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北洋皖系军阀将领。

事实速览 徐树铮, 个人资料 ...
徐树铮
Thumb
摄于1925年3月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80年11月11日
 大清江苏省徐州府萧县官桥镇醴泉村
逝世1925年12月30日(1925岁—12—30)(45岁) 处决
 中国京兆地方安次县
国籍 中国
关闭

幼年聪颖,号称神童,十三岁中秀才,弱冠担任段祺瑞幕僚,1910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为段祺瑞捉刀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与《乞共和第二电》,迫使宣统退位。1914年任陆军部次长,1916年开始介入府院之争,辅佐段祺瑞,并筹组安福俱乐部。1919年出兵外蒙古逼使外蒙古撤销自治,1920年授远威将军,1924年出访欧洲,1925年被冯玉祥寻仇绑架并杀害。

生平

徐树铮生于1880年11月11日(光绪六年十月九日),3岁识字、7岁能作诗,13岁中秀才,号称神童,17岁食廪

1901年,徐树铮弃文从武,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被推荐加入段祺瑞幕府,成为其记室。1905年,被段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Thumb
徐树铮

1910年,日本士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在段祺瑞的部队任清朝第六镇军事参议。1911年,任段祺瑞第一军总参谋。1912年,辛亥革命中,徐树铮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1]与《乞共和第二电[1],以武力威胁,称“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迫使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

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年5月,徐树铮任陆军部次长,年仅34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12月,与粤东学堂总理梁士诒订立合同租赁校舍创办正志中学(现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1915年6月,因有上报购入军械费用不实嫌疑,自请回籍营葬[2],26日,袁世凯批准免职[3],但陆军总长王士珍即聘任徐树铮为陆军部顾问,所以他又留在北京[4]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仍旧为国务院总理,13日,任命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5]。因常对黎元洪蛮横无理[6],又先后与总统府秘书长丁佛言、内务总长孙洪伊交恶,酿成府院之争,11月22日,被迫辞职[7]。1917年,徐策动张勋辫军驱逐黎元洪,立宣统帝复辟,即辫军复辟事件。事后又策划了段祺瑞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后任陆军次长,主张武力统一中国,消灭陆荣廷孙中山的南方护法军

因湘南战事失利,1917年11月19日,徐树铮辞掉陆军次长[8],段祺瑞也于22日辞去国务总理。徐幕后策划督军团对冯国璋施加压力,1918年初,徐树铮到了奉天,唆使张作霖借口助战,派兵入山海关[9],先抢夺北洋政府向日本购买的军械,然后驻兵直隶[10],迫使冯国璋再度启用段祺瑞组阁。徐树铮又取得张作霖信任,指任他为这支奉军的副司令[11]:200,代行总司令职权[10]。后段祺瑞复任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任陆军次长兼西北筹边使,升为上将。在冯段之争中,徐为段穿梭奔波,他一方面假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向日借得巨款,编参战军,为段扩兵争雄;一方面组织安福俱乐部,包办选举,成立安福国会,以巩固段之政权。

Thumb
徐树铮在库伦时期与外蒙古王公合影

6月15日,徐树铮以(驻津)奉军司令部名义,在天津鸿门宴宴请直系将领陆建章[11]:171,陆赴会 后即将其暗杀[11]:171。8月,张作霖解除徐树铮副司令职务[11]:200,派孙烈臣当奉军副司令[11]:171

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19年10月,率西北边防军第一师进入外蒙古,以武力协助外蒙古王公派在1919年11月17日外蒙撤治,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直接统治。孙中山电贺其成就可与傅介子班超相比。然而徐在蒙古的统治迅速失去了当地人的支持,两年后蒙古再次独立,并联合白俄军队击败西北边防军。

1920年,直皖两系军阀斗争激烈,徐树铮被罢免,任远威将军,留北京代职。直皖两派最终爆发直皖战争,徐任皖系定国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战败后,段祺瑞下台,徐被指控为“十大祸首”之最而遭通缉拿办,借日本使馆之助逃到天津,后潜入上海公共租界内匿居。

