笨,都爱做梦,追求梦想。
因着诞生年代盛行动漫角色只作基本设定,再投入淡化前文后理与时间点的背景中,麦唛的性格发展亦没有一种定性——时而很有文学修养,能滔滔不绝说莎士比亚;时而只是一头头脑简单的家猪,观察寄养家庭的生活片段和有所幻想。这些风格使牠与被定性为“蠢蠢地”和投入都市基层生活的表哥麦兜,有着根本性的的分别。后来因着麦兜思考模式的设定较贴近当下小朋友,以及有较多过去的故事未被发掘,两者的主配角地位于2000年代起被对调。麦唛自2002年电视动画《麦唛春田花花幼稚园》后再无主力担纲作品,仅余其角色形象在系列商品出没。
麦唛原本是大屿山猪场里的一头猪,有一晚雷电交加,猪场的猪都走散了。其后,当时在大屿山旅游的爸爸和妈妈(从前为侠盗“侠侣北北蝉”)发现了只有一个月大的麦唛,并把牠带回市区收养,和家里的两名孩子达达和缘缘生活。
麦唛有位叫丽莎的笔友,她是头野猪,长得不太漂亮但善解人意,有很久的将来亦似乎成为夫妻。
麦唛在大角嘴的春田花花幼稚园和其他动物上课。牠的同学有:
牠们的班主任是位叫做Miss Chan的人类。春田花花幼稚园的校长也是人,而且长得和故事里众多其他人类角色一模一样。幼稚园的校训是“吾德物赐”,是作者取“吴德物次”牌“肥仔水”(婴儿肠痛水)谐音而成的;而当中的“德”及“物”二字亦刚好幽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一默。而春田花花幼稚园的校歌头段,则寄调自《国际歌》,再填上粤语谐音的歌词。
麦唛刚“出道”的时候,故事大部分情节都围绕麦唛家里的种种情境。后来焦点渐渐转移到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唛和一众同学上下课时的事。不过在面向成年人的内容中,幼稚园的设定普遍并不适用,亦没有特别设定新的时点去切合较成熟的说话风格。
《麦唛》故事由谢立文撰写,麦家碧绘画。谢立文曾在澳洲留学,并受当地漫画家麦可‧卢尼的风格影响。麦家碧则毕业于当时的香港理工学院。两者合作造就了《麦唛》作品中,以绚丽的水彩颜色搭配简单线条的美术风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