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匪是指以偷盗、抢劫平民、商旅或敲诈勒索、经营妓院、走私、赌博、毒品等非法活动为生的地方武装势力。根据所在区域,细分为陆匪、海匪两类[1]:50。
此条目论述以中国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2年6月7日) |
土匪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是存在的。土匪主要成分是乱兵和破产的农民还有无业游民等。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在《土匪》一书中开宗明义地写道:“从法律上说,任何一群以暴力从事抢掠和袭击活动的人就是土匪。”罗宾汉(Robin Hood)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土匪,他和同伴生活在舍伍德森林,是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从12世纪中叶起,罗宾汉的故事就在英国广为流传。十三世纪末,英国社会抢劫偷窃成风,在政府档案中,就出现罗布霍德(Robehod)这个名字。中国古代称之为响马,绿林强盗;近代叫胡子、马贼、棒子手[2]:1。
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均将对方贬称“匪”,带有嘲讽、贬低意味。中华民国政府用于代指中国共产党之词有赤匪、土共等。中国共产党则将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民国国军称为白匪、蒋匪等。中华民国政府将消灭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战争称为剿匪(或称剿共),相关机构称为剿匪总司令部。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亦将消灭中华民国政府所有、支持的武装力量及其残部(不限于中华民国国军)的军事行动称为剿匪。
中国土匪的历史悠久,最早记录的土匪出现在西汉末年,西汉以后的各个朝代均出现过土匪。[2]:1。历代政府的处理政策,一是取缔、清剿,二是收编、招安。四大小说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北宋年间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土匪多数拥有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势力,官军很多时候没有足够力量或资源去取缔。土匪头目如有妻子,或强抢民女为妻,妻子被称为压寨夫人。
晚清,随着清廷对基层控制力减弱,清乡成为地方对付土匪、盗匪的常见手段。民国初年,盗贼遍地。白崇禧称广西:“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3]在民国军阀长期混战的背景下,北洋政府依靠群收编土匪扩充实力,造成“兵匪一家、官匪一家、警匪一家”。国民政府出于反共需求,对土匪以安抚收编为主[2]:38。土匪虽是非法组织,但部分土匪集团也制定纪律,例如白朗规定有三条纪律中,第一条是:“专打大户老财,对贫苦人民则多方体恤,秋毫无犯,违者就地正法。”[4]部分土匪更强调不奸淫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者一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1950年到1953年期间的全国大剿匪,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土匪组织[2]:38[1]:50。1980年代以后,多是车匪路霸。
响马,即华北骑马拦路的马贼的一种。劫掠时先施放响箭,故称为“响马”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