1921年,孙中山计划联合段祺瑞、张作霖组成三角同盟,北伐讨直。徐代表段祺瑞于次年初赴桂林与孙中山晤谈。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徐任皖系浙沪联军总司令。皖系再次失败,他被支持直系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英国官员拘捕,并强迫他乘英轮去欧洲。在途经香港时,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段祺瑞被推为临时执政,徐被英国人释放。段命之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遂率考察团15人,先后考察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在考察法国期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徐电致挽联。

1925年12月11日,徐树铮考察结束回到上海,段祺瑞以京津混乱,电嘱其暂缓赴京,但他认为考察回国,理应回京复命,12月19日即动身赴京。复命后,于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徐前年设局暗杀的陆建章为冯玉祥妻子姑父,故此冯闻讯后即派部下张之江寻仇,趁其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时乘机绑架,再于30日凌晨杀害,其享年45岁。翌年,归葬故里[12]

Remove ads

人物评价

1919年,徐树铮抓住有利契机,迅速地完成撤治使命,使外蒙古于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请政府“情愿撤消自治”。徐树铮在撤治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孙中山当时对徐树铮收复外蒙古做出极高的评价:“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13]以事后诸葛之观点检讨[来源请求]:当时一味以武力压迫,手法不够圆融,过分侵辱蒙人自尊,在蒙古僧俗高层留下极不良记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贻后患。

徐树铮极力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间接发动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频繁的战乱使国家疮痍满目,士兵尸横累累,人民流离失所。造成国家这样的乱局,徐树铮起到很恶劣的作用[来源请求],难辞其咎。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最重要幕僚,文武双全,但锋芒毕露,树敌太多。 袁世凯曾这样评论徐树铮:“又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冯玉祥杀徐树铮,可能有政敌的原因,但徐树铮杀冯玉祥的大恩人兼发妻的姑丈陆建章,也是为自己埋下祸根[14]

1916年11月,徐树铮辞去国务院秘书长后,有评论说:“其人有‘袁世凯第二’之称,小有才,性狡黠,段(祺瑞)无徐则不能办事,若徐在国务院,或在北京仍得一位置,徐仍必窃权自恣,凌驾段氏,且权倾内阁,以逞其私,其能否有福于中国,殊不可必。今日中国固亟需强干办事之人材,然徐为旧派人物,不解时务,是否具有为总执政鞭者所必需之思想经验,则诚另一问题也。”[15]

Remove ads

家庭

徐树铮共有一妻四妾:发妻夏红筠(又叫夏宣,1955年在苏州倪家花园病故),小妾沈定兰,沈定兰之妹沈淑佩,王慧珵,以及原来是娼妓的平芳春。

徐树铮共有子女十人:长子徐审义(又名徐审宪),次子徐审武(1903年生,五岁时夭折于日本),三子徐审交(字道邻),四子更生(五岁时夭折),长女徐樱环(又叫徐樱,嫁李方桂)、次女徐书环(五岁时夭折)均为结发妻子夏红筠所生。王慧珵生三女徐美、四女徐慧(五岁时夭折),沈淑佩生徐佩、徐兰(嫁陆宗舆之子陆仲宣)。第三代、第四代如今大多生活在海外。[14]

个人爱好

徐树铮精于书法,擅诗词古文,从政后仍手不释卷,留下来的诗大约200首,词60首。

此外,徐树铮还酷爱昆曲,他能自辑曲谱,能上台演出,并曾与徐凌云项馨吾俞振飞等名角同台。他擅长花脸贴旦两种角色的曲目,声如洪钟。张謇曾赠诗云:“将军高唱大江东,势与梅郎角两雄”。[14]

主要著作

徐树铮主要著作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12]

影视形象

电影

电视剧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